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第220章 望遠鏡的妙用

第220章 望遠鏡的妙用

海禁之後,弊病還有很多。

比如限制明朝與外界的交流與接觸,使得大明朝在海洋技術和航海技術方面相對滯後。

與之相對應的,世界上其餘國家不遺餘力地通過海上貿易和探索,不斷積累和發展新的科技和知識,反而會推動他們的經濟發展。

當然如今有楊憲這個世界文明科技中心在,這些反而是最次要的。

楊憲在哪,哪就是文明科技起源地。

交不交流問題確實不大。

因此對於這些問題,楊憲只是粗略點了兩句。

相較之下,他先前提的那兩條弊端,才最爲致命。

尤其是第二條,幾乎像是直接洞穿了大明未來的國運。

朱標聽了楊憲的敘說後,額頭上滿是冷汗。

他開始意識到禁海令的解除必要了,尤其是在開眼看過世界之後,對這一點就更加堅定。

而對於楊憲來說,如今明記在吞併沈家後,可以說已經成爲大明第一商會。

海禁一旦放開,整個海貿,楊憲有把握能夠直接掌控在自己手裡。

那些江浙財閥在他面前什麼都算不了,他本人就能成爲那個最大的財閥。

如今這個世界沒有貿易保護,想要佔領各國的經濟市場,對楊憲來說,簡直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配合着朝廷遠征戰略,再加上明記商行的錢財與資源。

到時候,楊憲保證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比後世白頭鷹還要多得多。

要知道現在可沒有什麼國際規則,就是完全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也沒有什麼人道主義,哪怕就是種族滅絕這樣的事情,在這個時代,也沒有人會跳出來指責他。

這個時代,他就是自由的,只要他的能力夠強。

朱標並未察覺到楊憲內心的波動,他拿上軍工實驗室最新生產的一批望遠鏡,和楊憲告別後,便準備起身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後。

朱標第一時間進宮和朱元璋商量解除海禁的事情。

太和殿。

朱元璋批閱奏摺,擡頭看了一眼朱標,開口道:“剛從揚州回來?”

“是,父皇。”

“新的望遠鏡怎麼樣?”朱元璋隨口問道。

“比之前的更好,能夠看到的更遠,也更清晰。”朱標如實稟告道。

“拿來給咱瞧瞧。”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摺,臉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北伐回來後,朱棣和朱元璋稟報望遠鏡的事情後,朱元璋便是記住了這事。

在軍事上,望遠鏡的作用毋庸置疑。

可在朱元璋看來,這望遠鏡的作用遠不止於此。

自從打下漠北草原,蕩平雲南、遼東的北元殘餘勢力,之後又準備出兵海外後,隨着國土面積不斷變大,朱元璋也開始對自己對這個國家的掌控力開始產生了一些焦慮。

他腦海裡已經有一個構想,而這個望遠鏡能夠很好成爲其中一環。 朱標拿出一根製作精良的黃銅望遠鏡遞了過去。

朱元璋接過擺弄了一番,然後笑道:“來老大,跟我去試試。”

片刻後。

朱元璋趴在高高的皇城城門樓上,手持着先前朱標交給他的望遠鏡,眺望着皇城以南的地方。

“父皇這是?”朱標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開口道。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望遠鏡,開口笑道:“老大,來,你來看看。”

朱標帶着疑惑的神情,走上前,接過朱元璋手中的望遠鏡,看去。

畫面中的景象讓他感覺到有些熟悉,朱標皺了皺眉,終於是想了起來。

“這是韓國公府?”

一旁的朱元璋點了點頭,感慨笑道:“楊憲發明的望遠鏡這玩意兒真神,隔着這麼遠的距離,李府巷的韓國公府卻還是看得清清楚楚,就像是咱就在裡頭一樣。”

有了望遠鏡,朱元璋就能清楚知道他手底下這些官員們每天都在家裡幹什麼。

此時的朱標顯然沒有領會到朱元璋的意思,他跟着應和道:“楊卿總是能發明出這些神乎其技的東西。”

對於朱元璋來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望遠鏡只能看到畫面,卻聽不到聲音。

不過這一點瑕疵在他眼中不算什麼,他向來是論跡不論心的人,他只要知道他底下這些臣子要做什麼就行了。

“父皇,高處風大,咱還是回去吧.”

