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第198章 父與子(4k)

第198章 父與子(4k)

日本畢竟不比漠北、雲南等地,它孤懸海外,並不與大明接壤。

想要征討的話,不僅要搞大量的戰船,而且還要重新訓練水師。

在登陸戰之前,主力部隊都需要水師。

“父皇,不如先讓兵部和戶部,給一個方案和大概預算吧。經過稅制改革後,如今賦稅也上來了,如果不是很多的話,等今年夏稅收上來就有了。”朱標開口道。

畢竟如今稅收比起以往翻了一番還要多,等到今年夏稅上來可是一筆超級可觀的鉅款。

朱元璋想了想,目前來說確實只能這麼做。

當即一道旨意下來,分別送往兵部和戶部。

兵部尚書單安仁接到朱元璋的旨意後,雖然對於皇上突然重視水師一事感到奇怪。

可既然是皇上的旨意,單安仁當即吩咐手底下的官吏開始統計大明水師的如今所剩的家底。

至於朱元璋旨意中提到的製造5000艘戰船一事,單安仁心中是真的沒譜。

能夠坐到兵部尚書這個位置,單安仁當然不是那種什麼都不懂的草包。

非但不是草包,如今六十七歲的單安仁履歷可以說是精彩豐富至極,歷經兩朝,各個職務都做過。

可製造戰船這件事,是真的不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

不僅他沒有,如今整個兵部都找不出幾個。

大明整支水師部隊都是撿別人的,根本沒有太多的相關造船經驗。

這多年,就連普通的戰船也幾乎沒有造過,更不用提這種跨海的寶船了。這種情況要一直等到永樂帝,才改變。

當年羣雄逐鹿,朱元璋決定渡江謀取南京,建立穩固的根據地,而攻取南京必經採石,欲渡長江,卻困於水師舟船不濟。

這時候俞廷玉父子和廖永安弟兄帶着巢湖水師直接投靠朱元璋。

老朱等於是直接撿了一個現成的巢湖水師,從此老朱便有了這個時代前三強大的水師艦隊。

靠着巢湖水師,朱元璋很快拿下南京。

之後分別在太湖和鄱陽湖,與這個時代另外兩支前三強的水師艦隊決戰。

尤其是鄱陽湖一戰,巢湖水師以少勝多,全殲了號稱最強的陳友諒的鄱陽水師,之後揮師東進,滅了張士誠,最後徹底控制了整個長江流域,統一了南方,建立了明朝最初的根基。

平定了張士誠和陳友諒之後,朱元璋的這支水師部隊,可以說已經是當今世上最強大的水師艦隊。

只可惜,巢湖水師的領軍人物俞廷玉父子和廖永安弟兄都已戰死。

如今的大明水師的船隻,基本上都是直接撿的現成的,是打贏鄱陽湖和太湖兩場水戰後繳獲的戰利品。

戶部尚書呂昶在接到老朱的聖旨,以及兵部送來的寶船用工用料情況後,加班加點,連夜算出了製造一艘寶船所需要的成本。

1500兩!

這還是沒算上各式武器裝備。

一艘寶船按2000兩白銀計算,5000艘戰船,就需要整整1千萬兩白銀。

在稅制改革前,朝廷之前一整年的稅收滿打滿算,最多也就只有這個數,這還是要將那些絲絹、布匹、瓷器全都摺合成白銀算上的結果。

太和殿。

呂昶跪在地上,身子有些顫抖道:“陛下,不是推諉,戶部是真的拿不出這麼多錢。除非陛下讓寶鈔提舉司繼續加印寶鈔。”

別看如今大明雖然稅收高了,可開支比起之前同樣大大提高,一年下來根本存不下來什麼錢,反而還因爲越來越大的攤子,甚至變得比以前還要拮据。

“加印寶鈔一事,休要再提了。”朱元璋沉聲道。

如今在知道寶鈔氾濫的後果,會動搖國本,朱元璋又怎麼可能繼續做這飲鴆止渴的事情。

而且如果真要出征日本的話,所需的花費可遠遠不止這1000萬兩白銀。

水師日常的訓練,多出這麼多戰船,水師必然要擴編,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之後戰船一旦開拔,各類給養,同樣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費用起碼得準備2500萬兩以上。

朱標眼見着朱元璋整日皺着眉頭,知道是爲錢的事情煩惱。

提出停止發行大明寶鈔的人是他,那麼眼下的困難自然也只能是有他去解決。

沒法子,只能再去一趟揚州,看看楊憲有沒有辦法了。

朱標是真的把楊憲看成了無所不能的聖人了。

在得知來意後,楊憲沉吟了片刻後,開口道:“想要在最短時間內籌到造船的錢,最好的辦法就是發行國債。”

“國債?”朱標疑惑道。

又是一個沒有聽過的新名詞。

楊憲開口解釋道:“簡單的來講,就是以朝廷的名義跟人借錢。”

朝廷,跟人借錢?!

