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

開學之日過後,知行書院很快就熱鬧了起來,之前書院就宣揚出去好大的噱頭,免費入學,包食宿。

這對不少平民子弟可是個不小的誘惑,等到第一批學子入學後,確定書院實實在在的實行了這樣的策略,很多農戶都把自家孩子送過來了,都想着能蹭一點是一點,萬一自己孩子學成了,中了進士,那就完美了。

反正不要錢,又沒什麼成本,養個半大小子,還要費不少糧食呢,現在書院把食宿都包了,對一些人來說,是丟掉了一個大包袱。

一些燕王府的親衛們也把各家的子侄送過來讀書,他們知道的多一點,連現在的燕王世子都是何秋的徒弟,他們自家的子侄在何秋這讀書,以後和未來燕王是一個老師,怎麼着也比別人多一份香火情。

而書院的夫子們,在那天朱棣來過之後,都迸發了十二倍的工作熱情,不管來之前心裡怎麼想的。

現在眼看東家和燕王關係這麼好,那自己好好表現,豈不是能進入燕王的視線裡,就算科舉沒考好,也可以到燕王那混個差事啊。

這段時間裡,已經有不少夫子研讀何秋拋出來的那份教材,雖然裡面很多東西都是他們之前沒學過的,但爲了博得燕王的關注,還是值得一學的。

這裡面有位較真的,可能也是喜歡上了何秋搞得這套書裡的知識,就天天跑何秋面前請教,美曰其名相互探討,讓何秋煩不勝煩。

有心推脫,說自己只是知識的搬運工,並不是很懂這些,可別人也不信啊。你編出這麼一套教材,結果說自己不懂,這是在騙三歲小孩呢?

不是其他人,就是自己眼前的這位楊少峰,他這人極爲執拗,堅稱如果自己搞不懂這套書裡的知識,是絕對不會交給學生的,免得誤人子弟!

何秋猶豫再三,心裡衡量了下,相比較於教一羣人,他還是更樂意教一個人,果斷對楊少峰進行一對一教學。

不對,不能算一對一,自家的徒弟陳四維,也在旁旁聽。

可是這楊少峰越是往裡面鑽研,問題越多,何秋也就越加犯愁。他自己本來就是個半瓶水,這些教材裡的知識,特別是涉及到物理化學的,他就更是半懂不懂了。

就好比物理學上的定律和數學上的公式,隨便展開一下,背後可能就有無數人的心血,他何秋也只是知其然罷了。

頭疼啊,之前何秋萬萬沒想到,培養個人才還會有這麼多麻煩事。

他教陳四維的時候,陳四維本來底子就薄,也沒問到像楊少峰這麼深入的問題,現在才感覺到了苦惱。

步子邁得太大,一下扯住蛋了。

可何秋也不敢把這些東西刪掉,他辦這個書院,爲的不就是培養一批類似眼前的楊少峰這樣的人才,好爲未來大明的工業發展做準備嗎?

於是何秋也只能是苦中作樂,一邊絞盡腦汁的給楊少峰解釋教材中的東西,一邊瘋狂祈禱簽到系統能給他整出來一個自帶數據庫人工智能。

相比較於何秋的頭疼,楊少峰則是真的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感覺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他本人就是一個喜好數算這些的異類,他是打心底認爲理學已經不行了,雖然他自己喜歡實學,但大環境如此,也就不好表露。

楊少峰本人還比較淡泊名利,不願意當官,要不是爲了給家裡一個交代,連秀才都不想去考。

可是在他第一次見到何秋的這套教材時,他就決定跟着何秋幹了,爲此還放棄了自己在族學的夫子一職,被不少族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但楊少峰覺得自己一點都不虧,何秋確實有很大的本事,只要不涉及四書五經這些,不管他提的問題多離譜,何秋總是能給一個不算差的答案,這也不侷限在何秋的這套書上。

何秋本以爲自己只需要應付楊少峰一人,結果隨着書院同僚們進一步熟悉起來,楊少峰把“何秋什麼都懂一點”這事和其他夫子說了,一干夫子遇到什麼問題都開始喜歡找何秋“探討”。

