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步子太大

很多時候,人一沉迷於某件事情,時間就會過的特別快。

比如看小說,你總想着,看一個小時就睡,看一個小時就睡,結果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等你真困的不行了,擡頭往窗外一看,已經天亮了。

做事也是如此,當遇到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做的相當投入的時候,時間同樣會過的飛快,這個時間不一定是以小時計算的,也有可能是以天計算的。

張斌這段時間就沉迷於造船中,或者說沉迷於造船廠的興建中,因爲戰艦對於他來說太重要了。

大明這會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戰艦,什麼福船、海滄船、蒼山船這些,只能算是武裝商船,在近海打一打還可以,要遠航幾千上萬裡,去南洋與列強開戰,那就不行了,不管是糧草、彈藥、淡水等的攜帶量,還是火炮數量,根本就沒法跟列強的戰艦比。

不說和列強開打,將近一個月的航程,幾萬將士吃喝都會成問題。

所以,必須有戰艦,有了戰艦,他才能擊敗列強,控制整個東南海域甚至是南洋,賺取鉅額的利潤,應對接下來可怕的天災和人禍,力挽狂瀾於既倒。

有總督大人親自坐鎮,造船廠的建設進度自然快的驚人。

水道,主要是人手,有張斌在,要多少人,有多少人,不到兩里長的水道,每條兩千人,平均下來一米都不止一個人;

船塢,主要是材料,不過石材、木材、磚頭、鑄鐵等等,只要報出來,立馬派車輪舸去運,廣東福建兩省,包括東番,全力供應;

還有什麼匠戶、造船器材、造船材料,只要張斌一聲令下,都瘋狂向東番前衛聚集。

戰艦的設計進度也很快,龍骨和船體基本不用管,將原來封舟的圖紙拿來就可以用,葉輪也只是將車輪舸的葉輪放大,將支架部分改成鑄鐵的就行了,至於上面的結構,他們採用的辦法也是直接將福船的船艙和超級戰列艦的船艙按比例放大。

不管怎麼說,先把樣本造出來再說,有什麼問題,試過以後再改進。

衆志成城,速度那叫一個驚人啊,不到一個月時間,十條水道基本挖好了,第一座船塢也建造完成了,各種龍骨和船體的材料更是早已準備妥當,兩艘戰艦樣品隨之投產。

荷蘭人取名的超級戰列艦,張斌稍微改了一下名字,改成了威遠戰列艦。

根據福船改造而成的運兵戰艦當然也不能叫這麼複雜的名字,張斌直接取了個鎮遠巡洋艦與威遠戰列艦相對應。

上千匠戶,全力以赴造兩艘戰艦還是很快的,龍骨和船體一月完工,這個有原來製造封舟的經驗,並沒有什麼問題。

葉輪就比較麻煩了,雖然有車輪舸做參考,但是,葉輪可不是光大幾倍的問題,葉輪大了蒸汽活塞和齒輪就要相應加大,鍋爐也跟着要加大,還有煙囪,要從幾層船艙中穿出去可不是個簡單的問題,所以,光是個葉輪又花了將近一個月。

等葉輪裝好,上面船艙的材料都差不多加工完了,所以,船艙的進度算是最快的,不到半個月就完工了。

這個時候,整船就可以試水了,在水道中修修補補又是半個月時間,將所有火炮裝上,大明第一艘威遠戰列艦和第一艘鎮遠巡洋艦就這麼誕生了。

三個月,做兩艘二十丈長的戰艦出來,不得不說,這是個奇蹟,當然,這只是樣品。

開出水道,在西子海灣中試航了一番,張斌發現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這種大型戰艦,速度變慢了,由於體積太大,再加上鍋爐、火炮、人員等的重量,戰艦的速度根本就達不到車輪舸那種每個時辰兩百里的速度。

巡洋艦能好一點,基本上正常航速到一百二十里每個時辰,最快航速能達到一百六十里每個時辰。

戰列艦就不行了,火炮和彈藥的重量一加上去,正常航速只能達到一百里每個時辰,最快航速也只能達到一百二十里每個時辰。

時速等於只有五十里了,比光能載三四十個人的車輪舸慢了一半!

這個問題,暫時還沒辦法改進,因爲威遠戰列艦和鎮遠巡洋艦並不是真正設計出來的全新戰艦,而是糅合了封舟、福船、車輪舸和荷蘭人的超級戰列艦拼湊出來的,真要全新設計一種戰艦,別說三個月了,三年都不一定能成功。

張斌帶着兩艘戰艦在東番前衛和東番中前衛之間來回航行了幾趟,感覺了一下,最終只能勉強接受了,速度慢一點沒什麼,首先要有這東西,速度再慢其實也比荷蘭人的超級戰列艦快,因爲他們的是風帆戰列艦,沒風的時候,動都動不了,就算順風順水也快不到哪裡去。

最後,張斌拍板,這兩種戰艦,就按樣品來做了。

威遠戰列艦,共有火炮一百零六門,全部是千斤佛郎機,配備炮手和水手攻擊三百餘人,正常航速一百里每個時辰,最快航速一百二十里每個時辰。

鎮遠巡洋艦,共計火炮六門,前後各一門,左右各兩門,也全部是千斤佛郎機,配備炮手和水手五十餘人,可裝載水軍將士或者步卒五百餘人,正常航速一百二十里每個時辰,最快航速一百六十里每個時辰。

