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天災人禍(上)

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的短暫,這句話張斌深有體會。

他收下鄭成功之後,不但體會了一把爲人師表的感覺,還體驗到了家的溫馨,家的幸福。

每天早上,卯時,他都會準時起來,陪着戚芳華督導鄭成功練武。

戚芳華挺着個肚子,不能親自做示範,這個時候,戚元功、戚元輔、戚元弼三兄弟總會輪流來幫忙,幫她示範,幫她糾正鄭成功的動作,代她跟鄭成功對練,濃濃的兄妹之情溢於言表。

接下來,他親自教導鄭成功讀書習字,各位“師母”都會輪流來端茶送水,噓寒問暖,把他們師徒服侍的妥妥帖帖,那感覺簡直溫馨無比。

到了中午,田川氏都會帶着小七左衛門來串門,黃氏也會準時出現,陳秀秀也會帶着裝出小大人模樣,帶着兩個可愛的弟弟滿院子瘋玩,一到吃飯更是圍的滿滿一大桌,歡聲笑語,好不快活。

等到了下午教導兵法,各位“師母”仍是輪流探視,細細關懷,孜孜不倦。

晚上的節目就更精彩了,幾位妻妾總想跟戚芳華一樣懷個孩子什麼的,其中滋味,不足與外人道也。

幸福的日子還沒過半個月,這事就來了。

這天上午,張斌正在教鄭成功習《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師徒兩一教一學,輪流唸了十來遍,張斌感覺鄭成功唸的差不多了,正要開始教他書寫,這有朋真自遠方來了。

洪蓉兒突然輕手輕腳的走進來,低聲對他道:“夫君,福建巡撫盧象升盧大人和左布政使畢懋康畢大人有急事求見。”

這兩個人聯袂而來,絕對是大事,他連忙站起身來,將手中的《論語》交給洪蓉兒,叮囑道:“蓉兒,學而時習之這一句,你好好教成功書寫。”

洪蓉兒是典型的大家閨秀,琴棋書畫都習的不錯,簡單的教導鄭成功寫幾個字自然是沒問題的。

她點了點頭,拿着書走到鄭成功的小几旁,拿起毛筆蘸上墨水,隨即溫柔道:“來,成功,師孃先寫一遍,你仔細看着。”

鄭成功連忙將準備好的白紙往洪蓉兒跟前挪了挪,隨即便認真的盯着紙面。

張斌不捨的看了一眼這溫馨的畫面,隨即轉身往前院書房疾步而去。

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大事呢?

張斌疾走進前院書房一看,盧象升和畢懋康正急的在房中團團打轉呢!

他不由大驚道:“建鬥、孟侯,怎麼了,你們怎麼這般模樣。”

盧象升和畢懋康互望一眼,還是畢懋康拱手道:“雙全,出大事了,延平府、建寧府、汀州府、邵武府相繼來報,自入夏以來,赤旱無雨,有些地方的農田怕是要絕收了!”

“啊!”,張斌聞言,驚呼一聲,臉色變得難看無比。

這天災,還是爆發了,明末的小冰河天災,延續數十年,從天啓年間開始就有徵召了,崇禎年更是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嚴重,最嚴重的時候,整個西北、華北赤地千里,顆粒無收!

再加上貪官污吏,泯滅人性,侵吞賑災錢糧;

皇室宗親,土豪鄉紳,毫無憐憫之心,糧食滿倉卻不賑濟災民;

無良奸商,囤積居奇,哄擡糧價。

平民百姓直接被逼的沒了活路,紛紛揭竿而起。

天啓末年開始,旱災最嚴重的陝西就已經出現數股農民起義軍了,朝廷,朝廷這個時候在幹什麼呢?

崇禎倒是勵精圖治想做個好皇帝,但是,他第一步還沒走完,就走到頭了。

因爲他第一步選擇的是清理閹黨,一個皇帝要清理一幫臭名昭著的朝臣,貌似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

但是,他低估了閹黨的數量,更低估了閹黨的手段。

清着清着,建奴打過來了,這本與朝政沒有多大關係,人家敵人想來跟你打,你就集中全力將敵人擊敗就行了。

結果,敵人還沒打跑,明軍這邊職位最高的統帥薊遼督師被抓了。

緊接着,敵人走了,薊遼督師被活剮了,內閣首輔、內閣次輔、內閣大學士一個個全部被幹下去了。

清理閹黨,戛然而止,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奪,閹黨重新掌控朝堂。

崇禎可能至死都想不通,自己一個有史以來少有的勤勉皇帝,少有的節儉皇帝,也好女色,也不貪圖享樂,怎麼就亡國了呢?

