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

歷朝歷代對太子的教導都相當重視,明朝也不例外,明太祖洪武初年,朱元璋就置大本堂以藏古今圖籍,召四方名儒訓導太子,不久,太子居於文華堂,諸儒輪班侍從,又選才俊之士入充伴讀。

後面,太子東宮屬官逐漸增多,除了太子少師、少傅、少保、賓客以外,還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右率府副使、諭德、贊善大夫,這些都以勳舊大臣兼領其職,還有文學、中舍、正字、侍正、洗馬、庶子及贊讀等屬官,可謂人才濟濟。

後來,因東宮屬官太多而無所統率,朱元璋特設詹事院以總之,到洪武二十五年又改名詹事府,至此,詹事府成爲專門輔導太子的機構。

應該說朱元璋對太子的教導還是很上心的,他後面幾代皇帝同樣如此,所以,明朝前期的皇帝都還算比較厲害,大明是一個盛世接着一個盛世,很快便成爲傳說中的天朝上國。

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幾位皇帝也不知是考慮到詹事府官員對太子影響太大還是怎麼了,竟然不再讓詹事府負責教導太子,反而選用其他官員兼任,到了萬曆朝更是荒唐,神宗竟然因爲國本之爭沒爭贏而放棄對太子的教導,搞得後面光宗、天啓、崇禎治國都一塌糊塗!

這會兒詹事府已經成爲翰林的升轉之階,也就是翰林院所謂的儲相熬資歷,升品級的地方,像文震孟他這會兒就不是教太子的,他的主要工作是給崇禎講經筵。

這經筵其實就是跟皇帝講解四書五經或者其他古代典籍,有點類似於後世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把深奧難懂的古文用白話講解,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水平高的還能將自己的思想滲入經筵中,引導聽經筵的皇帝。

文震孟就有這才能,他想引導崇禎懲惡揚善來着,可惜,崇禎已經入了溫體仁的套,他怎麼講都改變不了崇禎的想法。

張斌對他們這種光想靠嘴改變現實的想法很不以爲然,有很多人,你光勸是沒用的,必須用事實教育他們,如果事實都教育不了,那這個人基本就沒救了。

他這會兒就是想用事實教育一下崇禎,看看他靠着溫體仁、唐世濟、王應熊這些奸臣能辦成什麼事,還一年之內消滅建奴、剿滅反賊,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崇禎既然讓他負責教導太子,那他就好好教導太子,其他事,崇禎不讓他管,他也不想管,倒看他們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跟崇禎彙報完教導太子的計劃,他便放鬆心情,慢慢悠悠的往詹事府衙門走去。

詹事府衙門位於皇城東南邊,離右長安門還有一里左右,出了右長安門,沿東長安街往東走半里,再沿校尉衚衕往南走半里,就到了,這位置差不多跟張斌現在的府邸相對應,如果張斌把府邸買在東長安街南邊,那詹事府衙門就在他府邸隔壁,可惜,他買的是西長安街南邊,所以,詹事府衙門離他的府邸足有兩裡左右。

當然,這點距離並不算什麼,反正他現在是無事一身輕,有的是時間,走了大約一刻鐘,他終於來到了詹事府衙門外,這時候,竟然有個九品小吏在詹事府衙門的大門口等着,張斌自然不認識那小吏,但那小吏卻認得他,因爲大明朝規定有點操蛋九品官員都要參加早朝,那小吏自然也參加了,只是他一直關注着張斌,張斌卻沒有注意到他而已。

那小吏一見張斌過來,立馬熱情的迎上來,點頭哈腰道:“張大人,您來了啊,文大人和孔大人讓小的在這裡等您,您還沒來過詹事府衙門吧,請隨小的來。”

說罷,他便做出個請的姿勢,然後便慢慢往裡走去。

張斌還真沒進過詹事府衙門,他只是在過年期間沒事幹的時候圍着左右長安門外的一堆衙門轉了幾圈,詹事府衙門怎麼走他知道,但詹事府衙門裡面是什麼樣子,他還真不清楚,甚至,他連自己的書房在哪裡都不知道。

這一進詹事府衙門,他頓時被衙門的規模驚到了,這詹事府衙門最少佔地兩三百畝,裡面到處都是亭臺樓閣,花草樹木,簡直就跟個花園一般,那一排排書房掩映在花草樹木之間,看上去是那麼的精美,端的是一個休閒的好處所啊!

當然,這裡不是休閒的,而是辦公的,在這花草樹木掩映的書房中間,有一棟高大的殿堂,看那面積怕不由兩三百平,這裡,應該就是自己的書房所在吧。

果然,那小吏指着中間的大殿介紹道:“大人,這裡就是您和兩位少詹事大人的書房所在了,裡面還有府臣、主薄、錄事和通事舍人各兩名,小的就是通事舍人,您要有什麼事,儘管招呼小的。”

張斌點了點頭,親切的問道:“你貴姓啊?”