按現有的人員配置,一年做一百艘那是不可能的,張斌給高雄造船廠下了個任務,在明年六月份之前一定要造出十艘巡洋艦和二十艘戰列艦,因爲到時候荷蘭人很有可能再次來襲。

今年這一次,他們派了個外行過來,明年再指望他們犯這種幼稚的錯誤那是癡心妄想,他們肯定會派個正宗的海軍將領過來,甚至還會支援更多的超級戰列艦,到時候,肯定是一場惡戰,有十艘巡洋艦和二十艘戰列艦帶領原來的戰船,再加上縱火船、車輪舸和棱堡,纔有希望在真正的戰鬥中將他們擊敗。

戰艦的事情處理完,張斌立馬回到東番總督府,在東番前衛忙碌了三個月,已經堆積了太多的事情需要他處理。

首先,他跟崇禎買的官已經來了,傅冠、倪元璐、錢士晉,全部送到,陳子壯出任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和張國維出任廣州知府的任命也下來了。

崇禎還專門給他發了箇中旨,對他治理福建和廣東的成績和剿滅海盜的功績大肆褒獎了一番,至於傅冠、倪元璐和錢士晉的官職,崇禎的意思,讓他自己決定,決定好了,上個奏摺就行了。

總之就是對他辦事十分放心,表示不會插手他對福建和廣東的治理。

崇禎之所以這麼好說話,自然是看在錢的份上,要每個總督都像張斌一樣,一年給他來個幾百萬兩,那他嘴都會笑歪,兩京十三省,那可就是三四千萬兩啊,要有這麼多錢,中興大明,指日可待!

當然,其他省份的總督又或者是巡撫壓根就不可能給他搞這麼多錢,不問他要錢就算了不得了,所以,他對張斌還是很滿意的,至少現在是這樣。

這三人都來了好幾天了,張斌一直忙,所以沒來得及給他安排官職,這會兒忙完了,自然要感覺把他的職位定下來。

他分別找三人談了幾次,發現這三人也是很不錯的人才,正好,他還缺三個正三品,分別是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參政和福建提刑按察司提刑按察使。

這三人中,還是倪元璐最爲剛正不阿,所以,張斌將他提爲福建提刑按察司提刑按察使,而傅冠和錢士晉則分別出任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參政。

福建和廣東的班子至此就算是配齊了,剩下的事他就不用過於插手了,畢竟有些行省壓根就沒有總督,日常事物不照樣沒有一點問題。

他這個總督主要還是處理大問題的,比如海盜、匪盜、官員貪腐、外敵入侵什麼的,至於日常事物,他只需要督導督導就行了,倒不用天天盯着。

當然,他也沒時間天天盯着兩省的日常事物,因爲他不但管着兩省的軍政事物,還管着一個碩大的東盛堂。

這不,剛處理完政事,他又迫不及待的開始處理東盛堂的事了,因爲早在他瘋狂修建高雄造船廠的時候,他外公黃老爺子就告訴他,東盛堂快沒錢了!

東盛堂碩大的產業,去年進賬就有五百餘萬兩,怎麼發展了將近一年,反而快沒錢了呢?

其實,很簡單,正是因爲東盛堂這一年發展的太迅猛了,纔會出現資金問題,不管做什麼生意,都不能只看收入,不看支出。

這一年,東盛堂在大明兩京十三省,還有南洋、東瀛、朝鮮等地瘋狂擴張,又是買地、又是建商鋪、又是招人、又是進貨,每一地投入都是數十萬兩之巨,那銀子是嘩啦嘩啦的往外花,收入根本就趕不上支出。

比如,東盛堂投資修建珠海新城,就算張斌運用手中權力,動用屯衛、匪盜俘虜、海盜俘虜收集材料,修築城牆,但是,城內的房舍還是要請專門的匠戶來修建,工錢加上所有參與人員的伙食費用,還有運輸費用,一座城修下來也花去上百萬兩,再加上上繳的租地費用五十萬兩,這一年的租金收入全搭進去還不夠。

還有,研製和生產織布機、招攬織戶、進購蠶絲棉花等費用,還有各個商鋪進購貨物的費用,沒有兩三年,這錢壓根就賺不回來。

這樣猛搞下去肯定不行,所以,張斌決定,召集所有參與經營的股東開個會,商討一下發展大計。

東盛堂參與經營的股東其實就是幾家佔有股份比較大的家族,也就是佔一成股份的黃家、張家、鄭家和佔半成股份的駱家、曹家、畢家、戚家、俞家、毛家。

這次參加會議的就比較多了,不但有股東代表還有直接參與經營的大掌櫃。

張家有張斌和大掌櫃張三、張軍;

黃家有黃老爺子和大掌櫃黃鵬、黃程;

鄭家有鄭芝龍和大掌櫃鄭芝鶚、鄭芝鵠;

駱家駱養性來不了,只來了大掌櫃駱養德和駱養廉;

曹家曹化淳也來不了,只來了大掌櫃曹化春和曹化雨;

至於另外四家,還沒有大掌櫃,只是來了畢懋康、戚元功、俞成龍和毛承祚作爲代表。

召集了十來天,所有與會人員終於到齊,這天上午辰時,會議終於開始了,總督府碩大的會議室幾乎坐滿了人,一開始卻只有張斌一個人翻賬本的聲音。

張斌翻了大約一刻鐘,終於合上賬本嚴肅道:“現在東盛堂發展有點亂,盈利的地方很少,大家都在使勁投入,卻沒有什麼利潤,如果沒有外部資金注入,恐怕有一大批分號要關門,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盲目發展對不對呢?”

