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朱棣繼位

朱元璋回到京城後,就覺得自己的精力更加不復以往了。

可能也是一場耗時將近一年的巡視,耗盡了朱元璋的心力,他本身的身體也是大不如以前。

所以朱元璋開始慢慢籌劃起內禪的事,畢竟朱棣年齡也夠了,而且能力很強,這一年監國的時候,做的事也都挺合朱元璋的心思的。

若是現在的繼承人還是之前的朱允炆,恐怕朱元璋還會不放心,可是朱棣的能力相比朱標都不相上下,更別說朱棣在軍事上還能壓住朱標一頭。

這樣的情況,朱元璋都不用再操心功臣們的事了,這點小事,朱棣自己就能處理好了。

朱元璋現在留下來的班底要說也都是精明強幹之人,可是朱元璋卻覺得,朱棣手下的這批人已經和他留下的這批大臣們平分秋色了。

這樣的識人之能,也讓朱元璋感到很是滿意。

朱元璋也不希望在自己父子之間出現什麼因爲權力產生的矛盾,鬧出來一樁皇室的醜聞。

這對大明江山的傳承是極爲不利的。

於是,等到洪武二十八年後,朱元璋就避居在皇城中新修的一處別院,朝中大小事務全部交給了朱棣處理。

這事也就宣佈着朱元璋徹底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雖然國號還是洪武,但實際上已經步入了朱棣的時代了。

朱元璋蹲在這處別院,已經和朱棣提過兩次內禪的事了,這次朱棣又來找他,他依舊提了一次。

朱棣終於明白,朱元璋是鐵了心想要把權力交給他了。

畢竟,事不過三。

朱棣也就勉強接受了朱元璋的內禪,低調的舉辦了自己的登基大典。

不過這次朱棣來找朱元璋還是有另外一件事想要說的。

“父皇,兒臣有些不願將都城遷至洛陽了,思前想後覺得北平是個不錯的地方。”

朱棣這麼說其實也是出於對北方邊境的擔憂,畢竟蒙古人雖然表面臣服了,可是這兩年來可從來沒有消停過。

朱棣手底下的那幫子武將,幾乎是天天都要出塞巡邊,以防一個不注意蒙古人就又打進來了。

同時,也是因爲朱棣有些懷念在北平的生活了,相比較於南京和不知道現在什麼樣的洛陽,他還是更中意北平。

朱元璋擡眼看了看他,反問道。

“那你遷都北平後,南方怎麼辦?洛陽還能做到南北兼顧,到了北平,南方豈不是就丟下了?”

朱棣脫口而出道。

“南京可作爲陪都!”

“那你派誰來坐鎮呢?”

朱棣沉默了,他也不知道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該派誰來南京坐鎮。

江南畢竟是財賦重地,若是派官員,恐怕並不能完全掌握這裡的情況。

可是派勳貴,更不可能了,這不是什麼信任度的問題,一旦將將領放在這樣的地方,南方又沒什麼戰事,要不了幾年打仗的功夫恐怕就要被荒廢了。

說不定還要和當地的士紳們糾結在一起。

至於宗室子弟,更不可能,捫心自問,他朱棣敢在南邊放上幾名藩王嗎?

藉着江南的財賦和人才,說不定這些人就會生起什麼別樣的心思。

可若是就這樣放着北平不管,也不是一回事,畢竟北平的地勢太過險要,又緊挨着蒙古人。

一旦在北平的軍將們有了反意,聯合蒙古人南下,恐怕朝廷就要遭重了,甚至會動搖根基。

因爲大明的精銳士兵幾乎都在北方九邊一帶,這樣龐大的軍事力量,是更不可能安心的交給其他人的,甚至比南方的財賦更爲緊要。

朱棣也不清楚洛陽究竟能不能承擔遙控南北的重任,若是做不到,大明朝以後豈不是既無軍事,又無財賦?

相較之下,遷都北平至少能保證皇帝手裡捏着一堆精兵強將!