那通事舍人連忙拱手道:“小的姓王,您叫我小王就行了。”

張斌再次點了點頭,指着兩邊道:“這兩邊就是左春坊和右春坊吧?”

通事小王連忙點頭道:“是的,您要有事,小的立馬給您傳喚左右春坊的大人過來。”

張斌搖頭道:“暫時沒什麼事,不用去打攪他們,先帶我去書房吧。”

通事小王連忙點頭哈腰的領着他往大殿中走去,這大殿從外面看是一個整體,進去之後卻別有洞天,一進門便是一個大殿,想來是用來升堂議事的地方,不過這時候大殿裡面卻是一個人都沒有,大殿兩邊各有一個小門,進去之後便是一個橫向的走道,他的書房正在大殿的正後方,也就是走道的正中間,他書房兩邊還有兩個小點的書房,根據通事小王的介紹,那就是兩個少詹事的辦公地點了,走道對面還有兩個與大堂並列的大房間,那裡正是小王剛說的府臣、主薄、錄事和通事舍人的辦公地點。

張斌走進自己的書房之後並沒有讓小王去叫任何人,他只是揮了揮手讓小王退下,隨即便細細觀察起自己的書房來,這書房大約六十平左右,正對房門是一排精美的木窗,左邊是一個大書桌、兩個書架和一把大靠背椅,右邊是兩套茶几和靠背椅,陳設十分簡單,看上去卻有一種大氣之感,想必是專人設計出來的。

他仔細看了一圈之後,便來到自己書桌後面坐下來,書桌上筆墨紙硯都是現成的,甚至連墨水都磨好了半池,想必這是下面人爲了討好他,刻意爲之。

他坐下來休息了片刻,乾脆拿起一直最細的毛筆,沾了點墨水,又抽出一張稿紙,認真的畫起畫來!

很快,他便畫出一個簡單的太陽圖形,不過他並沒有停止,而是抽出一張新紙繼續畫起來,這次,他畫的是一個月亮的簡圖。

緊接着,他抽出一張又一張的白紙,畫出很多簡圖,什麼山水木石,人口手目等等,不知道畫了多久直到他書桌上都擺滿了畫好的簡圖他才停下來噓了口氣。

正在這事,外面有人朗聲道:“大人,屬下可以進來嗎?”

竟然是文震孟的聲音,他連忙朗聲道:“請進。”

很快,文震孟便推開門走進來,他本來是想拱手給張斌見禮來着,但一看滿桌子的簡畫,他不由愣住了。

這張大人真是好興致啊,都被貶到這閒散衙門來了,竟然還有興致練習畫畫。

他愣了一下,隨即便拱手尷尬道:“大人,您這是?”

張斌一本正經的道:“準備明天教***用的東西啊。”

文震孟聞言,不由目瞪口呆,他以爲張斌是被貶到這裡來閒賦的,沒想到,張斌還真要教太子讀書識字!

他有點難以置信的道:“太子的教導一般不都是由六部尚書或者內閣大學士負責的嗎?”

這會兒的確是這樣,詹事府根本就沒人被招去教導過太子,甚至,他們連太子長什麼樣都不知道!

張斌聞言,不由饒有興致的問道:“噢,那你們平時做些什麼?”

文震孟嘆息道:“不瞞大人,我們平時基本沒什麼事,只是輪到誰講經筵的時候便進宮去給皇上講講經筵,其他時候基本都是讀書習字,當然也有跟大人一樣練習畫畫的。這裡跟翰林院其實沒什麼區別,只是翰林院有時候還要負責編修一下史書,詹事府卻是史書都不用編修,大部分時間都無事可幹!”

這的確是實情,詹事府自從萬曆朝以後基本等於廢了,光剩下給翰林儲相當升轉之梯的功能,其他啥功能都沒了。

張斌想了想,微笑着問道:“你們想找點事做嗎?”

文震孟略帶羞愧道:“誰不想找點事做啊,在這裡待三年雖說資歷有了,品階也上去了,但實際上什麼都沒幹,純屬浪費糧食啊!”