他如果仔細看看他“選中”的內閣首輔就會發現,溫體仁、張至發、薛國觀等等,從崇禎四年到崇禎十七年,甚至到後面的南明朝馬士英、阮大鋮,全是閹黨在當權。

你還清理閹黨,最後自己都被閹黨給清理掉了!

閹黨的特長是什麼,就是鬥,不是跟敵人鬥,而是跟自己人鬥,溫體仁,掌權八年,朝堂上下,不服他的幾乎被他幹了個精光,但是,對於後金、對於農民起義軍,他一條建議都沒提過,甚至,他就沒跟崇禎談過關於後金,關於農民起義軍的事。

這樣的內閣首輔,精力全部用在對付自己人身上了,對敵人不聞不問,你還敢用,而且一用就是八年,你不亡國誰亡國!

當然,這個時候,袁崇煥換已經被張斌救下了,並沒有被千刀萬剮,遼東暫時是無憂了。

但是,朝堂,幾乎還是一樣的,內閣首輔韓爌被氣走了,內閣次輔錢龍錫被嚇走了,內閣大學士孫承宗心灰意冷也走了,閹黨的清理同樣戛然而止,這會兒朝堂正爲了爭奪內閣首輔勾心鬥角呢,誰又會來管天災。

張斌搖了搖頭,將這些亂七八糟的事甩出腦海,隨即沉聲問道:“孟侯,各州府有沒有上報具體的受災人數?”

畢懋康尷尬的搖頭道:“沒有,這個時候還沒開始收穫糧食,具體受災情況還沒辦法估算。”

張斌想了想,隨即果斷道:“你們去碼頭稍後,我交待一下就過來。”

盧象升和畢懋康連忙拱手告退,張斌則匆匆向後院走去。

還好這會兒並沒有什麼大事,只是鄭成功的教導纔剛剛開始,不能鬆懈。

他回到後院,先是找戚芳華交待了一下,讓她請戚元功來教導鄭成功兵法,又來到教習鄭成功的書房,仔細叮囑了洪蓉兒一番,讓她這段時間好好教導鄭成功學習《論語》,最後,又勉勵鄭成功勤加學習,這事情就算是交待完了。

隨後他便點了一組親衛,匆匆來到碼頭,盧象升和畢懋康早已在那裡等候多時了,這次,他並沒有坐鎮遠巡洋艦,因爲他不想到處招搖,惹來閒言碎語,雖然崇禎問他,他可以用繳獲荷蘭人的來搪塞,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惹的麻煩還是不要惹的好。

他點了五艘車輪舸,就這麼帶着盧象升和畢懋康出發了,不過,這次他去的不是月港,而是福州。

一行人來到福州,還不到中午,張斌匆匆去承宣布政使司轉了一圈,仔細看了看各州府呈送的公文,隨即便招來一百餘匹戰馬,帶着盧象升出發趕往延平府,至於畢懋康,他就沒帶了,福州也需要人坐鎮,一窩蜂全跑去查看災情並沒有多大意義。

延平府府城距離福州大約四百餘里,快馬加鞭,一日一夜即可抵達,當然,勘察旱災並不是什麼軍情緊急、刻不容緩,張斌並沒有帶着人日夜狂奔,要知道,那樣的話,一百多匹戰馬就得跑廢了,這會兒一匹戰馬可是上百兩銀子,要跑廢一百多匹戰馬,一萬多兩銀子就沒了,那能救活多少災民啊!

捨本逐末的事情他自然不會做,當天他只是帶着人狂奔了兩百餘里,趕到福州府與延平府交界的古田驛便停下來保養了一下馬匹,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上路。

這會兒,福建通往周邊各省的官道都經過了拓寬和修葺,路面平整,馬車和人力推車過往都沒有問題,打馬自然更是暢行無阻。

不過,沿途的商販比較多,而且大多都是成羣結隊,差不多隔一段時間就能遇上一個長長的車隊,爲了防止衝撞,張斌特意讓親衛排成單列隊形前進。

一百餘匹馬,排成單列奔行,連綿足有一里多長,威勢也是相當驚人,沿途那些商販都嚇得心驚肉跳,生怕是遇上了馬匪什麼的,不過,一看是明軍服侍,他們又放心了,甚至還主動停到路邊禮讓,倒也沒有引起什麼混亂。

過了古田就是延平了,一路都是山地和丘陵,梯田居多,很少能看到成片成片的良田。

其實,整個福建除了沿海地區,內陸基本都是山地,所以內陸人口並不是很多,福建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沿海的福州府、泉州府、漳州府、興化府和福寧州,延平府、建寧府、汀州府和邵武府加起來還不到一百萬人。

張斌邊策馬狂奔,邊在腦海裡不斷回憶着這邊四個州府的數據,時間過的飛快,下午卯時許,一行人便趕到了延平府城。

延平知府聽聞總督大人和巡撫大人齊至嚇了一大跳,慌忙帶着一衆官員前去參見,他來到大堂一看,沒人!