朱元璋看着沉默的朱棣搖了搖頭,語重心長的說道。

“你呀,有時候還是想的少了點,不妨就這事和你女婿討論一下吧。”

朱棣默默的點了點頭,如今他當了皇帝,何秋成爲駙馬,他反而不好重用何秋了。

只是讓何秋擔任了一個閒職,在宗人府掛着名,何秋到也很是樂意,每天打卡上班,然後就把時間用來教導學生們了。

朱棣來到何秋的宅院,何秋已經得到消息匆匆趕出來迎接了。

“陛下此次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何秋心裡也有些好奇,畢竟自從朱棣登基之後,這段時間都是在忙着處理朝中大小事務,按理說不應該來找他的。

朱棣進了院子才說道。

щшш ▪тTk Λn ▪co

“朕沒事就不能來找你聊天了?”

何秋的臉上寫着滿滿的不信,他從來不覺得朱棣是個沒事會找人閒聊的人,這些年他算是看透朱棣這人了。

等到兩人在書房坐定後,朱棣緩緩的向何秋說出了之前他和朱元璋說的事。

何秋感覺有些好笑,你要有這想法,之前準備重修洛陽城的時候,就應該提出來啊,現在洛陽城都修好了,就等着朱元璋去世後,遷都洛陽了,你又來這麼一出。

這事嫌大明的錢多的燒得慌了嗎?

不過何秋倒沒跟朱棣說這樣的小問題,只是反問道。

“陛下可知北方的糧食現在一年能有多少?”

朱棣遲疑的搖了搖頭,真要他現在說出來個準數,他是不行的。

何秋簡單的說道。

“整個北方和南方的糧食產出比大致爲三比七,一旦陛下決意遷都北平,可曾想過滿朝王公們的吃喝拉撒從哪來?”

“漕運運過去嗎?那大運河就要不堪重負了!更何況大運河一旦必須要連年不休,淮河就沒有辦法在治理了。”

朱棣有些沉鬱的說道。

“這些事,朕也明白,可是北方邊患實在不能小覷,若朝廷不坐鎮北方,朕心中終究有些不放心。”

“更何況,雖然國朝已經享國二十餘年了,可是南北之間的文教差異依舊太大,若是遷都北平,應當歸能夠稍微改善下雙方的學子之間的比例吧?”

“大明終究是天下的大明,而非南方的大明!”

何秋繼續反問道。

“那洛陽就不是北方了嗎?若是遷都洛陽,就不能改善南北雙方士子的比例了嗎?”

看到朱棣被自己也得說不出話來,何秋語重心長的說道。

“若是陛下真有此心,其實也簡單,將河南作爲根基之地,大力修建水利,仿照漢室關中本位的制度,從河南到河北,逐步加大對整個北方的投入,減輕南北之間的經濟差異。”

“若是能做到這些,未來大明的學風、文教才能慢慢達到平衡,否則,單單指望如今的南北榜和遷都北平是做不到這點的。”

朱棣若有所思,沉吟片刻,終於像是脫了一層枷鎖一樣,猛地睜開雙眼。

“是了,之前朕還是太過拘泥了,只要能將北方的元氣慢慢恢復,南北之爭算不了什麼!”

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211章 整理資料第28章 一株千金第363章 交換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309章 德政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333章 審覈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5章:碳素魚竿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184章 先行安排第299章 祭拜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92章 順天府十大美女排行榜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253章 朱權上門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193章 北平城大建第171章 教子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349章 陰私手段第273章 事態擴大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85章 學生朱高煦拜見老師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140章 影響第353章 辯解第138章 書局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323章 何棟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323章 何棟第243章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第178章 治療第248章 夫妻情話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245章 狗咬狗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171章 教子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89章 秋名山小店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39章 確定人選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137章 蠟印機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334章 微服私訪第24章 紅薯面世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20章:殺雞儆猴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56章 歐冶子後人第71章 學會仁義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12章:大明未來的狀元解縉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盡毀第69章 大炮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138章 書局第130章 父子談心第321章 黃河第141章 後續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122章 酷刑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182章 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