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老朱的心思真難猜

第158章 老朱的心思真難猜

“景濂兄,你剛纔爲何不讓我說了?”

文原吉和範顯祖剛走,王褘便迫不及待的問道。

宋濂看向王褘道:“子充,太子的事情,那是陛下決定的,縱然真的如他們二人所說,那也不是你我能干預的事情。”

不得不說,宋濂這個老學究,腦子也沒那麼不開竅。

之前連續衝撞朱元璋,只爲了讓太子朱標接受自己的教導。

撞了幾次南牆,又被朱標當面懟過一次,劉伯溫還專門告誡過他一次。

這要是還真的像個愣頭青一樣,別人一指揮就衝鋒,那就是真傻了。

王褘聽到宋濂的話,卻是反駁道:“景濂,太子乃未來大明之主,若是隻沉溺於旁門左道,不學聖人先賢之言,將來何以治國?”

“那位什麼蘇先生,豈不是在誤人子弟?”

在王褘看來,儒家就是治世之學問。

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不應該是朱標這個太子應該學習的東西。

宋濂看着王褘,似乎是看到了從前的自己。

“子充,你認識蘇先生嗎?”

宋濂朝着王褘問道。

王褘有些意外,但還是回答道:“不認識。”

宋濂繼續問道:“那伱知道蘇先生都教了太子什麼嗎?”

王褘還是搖頭道:“不知道。”

宋濂微微嘆了口氣道:“所以,你只是知道蘇先生沒有教導儒家聖賢之學,沒有教導孔孟之道,便認爲蘇先生所教導的東西,於太子無益了是吧。”

這正是之前宋濂的想法。

他自然儒學乃是這天下一等一的學問,治理天下,就應該以儒家理念爲主導。

太子朱標不跟着他學習儒家學問,習治世之學問,那就是大大的錯誤。

然而,現實給了宋濂沉重的一擊。

“景濂兄,這難道不對嗎?”

王褘反問道:“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便一直都是治理天下的學問。”

“歷朝歷代,皆是如此,哪怕是北元的那些韃子,不也一樣用我儒家的學問治理天下麼。”

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

是來自於皇權和儒學兩相需求不斷變化融合的結果。

儒學需要皇權來確定自身的地位,而皇權則需要儒學去更好的治理國家。

若是蘇璟聽到這話,肯定會反駁一句:“這不是治理天下,這是幫助皇帝治理天下,是兩碼事。”

宋濂搖了搖頭道:“子充啊,當今天子可不是靠儒學打下的天下,你最好還是收起這心思。”

老朱那可不是什麼自幼接受儒家正統教育出身的皇帝。

年幼時的老朱甚至都沒錢讀書。

後來起義,自封吳王,讓一衆大儒去教導朱標,那也是爲了培養朱標,僅僅是把儒學當成了工具罷了。

如果有更好的工具出現,朱元璋想換就換,是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的。

維護自身的統治,纔是朱元璋想要的核心。

“景濂兄,你變了。”

王褘看着宋濂搖頭道:“以前的你,不是這樣的。”

王褘和宋濂,那是並稱浙東二儒的。

兩人的關係不錯,也都被朱元璋賞識,能一起編纂修訂《元史》就是最好的證明。

此刻,宋濂的話讓王褘感覺到有些陌生,這不是他記憶裡的那個宋濂。

宋濂搖頭道:“子充,我沒變,只是看透了一些事而已,你隨我入宮,見過太子之後,便明白了。在見到太子之前,子充你前往不要擅做主張。”

宋濂並沒有過多的解釋,蘇璟的事情,還是少泄露爲要。

劉伯溫提醒他,那已經冒着巨大的風險了。

自己未經劉伯溫的同意,若是將蘇璟之事泄露給王褘,那對於劉伯溫來說,就太不地道了。

王褘有些疑惑,但當前之事,還是將修訂好的《元史》呈交給朱元璋。

“好吧,那我們先入宮。”

