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羅馬人的智慧

第141章 羅馬人的智慧

“蘇師,中秋節您不過嗎?”

朱標聽到蘇璟放他和弟弟朱橚回家過中秋的消息,第一時間想到的並不是能回家了,而是蘇璟這中秋節該怎麼過。

蘇璟什麼家人都沒有,孑然一身。

顯然,這個中秋節,對於他來說,與其他人不一樣。

“我隨便過過就行了,你們兩個也挺長時間沒回家了,中秋節還是要和家人團圓的。”

蘇璟淡淡笑道。

朱標沉默,想要說什麼,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

中秋節,哪怕不是皇家子弟,和家人團圓那也是慣例。

“行了,不用這樣,這天下又不是隻有我一個人是孤家寡人,我也不是第一次過中秋了,沒事的。”

蘇璟看出了朱標的沉默,笑着說道。

彷彿對於這個中秋,並沒有太大的感受。

“嗯,蘇師。”

朱標只能默默點頭,他並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纔是正確的。

一旁的朱橚開口道:“那爲什麼不能讓蘇師去咱們家一起過中秋呢?”

朱橚可沒和蘇璟學過那些王朝覆滅論的知識,他學的多是些科學理論。

在他眼裡,蘇璟去皇宮過中秋,並不是什麼大事。

朱標聽到這話,明顯一愣。

這倒是他之前從未想過的事情,但不是因爲他想不到,而是因爲他不敢想。

“不用了,我就在這挺好的。”

蘇璟卻是直接拒絕道,他和朱標之間的關係,很純粹。

破壞了反倒不是不好。

說完,朱標便轉身回了屋內。

“大哥,爲什麼不能讓蘇師去家裡呢?”

朱橚朝着朱標問道。

朱標想了想回答道:“五弟,現在太早了,大哥向你保證,將來一定將蘇師接到家裡過節。”

他沒有責怪朱橚,因爲朱橚說的,其實也他想做的。

丞相府。

中秋佳節將至,李善長的臉上卻沒有半分喜色。

這自從太子朱標的反腐政令推行下去之後,各級部門間的工作流程都發生了變化。

很多原本是約定俗成的工作流程,不得不發生改變。

對於大明如此龐大的一個系統來說,工作流程的改變,意味着不適應,不適應就導致了很多工作效率的減緩。

這其中,戶部的叫苦聲是最多的。

因爲戶部主管錢糧賦稅,如今這大明的賦稅,都是以糧食作爲實物上繳的。

每年各布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

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纔可以結項。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現在的明朝首都是應天府,全國各地官員都要到應天府來報送賬冊。

因爲上繳的實物稅款都是糧食,運輸過程中難免有損耗,出現賬冊與實物對不上的現象是大概率事件。

但按照戶部的規定,這樣的錯誤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稍有錯誤,就要打回去重新申報。

江浙地區距離應天府不算太遠,即便真的發生錯誤,發回重新申報也不算很難。

但若是雲貴、兩廣、晉陝、四川的官員,那就倒黴了。

路途遙遠,糧食的損耗更爲嚴重,更容易出現錯誤,而出現錯誤之後,重新發回的時間也更長。

所以呢,在元朝的時候,就有一個習慣做法。

前往戶部審覈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帶着糧食到了應天府清點之後,再填上數目。

如此一來的話,每次的賬冊便能準確無誤,省去了被髮回重審的風險。

元朝一直都是這麼做的,而大明初定,這個習慣做法也就延續了下來。

大明律法裡,也沒有明文禁止這件事。

大小官員,對於這樣提升行政效率的事情,也是相當的推崇。

然而,這一切,因爲蘇璟,或者說因爲朱標推行的反腐政令不得不被拿上了檯面。

按照朱標的反腐政令,這般提前蓋印的流程,是不被允許的。

這不被允許了,下面交稅的官員們,可不就苦不堪言了麼。

往年只需要帶個空白冊子就能直接搞定的事情,現在因爲這反腐政令,而不得不老老實實的來回跑。

這事,擱誰誰也是怨聲載道。

作爲百官之首的李善長,自然是接收到這些抱怨最多的人。

“這蘇璟,還真是能給我難題啊!”