朱標懷疑自己的耳朵有沒有聽錯,又是問了一遍,在得到楊憲肯定的回覆後,臉上露出遲疑的神色,開口問道:“楊卿,這樣做會不會有些不好。”

楊憲看着朱標,開口笑道:“殿下是擔心這樣一來朝廷會失了顏面?”

朱標點了點頭。

楊憲接着開口問道:“殿下,你覺得朝廷存在的意義,是爲了讓百姓們日子過得更好嗎?”

“那是自然。”朱標沒有絲毫遲疑,直接回答道。

下一刻,朱標忽然想到了什麼,擡起頭看着楊憲,鄭重行了一個師生禮。

他已經聽出了楊憲想要告訴他的道理。

是啊,既然如此,別人怎麼看朝廷重要嗎,只要百姓們過得好不就可以了嗎。

究竟是朝廷所謂的臉面重要,還是百姓們切切實實的生活更加重要。

這個問題,對於朱標來說,很好選擇。

對於這個能夠講出“讓百官哭,總好過讓百姓苦”的千古第一太子來說,百姓始終是在首位。

既然是借錢,那麼自然是向有錢人借。

在大明誰最有錢,自然是那些商人,那些朱元璋最看不起的商人。

朱標開口問道:“楊卿,是打算讓朝廷憲那些商人借嗎?”

然而這樣一來,在朱標看來,又衍生出了新的問題。

“楊卿,萬一將來這些借錢給朝廷的商人們,藉着這件事,有恃無恐,該怎麼辦?”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以如今的稅收情況,自然能夠還上,只是時間長短而已。可萬一,我說萬一,出了什麼變故,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都還不上怎麼辦。”

聽了朱標的話,楊憲笑了。

“殿下是擔心這些商人會以此要挾朝廷,甚至亂政?”

“有人敢伸這個手,直接砍了就是了。生意是生意,政治是政治。而且在他們借錢給朝廷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已經與朝廷綁在一起了,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他們巴不得朝廷越來越好,更加不會作妖。”

“況且這世上哪有這麼不知死活的商人,買朝廷國債,而且是如今國力蒸蒸日上的大明國債,可以說是一件包賺不賠的買賣。這樣的好事,如果還有人不想體面的話,咱就只能幫他們體面了。” 聽了楊憲的解釋,朱標終於放下了心。

他開口笑道:“楊卿既然這麼說了,那麼一定是已經有合適的對象了。”

楊憲開口道:“確實是有一個人,這個人想必殿下也聽過。”

“誰?”

“沈萬三!”

沈萬三確實是最佳的選擇。

第一,沈萬三有錢。如果說在大明洪武年間,有一戶人家比老朱家還有錢,那必然便是沈家。就拿最近琉璃生意來說,江南沈家就賺得盆滿鉢滿。當然以後,還要多出一個楊家。

第二,沈萬三懂事。楊憲與沈萬三打過交道,知道他是一個極其懂分寸的老人。大家都體面,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明記商行,如果砸鍋賣鐵的話,也能湊出個五六百萬兩白銀。

要是再加上揚州銀庫的錢,倒是也能補上造船這個窟窿。

只是這些錢,楊憲都還有用。

而這筆錢借給朝廷,短期之內,朝廷方面顯然是不會還的。

因此還是苦一苦狗大戶沈萬三吧。

事實上,這對於沈萬三來說還是一件好事。

借了這筆錢給朝廷後,他反而會更加安心一些。

朱標回京後,勸說朱元璋成功。

然後直接讓人給身處蘇州的沈萬三下了旨意,要其上京進宮面聖。

像借錢這種事,自然不會在旨意裡寫明白。

因此在接到這份聖旨後,整個沈家都被恐慌所籠罩。

要知道在元末羣雄割鹿時,他們沈家是曾經資助過朱元璋的死對頭,當時沈萬三也沒有辦法。

軍閥混戰時期,像他這樣的大商人,就是一塊大肥肉。

他爲了保全沈家,只能選擇花錢。

可無論如何,資助了張士誠是事實。因此在朱元璋取得天下,大民建國後,他們沈家就變得格外低調。

沒曾想到還是被盯上了。

沈家大堂上。

沈茂開口問道:“父親,現在該怎麼辦?”

