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父子談心

朱標回到東宮,細想了一夜,第二天上朝的時候都有些心不在焉的。等到下朝,迫不及待的找上了朱元璋。

和朱元璋細細講了遍昨天的見聞,特別是何秋所言改革之事。

“若是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商人就敢踐踏法律?嘿嘿,當年他張士誠不就是這麼一個例子,私鹽販子起家,說是受不了鹽丁欺壓,誰不知道他就是看天下大亂想搏個前程出來。”

“說得好啊。”

認真聽完朱標轉述的何秋所言改革之事,朱元璋先考教起了朱標。

“太子,你覺得這何秋說的對嗎?能不能真正實行?”

朱標有些躊躇,“昨日聽完,又想了一夜,兒臣覺得何秋所言確實不錯,但所獻之策,還是有待商榷。”

“若是推廣起來,怕是會激起民變吧,有些過於嚴苛了。”

朱元璋有些失望,但還是耐着性子跟朱標講:“你所擔憂的不止是民變吧,而是官紳的反對。”

“我知道你性子寬仁,但也要切記元亡之過,它元朝滅亡不就是因爲地方橫徵暴斂過度,百姓受不了了,又趕上徵發民夫修黃河,才揭竿而起的?”

“這天下是我帶着人打下來的,自然能再帶着人奪回來。官紳反對有什麼好怕的,反對他就不做我大明的官了?”

“何秋所言改革,脈絡已經很清楚了,先改財政,掌財權,再改軍政,掌軍權,最後才動的文官和豪紳,不就是讓你用來壓着反對的聲音的?”

“海禁一策,我已經有在放開了,之前利國指出,是怕陳友諒的餘孽上岸作亂,如今看來已經可以取消了。”

“至於後續的科舉改革,他何秋確實是個沒做過官的,也不懂我大明的官場政策罷了。”

說到這,朱元璋臉上帶着些笑意。

“太子可還記得我大明的進士都要先入六部或者翰林院觀政,然後才能外放。”

朱標點了點頭,然後猛地反應過來了。

“父皇此策與何秋所言改考農學、律法等科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朱元璋自得的笑了笑,捋了捋鬍子。

“那是自然,正所謂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考上進士的人,就能做官,爲父怎能不謹慎行事。”

“從未做過官的人,從一個普通的讀書人直接外放縣令,不懂農桑,不懂查案,又不會收賦稅,爲父如何能放的下心。”

“這樣直接下去外放,唯一的後果就是可能被當地的那些積年老吏和地方豪紳們聯手架空。”

“在六部和翰林院觀政後,至少沒那麼容易被這些人物掣肘,若是手段高明的,還能反過來把這些地方豪紳玩弄於股掌之間。”

朱標問道:“那爲何現在地方仍有這麼多不堪用的官員?”

“人的才器不一啊,地方情況也各不相同,更何況人心不足,有些進士到了地方很快就和地方豪紳聯手貪污,沒有半點讀書人的樣子。”

朱元璋很是無奈。

“至於何秋所說的改考農學這些,你記在心裡就是了。想做到這一點太難,最主要的就是標準不一,而且我怕這樣選才選出來的都是大族子弟。”

“畢竟能讀得起四書五經的人本就不多,更遑論他所說的這些雜學,到時候朝堂之上怕不是都是高門子弟了。”

“不過若是配上何秋所言的吏員改革,倒是有些可取之處。”

“你可知何秋之策最讓我滿意的是哪些嗎?”