這話也就這二到爆炸的貨能說出來,其他人絕對不會這麼說自己。

張斌聞言,不由灑笑道:“那行,你好好看着,看完了我們再商討怎麼教導太子殿下。”

說罷,他有提起一直寫字用的毛筆,拿起剛剛畫好的簡圖,在下面寫起來。

他在每幅圖下面都寫了兩個大字,一個是象形文,一個是現在大明通行的漢子。

文震孟看了一會兒,臉上便露出恍然之色,原來,張斌的意思是通過圖形,轉化爲象形文字,再轉化爲對應的漢字,這樣一來,記憶就深刻了,稍微聰明點的,可能看一眼就記住了。

高,實在是高啊,他不由豎起大拇指,由衷讚許道:“大人果然高人一等,這種辦法都能想出來,如果這樣教***殿下,太子殿下的識起字來必然一日千里。”

張斌聞言,臉都有點紅了,這哪是他想出來的,這就是後世幼兒園教小朋友識字用的圖冊,他只是照葫蘆畫瓢而已。

他不由謙虛道:“這只是微末小道,不足掛齒,不足掛齒,我說的事情就是這事,太子殿下今年要學習的是《三字經》和《千字文》,我是想,大家如果有空的話,不如將《三字經》和《千字文》都按這樣式畫出來,這樣教起來速度就快了,太子殿下也不會覺得枯燥。”

文震孟聞言,不由拍手道:“好主意!”

不過,很快他又皺眉道:“大人,恕屬下冒昧了,這象形字有很多都已經失傳了,還有一部分複雜無比,要把《三字經》和《千字文》上所有字都畫成這個樣子恐怕有難度啊,而且,有些象形字過於複雜,太子殿下恐怕會越看越糊塗。”

張斌苦笑道:“我沒說一定要配上象形字啊,簡單的漢字可以配上象形字,複雜點的就不要配象形字了,直接配個圖,寫上漢字就行了,我們先從簡單的來,等太子殿下把簡單的字都學的差不多了,再教複雜的字,到那時候,太子殿下只要能把圖形記住就差不多了,有沒有象形字都沒什麼區別了。”

文震孟聞言,再次讚許道:“大人英明,如此循序漸進,相信太子殿下很快就能習完《三字經》和《千字文》。”

張斌再次苦笑道:“好了,別一個勁誇我了,就按這個樣子,把《三字經》和《千字文》所有的字都配上圖,簡單的就配上象形字,複雜的直接配個圖,有難度沒?”

文震孟不由爽朗的笑道:“這有何難,擅長畫畫的詹事府一抓一大把,《三字經》和《千字文》分別交給左右春坊,一個月之內絕對能畫出來。”

張斌聞言,點頭道:“那好,你把這事安排下去,畫好之後都拿來給我看看,我們邊畫邊教,另外,畫完之後最好能裝訂成冊,以方便太子殿下查閱,這個沒問題吧?”

文震孟毫不猶豫的點頭道:“沒問題,司經局的洗馬、校書、正字就是幹這個的,他們怕都要閒出病來了,有這等好事,他們自然求之不得。”

張斌欣慰的道:“那就好,你去把孔大人也叫過來,從今天開始,你負責左春坊,孔大人負責右春坊,我們齊心協力,儘快把《三字經》和《千字文》的圖冊編輯出來。”

文震孟聞言,興奮的道:“好嘞,大人,您就等着驗收吧。”

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一二五章 大舉反攻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二章 偶遇孫傳庭第五十六章 炮轟皇太極第三十六章 當廷對質第八章 不破不立第三十二章 奸宦和賢宦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四十二章 教導太子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九章 情敵乍現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三一五章 永興盛世第五十二章 驚天大捷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十九章 募捐風波第四十三章 海盜要來了第十八章 息事寧人第一五二章 兔死狗烹第四十二章 覆命第十六章 新城新氣象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七十八章 帝師出鎮關寧錦第二五六章 這是個好機會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禍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二十三章 步子太大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五章 東番特戰營(上)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六十二章 意難平第六十一章 陰死你們第二十三章 整編第八十二章 要翻身了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二一三章 城牆還可以用炸的第六章 縣衙有內奸第四十七章 親自上陣第四十六章 嘴炮誤國第二七四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九十四章 裝病第九十四章 裝病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七十一章 宮廷三大案的疑雲第二十九章 皇太極跑路第七十章 小鬼子被坑慘了第七章 你行你上啊第二章 門生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四十九章 情敵乍現第六十章 血仍未冷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三章 第一次升堂第四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一章 籌備歸京第二一二章 拖出去砍了第二八九章 閃電結盟第七十九章 東番九衛第七十八章 黨爭禍國第三十九章 初上早朝第二十八章 賜名成功第五十章 火車第十三章 海盜終滅第十章 紅顏禍水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二十章 人贓並獲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五十四章 亂世紜紛第一六六章 終於熬到頭了第一章 加徵遼餉第三十二章 保民方能蕩寇第二十五章 鴻門宴(下)第五十四章 大敗荷蘭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二九二章 稱霸歐陸第五十七章 火燒敵營第一二四章 齊聚鞍山之地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四章 招撫第二十章 巧周旋第四十章 建城和鑄炮第五十四章 提刑按察使第一章 進京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五章 賜猛將兩員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