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朱棣:知父莫如子,我是懂老朱的

第321章 朱棣:知父莫如子,我是懂老朱的

朱棣縮了縮脖子,欲哭無淚:“爹啊,我纔是您親兒子啊!”

話是這麼說,但他心裡此刻卻安心了許多。

看來,老朱還是疼孫子的,只不過不是疼他大哥家的那孫子,是疼的他的孫子。

也難怪,就朱允炆乾的那些好事,已經徹底的讓老朱寒心了。

當老朱放下了對懿文太子一脈的執念後,他的目光也隨即轉移到了朱棣的身上……儘管朱棣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雖然他不是什麼好人,但他是一個好皇帝。

他這個好,不是像朱允炆一樣搞什麼“復周之禮”,用國家的錢分給老百姓,免費發放米肉絮帛。建文帝在位期間搞得政策不能說是錯的,但這都是虛的。

等於是把國家的錢發給了百姓,把洪武朝的家底給灑了出去,將老朱的功績轉移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功績。

至於考察官吏,令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採訪使,分巡天下……建文帝的這條政策,從表明理解,似乎有點作用,但實際上效果卻是用在了盯着藩王身上。

委婉些說,建文帝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但想要強國,需要的不是理想主義者,而是實幹主義者。

而朱高燨和朱棣,就是典型的實幹主義者。

他們所做的,都是實打實的千秋功業。無論是朱高燨東征開拓三省,南征收復安南,改革稅制,設立督稅院、文武院。還是朱棣北征打壓漠北勢力,修撰永樂大典,打造鄭和水師,這都是從根本上讓明帝國往高處攀登。

督稅院搞錢,文武院養人,對外戰爭搞地,永樂大帝搞文化。

明帝國在父子二人的合作下,迎來了一個巔峰,這個巔峰仍在不斷的提升,這是真正的盛世。

永樂盛世。

老朱可以憎惡朱棣謀權篡位,但他得承認,朱棣並未辜負他的帝國。

……

楊榮面色煞白的走出了武院,失魂落魄,神態慌張。

早已在門外等待的夏原吉看到這一幕,上前攔住了對方,納悶兒的問道:“楊閣老,你這是什麼意思?”

楊榮被攔下後一臉迷茫:“什麼什麼意思?”

夏原吉反問道:“不是說好的,讓你去武院裡問問殿下,看太子爺能否來文院充任院長嗎,你問了沒?”

“問了。”

“太子爺怎麼說?”

“太子爺答應了。”

夏原吉狐疑的問道:“他都答應了,那爲何伱還這麼不對勁?”

楊榮撓了撓頭:“有嗎?”

他渾然不覺,自己就差在臉上寫個“此地無銀三百兩”了,換誰見了楊榮,都會覺得這兄弟怕不是殺了人或者是搶了銀號吧。

夏原吉追問道:“你在裡面遇見什麼事了?”

楊榮連忙擺手:“沒什麼。”

他哪兒能告訴夏老尚書,自己在裡面碰見皇帝陛下給太子爺跪了。

這事要是從他的嘴裡傳出去,何止是官職不保,那得是小命不保啊!

夏原吉捋了捋鬍鬚:“那行,我就不問了。”

他有種感覺,要是自己追問下去……

不只是楊榮要出事,他自己也得出事。

……

朱高燨再度睜開了雙眼,卻看到老爺子仍跪在自己面前。

他猶豫了一下,問道:“爹,要不您換個地方跪,這邊地上全是土。”

朱棣意識到老朱可能走了,起身給小朱後腦勺來了一巴掌,罵罵咧咧:“你他孃的小癟犢子,請神是吧,找老朱來跟你爹我對着幹,還能再損點兒嗎?”

朱高燨捱了一巴掌後並沒有急,平靜的沉吟道:“要不……我再爺爺跟您嘮會兒?”

剛剛站起身來的朱棣聞言差點又跪下去:“可別!他老人家已經入土爲安了,你說你這個當孫子的不得體諒一下長輩嗎?”

“剛纔是爹的不是,爹給你道歉,你就千萬別再麻煩你爺爺了。”

老朱剛纔差點沒給他嚇死,做了虧心事的朱棣,恨不得用腳趾在地上摳出來個三室一廳鑽進去。

這也忒嚇人了!

