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黎氏野心

老朱略一沉吟,而後便下旨道:“去,傳咱的旨意,教太子並一衆內閣官員,一起入宮見咱。”

“……另,遣副轎子去請宋夫子。安南人既然點了他的名字,這事,便讓他也來聽聽。”

自有一內監應命而去,老朱也不去答任昂,只是自顧自起身去看屏風上的那副坤輿萬國圖,不知在想些什麼。

少傾,朱標和馮勝一衆人都到了,在國子監隱世多年的宋濂也被請了出來。

老人家鶴髮童顏,精神矍鑠,先是極爲正式的正了正衣冠,而後正欲下拜,老朱哪能讓他當真跪下?直接道:“宋卿年事已高,不必多禮。”

“來啊,給咱擡個座來,給宋卿賜座!”

那邊廂,已有太監擡着把椅子過來,朱標親自將宋濂攙扶到了椅旁:“宋師,您且坐。”

宋濂朝朱標和老朱道了謝,便自行扶着扶手坐了。而後肅容問老朱道:“陛下忽尋老臣前來,可是朝中,有用得着老臣之處?”

“任卿,你且再說一遍。”老朱對任昂道。

任昂遂當着這些人,將安南使節黎季柏的要求,再次說了一遍。宋濂聽後,微微皺起眉頭:“欲請老夫前往安南講學?”

“若當真是爲弘揚新學,老夫走上一趟倒無妨。只是,爲何此事竟驚動了陛下?”

老人家性情光風霽月,又潛心了多年學術,一時也想不出安南人的一派向學之心有什麼異常。只是覺得若安南是真心想學,能將這新學學術弘揚出去,也是一樁好事。

“嘿,他若真有這向學之心,咱也不必把你們都叫來了。”老朱坐在龍椅上冷冷一笑,“蔣𤩽。”

“臣在。”蔣𤩽已得了老朱的吩咐,此時轉身面相衆人道:“太子殿下,諸位大人,據我們錦衣衛所探知的消息,這黎季柏……”

於是,蔣𤩽將安南黎氏的具體情形,以及安南國內的各種權爭、以及黎氏如何逐漸掌權,事無鉅細,一樁一件告知了諸位大臣們。

“也就是說,這安南國中,如今是臣強主弱,倒反天罡。這黎季犛,有權傾安南之野心……可這和延請宋老大人去安南有何干系?”任昂仍舊疑惑道。

“父皇,莫非……”朱標深皺起眉頭。“這黎氏想要借新學之力,拉攏安南世家?”

“太子殿下,這卻是如何說?”任昂訝異道。

“任大人有所不知,這安南國,早先亦是華夏之土。其國主姓陳,其開國國主陳光昺參照華夏制度,於安南開科舉士,設立‘國子院’與‘國子監’,推行我儒家學術。”

回答的是隨朱標同來的內閣閣臣道同。此人剛直不阿,又心懷百姓,乃是朝中有名的幹吏。原先的歷史上,他因在番禺爲官之時,看不慣永嘉侯朱亮祖協同大族人家荼毒百姓,毅然出面爲百姓上疏,結果被朱亮祖害死。

而在此時,朱亮祖早在數十年前,就因其子朱暹“刺殺”五皇子朱肅一案,被奪爵一家刺配,故而道同得以保全。

這位一心爲民的好官,也憑藉着他的一腔熱血與能力,成功從地方爬到了內閣閣臣的位置。

而之所以知曉安南情況,正是因爲他曾經做過番禺縣令,而番禺,則與安南多有淵源。

漢武時,武帝平南越,番禺、安南彼時皆爲南越之土。後到三國之時,士燮掌交州,番禺、安南皆在士燮治下。而正是士燮,將儒家文化傳播到了安南,被安南視爲文祖。

士燮傳播教化的傳說,此時在安南、番禺等地,仍是廣爲流傳。故而曾經身爲番禺縣令的道同,對安南的儒學情形亦有所耳聞。

“安南亦興儒門,這黎氏,莫不是妄想借我大明之勢,在安南掀起一場‘新舊學閥之爭’?”道同猜測道。

老朱讚許的點點頭,又看了一眼蔣𤩽,蔣𤩽會意,接着道:“據我錦衣衛所探知,”

“安南丞相黎季犛於數年前,便命使節於朝貢之時,大量購買我大明新學典籍文章,其人執掌安南國子院之時,亦曾向學子宣講新學,更是在去年安南大考之時,訓誡諸安南舉子以‘經世致用,格物致知’之理……”

經世致用,格物致知,這八字,基本就是如今大明新學的最根本綱領了。這黎季犛很明顯,是想將自己打造成安南新學領袖的人設。

“此人是想以新學爲旗,在安南朝中拉攏人心,以攥取更多權力。”已經完全明白了的朱標,向任昂等仍一臉懵懂的官員解釋道。

衆人恍然大悟,這纔想明白延請一個宋濂,爲何能扯上他黎季犛的狼子野心。這黎季犛延請新學大儒宋濂,是想詐以學術爲名,行增強他黎氏實力之實。

安南學術,皆來自於華夏,而華夏學術,莫過於宋濂。黎季犛若請來宋濂,於安南學術界而言,無異於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個無可辯駁的聖人,安南舊式儒學必然勢微,而新學影響力必定大大增長。

