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兗州大旱!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秋分已過五天。

山東兗州,已經連續十日沒在下過一場雨,且天氣十分反常,非但不降溫反而溫度急速高升,如同大暑一般,地面因爲大量缺水,開始漸漸龜裂。

許多百姓都對這次反常的氣溫,十分驚恐,紛紛開始求神拜佛,開始祈雨,無心管制田產,畢竟田產最重要的是雨水充足,沒有了雨,就等同於要了農戶的命。

各路方士見此天載難逢之機遇,自然要從各地趕赴兗州府,廣立法壇,開宗立派招收信徒。

畢竟大明朝內旱災常發,十年之內沒有千起,也有百起,若是沒蒙對導致大旱發生,便換個地區在立門派。

若是蒙對了,天降雨露,那就從此吃穿不愁,享萬人敬仰!

兗州府本爲朱元璋第十一子,魯王朱檀所在封地,但朱檀已於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因服用金石藥物過當而薨,史載魯荒王。

由於其子朱肇煇世襲魯王王位,但僅有四歲,所以兗州府的大事小情,便全由其七皇叔齊王朱博代爲管制。

齊王朱博生性殘暴不仁,常以武論績,視文人性命如同草芥,但得益於其自身武力了得,冠絕北方,所以青州府管理的十分有序,甚至比之燕王朱棣的北平城更是和諧。

但兗州府卻並沒有那麼好運,山東承宣佈政使鐵鉉,三番五次的向齊王朱博發去通告,卻得不到半分回信。

齊王朱博的麻木不仁,與魯王朱肇煇的年幼,致使兗州府先行陷入了無人管理的境遇。

山東承宣佈政使鐵鉉,看着兗州府內滿是方士,不住地搖頭,暗歎天要滅其兗州……】

朱標朱棣二人,從昨日袁珙帶來了蝗災的消息後,爲皇上寫了借糧草的信件後,便側夜未眠,分頭開始幫助紀綱與火真二人,加快爲百姓派發銀兩。

畢竟還有三天的時間,戶部尚書趙勉和工部尚書秦逵二人,就要到達北平城內,若不加急將此事解決,必將後患無窮。

得益於朱標出色的計劃與路線圖,以及紀綱火真二人,在遊行中,獲得到百姓的威望,到了七月二十八日深夜子時。

整個北平城已經全部解封,所有的百姓都得到了銀兩補償,沒有漏下一個人!

朱標站在北平都指揮司中,看着臺下的九萬四千人,其中有北平城的將士,也有將士們的家眷,心中感慨不已,畢竟北平城物價風波一事,到此就算是結束了。

只需要等到趙勉秦逵二人來此,加以威懾,便再無他事。

朱標從懷中拿出了一張綢緞,綢緞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各種名字。

這份名單是朱棣與自己共同擬寫,主要目的,便是要架空陳亨的勢力,以及嘉賞衆位將士,在這次物價風波中的功績:

“由於各位將士在本次北平城的任務中,功勞甚大,特此嘉獎鄭和,張玉二人爲北平都指揮同知,享從三品官職。

柳升,丘福,朱能三人升任北平都指揮僉事,享正四品官職。

劉二牛,田九誠,火真三人爲北平都宣撫使,享從四品官職。

紀綱,荀喜二人任命爲,北平都提刑按察副使,享正四品官職。

韓盧,張輔二人任命爲,北平承宣佈政服使,享正四品官職。

原本位置等人,全部連降三級。”

朱標一口氣將所有賞封唸完,看向衆人問道:

“衆位將士可有異議?”

臺下衆將士聽到朱標的賞封的並無任何異議,一來是北平城這次的危機,大家誰出了多少力大家都有目共睹,自然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二來就算有的官職被頂替下來,也都聽說了鄭和,一炷香時間不到連殺十二人的事蹟,不敢有半分得罪。

見衆人沒有任何異議,朱標便揮手說道:

“既然大家沒有異議,除了剛剛我封賞過的人,還有郭資孟善陳亨三人留下,剩下的將士以及家眷,就各自放假回家吧。”

衆人一聽朱標的話,便紛紛散去,整個北平都指揮司,便只剩下朱標朱棣以及留下來的十五人。

朱標朱棣帶着十五個北平城三司,最高級別將領,走進了北平都指揮司。

朱棣坐在椅子上,看向一衆人說道:

“在場的都是自己人,別拘謹了,都坐下聊吧。”