誰能想到小朱還藏着一手“請神”呢!

讓老朱在天上安息不好嗎,怎麼還給人請到凡間了呢?

朱高燨見老爹認錯態度良好,方纔微微頷首:“爹,這就你的不是了,若非是您成天嚇唬兒子,我也不至於把爺爺請出來。”

朱棣怒道:“我天天嚇唬你?小子,說話能有點良心不,咱倆是誰成天嚇唬誰啊!”

“行,你跟我爺爺解釋吧。”

“爹錯了。”

朱棣的態度立馬來了個一百八十里大反轉,誠懇的向小朱道歉。

無他,唯心虛爾。

面對老朱時,他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的。別管他是什麼永樂大帝,在親爹面前讓跪着就得跪着。

……

回到幹清宮的朱棣,躺在了榻上,長舒了一口氣。

這一次,他終於能睡個好覺了。

今日見到老朱,本以爲老朱會直接提刀取他狗命,未曾想到,老朱只是表面裝作動怒,罵了兩句。

正所謂知子莫如父,知父亦莫如子也,朱棣太瞭解朱元璋的性情了。老朱看似喊的兇,實際上這恰恰說明,老朱已經原諒了他。

如果老朱真動了殺心,那他應該是不動聲色的潛伏下來,坐待時機,等積攢夠了足夠的能量,再將朱棣從天空墜落谷底,奪走他的一切,殺人誅心。

朱棣輕閉雙目,嘴角帶着會心的笑意。

今日,他已除去心魔。

他再也不會夢見,夢中老朱提着四十尺大砍刀追殺他。

……

腦海世界裡,朱高燨謹慎的向老朱詢問:“爺爺,您原諒我爹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不然還能怎樣,咱還能造他的反不成?”

朱高燨摸了摸下巴:“也不是不可以……”

倘若老朱要造反,肯定是用的他的身體。也就是說假如老朱造了反,最終受益人寫的是“朱高燨”這個名字。

不勞而獲,豈不美哉?

朱元璋沉默片刻,感慨道:“你們這一家人還真是父辭子笑啊。”

朱高燨正色道:“爺爺千萬莫要這麼說,北京城何人不知何人不曉,我朱小四是出了名的大孝子。”

朱元璋深表認同:“是也,你偷摸的在遼東調了兩個衛到山海關換防,又將自己的心腹調爲北平九門守將,買通了從東北到北京這一路的衛所……”

遷都順天才多久,朱高燨就已經把自己的後手安排的明明白白。隨時都可以跑路到他的東北老巢,率領東北數十萬大軍揭竿而起。

朱高燨不動聲色的說道:“我身爲大明的監國太子,有權調動全國上下軍政事務,這常規的軍士調動,很合理吧?”

朱元璋笑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比你爹更有本事,也比你爹更狠,做事更絕。”

他的太子朱標,更像是大秦的長子扶蘇。

倘若朱元璋下詔讓朱標自盡,朱標會毫不猶豫的持刀自刎。

倘若朱棣下詔讓朱高燨自盡,朱高燨會毫不猶豫的率兵造反,攻入京城,逼迫朱棣持刀自刎。

……

文院第一期的學員從全國各地集結,在十月底終於抵達了北京的學院前。

與武院如出一轍的是,文院的建築同樣帶着濃郁的肅殺之氣。

正門上懸皇帝御筆親書的“文院”金字,兩側懸掛對聯。

上聯: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下聯: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這副對聯在大明官場上,幾乎每個官員都稱上是耳熟能詳,並不覺得稀奇。畢竟說出來是一回事,而能否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但這副對聯令人注意的地方在於,其書爲狂草,行雲流水,宛如蒼龍,橫豎間彷彿有龍爪撕裂,奔雷滾動。

“好字!”