李善長有些感嘆。

因爲這反腐政令的推行,他在朱元璋的面前大秀了一下,本是件好事。

但現在,這情況,百官對於這政令的牴觸,已經很大了。

大到李善長這個丞相,也不得不考慮,自己該如何處理了。

繼續強硬的推行朱標的反腐政令?還是說讓百官按照約定俗稱的方式,以提前蓋印的方式繼續操作下去?

這可不是隨便做的選擇題。

咋一看,肯定是推行太子朱標反腐政令最佳,因爲這是朱標提出的。

朱標是誰?

太子!

大明未來的皇帝。

他的政令,老朱也是支持的。

但實際上呢?

若是真按照朱標的反腐政令這般執行下去,那麼光是收全國賦稅這一項,就得僵住了。

偏遠地區的賦稅繳納官員得一直來回跑,想要完全對上賬冊,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此一來,這政務豈不是就停滯住了麼?

這是戶部官員的過錯,而身爲宰相的李善長就能獨善其身嗎?

到時候朱元璋問責下來,可不會管你的這些理由。

這點事做不好,那就是伱的責任。

所以,這問題,看起來簡單,實際處理卻沒有那麼容易。

當然了,若是那些戶部官員知道空印案,那他們就不會抱怨了。

人頭面前,沒人敢說什麼不是。

“來人,去將胡少卿喊來。”

李善長招了招手,便有一名侍從走來。

“是,丞相大人。”

得令之後的侍從立刻離開了丞相府。

有些事,對於李善長來說,或許瞞着瞞着就過去了,反正他也打算退休了。

但後繼者,這問題還是要處理的。

紫禁城內。

大本堂,幾位皇子正在刻苦的研究着數學題,沒錯,正是卡奧斯出的那道題。

朱元璋的承諾,那可是非常有用的。

在這大明境內,朱元璋是權力的至高掌握者,他的承諾,本身就是權力的象徵。

只不過,卡奧斯的這道題,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太難了。

“算了算了,做不出來。”

老二朱樉最先放棄,他是抓耳撓腮,想了許久都沒能想到任何的思路。

之後他便將主意打到了這大本堂的老師身上,卡奧斯的主意他是不敢的,朱元璋警告過了,他可不想再挨板子。

可惜的是,這些老師,基本都是儒學講師,這算數方面,還真是不太擅長。

尤其是卡奧斯的這道題目,已經涉及到未知數了。

雖然不至於在大明境內找不到一個人來解答,但顯然並不是大本堂的這些老師。

無奈的朱樉,只能選擇放棄。

老六朱楨和老七朱榑則是當時聽完之後便直接選擇了放棄,完全沒想法。

剩下的就只有老三朱棡和老四朱棣了。

最有可能解出來的自然是朱棡,他本就聰慧,才思敏捷,也頗受一衆老師的喜愛。

這會解題解得很認真,還翻出一些古籍,嘗試着對照進行求解。

只不過他並沒有蘇璟這樣的老師,找書看也是毫無頭緒,瞎找一通。

至於朱棣,雖然埋着頭在仔細的研究着,但其實他連題目都沒有完全的理解。

對於他這個只知道整日裡舞刀弄槍的人而言,這種題,顯然是超綱又超綱了。

但朱棣並沒有放棄的想法,朱元璋的承諾太香了。

只是,數學這東西,有時候也挺簡單的。 ● ttκā n● ¢ ○

會就是會,不會就不會。

朱棣完全看不到任何解題的希望。

看着這個畫面的卡奧斯,默默的坐在一旁,連平日裡的閒談都沒有了。

他可不想因爲自己說了什麼,而被朱元璋猜忌。

熬過去就行了,反正中秋節也沒幾天了。

況且,看着這些皇子們的老師,對於自己提的這麼一個題目束手無策的樣子,也是挺有自豪感。

羅馬或許沒有大明這般的疆域遼闊,也沒有絲綢陶瓷這些珍奇之物。

但羅馬人的智慧,即便是在大明,也依舊非常的領先!