不僅是沈茂,大堂上所有人都轉頭看向坐在主座上,那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老人正是沈萬三。

沈萬三看着自己的三個兒子,以及那些侄子、外甥們,看着他們臉上那連藏都藏不住的驚恐神情。

心裡有些失望。

這麼多年還是如此。

沈萬三早早放權,就是爲了培養這些沈家的後輩子侄。

可如今看來,終究還是沒能成材。

沈萬三心中輕嘆了一口氣。

一個人行不行,只有在遇到事了才能看出來。

每逢大事要有靜氣,如今事情都還沒確定,這些人就已經慌成這樣,能有什麼出息。

平日裡對那些下人、長工,頤指氣使。

等事情真正落到自己頭上了,卻是畏畏縮縮,六神無主。

大堂下。

一些沈家人甚至已經開始低聲商量,如何變賣資產,隱姓埋名,逃亡了。

“都給我靜一靜!”沈萬三用手中的柺杖用力杵了杵地面,開口道。

聲音不大。

可當沈萬三開口後,整個沈家大堂立馬安靜了下來。

沈萬三畢竟是如今這個龐大的沈家商業帝國的開創者,手中握着族中大權數十年,積威甚重,雖然現在已經白髮蒼蒼,半截入土,可在族裡仍舊是說一不二。

“我知道你們心裡在想什麼,也知道你們在害怕什麼。”沈萬三的視線從堂下所有沈家子弟身上一一掃過,接着開口道。“這次赴京面聖,我會親自前往。”

“沈家一切事物照常,如果有人選擇在這個節骨眼,做什麼小動作的話,就不要怪我不念親情了。”

“是,父親!”

“是,東家!”

大會過後。

其餘沈家骨幹,都一一退去,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沈萬三隻留下了三個兒子。

大兒子沈茂心裡像是下了什麼決心,開口道:“父親,我是大房,如今名義上也是我在管理沈家。這次進京面聖,理應由我去。”

沈茂在說完這番話後,小心看了看沈萬三,見其面沉如水,不顯喜怒,不由心中一緊,不知道自己的父親究竟在想什麼。

身旁沈茂的另外兩個弟弟,也想說着同樣的話,可他們比之沈茂都還要不如。

話到嘴邊,卻是說不出口。

只能死死盯着自己的兄長。

二兒子沈旺開口道:“父親,這個京城咱不能去,去了就等於是羊入虎口了,到時候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我們沈家就完了。”

一旁的小兒子沈榮也跟着開腔道:“父親,要不先讓人進京打聽清楚究竟是什麼事情。這些年,我們也沒少給京城裡的那些侯爺送錢,這個時候正是用他們的時候。”

沈萬三將自己三個兒子的表情一一看在眼裡,沈茂心裡想什麼,他是一清二楚。

就這點小心思,也配在他面前耍。

沈茂比他兩個弟弟強的地方,就強在比起沈旺他們,沈茂更加了解他的這個父親。

沈茂知道,沈萬三是絕對不會答應由他自己替代他上京的。

從最初開始就是這樣,沈萬三一直是將整個沈家,整個沈記商行扛在肩上走。有任何風險,他幾乎都是走在最前面。

因此在沈旺他們看來,需要付出生命危險的事情,在沈茂看來卻沒有任何風險可言。

只要口頭說說就能博取父親的好感,完全屬於惠而不費。

(本章完)

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過於大明!(158.第158章 我說是就是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第352章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290.第287章 向儒家開炮(4k)第328章 你有免死鐵券,好,那我就殺你兩次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第149章 懷疑人生沈萬三301.第296章 選錯了對手(4k)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記紡織廠工作第15章 背鍋的老劉211.第210章 兩個失意的人237.第235章 十八路“諸侯”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56章 古董羹224.第223章 燒鵝201.請病假一天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365章 紅袖添香,爲愛發電(4k)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第329章 自古天家無親情 新的酷刑(4k)第25章 畝產1500斤!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50章 鬼才藍玉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第352章第141章 現代科學實驗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第126章 大明榜樣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第34章 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標第74章 大功德第7章 神秘小瓶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200.第200章 偷天換日(4k)198.第198章 父與子(4k)156.第156章 手中當有刀176.第176章 朱棣的遠見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第316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下)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190.第190章 坐井觀天,只有一孔之見(4k)第312章 高麗新的王(4k)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經五十了(4k)第351章 見雪是雪,是一種幸福(4k)182.第182章 欺天了(4k)第28章 風靡京城273.第271章 局中局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291.第288章 這天下到底是我的,還是你儒家219.第218章 放下魚叉,拿起了屠刀第121章 沉默,沉默,還是沉默172.第172章 我還不能享受享受了?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第121章 沉默,沉默,還是沉默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記恨上了第44章 腹黑第22章 雪花酥277.第275章 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第45章 田園之樂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第46章 上京,賣菜!第134章 上山下鄉164.第164章 神蹟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180.第180章 神機營第53章 第一場雪第358章 大明的衛生改革(4k)第316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下)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第79章 我對錢沒什麼興趣第137章 縮影第84章 奶香炊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