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周璟不由讚歎道,“這書法功底,在狂草一道,已有王右軍之功底。”

“是啊,本朝竟有如此書聖,讓老夫看看署名是誰……”

同在山西布政使司的右布政使張春仔細打量,念道:“永樂十五年,太子朱高燨題……冒犯了冒犯了。”

他連忙閉上了嘴,自己剛纔將太子名諱脫口而出,已是大不敬之罪。

“無妨,太子爺心胸寬廣,不會計較此間小事的。”

文院第一期學員裡,有一年輕人走了出來。

這人看上去應該也二十歲左右,但身着紅衣官袍,胸前繡錦雞,顯然是一位二品大員,沒人敢將其小覷。如此年輕的二品官員,放眼大明,也就只有那蘇家兄弟了。

張春連忙作揖道:“蘇總憲,幸會,在下山西布政使司張春,久仰大名。”

布政使是從二品,而總憲,也就是左都御史,乃是正二品。不過兩人並不在一個體制內,因此無需稱下官。

蘇武含笑作揖回敬:“張大人,久仰。”

張春道:“蘇總憲年少有爲,十八歲任布政使,聞所聞問,下次見面,怕是要尊稱一聲蘇相了。”

蘇武擺手道:“中書省早已撤銷,日後也再無相國二字可言,我蘇某無甚本事,只是幸得太子爺提攜,纔有今日二品官位,慚愧慚愧。”

“蘇總憲太謙遜了,我聽聞太子爺原本是想讓您擔任文院的教育官,只是後來夏老尚書上奏,請太子爺兼任院長,教育官由楊閣老擔任,這才使得您成了學員,如此說來,我等都應該向蘇總憲學習纔是……”

蘇武忽然擡手打斷,眼睛微眯:“這些話,你是從哪兒聽來的?”

他作爲東宮心腹,鞏固之臣,自然是知道文院內幕的。

但張春又是從哪兒聽來的?

文院官員的一系列安排,是機密中的機密,最開始只有朱高燨、楊榮、夏原吉、蘇武,以及皇帝陛下,共五個人知道。後來這份文員官員的名單經過推敲,又有幾人知道內幕,但知曉此事的人絕對不超過雙手之數,皆爲京中要員。

可偏偏張春這個山西的外省官員,彷彿對此機要之事能說的一清二楚,彷彿早就知道了裡面的門門道道。

他是從哪兒聽來的?

張春微微一笑,道:“張某出身翰林,在京中交友甚廣,因此耳朵也能聽見更多的風聲。張某一直對太子爺素有敬仰之情,只是苦於沒門牙子難以入宮求見,早就聽聞蘇總憲與太子爺關係甚好,不知總憲大人可否爲張某引薦一二,好讓張某日後能更好的爲太子爺效力,也讓自己多進步一二。”

蘇武微微一笑:“好說,好說。”

他向一邊揮了揮手,道,“于謙,快來拜見一下張大人。”

聽聞蘇武之聲,人羣中有一青袍官員回過頭來,在一衆紅衣官袍中,他是唯一一位着青袍的。

紅衣官袍,爲一至四品的官員。

青衣官袍,爲五至七品的官員。

至於八、九品的官員,着綠袍。未入流雜職官,袍、笏、帶與八品以下同。

文院第一期的學員,都是兩京及各省要員,最次的也得是四品的左右參議,這着青袍的,如鶴立雞羣,引人注目。

于謙走了過來,對蘇武象徵性的拱了拱手,脖頸上揚,一個穿青袍的對穿紅袍的如此,可見他是何等的狂傲。

蘇武對於謙頗爲了解,知道此子除了殿下誰都不服,已經習以爲常了。

“蘇總憲,這位是?”張春有些疑惑。

“左春坊司儀郎,于謙。”蘇武道。

張春恍然大悟,左春坊司儀郎,東宮屬官,原來是太子身邊的人,難怪。

能以六品官位來文院進修,與各省要員平起平坐,又怎麼可能是個沒後臺的人?

蘇武笑道:“這于謙有兩項本領,一項是擅長吟詩作對,另一項是識人看命,今日恰巧,不如就讓于謙給張大人看看相?”

張春大笑,旋即看向了于謙:“於小友,不知可否勞駕,爲老夫看上一看?”