王褘點點頭。

兩人只是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帶上了第一本《元史》,直奔皇宮。

奉先殿內。

老朱也是饒有興致的看着報告,都是朱標在大本堂內教導弟弟們的過程。

原本老朱是想當面去看看的,但想到自己過去,那些兒子肯定很拘謹,便放下了這個想法。

反正有人在記錄着,所有的過程他都可以知道。

“這個老三,倒是有幾分治學問的樣子。”

朱元璋邊看邊說道。

朱棡在多次表現裡都相當的優秀,朱元璋也記住了。

平日裡大本堂的老師也是對朱棡評價頗高。

“老二和老四就差點了。”

朱元璋又說道。

老二朱樉有些愣,而老四朱棣則是除了行伍軍政之事,毫不感興趣,純純的莽夫。

這兩個兒子,朱元璋只能是無奈搖頭。

朱元璋繼續看着,朱標對於弟弟們講授的知識,在朱元璋這裡,新鮮的並不多。

大部分的東西,朱標早早的就和朱元璋彙報過了。

同時,朱標也意識到了,有些知識,比如王朝滅亡論這類的東西,他都沒有講。

人地矛盾還有土地兼併等敏感問題,朱標更是閉口不談。

這讓朱元璋相當的滿意,朱標已經有着一個合格帝王該有的城府了。

即便是對待自己的親弟弟,也要時刻明白,什麼東西能說,什麼東西不能說。

而不是一味的愛護和滿足。

“陛下,宋提舉求見。”

太監的聲音響起。

“宣。”

朱元璋放下手裡的東西,淡淡道。

很快,宋濂和王褘兩人便帶着《元史》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陛下。”

“陛下。”

宋濂和王褘朝着朱元璋恭敬行禮道。

“免禮吧,宋提舉今日前來,所爲何事啊?”

朱元璋朝着兩人問道。

宋濂立刻回答道:“啓稟陛下,《元史》已修訂完成,還請陛下過目。”

說着,宋濂便將《元史》交給了一旁的太監,再由太監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好。”

朱元璋叫了聲好,隨即便開始翻看了起來。

宋濂和王褘靜靜的站着,什麼都沒有說,就默默的等待着朱元璋翻看《元史》。

兩人的心情是忐忑的。

雖然《元史》已經編纂完成,但真正能拍板的不是他們,而是朱元璋。

對於上一個朝代元代的歷史記錄,一方面要客觀詳實,另一方面又不能讓朱元璋覺得有誇讚之嫌。

這其中的度,都需要宋濂和王褘來把握。

元朝去其他朝代不同,那是韃子統一了漢家江山,有些描述,就得斟酌着來了。

朱元璋看的很仔細,因爲這是他親自下詔讓宋濂和王褘主修的。

對於個新王朝而言,上一個王朝的歷史,具有相當大的借鑑意義。

沒有誰是生來就會治理國家的。

每一個新王朝的誕生,必然建立在舊王朝的覆滅之上。

以史爲鑑,警惕上個王朝滅亡的原因,才能讓新王朝更好的延續下去。

對於老朱這種想要讓大明千秋萬代都掌握在朱家手中的皇帝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雖然好像是個皇帝,都想千秋萬代。

足足一個多時辰,朱元璋這才大略的將《元史》翻看完畢。

一開始是挺仔細的,不過後面的速度明顯越發的快了起來。

因爲越到後面,老朱便越發的熟悉。

這元朝的覆滅,就是他親身參與的,能不清楚麼。

朱元璋合上了手中的《元史》,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窩,感覺有些累。

宋濂和王褘非常的緊張,不知道朱元璋對於這個《元史》到底是什麼樣的評價。

如果只是發回重新編纂就還好,就怕出現一些朱元璋無法忍受的問題。

“嗯,宋提舉,還有王通判,你們這《元史》修的相當不錯,朕很欣慰。”

朱元璋朝着二人點點頭道。

“陛下詔令,臣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

宋濂立刻回答道,內心也鬆了一口氣。

王褘也是立刻道:“臣盡力而已,陛下滿意就好。”

