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遷都順天

朱肅在一旁聽着劉三吾的建言,有些訝異。

這老倌兒一路苦行,還真是沒有白走。這份建議,就連他和宋濂也沒有想到。

倒是和後世的“上山下鄉”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說並非所有學生,都適宜去“上山下鄉”,但讓這些作爲教諭的大儒夫子們到民間去,既可以讓他們體察民情,襄助朝廷肅清民間不良風氣,又可以擴大朝廷“開民智”政策的影響力,使得百姓們都知道,朝廷有着這麼一項利民惠民的政策。

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哈哈哈哈,劉卿,你這一路行來,竟是又精進了不少啊。”老朱亦是開懷笑道。

“不錯不錯,此議,甚合咱的心意。”

“你既在這順天建立學堂,那便按你的意思來操辦。咱期待着日後,你這順天學堂裡頭,出現許多爲我大明添磚加瓦的人傑。”

“這移風易俗的事……既然是你提出來的,這便也交給你們學堂辦了罷。”

“是,老臣必不辱使命!”劉三吾激動的回道。有洪武太上皇的這一句話,他此前名聲上的污點便算是洗去了。

只要接下來能夠在這開啓民智的事業上,爲大明做出足夠的功績……日後自己的名聲更上一層,甚至於再進一步,名垂青史,也不無可能。

劉三吾躊躇滿志。

北上而來的諸官們很快就投入到了興建學堂的工作當中。當初朱標劃定的第一批興建學堂的北方八府中,順天算是朝廷最爲重視的地域之一,因爲順天府乃大明北地重鎮,且因爲當年元主是被徐達圍攻後主動撤出順天的,所以順天的人口亦保存的最多。

劉三吾等人幾番物色,終於在順天府的西北面劃定了一處地方,用來興建學堂。這裡原本是一位元庭貴人的府邸,元人撤出大都城之後,這裡也就空置了下來。

現如今應天府中還在爲遴選北人教諭,而舉行恩科,劉三吾等人人手畢竟不足,便也沒有大肆招生。他們準備先着手,解決移風易俗的問題。

元庭百年弊病叢生,即便是身爲昔日元大都的順天,也有不少的城狐社鼠、三姑六婆四下裡坑蒙拐騙。劉三吾等人決意先從城裡着手,這幾日裡四處在城中四處宣講,幹勁滿滿的要在老朱這個太上皇面前好好表現。

這事既交給了劉三吾,老朱便也不再去管了。這些日子便着意在順天研究起這裡適不適合爲都的情形來。

此時天氣已過秋分,劉三吾到了幾日後,天空竟是飄飄蕩蕩的下起小雪來。朱肅朱樉等人擔心老朱身體,紛紛勸他少去四處溜達,多在行宮之中歇息,老朱卻是執拗,並不聽從,反而道:

“你們莫要以爲咱老了……廉頗八十尚能進飯鬥米,食肉十斤。咱這身體,比之古人也不差許多!”

“不過只是這點子雪,算得什麼?咱倒是覺得下起雪來,反而頗神清氣爽。”

他的身邊,徐達也是笑道:“老哥哥說的甚是,這些小輩,皆以爲北地苦寒,其實再苦寒,能苦的過當年咱們小時候去?”

“老夫倒是覺得,這北地,比之江南可要好太多了。”

“這段日子入應天去給老哥哥你朝賀,咱這一把老骨頭啊,身上都是舊傷。一入江南,簡直從骨頭縫裡痠疼,用什麼法兒都不見好。”

“這一到北邊,一身痠疼,倒是不藥而癒了。”

“咦,天德你不說,咱倒是沒想起來……確實!咱在應天的時候,總覺得手腳痠疼,那叫一個不得勁兒……到了北邊,反倒好的多了!”

老朱驚喜的說道,更是張開雙臂拉伸了一番,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果然輕盈許多,不禁喜上眉梢。

他們這些人,早年間廝殺拼命,多少都帶着些舊傷。江南水汽充沛,尤其是老朱,還住在填湖所造的應天皇城裡,每逢陰雨,自是風溼發作,苦不堪言。

而這北地氣候乾燥,自無風溼之患。

頭髮花白的湯和精神矍鑠,亦是感同身受的點了點頭。他早年間在沿海防備倭寇,又做過南洋水師大都督,風溼症也是最爲嚴重的。“若說早幾年,這北地苦寒,倒也確有其事。”湯和道。

“不過這幾年,些許嚴寒,已無法傷及我大明子民了。”他笑着低頭,輕輕扯了扯身上衣衫的領子。“這毛衣,可是個好東西啊!”