衆人走進北平都指揮司大堂內,見裡面已經整齊的擺放了十七把椅子,圍在一張大桌子前,便知道這是早已準備好的,都各自坐在了椅子上,等待着燕王與皇太子宣佈任務。

衆人的座位很是有趣,靠近朱標的是田九誠韓盧荀喜三人,隨之便是鄭和與劉二牛紀綱火真四人,挨着火真的則是,張玉張輔柳升丘福朱能,後被朱標提攜的五人。

這十二人都明顯的向着朱標傾靠,不是對朱標提攜自己感激,就是朱標自己帶着的親信。

而桌子的對面則是陳亨,孟善,郭資三人,這三人都傾靠着燕王,畢竟朱標在這三人的手下,都安插能力極高的三人,頂替了自己獨權的位置。

朱標見這座位坐的分出了派別,也很是無奈,但此時不是處理這些派別的時候,當務之急是要幫助兗州處理蝗災。

朱標輕咳了一聲,看向衆人開口:

“雖然大家都稱我爲皇太子,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皇太子已經羽化登仙了,我只是假死出逃皇宮的人。

本來我來此地,就是要找北平都指揮使陳亨,爲我在應天府的酒樓以及兄弟們討要說法。

但卻機緣巧合的捲入了北平城這物價風波。

我本打算忙完了這件事,就回到應天府,繼續過我的瀟灑人生,但現在我得到了確切的消息。

山東兗州府會有巨大的蝗災。

我本不欲參與此事,本想一走了之,但此次蝗災恐怕極爲嚴重,若是不快速將蝗災止住,怕是會將整個大明朝拖垮。

所以從明日開始,你們便要擔負起收集糧草的責任,我們將用糧草,來應對兗州府的蝗災。”

衆人聽到了蝗災,大都臉色大變,畢竟其中除了韓盧,張輔,朱能這些年紀尚小的人外,都經歷過了洪武七年二月,那場可怕的蝗災……

第184章無憂的憂慮!第245章唯一的一條路!第173章清算兗州府!第166章你們有的選嗎?第214章作亂犯上!第179章烈火燎原!第234章龍鳳寶鈔!第264章獻計!第187章三公一侯!第241章神秘來客!第140章半步天子!第217章閒言碎語!第100章金元古剎慶壽寺!第75章身份表明!第252章怪醫孫長壽!第171章殘暴的齊王!第118章抄家!第244章寧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無權!第63章無心顧暇第197章向死而生!第80章這大明天下還是朱家的!第59章東宮之事第105章靖難功臣集合!第175章淮西軍團!第13章洪武大帝之威!第91章虎將現世!第242章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第79章陳亨的尷尬第38章通政司的行動!第227章咱也會看走眼?第221章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第278章生來便是帝王命!第188章苦肉計!第116章戴罪立功 !第168章怨毒的女人!第203章前往應昌!第198章大仇得報!第136章比試第230章不務正業李景隆!第80章這大明天下還是朱家的!第158章寶劍贈英雄!第171章殘暴的齊王!第234章龍鳳寶鈔!第261章緊急撤離!第95章一己私慾!第26章羽化登仙第4章護國神器第17章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第221章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第48章大赦天下!第62章輕煙樓危機!第60章多生事端第77章諂媚的三司!第184章無憂的憂慮!第61章漢明皇帝第130章勿傷百姓一人!第76章三司聚首第189章蝗災前兆!第65章醇香酒樓的秘密第51章比試比試?第243章西風吹醒英雄夢!第250章希望的曙光!第183章塵封的秘密!第187章三公一侯!第156章奇特武器!第95章一己私慾!第129章天怒民怨!第115章饒你一命!第240章圍困魯王城!第82章不赦之罪!第213鬧事的百姓!第44章申國公鄧鎮第250章希望的曙光!第119章屯糧發家!第193章夜幕降臨,火光燭天!第3章方士誤國!第132章平息民怒!第236章舉國追殺!第95章一己私慾!第51章比試比試?第37章龍泉起義!第84章恢復物價!第6章血滴子也可以是破壁機!第38章通政司的行動!第53章一雪前恥第35章投奔第90章不畏權貴!第57章援助兩廣!第73章大鬧北平!第68章不許食言第41章驚動聖上!第277章馬上洽談!第180章五王奪嫡!第15章身體改造第267章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27章正人君子第233章應昌魯王城!第123章友好商談!第91章虎將現世!第105章靖難功臣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