新學影響力既增,將自己打造成安南新學領袖的黎氏,勢力必然隨之增長。必定會有更多的安南學子因爲對宋濂的仰慕,而歸附於黎氏的麾下。

畢竟,宋濂終究是要回大明的!而宋濂走後,給安南留下的新學“遺澤”,這筆龐大的政治資產,則將由黎氏繼承。

況且,宋濂還曾經是大明高官,太子、諸皇子皆出自宋濂教授,黎氏若請來宋濂,在安南朝野看來,還能被解讀成大明朝廷扶持黎氏……對安南小朝廷各大世家,甚至是安南國主的震懾,都可想而知。

此舉,將大大加快黎氏的權臣之路。最關鍵的是,宋濂作爲一名學者,若是任昂不夠警覺當真爲安南人引薦了宋濂,宋濂還真有可能欣喜於安南人對新學的推崇,而欣然同意南行講學……

這種披着學術外衣的陰暗權謀,氣的宋濂渾身發抖,他顫顫巍巍的一拍扶手,怒聲道:“好個賊子,竟將學術如此神聖之事,用於實現他個人之野心!”

“陛下,老臣請朝廷驅逐安南使節,並遣使申斥黎氏……新學乃五殿下、劉青田、以及我等千千萬萬新學門人之心血,黎氏賊子,安敢如此覬覦?”

“況且,安南乃我等屬國,若黎氏果有野心,我大明身爲宗主,也當警醒安南國主陳氏,使其有所戒備……”

老人家剛直不阿,連聲怒斥,老朱、朱標等幾人,面色卻顯現出幾分古怪。

黎氏確實有野心,不過,已傳承許多年的安南國主陳氏,也不是什麼好東西。老朱心裡,還打着黎氏陳氏鷸蚌相爭,好使大明漁翁得利的想法,自然不會去警醒陳氏。

“咳咳,宋卿,說到底,這也只是咱的猜測。咱若是貿然去使譴責黎氏,萬一黎氏當真是心慕學問,那咱不是枉做了惡人?”老朱有些尷尬的道。

“今次叫你等前來,是想商討一番。到底,該不該遣人去往安南,弘揚新學……”

“陛下欲順黎氏之請麼?”宋濂有些驚訝,憤然道:“黎氏若真有狼子野心,我新學,安能成爲助紂爲虐之工具?”

“請恕老臣無狀,此事,老臣以爲不妥!”

說完,老人家從椅上站了起來,一撩衣袍,就欲跪在地上。

“你……你這老倌兒,怎就這般性急?”老朱被這直脾氣的老頭兒生生氣笑了,見朱標已眼疾手快攙住了宋濂,這才接着道:“咱何時說過,要襄助黎氏,助紂爲虐了?”

“安南於我大明,本就多有不恭。況且,左右都是些害民之賊,我大明,又何必管他黎氏或陳氏?”

“宋卿莫不是忘了……安南,古時亦是我華夏之土。”

宋濂一怔,本還欲掙脫朱標的攙扶,此刻卻是已忘了動作。他只是醉心學術太久,兩耳不聞窗外事而已,並非當真不知道政治,聞言已明白了老朱的弦外之音:“陛下的意思是,朝廷欲收復安南?”

“休養生息,也修養的差不多了。便是一口寶劍,也要時時出鞘擦拭。”老朱意有所指的道。

“咱大明如今需要的,是挽回安南民心。”

“哦~”宋濂長長哦了一聲,臉上已是多雲轉晴。“陛下是想趁此機會,順勢在安南弘揚新學,以先收下安南民心?”

“不錯。”老朱點點頭,朝廷欲徵安南的傳言,向來只在最高級武勳以及少數一些知情人口中傳播,明面上老朱是從未承認過的。而這次,卻是老朱第一次在文臣面前,承認了大明對安南的野心。

“咱讓宋卿你,以及你們這些內閣官兒們前來,便是想商討一下。”

“何人可代宋卿前往,完成在安南宣揚新學的大任?切記,此非爲易事,不僅要宣揚新學,還需不引起黎氏戒備,要爲咱大明,而非他們黎氏招攬新學門生。”

“此人不僅需學識淵博,素有名望,還需機警聰慧,你等可有人選?”老朱詢問道。

衆人聞言,皆面面相覷,出使他國,於他國國主權臣之間左右逢源,暗中爲大明收買士林民心……這是如班定遠、蘇秦、張儀一般的大業,若能做成,必然名垂青史。

但同樣,這事實在有莫大的難度,不亞於古之連橫合縱。一衆內閣閣臣們雖大多是新學門生,也都躍躍欲試的想要爲大明開疆闢土,但他們自忖己身,卻覺得自己未必能做成這件大事。

建功立業,雖然誘人。但若纔不配位,反誤了大事,那可反而不美了。

宋濂想了想,向前幾步道:“陛下,此事,還是讓老臣去吧。”

“一則,那黎季柏本來相邀的,就是老臣。未免打草驚蛇,此事還是由老臣去最爲穩妥。”

“二則,恕老臣聊發狂言,論及名望,在場諸公,恐無人能與老臣相比。由老臣去,纔能有足夠的影響力,方有功成之機。”

“宋卿。”老朱道:“伱方纔,不是還覺得不妥麼。”

“不妥?”宋濂眨眨眼睛,老人家有幾分俏皮,故意做出一副茫然模樣,道:“弘揚學問,何處不妥?”