這讓孤身一人身在異鄉的卡奧斯也有幾分驕傲。

不過,此時的卡奧斯倒是對另一個人產生了興趣。

蘇先生。

在和這些皇子的閒談中,他得知了如今的太子朱標和五皇子朱橚,都在一個蘇先生的身邊接受教導。

能夠教導大明如此龐大帝國繼承人的老師,蘇先生顯然讓卡奧斯無比的好奇。

但同樣,他也發現這個蘇先生很是神秘。

即便是身處何處,都沒有任何的消息傳出。

顯然,這絕對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手筆,只有他能做到這樣的事情。

不知道這位蘇先生,能不能解出我出的題。

卡奧斯在內心如此想到,心中還是有幾分期待的。

這樣人物,應該是可以的。

但他的驕傲不曾減弱分毫,因爲羅馬人的智慧,可不只有這點。

這個題目,也只是算是入門而已。

只可惜,按照現在朱元璋對於這位蘇先生的保密程度,他暫時是沒機會見到了。

與此同時。

奉先殿內,老朱這邊,中秋佳節降至,徐達和常遇春兩人卻是來到了他的面前。

“天德,伯仁,你們又有什麼事了?”

朱元璋看到兩人,臉上洋溢起笑容,說話也是十分的自然。

徐達道:“陛下,那望遠鏡可還有?”

“陛下,望遠鏡確實好用,可惜就是數量太少了些,還請陛下多賜予一些。”

常遇春說話就直接很多了。

兩人的意思也是相當的明顯,那望遠鏡是好東西,再多給點。

望遠鏡對於軍隊的戰鬥力加成太多了,兩人本以爲已經很夠高看了,沒想到在練兵的時候,發現還是小瞧了望遠鏡。

這不,即便是中秋佳節降至,這兩人還是聯袂而來。

朱元璋一聽這話,立刻道:“有倒是有,但我手下的軍隊挺多,也不是隻有你們兩人要啊。”

如今是大明初期,朱元璋手底下的開國名將,那可是不少的。

這望遠鏡如此之好,朱元璋可不能只分給徐達和常遇春。

比如他的義子沐英,從徐達和常遇春練兵的時候得知了望遠鏡的消息後,不久前便前來要走了一些。

“陛下,能否讓工部多仿製一些,明年就要北伐,有了望遠鏡,勝算起碼提升三成。”

徐達朝着朱元璋說道:“哪怕做的不如天子殿下的也行,只要能用。”

“對啊,陛下,只要能看得遠就行,哪怕沒那麼清楚,都可以。”

常遇春也在一旁附和道。

兩軍交戰,只要能觀察到動向就行,畫面清晰度,並沒有那麼高的要求。

這兩人,顯然是有備而來。

朱元璋稍稍遲疑了一下,回道:“也行,但我也得提醒你們一句,這望遠鏡對於我軍來說是重器,但對於敵人也是一樣的。”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若是不能帶走,那就毀掉也不能讓敵人得去。”

雖然老朱已經是穩坐皇位,久居宮中,但他還是很在意戰爭之事。

面對兩個老將名將,該說的一句沒少。

“陛下放心,望遠鏡只會在我軍手中,絕不會外流!”

徐達當即保證道。

就算朱元璋不說,這點道理他還是清楚的。

“陛下,臣明白。”

常遇春直接簡單搭了一句,便又道:“不知道陛下這望遠可否再改進改進?”

嗯?

朱元璋眉頭一蹙道:“伯仁,有話直說。”

常遇春說道:“陛下上次給的望遠鏡,我們試過,大概可以看到三裡外的東西,臣在想,若是能再遠些就好了。”

“以蘇先生之能,想必應該不是難事。”

這望遠鏡是蘇璟首創,還是朱元璋親自告訴常遇春徐達二人的。

徐達倒還好,但常遇春對於蘇璟,那是無比的相信。

所以這會他雖然是提議,卻是已經當成了可以解決的事情了。

看的再遠些。

朱元璋聽到常遇春的話,倒是想起了自己手裡蘇璟親手做的那個。

那看的距離,是比三裡更遠的。

此事蘇璟早已能做到,只是若是要讓蘇璟做,又該如何開口呢?