衆人聞言,無不露出羞愧的表情,他們的確有點盲目了。

張斌嘆息道:“這個也不能怪你們,我也有責任,在珠海的問題上我就犯了和大家同樣的毛病,步子邁太大了,畢竟東盛堂生意做的太大,各方面都要注意。”

的確,東盛堂生意做的非常大,五六百萬兩收益已經相當於後世上百億的收益,也就是說,東盛堂去年就相當於後世一個排名五百強的大型跨國公司了!

這一年來,經過瘋狂擴張,如果不出問題,恐怕收益都要超過千萬兩了。

可惜,偏偏出問題了,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步子太大,扯着蛋了。

其實,解決的辦法張斌已經有了,他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見衆人都露出羞愧的表情,他這才鄭重道:“這次算我們運氣好,因爲在廣東剿滅匪盜和收拾土豪鄉紳時我截留了幾百萬兩作爲軍費,借用一下這筆錢,還不至於出現分號倒閉的情況。”

衆人聞言,紛紛露出慶幸的表情,原來還有錢,這就好辦了。

張斌緊接着又嚴肅道:“這次我們要記住教訓,以後不能再亂來了,爲了防止以後再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追究責任,也就是說,以後各大掌櫃都要對自己所管轄的區域負責,虧了,就要撤換掉。爲此,我將各大掌櫃負責的區域劃分一下,以後,各大掌櫃都負責自己的區域,不要再像現在一樣,一個區域有幾個大掌櫃在開分號。”

區域負責,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在坐衆人都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張斌緊接着便直接分配道:“福建和江西由大掌櫃黃鵬負責,廣東和廣西由大掌櫃黃程負責,南直隸和浙江由大掌櫃曹化春負責,北直隸和山東由大掌櫃曹化雨負責,陝西和山西由大掌櫃張三負責,河南和湖廣由大掌櫃張軍負責,雲南和貴州由大掌櫃駱養德負責,四川由大掌櫃駱養廉負責,南洋由大掌櫃鄭芝鵠負責,東瀛和朝鮮由大掌櫃鄭芝鶚負責,大家記住了嗎?”

各大掌櫃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自己記住了。

張斌最後道:“以後大家都管好自己的區域,其他人的建議,你們可以採納也可以不採納,總之自己的區域自己負責好,別的我就不多說了,以後,每年正月十五,所有大掌櫃都必須來這裡彙報,我們各家各派一個代表聽取彙報,考覈業績。好了,我要說的就這麼多了,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沒?”

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三十七章 是時候研製槍炮了第二八一章 小克倫威爾公爵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一八六章 崇禎落幕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九十八章 稀裡糊塗第四十章 建城和鑄炮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三十八章 控制輿論第四十七章 再見伊人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會停止進攻第七十章 薩爾滸悲歌的背後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一〇一章 兵臨海州城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將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六十八章 大明王師來了第四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二三六章 皇室宗親終屈服第二二六章 大明我們和睦相處吧第二九四章 三位公爵引領下的帝國崛起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十章 查抄貪官污吏第三十五章 責任第二十三章 步子太大第四十五章 積木第二四〇章 解決蒙元問題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九十章 噓寒問暖第八卷 第二一四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六章 當廷對質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七十三章 我連你們一起幹趴第七十八章 黨爭禍國第十四章 公堂演戲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二十五章 鴻門宴(下)第二十六章 東盛堂第三十八章 遼河之謀第一章 密議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二十三章 藥聖之後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六十三章 滿江紅第七章 安排第十六章 新城新氣象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三十六章 榮歸第一章 密議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一九八章 是時候收拾復社了第三〇一章 勸皇上放權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斷東西第九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十一章 未來帝師第二卷 序章 亂世序曲誰奏響第二八六章 復興的希望第三十二章 糧倉國脈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專家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十三章 海盜終滅第二〇六章 我說你能行你就能行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禍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二〇五章 策反第一二五章 大舉反攻第一〇七章 皇太極也傻眼了第一四一章 兄弟幹架第二十五章 政績第二九七章 被盟友拋棄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第四章 辭官第六章 貪腐之道第一一九章 這次大明要報復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四十三章 梳櫳之資第三十四章 崇禎怒了第二一七章 異想天開第五十六章 發展大計第八十七章 遼東危局第一四一章 兄弟幹架第二四八章 都想當包工頭第二章 偶遇孫傳庭第五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三十三章 試種第九十六章 溫體仁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