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胥民

但屎盆子已經被扣到自己頭上了,何秋也躲不過去了,只能懷着報復的心理,把這羣人的來龍去脈跟朱高熾說了個乾淨。

朱高熾裝作很吃驚的樣子看着朱元璋,搖了搖朱元璋的胳膊說道。

“這羣人太可憐了,皇爺爺還是放他們一馬吧,都已經這麼久了,恐怕當初對抗皇爺爺的人都已經去世了吧?

他們說到底也是我大明的子民了,何況就是陳友諒的兒子,也在咱大明得了個爵位,他們又有什麼過錯呢?”

朱元璋臉色有些複雜,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罷了,這事就依你,朕這就給京城發信,讓你父王下令,解除對胥民的壓制吧。”

朱高熾發出一陣歡呼,連忙說道。

“皇爺爺英明!”

一干人回到大部隊之後,朱元璋左思右想覺得不大對味,最後總算是想明白了,好啊,朱高熾這臭小子恐怕是知道這羣人是怎麼回事的。

這是在跟何秋唱雙簧啊!

朱元璋心中又好氣又好笑,朱高熾就這麼不相信他嗎?還要跟他耍這些小心機。

不過朱元璋也沒多說什麼,隨他們去吧,他已經老了,對朱高熾的做法倒沒什麼不滿,反而有些開懷。

至少這說明自己的這個孫兒不是個蠢貨,對於一向堅持嫡長子繼承的朱元璋來說是個好消息。

大明的江山至少能夠穩固的傳承三代,保證三代賢良,再往後的事,朱元璋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但從歷史上看,一旦開國君主三代英明,這個王朝也就能有最少兩百多年的國運了。

何況現在朱元璋還在推行變法,力求減輕土地兼併,爲大明再延續國運。

等到朱棣回覆朱元璋關於胥民的奏摺到的時候,朱元璋已經順着長江,來到了鎮江。

鎮江這個城市,可能在後世不甚出名,可如今它卻是大運河上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民間利用運河運輸貨物的人有很多,現在的京城又不是北平,漕運壓力沒有那麼大。

何況隨着開海的進行,很多船隻都會順着長江一路東行至此,卸下船上的貨物,要麼就地發賣,要麼再轉成能在海上航行的船隻,運到朝鮮、日本、南洋等地發賣,這樣的利潤會更高些。

如此一來,整個鎮江就更爲繁華了。

朱元璋看到這麼繁華的鎮江,心中竟有些不太適應,這和當年他見過的鎮江相差甚遠。

這才一代人的時間,鎮江就變得比往昔更爲繁華。

不過朱元璋不單單隻看到了鎮江的繁華,他也敏銳的發現,鎮江的人口要比其他一路上看到的地方的人口多出不少。

這大概也是變法之後新出現的情況了,攤丁入畝、一條鞭法的實施,讓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大爲減輕,讓更多的人投入到商業中去。

或者是跑到比較繁華的城鎮中做工,這樣一年算下來能掙到的錢,可比在地裡種田掙得要多得多。

可是大明朝廷對這件事反應有些遲鈍,很多地方跑的都快沒人了,可還是一個縣的編制。

而在長江和運河沿岸,不少地方的小鎮人口比起縣也不少多少,卻沒有縣的編制,只能靠着三五名循吏在這管理,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朱元璋心中有些疑惑,這些地方究竟該不該設縣,或者合併縣制?

身邊的何秋,就是提出變法新政的人,朱元璋想來,這事問他恐怕會有些收穫。

何秋被喊來之後,聽到朱元璋說這事,心中也是頗爲快意,這大概就是封建社會的‘城鎮化’了吧?

