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解惑

何秋看了看天真的朱允炆,不無遺憾地說道。

“若是這種事徐徐圖之,恐怕就會半路夭折了。”

看到朱允文試圖解釋什麼,何秋直接出言打斷。

“殿下,外面有些說一條鞭法和官紳一體化納糧的人都是怎麼說的,我都大致能猜得到。”

“不外乎是對士紳太過苛刻,地方小吏推行酷烈等等,這些我都也是明白的。”

“一旦採用一條鞭法和官紳一體化納糧,短時間內還好,可是長時間實行下來就會成爲另一件苛民之策,諸位皇孫可明白爲何?”

有些膽子大的就說,“是因爲地方的tan guan wu li嗎?”

何秋笑笑不答話,只是用鼓勵的眼神看着朱允炆,想看看他這位太孫能說出什麼驚人之語。

朱允炆考慮半天,有些猶豫地說道。

“大概就是tan guan wu li吧?”

何秋有些失望,他能看出來,朱允炆不是沒有想到,推行一條鞭法和官紳一體化納糧的阻力是什麼,只是不敢說罷了。

就單從這一點上看,朱允炆就成不了一名合格的君主,骨子裡一點擔當都沒有,上位必然被底下的臣子所糊弄,甚至連自己手中的權力能不能用好,都很難說。

不過何秋也不得不向他們解釋道。

“tan guan wu li只是一方面罷了,甚至不是因爲貪腐,舉例而言,一條鞭法是要全部收銀兩入庫的,但是期間的火耗就是個很容易下手的地方,除非定下火耗歸公。”

“另外,徵收稅銀的多爲縣中的小吏,這些人有大部分都是當地的地頭蛇,就是一開始能真的執行朝廷的政策,往後呢?他們真的就能靠得住嗎?”

朱高熾默然嘆息,這個道理以前何秋也給他們講過,不說別人,就說北平城裡的一些豪商,明面上是經商致富,家裡還在大力培養士子,可是這樣的人家誰家裡沒有上千畝良田?

這樣的人有錢,有關係,是絕對不願意爲自己名下的田畝繳納稅銀的,想着法都要把它轉移到一般的平頭百姓身上。

更不用說那些家中有人出仕的,在朝廷中身居高位的這些人的家族,他們的勢力和關係比之一般的豪商更廣,不說縣裡,就是到省裡也照樣能拉來關係,誰又敢真的把稅收到他們頭上呢?

朱高熾輕聲說道。

“那就是要刷新吏治了?有都察院和各方御史,監管各地,如有不法,就貶黜?若是改革有功,就賞賜?”

何秋哈哈大笑。

“若是如此,吏部的天官們怎麼能忍?”

朱高熾的這個思路就和後來的張居正很像,立法考成,做法確實不錯,可是這麼一來就剝奪了很多吏部的職責,把他變成了擺設,是個人都忍不了。

何秋繼續說道。

“剛纔講的還是小問題,現在我再舉個例子,諸位都是皇孫,未來可能是要襲爵的,各家王府都有良田若干,這時候王府當地的稅銀徵收不足,當地官員該如何處理?”

朱允炆自然地說道。

“理應強迫王府補足錢糧,讓當地官員完成徵稅任務。”

何秋笑的極爲古怪。

“殿下覺得是你想到的這種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官員多,還是和光同塵的官員多?”

朱允炆不說話了,他就是再傻也知道,世上的官員大都是不願意得罪藩王的,更談不上剛正不阿。

若非如此,他皇祖父又爲何接連掀起大案,試圖扭轉士風?

何秋接着說道。

“可能各地的王府比較少,有些地方沒有王府,那他們是不是能真的把這些稅銀完好的徵收上來?”

朱高煦遲疑着說道。

“應該能吧?”

何秋笑的極爲恣意。

“你想多了,當地的大戶可能一門三進士,家中的畝產很多,可是朝中關係很硬,在這種情況下,又有誰敢於直接逼着這家大戶交稅?”

“雖然有官紳一體化納糧的政策在,但做官的還是不敢輕易對這樣的進士之家動手。”

“可是大明境內,像我說的這樣的一家連着出了好幾個進士的地方應該很多吧?”

“雲貴地區地處偏遠,剛剛收回,文教極弱,就暫且不提了,江浙、福建等地,哪個地方的文教弱了?不說別的,一家出一個進士的就不在少數。”

“有幾人真的有魄力,真的願意和當地的士紳作對,可是又有幾人能做到以身作則呢?”

“長此久往,縣中官吏恐怕就會把大戶該交的錢,全部轉移到百姓身上!”

朱允炆迷茫了,你何秋不應該是大力支持改革的嗎,怎麼現在一直在說改革的不好?

心裡這麼想着,朱允炆有很直接的問道。

“先生現在的態度是不支持改革嘍?”

何秋搖了搖頭說道。

“自然是支持的,可是要改肯定是很多東西一併改了,就比如配合着一條鞭法等,把世襲的循吏改爲可以升遷,也需要考試的吏員,是不是就能稍微減少在推進一條鞭法時的不可靠性?”

“另外,我之前也說了,這些策略都不過是治標之策,只能延緩土地兼併的速度,所以我從來都沒說它是萬世之法,還是需要後繼之君再行改革的。”

朱允炆聽的瞠目結舌,這麼大刀闊斧的改完了,未來的後繼之君還要改?

那現在鬧出來這麼大動靜又有何用?

本來心中就不欲改革的朱允炆更加不喜歡改革了。

看着半晌不說話的朱允炆,何秋也能看出來他心裡在想什麼。

可是何秋也確實沒有辦法,土地問題在封建社會實在就是一個死結,單靠他一人,想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那是不可能的。

何秋能做的就是拖,通過提出的一條鞭法等外加開海,商稅改善大明的財政,隨後讓知行書院的學子們成長起來,試着實行大明版的工業革命。

就連一條鞭法這些,若是想好好落實,少不了讓朱棣這類英主上臺,也只有這種人,纔不至於被手下矇蔽,讓這些措施名存實亡。

何秋覺得,就算是等到朱棣上位,自己又有金手指,能在自己去世前看到工業革命的曙光,蒸汽機的現世可能就很難了。

畢竟在古代社會,想要做到蒸汽機的密封實在太難了,何秋很是悲觀,甚至不怎麼抱希望。

第153章 考試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317章 北海第66章 肯打雞豪華午餐自動製造機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228章 解惑第339章 霸道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198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27章 吃紅薯的壞處第94章 限量售賣第273章 事態擴大第354章 刺殺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340章 大航海第122章 酷刑第335章 書生第27章 吃紅薯的壞處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18章:泡麪啤酒賣瘋了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197章 風雨將至第335章 書生第94章 限量售賣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158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83章 瞭解農事第30章 鋼鐵俠戰甲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181章 捷報(下)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142章 婚事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132章 籌備書院(下)第205章 教訓朱高煦第309章 德政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279章 至昆明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154章 演練開始第79章 拆琉璃窗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174章 藍玉的苦心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兒嫁給我唄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306章 遵化(下)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38章 三五斬邪雌雄劍第86章 推廣花露水第61章 藍玉的請帖第356章 重回錦衣衛2第129章 無雙國士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206章 傅友德之死第271章 鎮定的呂氏第349章 陰私手段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110章 軟刀子殺人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338章 新文章第216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45章 生鐵到位第10章:殺朱棣賞千金封千戶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81章 跟朱棣結盟第52章 土豆飯第245章 狗咬狗第205章 教訓朱高煦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335章 書生第278章 郢國公第80章 明教中人第112章 我說有就有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第76章 公子請進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12章:大明未來的狀元解縉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