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蒙漢矛盾

朱元璋帶着儀仗,接着往前走,就走到了熱河,中間的密雲他就沒去,密雲自從征伐北元的戰事結束,就只剩一座空營,也沒什麼好看的。

說起來,熱河這個地名還是因爲當地有溫泉,這纔有了這個名字。

熱河之地也是大明的衛所,但卻是在關外,這裡的百姓漢人數量少些,不少都是歸附的蒙古人。

但看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和大明的漢人沒什麼區別了,這讓朱元璋覺得很是自豪,這都是他的功績啊。

領着官員們在熱河的溫泉泡了泡,解了解乏,朱元璋的精神才緩了過來,這麼長時間的路途對於他這樣的老人家來說,也確實有些難受了。

不說他,就是一路跟着的何秋都覺得渾身難受,大明不比現代,有高鐵,有飛機,長途旅行絕對是個苦差事。

一路騎馬到了熱河,何秋的屁股磨起了繭子,又磨破掉,來回反覆了不知道多少次,到了現在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正在泡着溫泉,何秋就接到了朱元璋的召見,他也不敢怠慢,隨便擦了擦身子,就跑去見朱元璋了。

朱元璋吩咐他跟自己在一個溫泉池裡,兩人聊着蒙古的事。

朱元璋的眼光還是很敏銳的,直接對何秋說道。

“單在熱河,就已經能感受到,蒙古人和咱大明百姓隔閡還是很深的,你覺得你的那些策略是真的有效嗎?”

朱元璋不是無的放矢,熱河表面上看有不少蒙古人已經漢化了,可是更邊緣的蒙古人對熱河裡的漢人和漢化蒙古人態度可算不上友好。

所以朱元璋很擔心,接下來漠南的蒙古人還會出現反覆,若是他們再次聚齊大軍,入關南下,以現在的長城防線,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何秋略微一思索,隨後說道。

“在北平、關外實施王道,對蒙古人進行漢化,這本就是一條正路,只是見效很慢,同時,還必須輔以軍事手段,也就是大明一定要能打過蒙古,國內沒有什麼亂子,否則就可能重演安史之亂的舊事。”

“現在北平已經研製出了新型火銃,比之之前的火銃厲害了數倍,單單是火銃兵,就足以鎮壓蒙古了。”

何秋當然是有這個底氣的,現在的火槍已經進化到了後膛槍時代,和之前大明的火繩槍不是一種東西了。

甚至何秋還進一步提出了建議。

“臣覺得,現在可以裁撤軍中的其他兵種,單純設置火槍兵和火炮兵了,這兩種兵員訓練簡單,結陣方便,也能做到兵不識將也可以有很強的戰鬥力,對大明的穩定有極大的好處。”

朱元璋泡着溫泉,皺了皺眉。

“真的有你說的那樣好了嗎?”

朱元璋的印象裡,火銃兵發射繁瑣,列陣很難,一旦對方的騎兵或者步兵衝到面前了,還需要身邊的刀盾手幫忙抵抗。

就是火銃兵自己也需要拿起身邊的刀劍,丟掉火銃打仗,很是不便。

對於何秋所說的什麼王道,朱元璋也是嗤之以鼻,看看何秋的法子就知道,他走的絕對不是什麼王道,而是從經濟和軍事上打壓蒙古,逼着他們變成大明想要的樣子。

一提到這點,何秋就很振奮,在他看來,這是他來到大明之後做的最有意義的事之一了。

“望陛下週知,如今的火器不僅可以在後面裝填,子彈也是定裝的,不用士卒臨陣之時,上手添藥,極爲方便,很難發生炸膛的事。”

“而且火槍前面可以安裝刺刀,近身作戰也可以拿着火槍直接作戰,而非再配備刀劍了。”

朱元璋把這事記在心裡,他之前確實沒怎麼了解這塊的東西,都是何秋和朱棣搗鼓出來的。

要是現在的火槍真的像何秋說的那麼好,真的改一改也未嘗不可。

朱元璋也更關注一些文官們看不到的東西。

“此等火槍,一把需要多少錢?每天能做出來多少把?”

說到這,何秋就有些扭捏了,羞澀的說道。

“如今技術還不成熟,只能依靠大匠們手工趕製,出產效率頗低,耗費較大。但隨着工匠們熟悉了流程,想來很快就能把價格降下來了。”

朱元璋有些失望,大明這麼多軍隊,要是一件武器的價格太高,是註定不可能充當制式裝備的。

不過看何秋這麼有自信,也不好拂了他的意思。

“那就等做到了再說進一步改革軍制的事吧。”

何秋點頭稱是。

……

在熱河泡溫泉,也只是這次出巡中少有的一次休息,接下來出塞的日子會變得更爲艱難。

如果說出塞前,朱元璋還能領着自己的儀仗隊和隨行的官兵,走修好的水泥道路,一旦出了塞,那就什麼都沒了。

到處都是土路,甚至連像樣的路都沒有,就是爲了自己的身體着想,朱元璋也寧願自己騎馬,把天子攆車留在熱河,送到北平去。

之前大臣們就很反對朱元璋出塞,畢竟現在的草原,絕對稱不上太平,萬一在朱元璋出行的途中,出了什麼好歹,那就天大的事了。

所以朱元璋出塞的巡視,更像是一場大規模的武裝遊行,所有跟着的士兵們都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在關內的時候,藍玉還能有空閒,時不時找上何秋喝杯茶啥的,出了關那就是一直披甲,終日在大營中視察,催着往外面撒斥候。

甚至早早的做好了作戰準備,以免萬一真的出現蒙古人進去截殺朱元璋的行爲。

要說藍玉的水平還是很高的,上上下下這麼多人的行軍安排做的井井有條的,另外一邊的李景隆就顯得有些不堪了。

對此,朱元璋是有些失望的,本來在京城的時候,看着自己這個外甥的兒子,朱元璋還以爲他確實有一定的才能。

但一到顯真章的時候,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朱元璋甚至覺得,李景隆恐怕還比不過在家閒賦多年的徐輝祖。

同樣是勳貴之後,甚至徐輝祖之前因爲避嫌,基本沒在軍中做事,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後,才把他派出去練兵。

可現在徐輝祖做事就做的有模有樣的,只能說李文忠後繼無人啊。

第122章 酷刑第357章 膽戰心驚第201章 皇太孫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57章 最堅硬的鋼第260章 兼併第151章 修路第65章 士農工商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第138章 書局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353章 辯解第253章 朱權上門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202章 變故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165章 大婚(下)第43章 批命第72章 整容藥水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盡毀第120章 來個小電扇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142章 婚事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21章 轟然開槍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28章 一株千金第284章 西平侯沐春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53章 真香第318章 宋朝遺毒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83章 瞭解農事第153章 考試第353章 辯解第158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348章 怒斥衆將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96章 有味道的女人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107章 殺人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184章 先行安排第222章 朱元璋的擔憂(上)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352章 告狀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283章 鼓動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42章 門下走狗第142章 婚事第180章 捷報(上)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93章 不服來辯第135章 平亂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206章 傅友德之死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136章 到北平第306章 遵化(下)第82章 一點微不足道的本事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42章 門下走狗第222章 朱元璋的擔憂(上)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20章:殺雞儆猴第272章 瘋了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298章 鳳陽府第260章 兼併第111章 蘿莉養成第40章 肖景騰第52章 土豆飯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333章 審覈第28章 一株千金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69章 大炮第184章 先行安排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216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63章 意想不到的招攬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