儘管朱元璋很滿意《元史》,但兩人還是不敢有絲毫的放鬆,依舊保持着恭敬的樣子。

朱元璋看了兩人一眼,說道:“修《元史》乃是大功勞,朕應該恩賜你們,你們有什麼要求,可以和朕提。”

王褘有些激動,正要說話,宋濂已然開口道:“爲陛下修《元史》,乃是我等之大幸,不敢奢求恩賜。”

對待朱元璋,有功千萬不能挾報。

宋濂現在算是搞明白了,朱元璋給的才能要,還得是主動給的。

其他的,千萬不要在他面前有什麼別樣的想法。

這恩賜自己提只是客套話,可當真不得。

朱元璋微微點頭,對於宋濂的回答很是滿意,說道:“不論如何,朕不會抹殺你們的功勞,這樣吧,朕封宋提舉爲翰林學士承旨,王通判爲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

聽到這提拔的賞賜,宋濂和王褘臉上露出震撼之色,立刻朝着朱元璋跪了下來:“臣謝陛下恩典!”

翰林學士,那是唐玄宗時設立翰林學士院,有翰林學士六人。

唐憲宗正式常設翰林學士承旨,爲翰林學士之長,職權尤重,多至宰相,然猶爲職銜,例由他官兼任。

此後,翰林學士承旨作爲翰林學士的首領,不是單純起草詔令,而是在禁中職掌機密,是唐朝實際上的宰相,被稱爲“內相”。

當然,在現在的明朝,翰林學士承旨肯定不是算不上宰相,但也算得上是高位了。

這不久前,許多人都還在猜測,太子朱標去了蘇璟那裡學習,是宋濂失寵的表現。

現在看來,好像事實和那些人猜測的並不相同。

只能說,朱元璋的心思,並沒有那麼容易猜。

“這是你們應得的。”

朱元璋看向兩人道:“對了,宋提舉,太子現在就在大本堂,你是他的老師,也許久未見了,可以過去看看。”

朱元璋突然的話語讓宋濂立刻驚醒。

這是什麼意思?

宋濂可不相信朱元璋這是隨口的關心,一旁的王褘也有些驚訝。

“臣知道了。”

宋濂俯身行禮,和王褘緩緩離開了奉先殿。

奉先殿外。

王褘迫不及待的朝着宋濂問道:“景濂兄,這陛下讓你去見太子的意思是?”

宋濂看了王褘一眼道:“子充,我說過了,不要有一些莫名的想法,陛下什麼都知道,你跟我去見過太子就明白了。”

王褘點點頭,然後跟着宋濂一起來到了大本堂外。

此時的大本堂內,朱標儼然就是一個老師,他細心的講述着,在他的身旁坐着的是認真學習的皇子們。

“現在我們說到了產業鏈,產業鏈的構成包括”

宋濂和王褘並沒有第一次時間進入大本堂內,而是在外聽着朱標的講課。

有趣的是,文原吉和範顯祖兩人此刻並不在。

聽了大約一炷香的功夫,宋濂朝着王褘問道:“子充,現在你作何感想?”

王褘嘆了口氣道:“景濂,這蘇先生究竟是何人物?”

他早在至正年間的時候就做過南康府同知,是真正做過管理類工作的,並不是只會死讀書的儒生。

朱標講述的內容,王褘不能全聽懂,但也能明白一些。

文原吉和範顯祖所言,只能說太片面了。

太子朱標確實沒有學習儒家經典,也沒有學習聖賢之言,但朱標講述的內容,也絕稱不上旁門左道。

相反,他聽從了其中的經世之意。

只不過,有一件事文原吉和範顯祖或許說的沒錯。

太子朱標若是一直這麼下去,儒學在其心中的地位必會下降。

但就在剛纔,朱元璋的提醒,已經讓王褘意識到,這不是自己能夠干預的事情。

宋濂撫須道:“此事子充還是不要再問了,等陛下想讓你知道的時候,你自會知道。”

“我明白了,多謝景濂兄先前的勸阻,否則我是要闖大禍了。”

王褘朝着宋濂拱手謝道。

宋濂擺擺手:“好了,此事到此爲止吧。”

說完,宋濂便邁步進入了大本堂中。

“宋師!”