一時間,朱元璋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常遇春了。

(本章完)

第503章 李世民與魏徵,君臣相合還是君臣相第357章 錢莊 銀號和銀行第263章 重農抑商,對立統一,穩定與不穩定第466章 劉半仙的秘方第231章 騎虎難下朱亮祖!第356章 要不咱們搭個夥第477章 皇帝難當第31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236章 身在局中不得脫,致命暗殺!第32章 朕沒了,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第513章 愚蠢的孟鬆第299章 蘇璟的辦法第141章 羅馬人的智慧第470章 三兩銀子差不多了第7章 好奇的老朱第453章 新宅的風水格局第529章 三位學生第211章 老朱憂心火上頭,馬皇后妙計定乾坤第31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302章 誰合適咱不知道,但誰不合適咱知道第320章 結個善緣第120章 此法,我認爲不妥第237章 孩子氣的老朱,李善長教誨胡惟庸第171章 封建社會的本質,剝削!第106章 朱標的疑惑第12章 與我何干第434章 老周的兩個條件第389章 神機妙算劉半仙第451章 蘇璟的歉意第360章 秦國的崛起之路第352章 蘇璟的生意,三天的期限第462章 朱亮祖也病了?第216章 朱標的能量,被震住的蘇璟第332章 久違的教學,什麼是寶鈔?第371章 這又是誰在罵我?第432章 仁遠伯是個好人第356章 要不咱們搭個夥第286章 職業教育!第504章 黃巢起義的歷史意義第241章 論功行賞,夠不夠!第46章 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第375章 作壁上觀?等等再說第384章 朱棡的自我思考第83章 他是不是當過貪官第135章 八股取仕,天下大害!第299章 蘇璟的辦法第521章 夜談趙榮臻,硬,真硬!第431章 蘇璟算命,童叟無欺第213章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第225章 六品小官的日常,自信非凡的老朱第317章 牢房拉扯,讓步是不可能的第470章 三兩銀子差不多了第149章 前三往往有四個第353章 金不如銀,銀不如紙第469章 不怕麻煩劉半仙第134章 何爲科舉第28章 因爲人太多了第57章 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476章 現在不能說第417章 禍兮,福之所伏,福兮,禍之所倚第25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148章 書同文車同軌第52章 貪官污吏只是小事第522章 溫州府的百姓救了你一命第225章 六品小官的日常,自信非凡的老朱第124章 有一點手段但不多第236章 身在局中不得脫,致命暗殺!第208章 丞相與尚書,路途中的偶遇第344章 人和魚是不一樣的第56章 天圓地方?地圓說!第448章 啥都知道的老朱第147章 蘇璟論嬴政,大一統的根基第219章 胡惟庸點題,世家寶論事第305章 混亂的朝局,蘇璟的點撥第265章 胡惟庸的計劃,朱亮祖再出手第212章 謹慎無大錯,囂張有道理第349章 都是生意!第216章 朱標的能量,被震住的蘇璟第477章 皇帝難當第512章 人才也是需要平臺的第460章 從悠閒到忙碌第384章 朱棡的自我思考第437章 奇變偶不變第445章 我沒開玩笑第53章 想不到還是不敢想第185章 信息的傳播,朱標明悟!第454章 暈乎的劉半仙第400章 什麼時候開始?從一開始第130章 朱標的決心第500章 朱標的計劃第122章 上點強度第327章 我蘇璟一諾,亦可抵千金第102章 也就多看了幾本書第454章 暈乎的劉半仙第191章 動滑輪組!小孩也是大力士!第490章 都是神醫惹的禍第450章 劉半仙沒錢的原因第260章 有錢人的特點是有錢第515章 光明磊落趙榮臻第329章 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