朱標搖頭到:“孩兒不知。”

“一爲軍制,二爲官紳一體納糧。若按他所說的改革法,軍隊分成幾塊,軍令、軍紀、練兵、後勤,條塊清晰,再佐以參謀制度,確實能減少打敗仗的機率,還能把軍權牢牢的掌握在皇室手裡。”

“要知道,我自然是不怕軍權旁落的,你大概也不會有這個擔心,這些能打的勳貴,你都是認識的,你岳父還是常遇春,他的兒子又沒幾個成器的。”

“但是後面的就不好說了呀。”

“這官紳一體納糧確實很妙,有人給官員投獻,沒有用,照樣要給我納糧,而且只看地,不看人。和攤丁入畝一樣,都是針對有大量土地的官員和豪紳,能大大減輕百姓負擔。”

“這小子是個有仁心的啊。孟子說得好啊,‘爲政不難,不罪巨室’,哼哼。”

“要真按他這種說法治國,我大明就長久不了,就算長久了,也是皇權衰微。”

“真是夠有趣的,一邊喊着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一邊又喊着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也不知道這孟子嘴裡的民是不是也是這些豪紳。”

朱元璋在這裡大發牢騷,然後又看向自己的兒子朱標。

“你也不用擔心,我是會提前把這些政策實施下去的,先替你掃清這些枯枝爛葉,等你繼位也不用改動,再往下一輩就會變成成例了,我大明江山就又能多百年氣運。”

“這麼一想,加上何秋獻上的紅薯和土豆之功,他何秋一人就爲我大明添了至少兩百年的氣運啊,良鄉候還是封的輕了。”

朱標一想,確實如此,忍不住向朱元璋拍馬屁,“這也是父皇之功啊,若不然此等人物怎麼不出在蒙元,反而出在我大明呢。”

“哈哈哈!”

另一邊的何秋還在王府,就聽到朱棣喊他,“何先生快出來接旨,我父皇給你下旨封侯了。”

何秋一聽賊開心,老朱承諾的良鄉候到賬了呀。

趕緊出了院子,走到前廳就看到王府中門大開,已經擺好了香案。

朱棣拉了他一把,他也老實的跪在那聽旨。

就見面前的這個中年太監用尖利的聲音喊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河北滄州人士何秋,獻紅薯、土豆良種,畝產數十石,此等大功,非封爵無以爲報……”

“特封何秋爲良鄉候,降等襲爵三代……欽此。”

總算唸完了,這是何秋的第一個念頭,然後就被朱棣拉了起來,這就封侯了,還是能世襲的?

我愛封建王朝,何秋在那傻樂,不管怎麼說,自己以後也算是特權階級了,不用動不動就小心被剝削了,雖然有系統在身,但總有一種不真實感。

朱棣忙活着給這位太監發銀子,太監笑眯眯的收下了,和氣的和何秋說,“良鄉候,以後可還要好好爲陛下效力啊。”

何秋機械的點了點頭,等這位公公走了,回到了王府裡,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朱棣看着他瘋瘋顛顛的樣子,想要制止,不過考慮到這也算是他大喜的日子,就任由何秋去發泄了。

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20章:殺雞儆猴第107章 殺人第52章 土豆飯第336章 於少保之父?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69章 大炮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64章 圖窮匕見第243章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第277章 昏暗的東宮第5章:碳素魚竿第68章 重視商賈第126章 閒暇第196 章議遷都第151章 修路第204章 推不掉的職責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359章 線索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152章 安全演練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52章 土豆飯第73章 逛青樓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347章 錦衣衛出動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53章 真香第319章 陝西第69章 大炮第220章 血腥的朝堂第123章 交心第297章 胥民第152章 安全演練第28章 一株千金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209章 書院裡的衝突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47章 成了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170章 惠民藥局(下)第342章 重建西苑第15章:朱高煦也難逃真香定律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142章 婚事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205章 教訓朱高煦第352章 告狀第96章 有味道的女人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346章 案情第110章 軟刀子殺人第353章 辯解第333章 審覈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283章 鼓動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117章 老臉一紅第352章 告狀第71章 學會仁義第338章 新文章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68章 重視商賈第106章 讓我送你們上路吧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141章 後續第219章 行險一搏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253章 朱權上門第323章 何棟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123章 交心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153章 考試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253章 朱權上門第38章 三五斬邪雌雄劍第63章 意想不到的招攬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52章 土豆飯第151章 修路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46章 煉製不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