朱樉一眼就發現了宋濂,當即喊道。

朱標轉身,亦是看見了宋濂,他十分尊敬的行禮道:“學生拜見宋師。”

即便跟隨蘇璟學習了一段時間,但真正教導朱標時間最長的還得是宋濂。

朱標不是什麼薄情寡義之人,宋濂的師恩他還是記在心裡的。

宋濂見狀,頗爲欣慰道:“太子殿下沒有忘記老臣,老臣感激萬分。”

(本章完)

第22章 大明,終將消亡?第128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411章 奇謀非正道第137章 真是白學了第489章 徐達教誨,蘇璟保證第372章 劉伯溫的真心話第348章 忘恩負義王家富第248章 蘇璟論北伐,雙管齊下的陽謀第290章 修身治國與升官發財第475章 芝依的成長第162章 沒事,科舉會停第453章 新宅的風水格局第59章 還是不夠全面第317章 牢房拉扯,讓步是不可能的第311章 歸家還是歸獄第326章 皇位還是皇帝第497章 西番與大明之優劣對比第99章 洗腦?思想培訓!第447章 你的理由,還不夠第172章 生產力和階級的關係第33章 好你個蘇璟!第138章 何爲國家第116章 攤丁入畝第478章 溫州府,謝春芳第214章 淮西浙東,新勢力蘇璟!第259章 窮則精確打擊,達則火力覆蓋第142章 月餅還得是鮮肉的第495章 收服北方的一點可能性第29章 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第365章 大世界,大震撼!第50章 劉伯溫請辭,老朱的態度第401章 油坊的銀子我信第347章 等等還會來人的第432章 仁遠伯是個好人第530章 宋大人真的以爲事情就這樣了嗎第369章 一驚一乍成何體統!第311章 歸家還是歸獄第532章 大結局第89章 急躁的高大人第415章 科學和迷信第299章 蘇璟的辦法第107章 朱橚拜師第325章 目無君父,心無大明第22章 大明,終將消亡?第198章 改稅爲租,誰說外族就不能用!第407章 論戰爭中的糧草保障第19章 黃金分割率,又是天道!第405章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第328章 你說朕不如蘇璟?第3章 你覺得他們不配吃嗎!第487章 誰道女子不如男?第467章 好話要說,狠話也要說第314章 諸王行動!第307章 權力使人癲狂第327章 我蘇璟一諾,亦可抵千金第220章 事了拂衣去,大恩不言謝!第55章 爛在肚子裡第32章 朕沒了,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第353章 金不如銀,銀不如紙第261章 以德報怨,從朱樉開始第142章 月餅還得是鮮肉的第200章 區區民報?羨慕的宋濂!第246章 與一代二代大明戰神的會面第403章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第297章 我出生之前的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第1章 蘇璟的人生追求第260章 有錢人的特點是有錢第32章 朕沒了,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第60章 產業鏈!第531章 此事太過簡單第260章 有錢人的特點是有錢第442章 算還是不算!第357章 錢莊 銀號和銀行第57章 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15章 瘟疫瘟疫!臨危不懼!第497章 西番與大明之優劣對比第167章 老朱問科舉,蘇璟的課後作業第338章 也許幾十年,也許百年都不夠第468章 離開前的準備第157章 宋濂的感慨第38章 百姓多愚昧第510章 府丞不簡單!第162章 沒事,科舉會停第407章 論戰爭中的糧草保障第245章 我成仁遠伯了?第485章 創造需求和創造市場第267章 大縱深作戰理論第35章 蘇璟可是我的寶貝第204章 出發!老朱也愛反轉!第309章 楊憲出手,死亡倒計時第266章 進退兩難朱元璋第217章 傳染病防治,古法肥皂!第401章 油坊的銀子我信第184章 老朱一句話,皇子扛大鼎第80章 七百年前的月亮第238章 回京倒計時第248章 蘇璟論北伐,雙管齊下的陽謀第159章 硬剛的宋濂第295章 放心,有事我頂着第462章 朱亮祖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