大明工業革命的種子、資本主義的種子,都藏在這不爲人知的潛流之下。

何秋拋開心中的其他思緒,認真的對朱元璋說道。

“臣建議再次實行清田,並且根據此次清田的情況,重新統計各地的人口,人多的地方設縣,人少的地方撤縣。”

朱元璋對他的想法不置可否,慢慢的說道。

“若是按你的想法,邊陲地區的州縣豈不是大爲減少,這對大明在當地的統治可是極爲不利的。”

何秋一頓,朱元璋的話也不無道理,若是真的邊陲各省治下只有幾個州縣,恐怕願意去邊陲地區當官的人就更少了。

只憑藉着一點點人手,想要維持在邊疆的統治,那是遠遠不夠的。

“那就在內地實施這樣的策略吧?邊疆的州縣暫時不去理會。”

朱元璋轉而問道。

“那你提出合併州縣的理由是什麼?”

何秋就詳細的說了說他的考慮。

在何秋看來,不管是當初朱元璋一統天下後,清田統計出來的魚鱗冊,還是前幾年變法之前做的一次清丈,對大明土地統計的並不完善。

當然這何秋也能理解,到底不是現代社會,統計土地、人口的手段那麼多。

但現在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的實施,讓大明再次進行清丈的難度變低了很多。

徭役可以用銀兩抵充,各地zheng fu不用再試圖隱瞞人口,逃避下發的勞役了。

之前的時候,自家治下只要多一個人口,就會多出來一份徭役,各地官員爲了省事,自然會選擇隱瞞當地的確切的人口數字。

可現在,就不用這樣做了。

何況,因爲何秋帶來的一些改變,至少北平以及河北的很多地方,現在徵發勞役來修路、修堤都是會給錢的。

百姓巴不得朝廷徵發徭役,這種做法也慢慢地在大明各地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這畢竟是在朱棣的地盤上先實施的,朱棣現在又是太子,就是爲了討好朱棣,官員們也願意推行這樣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事很符合部分儒者的想法,是大大的仁政,所以在士林裡拼命鼓吹的人也不少。

一來二去的,這樣的做法就慢慢通行開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各地zheng fu因爲變法,手頭都有了一些錢,要是沒有錢,打死他們他們也不會同意這樣做。

朱元璋也能聽明白何秋的思路,他這種思路也算是中華上千年一直貫穿的一種做法了。

從漢代起,就是地方人口過萬,就需要設縣管理。

即便到了現代中國,也大抵遵循的是這樣的思路,不過多出了工業、經濟等因素。

雖然大明不再是萬人設縣,但大體的做法還是一致的。

朱元璋讓何秋先退下去,又把這事寫了封信,讓人快馬送去京城,要求朱棣給出他的意見。

沒讓朱元璋等太久,朱棣的回信就到了。

朱棣很贊成何秋的做法,而且他還提了一件事,如今各地的吏員有些多了。

之前的吏員改革雖然有不少的好處,但也讓朝中負擔了幾十萬吏員的薪水開支,面對這樣龐大的一筆支出,就是朱棣也覺得頭疼不已。

更何況,現在恐怕有不少地方都虛報了吏員數目,正好可以藉着這次清丈,把這批空額找出來清理掉。

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179章 再出徵第199章 另有隱情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145章 席宴第145章 席宴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81章 跟朱棣結盟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297章 胥民第342章 重建西苑第21章 轟然開槍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64章 圖窮匕見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120章 來個小電扇第229章 太孫舅舅第111章 蘿莉養成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274章 易儲(上)第144章 賞菊第59章 藍玉來訪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145章 席宴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122章 酷刑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159章 地震餘波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99章 未知纔是最可怕的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69章 大炮第112章 我說有就有第164章 大婚(上)第94章 限量售賣第338章 新文章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308章 交談第305章 遵化(上)第135章 平亂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206章 傅友德之死第89章 秋名山小店第345章 打臉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220章 血腥的朝堂第45章 生鐵到位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217章 御史出京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47章 成了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94章 限量售賣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盡毀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309章 德政第181章 捷報(下)第361章 北孔鬧事第142章 婚事第91章 永安公主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309章 德政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292章 一年第352章 告狀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305章 遵化(上)第324章 永樂第179章 再出徵第136章 到北平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154章 演練開始第48章 雷gong(汞)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205章 教訓朱高煦第14章:收購小麥製造泡麪第353章 辯解第88章 秋闈將至第172章 有喜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55章 情報網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04章 推不掉的職責第179章 再出徵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144章 賞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