何秋現在在書院裡散個步,都要小心謹慎,生怕被書院的夫子們瞧見了,二話不說就拉着他討論問題。

其實這也是因爲何秋的寬厚,若是換成一個性子暴躁的,估計就沒幾個人敢這麼幹了。

何秋苦哈哈的在書院幹了半個多月的教學組長後,終於忍不住寫信給朱棣吐槽,這真不是人過的日子,連吃飯的時候都有人來請教他問題。

朱棣看到何秋寫的信,哈哈大笑,晚飯都多吃了好幾碗。讓你小子天天偷奸耍滑,這下終於有人能治到你了。

開開心心的把朱高熾和朱高煦也丟了過來,讓何秋好好履行師傅的責任,順便給何秋帶個信,這信上寫着是安慰,但何秋從這字裡行間上看到的分明是滿滿的幸災樂禍!

把過來的朱高熾倆人轟去住大通鋪,何秋心裡還是氣的肝疼,有些憤憤不平。

邊上的陳四維有些猶豫的說:“先生的學問本就高深,旁人都不懂得,只有先生懂,如此先生也只好辛苦一些了。”

“想來等到楊先生學會了,他又帶出來一批學生後,先生就會輕鬆很多了吧?而且我看先生您也是樂在其中,要不然早就從書院跑了。”

雖然陳四維跟着何秋的時間不算長,但也摸清了自己師傅的性子,如果他真的不喜歡現在的生活,肯定早早就走了,甚至和楊少峰翻臉,絕對不會半真半假的給朱棣寫信抱怨。

而且看何秋和楊少峰這些夫子討論問題的時候,何秋總是神采飛揚,甚至給他講課的時候,也比以往更上心些。

陳四維認爲自己的師傅也是希望有更多人懂這些知識,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他一起討論這些知識的吧。

同樣的話,朱棣說和自家徒弟說那是兩回事。

何秋笑眯眯的說:“還是徒弟你懂我的心思。”

兩人吃過飯後,何秋又拉着陳四維開始了例行散步,途中“偶遇”了兩個夫子,分別討論起了三個數學問題,和一個物理問題。

天色漸晚,何秋回到住處,開始考慮要不要一步到位,把原本準備的理化生課本直接丟出來。

從書院夫子們的反應來看,明初的讀書人倒是不拒絕接受這些新知識,而且鑽研起來還蠻有勁頭的。

這可比當初朱棣勸他的那種情況強了太多,這大概也是因爲亂世剛剛過去,現在人們的思想還是比較開放的,只要有用他們就都願意學。

說白了,儒家那套仁義道德,在亂世裡還沒有拳頭好用,現在何秋給的這些東西要麼能用在器械上,要麼能用在農事上,哪點不比理學強?

有這樣的接受度也是應該的。

何秋認真的考慮了幾天,最後決定賭一把,如果真的被很多人反對,大不了躺平任嘲,再變回現在書院教的這些內容。

不過爲了慎重起見,何秋還是打算給他準備的這門新學問找個好乾爹——理學。這樣的話,日後的推行難度應該會小很多。

第330章 講學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158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第193章 北平城大建第275章 易儲(下)第61章 藍玉的請帖第205章 教訓朱高煦第350章 引導第178章 治療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78章 胎記第260章 兼併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160章 剖析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58章 二十萬斤生鐵第30章 鋼鐵俠戰甲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245章 狗咬狗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93章 不服來辯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363章 交換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333章 審覈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144章 賞菊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228章 解惑第266章 反響第222章 朱元璋的擔憂(上)第72章 整容藥水第86章 推廣花露水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89章 秋名山小店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202章 變故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60章 剖析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342章 重建西苑第345章 打臉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180章 捷報(上)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361章 北孔鬧事第48章 雷gong(汞)第269章 查案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140章 影響第40章 肖景騰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64章 圖窮匕見第349章 陰私手段第137章 蠟印機第164章 大婚(上)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284章 西平侯沐春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3章:簽到提取shou雷第275章 易儲(下)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136章 到北平第123章 交心第54章 殺字令第29章 爽快人第335章 書生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359章 線索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321章 黃河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117章 老臉一紅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第159章 地震餘波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292章 一年第332章 書市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