外面一百餘騎整整齊齊的停在甬道上,前面兩人可不是總督大人和巡撫大人嘛。

延平知府連忙上前拱手道:“不知道總督大人和巡撫大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張斌並沒有跟他寒暄,直接劈頭蓋臉問道:“延平府旱災嚴重嗎?”

延平知府連忙回道:“回總督大人,不是很嚴重。”

張斌立馬追問道:“不是很嚴重是多嚴重,延平總共多少人口,受災人口多少。”

延平知府不加思索的回道:“延平總共四萬餘戶,二十六萬餘口,屬下經過查看大概估算了一下,受災應該不到萬戶,大約五萬餘人。”

張斌臉色稍緩,繼續問道:“噢,受災的老百姓這麼少嘛,你這估算的依據是什麼?”

延平知府毫不猶豫道:“延平境內雖多爲山地,河流亦不少,有閩江、建溪、沙溪、富屯溪等,百姓大多傍水而居,現天雖大旱,各處河流並未斷流,加上歷年來修築的水利設施,沿岸百姓尚能引水灌溉農田,只有少數百姓離河流太遠,無法引水灌溉,纔有顆粒無收之虞。”

張斌點了點頭,滿意道:“嗯,不錯,對治下民情還算頗爲熟悉,你去找匹馬,帶我們去附近受災的鄉村看一看,其他人都散了吧。”

延平知府連忙拱了拱手,揮退了其他官員,又令人速速牽來馬匹,帶着張斌一行人便往府城外奔去。

張斌看他幹練的模樣,心情總算好了一點,自己治下的官員最少不是尸位素餐之輩,他剛纔之所以連連追問,就是要看看這延平知府到底對治下的基本情況了不瞭解,要一問三不知,他恐怕會立即令將人拿下!

這延平知府的確是一個比較負責的官員,張斌沒來之前他就到附近受災比較嚴重的幾個鄉村實地去看了一圈,這才把受災的公文呈上去,所以,他對那裡受災比較嚴重還是比較瞭解的。

他帶張斌去的是一個叫石坑的小山村,離延平府城大約有二十多裡,一行人打馬在山間小道奔行的大約半個時辰才趕到。

一路上,張斌仔細觀察了一下,這邊河流的確比較多,雖然不是那種大江大河,水量還算是比較充沛的,有很多地方都修築了引水渠,水車也並不罕見,應該說,這裡的歷任官員還是幹了點實事的。

石坑這個地方比較特殊,沒有什麼河流通過,甚至溪水都沒有,但是農田和梯田卻比較多,大概是因爲這裡土質比較好吧,不像其他地方,石頭山隨處可見,這裡山上山下都是土,或許叫土坑更切合實際一點。

張斌來到這裡,並沒有急着去山坡上村民聚居的地方,在農田間就停了下來,他打眼四處眺望了一圈,頓時不解的問道:“這裡沒有任何水源,怎麼會聚集這麼多老百姓?”

張斌打眼看一下就知道,那邊幾片山坡上最少聚集了數十戶老百姓,恐怕有好幾百人。

延平知府連忙解釋道:“大人,這裡地勢比較低,土層又比較厚,打井取水比較方便,而且這邊還有幾個山塘,平時雨水充沛的時候山塘都是滿的,灌溉這些農田倒是不成問題,但是,這會兒幾個月沒下雨了,山塘都幹了,所以,旱情比較嚴重。”

張斌點了點頭,隨即翻身下馬,來到一塊農田邊,仔細看了看,旱情果然比較嚴重,田裡的土都乾的裂開了,雖然裂縫不是很深,但卻異常乾涸,連一點水跡都看不到。

地裡的稻穀也黃了,不過並不是那種成熟了的金黃,而是葉子乾死之後的枯黃。

他又用手捏了捏上面的稻穗,有一大半都是乾癟的,飽滿的沒有多少,這收成,恐怕平時的一半都不到。

他嘆了口氣,站起來,對身邊的謝正剛道:“小六叔,帶上張盤的小隊,跟我一起進村,其他人留在這裡看守馬匹吧。”

說罷,他把繮繩往後一遞,擡腳就往前面山村走去,盧象升、延平知府、謝正剛和張盤手下的小隊連忙跟了上去。

這時候,山村裡的老百姓都在屋裡屋外好奇的看着這邊呢,這傢伙,一下就來了百餘騎明軍,到底是幹什麼的!