“老臣年老,記性不好,卻是忘了何時說過不妥了!”

朱標等聞言,面露驚詫,老朱聽了,卻是忍不住失笑。這宋老倌兒,倒是把新學“經世致用”的法門,學了個渾然天成。一聽於大明於華夏有益,立馬就轉了口風。

不過,這般才更討人喜歡。若真是個迂腐夫子,自己倒還真該考慮考慮,是否要爲標兒和大孫清肅一番大明學界了。

畢竟,學界威望太高,也不是好事。明末“東林”之患,他可是時刻記在心裡的。

不過,雖然對宋濂所言甚是欣喜,但老朱還是沒想過當真讓宋濂前去。他開口道:“宋卿年事已高,國子監諸生還需宋卿教導,此事不必說了。”

朱標也勸道:“是啊,宋師,安南煙瘴之地,又相隔數千裡之遙,怎好讓宋師奔波!”

宋濂卻是瞪大了眼睛,道:“陛下與太子殿下莫非小看老夫麼?”

“廉頗雖老,尚能食米十鬥。老夫鬚髮雖白,難道便受不得路上風霜麼?”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陛下因何小覷老夫……此事由老夫前往最爲合適,莫非陛下還能想到其他人選?”

老朱沉默了,揪了揪頜下鬚髯。新學出彩之人大多都在內閣裡,其他諸如楊士奇、夏原吉等年輕一輩又少些聲望。算來算去,還真就是他宋濂最爲合適。

其他人中,就只有……想到那個定然要和他好生鬧騰一番的疲懶小子,老朱不由得扶了扶額。

朱標和老朱顯然想一塊兒去了,此時朱標上前一步,道:“父皇,兒臣舉薦五弟,可代宋師前往安南一行。”

老朱用古怪的眼神看了一眼朱標,道:“老五,你可確定?”

“他今日剛喜得了貴子,這方一轉眼,你就要讓他去安南公幹……”

“那逆子,可不是好相與的貨色,你確定要薦他去往安南?”

第336章 仁德二連第727章 小勝一場第542章 倭王朝賀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501章 什麼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1084章 洪武離京第1049章 離心離德第504章 高麗大將,李成桂!第130章 找你借一樣東西第554章 北元權爭第193章 兄弟相談第995章 朱標求請第770章 沈森第1069章 黎利的異心第382章 瓦剌的劫匪心性第768章 吃瓜吃到自己家第619章 以神制神第596章 小小孩童的心胸第1007章 範淮是誰第655章 出海大勢第972章 反制第274章 將計就計第73章 朱肅昏迷第983章 攻營第227章 張陳後嗣第846章 賓主盡歡第499章 主動出擊,揚我大明之天威第824章 坐困孤山第985章 人海戰術第921章 朱肅回城第1037章 爲後人戒第209章 單刀赴會第775章 劍拔弩張第623章 化夷爲夏第179章 織機丟失第656章 爭相出海第273章 以仁德服人第604章 少年中國說第897章 夫人外交第526章 倭人們,藍玉爺爺來了第384章 朱老五的詐術第1011章 黎氏入甕第854章 合浦南珠第797章 火力優勢第996章 宋濂的規勸第441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上位第645章 內應第297章 自慚形穢的藤原第498章 倭國 高麗,兩面爲難第560章 突襲元都第88章 父慈子孝第242章 誠王死士第229章 御前奏對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688章 到達波斯第90章 北京保衛戰第974章 第二口錦盒第1091章 巡視工廠第222章 鴻門宴第241章 皮市街血戰第1050章 “範淮”之死第575章 拿捏高麗第565章 瓦剌第344章 依然乏糧第250章 老二老四的悽慘宮內生活第511章 修築租界第739章 大位之爭第504章 高麗大將,李成桂!第76章 字輩第244章 被忽略的茹太素第125章 露怯第583章 帖木兒帝國第166章 道德綁架第444章 秉持孔子遺志,拓土開疆!第686章 海上作戰的精髓第144章 何爲帝王第667章 僞造國書第315章 此間樂,不思倭第77章 暴怒!第866章 鐵腕州官第196章 老朱的苦心第580章 鐵鉉請命第957章 人心不足第124章 不吝封王!第394章 徐達的打算第177章 情詞第809章 申斥李景隆第922章 周王死訊第860章 賣珠之策第822章 火裡逃生第126章 會見第503章 濟州島攻略第768章 吃瓜吃到自己家第380章 背刺北元皇帝之人第691章 考神降臨第927章 親情之代價第950章 見龍卸甲第1040章 驅狗咬狗第145章 帝王之術,皆在這一句話之中第914章 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