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偶像
順利抵達李朝海岸之後,鄭和也就率艦隊離開前往南洋,而李朝方面得知許良到訪的消息也是絲毫不敢怠慢,立刻就派了朝中重臣前來迎接,而且派來的人也很有意思,正是李元的父親李詹,或許也是考慮到李元與許良那勉強說得上的師生關係。
“總聽聞我國國主時常稱讚許侍郎學究天人冠古絕今,就連吾家犬子也對許侍郎推崇備至,李某早就心嚮往之奈何沒有機會結交,今日終是識得廬山真面目,許侍郎如此年輕就能在天朝身居高位,更是開立學派推動變革,真乃人臣之典範啊,李某一見爲之心折!”
李詹從疾馳的馬車下來時候,一看到許良便快步走來,抓住許良的手就是一陣誇讚,臉上的神態也是欣喜又親近。
這番話倒是沒有一點水分,許良的名聲在別的小國可能不怎麼大,畢竟這個年代信息流通比較慢,也只有各國的留學生會對許良的特殊性比較清楚,但是也僅僅只是這樣了。
不過在李朝卻有點不一樣,當今李朝國主李芳遠在王子時期曾經幾度作爲李朝使者出使大明,而且與許良頗有交集,更直接見識過大明的變革,這一切都讓他對大明感到敬畏,也非常推崇許良的一些東西。
即便是後來當上國主之後李芳遠也時常唸叨李朝也需要一個許良這樣的臣子,一直到公派留學生裡最優秀的李元回來之後,他就把這種對新人才的渴望寄託在李元身上,曾經還說過李元就是我朝之許良的言論。
不誇張的說李元芳就是許良在李朝最大的白子,國主都如此下面的人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影響,雖然許良在此前從未他踏足李朝的土地,但他的聲望依然在這裡非常大。
不過許良並不知這其中情況,只當李詹是在給自己說場面話,所以也只是職業假笑的應付起來:“李府事過獎了,說起來在下只是晚輩而已,論才學可不敢在閣下面前賣弄。”
李詹聽到許良這謙辭雖然表面上不以爲意,但心裡還是比較舒坦的,他本人在高麗王朝時候就是文豪,更與李朝歷史聞名的鄭夢舟組成黨派聯盟,如今鄭夢舟被李芳遠整死了,李詹憑藉自己的資歷和聲望便成了當今最能說得上話的文壇前輩,如今又看到大明這麼厲害的後生都肯定自己,他自然而然得意起來。
但是看着許良年輕的面龐,他心裡卻也有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覺,正因爲學術造詣高,他才更加明白許良這個年輕人的可怕。
高麗也好李朝也好奉行的學問從來都是漢學,即便是讓後世李朝人推崇備至的鄭夢舟主要學術貢獻也是對程朱理學的研究,其人更是被稱爲李朝理學之祖,華夏文明對周邊國家的文化影響就是如此強烈。
可如今李詹學了大半輩子的漢學,卻又聽說大明出現了一種名爲“科學”的新思潮,雖然他沒有系統性的接觸過這科學之道,但在李芳遠經常性唸叨之下,再加上自家兒子學成歸來自己側面所瞭解到的東西,他已經能感覺到這種新思想的強大與魅力,這是一種迥異於傳統學問的新學派,相比於解決社會問題,這種學問更注重認識客觀世界。
當然許良也有解決社會問題的學問,便是工業化的理論,對此李詹在陸續聽聞大明如今的急速變革之後,也是大爲驚歎。
隨着瞭解的越多,他終於慢慢知道了爲何李芳遠會對天朝的一個大臣如此推崇和渴望,以前他會覺得不服氣,但後來他就只會感覺自愧不如,這樣的年輕後生真不是自己能比的啊。
“許侍郎此次來訪朝鮮,這是令我朝上下都非常驚喜的事情,國主殿下更是令在下向你表達歡迎之情,這麼多年過去,國主對你這位故友可是非常想念,只待許侍郎抵達漢陽之後,國主便會設下宴會與許侍郎。” “許某亦是同樣期待與貴國國主見面,只可惜尚有一段路途,在下也只能按捺心中激動。”
“哈哈哈哈,既如此不如你我一同乘車趕路,國主殿下可是等不及了,李某也想好好與閣下探討學術,關於科學學派李某還有許多疑惑,如今逮住你這個祖師爺,那可要好好請教才行!”
兩人一邊說笑,一邊就登上了馬車,然後就往漢陽的方向一路疾馳過去。
李朝的道路水平相當落後,坐馬車並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相比較之下許良甚至寧願在船上吐,不過在這裡沒得選擇他只能默默忍受,還要一邊強顏歡笑應付李詹。
其實在李詹來之前許良也並沒有閒着,他也是在這附近考察了一番,李朝百姓的境況比他想象的還要可憐。
總體而言李朝的國家制度也是仿照華夏的制度,只不過在兼併和人身依附方面要比華夏王朝要殘酷的多,換種說法就是李朝的平民階層是少的可憐的,更多的人幾乎都是賤民或者貴族的奴僕,這種情況在華夏通常都是王朝末期土地兼併已經尖銳到不行的時候才能看得到。
不過即便是這樣李朝的百姓也蹦躂不出什麼水花,畢竟李朝就這麼點大,想搞些大事情很容易就被鎮壓了。
李朝的百姓是很慘,但是許良卻也清楚以後要想完成吞併大計,大明要依靠的人還是李朝的這些大大小小的貴族,不得不說小國也就這點好處,他們的貴族階層是真的可以一直把持底下的老百姓。
坐了近兩天的馬車,就在許良感覺自己身子骨都要散架的時候,好歹是到了李朝的京都漢陽。
剛剛抵達的時候,許良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場面給驚到了,只見路兩旁都有士兵開闢了一條道路出來,而路中央則站着許多的穿着官府的大臣或者是儒服的學者,而這些人全都是特意等在這裡迎接自己的。
一時間許良真有點發懵,自己在李朝真這麼受歡迎?
事實上許良並不清楚,他的名字在李朝甚至比在大明更有含金量,而且本身又是天朝的使臣,自然就受到了李朝士林和官員的追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