他們剛一接近村口,一個精壯的老頭立馬迎上來拱手道:“原來是知府大人大家光臨,小人沒看清,恕罪恕罪。”

延平知府連忙引手介紹道:“這是這裡的里正,王老漢,王老漢,這是總督大人,這是巡撫大人,還不趕緊拜見。”

王老漢聞言,嚇得膝蓋一軟,差點就跪下去了,張斌連忙上前扶住他道:“不必多禮,不必多禮,本官是來看旱情的,又不是來審案的。”

這話是用土話說出來的,特別親切,王老漢不由驚訝道:“總督大人,您是我們福建人啊。”

張斌點頭道:“是啊,本官是福寧州的,鄉里鄉親的,不必如此客氣,走,帶本官去你家裡坐坐吧。”

王老漢連連點頭道:“欸,欸,好好,總督大人請,巡撫大人請,知府大人請。”

張斌跟着他慢慢往村子裡走去,村民們倒也不怎麼怕生,好多都跑到路邊上來了,對他們這一行人好奇的很。

這些人倒沒有那種受災嚴重,面黃肌瘦的模樣,很多小孩手裡甚至還拿着跟手指粗的東西在那裡嚼,吃的津津有味。

張斌不由好奇道:“咦,那小孩吃的什麼,蕃薯條嗎?”

王老漢連連點頭道:“是啊,是啊,總督大人,這田裡的糧食眼看着沒什麼收成了,我就跟大傢伙說,讓他們不要把曬好的紅薯條賣出去了,留着自己吃,好歹能撐到明年。”

張斌聞言,欣慰的點頭道:“嗯,這個辦法很不錯。”

兩人說話間,一行人很快來到王老漢的院子裡,這院子也算頗爲不錯,大概有一畝大小,乾淨整潔,中間的房子也是磚石結構的,看樣子這王老漢的小日子過的還算可以。

這會兒天還有點熱,王老漢也沒招呼大家進屋,就在院子裡搬了一些小靠背椅請大家坐下來,然後就招呼家人泡茶去了。

張斌看了看四周,心裡暗暗嘆息,福建老百姓算是比較富有的了,而且遭災也不是很嚴重,只要不連年大旱,挺過去還是沒多大問題的,西北的災民可怎麼得了啊,這都連續大旱幾年了,他們怕是挺不過去了!

第九十一章 安置試點第二六六章 誘人的果實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三章 農民軍來了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十四章 說服英國公第四十八章 戰鬥第四十二章 豐收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二五三章 來自葡萄牙的求助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一四九章 激戰第三十章 遼東在行動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二十章 徵兵遇阻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四十五章 牽掛第四十六章 瘋狂亂咬第四十五章 馬尼拉第一章 進京第六十六章 這裡是大明的領土第三十八章 雄關破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一八八章 太子問計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記響亮的耳光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與窮親戚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離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二七七章 竟然被攻擊了第六十三章 滿江紅第六十八章 斥候小隊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七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國王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一二九章 後金鐵騎覆滅第十章 紅顏禍水第八章 暗夜偷襲第五十四章 亂世紜紛第十七章 海戰無敵俞家軍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第四十九章 恐怖大陣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二十章 搶奪超級戰列艦第一一三章 誰的贏面更大第八章 討價還價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六十六章 無法無天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五十一章 窮的叮噹響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五十九章 皇太極的連環計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二八三章 夢中的白馬王子第三十四章 戰術運用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三十三章 小子誒別這麼狂第四十六章 只爲伊人第三十一章 帶你們回大明(上)第二十三章 整編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下)第四十六章 瘋狂亂咬第二四一章 從酋長到包工頭第一七六章 動手第二〇九章 斬首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十六章 戚家餘烈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五十四章 提刑按察使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三十七章 匠戶慘第一六六章 終於熬到頭了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八十八章 請尚方寶劍第十三章 囂張無比第二十五章 又想玩詐降之計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三十七章 天雄軍兇猛第五十五章 妙計對奇謀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第三章 圍剿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癟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七章 這傢伙好毒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七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八十章 閹黨無恥第七十九章 兩場大捷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