于謙瞥了他一眼,道:“可以。”

如此輕飄飄的態度,使得張春心中頗爲不悅,心中尋思:‘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六品官員,竟敢對老夫如此不敬,實在是不懂爲官之道。’

但一想到對方是太子的人,他又將心中的不悅壓了下去。

于謙看了又看,淡淡的說道:“閣下雙眼無神,左耳破相,印堂凹陷,地閣短小,眉棱骨突且年壽暴筋,種種跡象都表明,閣下近日有血光之災,難逃一劫。我奉勸閣下,還是速速打道回府,訂做一副好棺材,爲自己圖謀後事吧。”

張春尬在了原地,不知該說些什麼好。

(本章完)

第390章 誘敵深入,坐等韃靼撞入埋伏圈!第189章 朱棣:我祖墳被刨了?第562章 小麻雀第146章 三萬精銳,發兵東北!第110章 立祁王爲太子?第176章 廢太子爲贛王第7章 漢王登基,全家遭殃第339章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第171章 呂朝陽:我就喜歡給祁王當狗第380章 姓岳名飛,字鵬舉!第581章 不怕被敵人發現,就紮好營寨,生好第322章 朱高燨:何爲,爲官之道?請假一天第121章 朱棣:你還當什麼太子!第411章 一觸即發!將計就計“西南方向有動第167章 祁王府全是瘋子!第409章 也先:你們怎麼不按照我的劇本來呢第319章 朱高燨: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爹,第524章 班師回朝第245章 曹操:人妻,嘿嘿嘿第563章 夜訪工部第528章 就你叫李有田第53章 這永樂盛世,便是國泰民安第454章 從今往後,朝堂上我說了算!第217章 朱棣:祁王快叫爹請假一天第408章 驚疑不定的也先第401章 以勢壓人?我等着你!第454章 從今往後,朝堂上我說了算!第555章 罷免楊士奇!第26章 鎮守中官第502章 微服私訪第3章 白起:這秦臣不當也罷!第576章 天下無敵第336章 朱高燨:你家許褚是虎候,我家赤戎第528章 就你叫李有田第170章 東宮謀反之亂!第19章 血染徵袍透甲紅第420章 此地以明爲尊 唯漢最大!第450章 滿城大索!插翅難逃!第179章 滅國!第556章 朕自留名千古第256章 祁王:二哥,這次你可就遭老罪嘍第34章 被皇帝選中的朱高燨第136章 判紀綱凌遲,夷三族!第143章 你除了能弄我一身唾沫還能幹啥?第59章 爾見王駕,還不跪迎?第355章 朱棣:死亡不屬於民主!第320章 朱元璋:說話,啞巴了?第123章 講個笑話,祁王不記仇第240章 朱棣:漢王敢反我?!第376章 引狼入室,漢王孤注一擲第441章 朱高燨:汝劍利,吾劍也未嘗不利!第275章 太子妃:這是什麼歪理?第230章 祁王:你說我能走到對岸嗎?第162章 祁王:收買人心讓我玩明白了第409章 也先:你們怎麼不按照我的劇本來呢第402章 朱高燨:聽說你們很能打是吧?第353章 朱高燨:豺狼虎豹,焉能爲敵?第310章 收拾不了祁王,還收拾不了你漢王?第19章 血染徵袍透甲紅第175章 一世命即萬世命,一人罪,萬世功!第333章 朱高燨:說話的資格第290章 朱元璋:朱棣這個逆子第196章 攻入開京!接管李朝!第46章 寧可戰死失社稷,絕不拱手讓江山!第475章 大軍四出,鎮壓北地!第557章 朕也有一計第120章 大漢將軍,用人之道第437章 緊鑼密鼓的陰謀與埋伏!第167章 祁王府全是瘋子!第535章 棋中天下第286章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第1章 朱棣的正確打開方式第244章 朱棣:打得好啊祁王!第40章 我盯上你了,你小心一點。第225章 張輔:南征,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第324章 北望遼東,金戈鐵馬第486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509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287章 朱高燨:白起,你去自首吧!第256章 祁王:二哥,這次你可就遭老罪嘍第486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437章 緊鑼密鼓的陰謀與埋伏!第52章 老四真乃朕之麒麟子也!第59章 爾見王駕,還不跪迎?第426章 平定漠北 班師回朝!第569章 這樣偉大的國家,你們上哪找去?第277章 李彬:無論怎麼講,優勢在我!第473章 朱高燨:大明乃是朕的天下!請假一天第466章 聯手造反?他們有這個膽子嗎!第250章 恆景三十年第188章 崇禎皇帝,朱由檢!第156章 大明的屠夫祁王!第422章 京師生變!朱棣病亡?第458章 登基後第一件事,便是清洗整個北地第104章 十年磨一劍,應州大捷!第53章 這永樂盛世,便是國泰民安第431章 殺雞儆猴?山雨欲來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