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

何秋偷偷看着朱允炆,心中嘖嘖稱奇,若不是知道朱允炆私底下在針對朱棣,對他也看着很不順眼,眼下朱允炆的這幅乖小孩的作態,恐怕真的能把他蒙過去。

喜怒不形於色,這纔多久,朱允炆已經進步到這個程度了,該說他天資聰穎嗎?

朱元璋咳嗽了兩聲開口道。

“這一就是變法或者說新政勢在必行,你就是當上皇帝也不能違背這個策略!”

“二來,若是朝中收到的歲入多了,你就一定要把它花到興修水利、平整道路等等這些民生的用途上,切不可用來給自己享受。”

“朕還打算把這些寫進《皇明祖訓》,自你開始,所有後世的君主都應該認真學習這些東西。”

朱允炆滿口答應。

“皇祖父所言甚是,孫兒以爲這些東西一定要寫到皇明祖訓裡,終我大明一朝,所有君王都應該謹記。”

何秋連忙站出來說道。

“太孫之言稍有不妥,正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陛下希望把這些東西寫進皇明祖訓,不是就會一成不變的。”

“更重要的是領會其中精神,若是刻舟求劍,豈不是違背了陛下的本意?就像最開始的皇明祖訓裡,還寫着對於犯法的皇親國戚,除了謀反的大罪不加赦免,其他的都由皇室商議着從輕處理。”

“可是眼下來看,這條就有些不合適了,可是太孫需要領會陛下在其中愛護親族的精神,而不是一味的守着祖訓不動。”

說到皇明祖訓,何秋也是有些意見的,朱元璋這本書裡,定下的很多東西到了後世都已經不合時宜了,可大明的君臣還是有很多就抱着這本祖訓不放,嘴裡說着‘祖制不可廢’。

特別是在開海關的事上,表現的分外明顯,大臣們一邊對皇帝說‘祖制不可廢’,不能開關,另一邊自己的家族和地方的親眷們不停的參與海貿走私活動。

不過,大明的祖制到後面被歪曲成這個樣子,也和朱棣脫不開關係,當初他靖難起家,最忌諱的就是他原來藩王的身份。

爲了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朱棣是第一個把《皇明祖訓》吹上天,並且死抓着不放的人,而他之後的兩代皇帝有樣學樣,這種祖制就真的成了輕易動不得的一件牌位了。

好在如今情況已經和歷史上不同,就算是最後朱棣真的還是靖難起家,何秋也有自信,讓他不再守着這點不放。

朱元璋聽到何秋指出皇明祖訓中的問題,倒也不以爲忤,溫和的說道。

“何秋說的很對,天下的事哪是朕一人就能看的清的,何況朕就算能看到幾十年後,難道還能看到百年之後嗎?”

“祖訓裡未來肯定會有很多不合時宜的東西,他剛纔說的藩王問題,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這纔不過十幾年,這條就應該改動了。但也有些東西是不能改的,你一定要分得清。”

朱允炆心中暗喜,沒想到何秋居然會在朱元璋面前主動提起藩王問題,這是代表朱棣服軟了嗎?還是真的就這麼支持削藩政策,不惜和朱棣決裂?

雖然朱允炆心中有些不少疑惑,但面上還是不動聲色,裝作遲疑的問道。

“可是……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這個標準究竟該怎麼判定呢?孫兒有些糊塗。”

朱元璋輕捋着鬍子,眯着眼說到。

“除了剛纔提到的藩王宗親的問題,還有當初我說的不徵之國的問題。”

“當初他這小子就跟我說過,日本有很多金銀礦產,絕對不能納入不徵之國,朝鮮也一樣,朕也私下有過考量。”

“特別是如今單單跟這兩國進行貿易,就能掙到這麼多錢,朕也在想會不會把他們直接納入大明的體系中好些。”

“所以,這不徵之國就可以作廢了,至於海禁,雖然朕沒有把它放入皇明祖訓,但眼下何秋在北平一帶弄出來的開關政策,帶來了這麼多收益,可以看出來當初朕的決定確實有些失誤,也需要進行改正。”

朱元璋有零零散散的說了好幾項,最後開口說道。

“最重要的是,朕打算把變法之事寫進祖訓,成爲萬世不移的政策!”

“唯有不停的變法,大明才能千秋萬代,子孫才能過上好日子啊!”

朱允炆立馬臉色都變了,惶恐的跪在地上說道。

“皇祖父不可啊!變法之事似有些不妥,請皇祖父收回成命!”

朱允炆本以爲朱元璋只打算折騰他在位剩下的這段時間,沒想到朱元璋還起了這樣的心思。

若是真的讓朱元璋把這一條寫到皇明祖訓裡,那不是逼着他也去變法嗎?甚至連反對變法的理由都找不到,他到時候如果想要停止變法,恐怕有說不清的朝臣會拿出來皇明祖訓,說他違背太祖旨意的。

朱元璋皺着眉頭,看向朱允炆說道。

“你現在還有什麼意見?”

朱允炆這下把呂氏交代他的,千萬不要惹怒朱元璋的教導拋之腦後,他絕對不能忍受後面他也需要變法的情況。

朱允炆咬咬牙說道。

“皇祖父明鑑,所謂變法,這個詞本來就不好聽,何況若是在祖訓中規定後世子孫每代都要變法,那何談孝道?父輩的政策到了兒孫這就被推翻了。”

“更何況,皇祖父身爲開國太祖,若是變法,第一個變得不就是皇祖父的法,這樣一來,這本皇明祖訓又有什麼意義呢?”

朱元璋不置可否,看着何秋說道。

“你也算是他的半個老師,你來給他解釋下?”

何秋點點頭,朝着朱允炆說道。

“太孫殿下,你可知前漢每代皇帝有何不同?”

朱允炆茫然的搖了搖頭,他沒能想明白何秋打算說什麼。

何秋隨即說道。

“每任前漢皇帝,總要提出些自己的政策,改革前任皇帝的部分政策,文帝廢山林池澤之禁,景帝削藩,武帝推恩令兼而鹽鐵官營,故而前漢強橫一時,美名流傳後世。”

“換到如今,難道太孫殿下沒有自信能比陛下做得更好,更改陛下的政策嗎?”

朱允炆支支吾吾的答不上話,他當然有打算改變朱元璋的政策,但說到避朱元璋做得更好,他確實沒有這個底氣。

可是想讓他站出來支持何秋的這個說法,他也做不到,朱允炆本心裡就是不贊成變法的,他更希望朝中無大事。

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305章 遵化(上)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129章 無雙國士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295章 朝中議論第65章 士農工商第43章 批命第219章 行險一搏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24章 紅薯面世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205章 教訓朱高煦第160章 剖析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70章 煤炭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145章 席宴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142章 婚事第98章 背水一戰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第206章 傅友德之死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110章 軟刀子殺人第18章:泡麪啤酒賣瘋了第45章 生鐵到位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338章 新文章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117章 老臉一紅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93章 不服來辯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216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71章 學會仁義第160章 剖析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348章 怒斥衆將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19章:飢餓營銷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353章 辯解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357章 膽戰心驚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68章 重視商賈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361章 北孔鬧事第164章 大婚(上)第79章 拆琉璃窗第296章 正式出巡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盡毀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347章 錦衣衛出動第23章 天子守國門第65章 士農工商第110章 軟刀子殺人第290章 大功一件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66章 肯打雞豪華午餐自動製造機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123章 交心第306章 遵化(下)第144章 賞菊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79章 拆琉璃窗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92章 順天府十大美女排行榜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349章 陰私手段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329章 百官熱議第5章:碳素魚竿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12章:大明未來的狀元解縉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