在城門樓上呆了一陣子後,朱標從一旁的內侍官手中接過一件披風,披在朱元璋肩上,開口道。

朱元璋笑着點了點頭。

他看向朱標,看出了對方還有其他話要說,開口問道:“老大,還有其他事情?”

朱標沉默了片刻,直接開口道:“父皇,兒臣請求解除禁海令!”

“你說什麼?”

這話一出,朱元璋臉色頓時變了。

要知道禁海令是他親自制定的國策,如果換了是別人忽然這麼說,他早就大發雷霆了,可提出這個意見的人是朱標。

朱元璋耐着性子,開口問道:“老大,你知道咱當初爲何要禁海嗎?”

朱標點了點頭,開口回答道:“父皇頒佈禁海令,一是爲了防止倭寇,同時還能防張士誠舊部這些反明勢力與海外勢力勾結。同時也有保護大明農業生產的意思在裡頭,父皇擔心萬一沿海的老百姓都順着海上貿易去外面生活發展了,那咱大明的人口豈不是直接流失,也能保護財富不流失海外。”

在朱元璋看來,海上貿易雖然能夠帶來不小的經濟效益,但出於求穩的心理,還是農業經濟更加有保障。

出身於平民家庭的朱元璋,早年生活顛覆流離,對於有田可耕種,有得溫飽的生活方式更加認可。在他看來,農業經濟已足以成爲明朝經濟的根本,只要將農業經濟繼續發展起來,農業的產值便足夠養活大明王朝了。

還是那句話,再偉大的君王也有他的侷限性。

朱元璋受限於他的出身以及經濟,小農以及家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在決策上有時偏向於保守。當初實行海禁,打算以農業爲主,也體現了他的保守性。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於朱標的回答很是滿意,只可惜朱標的話還沒說完。

“可是.”

(本章完)

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經五十了(4k)第306章 莫貪天功爲己功251.第249章 輕工業區的設想第36章 民風第65章 你管這叫還成?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52章 韭菜第69章 神算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第328章 你有免死鐵券,好,那我就殺你兩次第53章 第一場雪第370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第345章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4k)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第371章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有這麼一尊菩薩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328章 你有免死鐵券,好,那我就殺你兩次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難問(4k)190.第190章 坐井觀天,只有一孔之見(4k)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65章 你管這叫還成?168.第168章 大明軍工廠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第29章 稻香粥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進了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第149章 懷疑人生沈萬三第141章 現代科學實驗286.第283章 天才設計師(4k)233.第231章 挖山223.第222章 開海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第354章 女真滅族(4k)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62章 大明之幸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第325章 這樣的人,不該死!(4k)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報紙!251.第249章 輕工業區的設想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勝女(4k)第26章 十三粒糧食249.第247章 超越諡文正的誘惑第368章 做這個時代的太陽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182.第182章 欺天了(4k)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勝女(4k)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第8章 製鹽大業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第12章 成天平地230.第229章 給我打!往死裡打!第149章 懷疑人生沈萬三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190.第190章 坐井觀天,只有一孔之見(4k)288.第285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4k)第90章 算計221.第220章 望遠鏡的妙用第19章 外地來的土包子第316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下)第90章 算計第147章 真買樓249.第247章 超越諡文正的誘惑271.第269章 我家坤坤可是從小吃名貴藥材養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第25章 畝產1500斤!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277.第275章 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62章 大明之幸第85章 揚州大開發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第66章 新的可能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1章 開局一隻雞第29章 稻香粥第74章 大功德198.第198章 父與子(4k)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第133章 意外驚喜157.第157章 壽宴第1章 開局一隻雞253.第251章 爲個人牟利,爲家牟利,爲國牟第373章 等水開第325章 這樣的人,不該死!(4k)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185.第185章 韃子們,時代變了(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