“價廉物美,只是用草原上取之不盡的羊毛便能夠織造。不過數文銀錢,就能買下那毛團子織成毛衣,使得貧家百姓再無冬日無衣禦寒之苦。”

“這毛衣,可說是活人無數了!”

順天工業並沒有西安、太原二府那般發達,究其原因,是因爲順天百姓大多家有恆產,即便有些許失去土地的流民,在大明建國之初,便也多分配了足夠的土地耕種。

對如今的大明來說,農業仍舊是關乎國運的第一大產業,在順天大肆興建工廠,也不會有足夠的人手成爲工人。

但作爲北地大鎮之一,順天卻也發展起了一些近代化模式的工坊。其中,毛線紡織廠與蜂窩煤爐廠無疑是其中最爲興盛的兩個產業。

毛線紡織廠是因爲此地臨近北疆,前往北疆榷場收購羊毛便利,且這裡也是毛衣的主要市場,故而許多商人便乾脆將工廠開設在了這裡。

至於蜂窩煤爐……順天城旁的西山,便是有名的煤產地,而今的西山煤場,已經成爲了皇家極爲重要的收入產業之一。燒煤取暖,也已經成爲了順天之類的北方大城在冬日取暖禦寒的重要方式之一。

畢竟蜂窩煤耐燒、安全,耗用也不高,還沒有異味,製作簡單的蜂窩煤爐便也順理成章的,走入了千家萬戶。

“咱想起了去年時,這順天府遞送到應天一份奏疏。”老朱頗爲感慨的看了看身上的毛衣,“說道去年冬時這順天府遭了雪災封道,足有二十餘日。道路封閉,百姓無法出城去打柴燒火。”

“咱那時候還擔心,這城裡,必然要凍死了人,甚至想着要着內閣去擬了賑災的事宜。然而後來竟看到奏疏上說,城中百姓竟無一人凍死。”

“仰賴的,就是這毛衣和煤爐啊!有了這些東西,這順天,確實稱不上是苦寒之地了。”

他揹負雙手,昂首向天,看着飄飄灑灑落下的雪花。“日後便當真成了苦寒之地,那又如何?”

“百姓受得,咱朱家後人自也該受得!與百姓感同身受,才能知道重視民間疾苦。”

“咱有意,將大明都城遷到這順天來……那恩科之事,給咱敲響了警鐘啊!”

“都城在南,朝中大臣們享了江南溫柔,就忘了北地百姓還處在苦寒之中,一心只想着爲南人張目……標兒是咱一手教出來的,不至於偏聽偏信,倒也罷了。”

“南邊畢竟遠比北面富庶,若是後世有哪個皇帝沒有這份英明,居住在南邊溫柔鄉中,忘了這北邊的半壁江山,如那弱宋一般偏安一隅,那豈不是敗壞咱的英名?”

“還是要將都城遷到北邊來……皇帝既在北邊,朝廷就不至於忘了北面的百姓。”

“況且這順天府是個好地方,定都於此,北可聯通草原,東可揚帆出海。聯通四方,着實是個不錯的帝王基業。”

老朱想要遷都北方,衆人都是知道的。朱肅知道的更多,老朱是想着日後若是小冰河時期來臨,大明皇帝若是身在南邊,無法對北面的嚴寒感同身受,或許會將北邊視爲累贅。

而若是定都北方,朝廷就必須要投入資源來經營北面。小冰河時期若來,藉助經營許久的商道、水路,抗災能力也能更好些。

而選定順天,其實也是意料之內的事。畢竟老朱原本矚意的地方就是西安、順天。既然西安已被否決,剩下的順天被選中,也就順理成章了。

“既然要遷都此地,那麼這城中,可該好生經營一番纔是。”徐達道。

“老哥哥,可需要我徐家支援一二?”

他的封地在北邊哈拉和林,孤懸北疆腹地。若是大明定都順天,徐家的好處是最大的。

要知道,草原各族桀驁不遜,不願臣服漢人統治的草原部族,還有許多許多。漢人真正控制的草原地域,仍只有哈拉和林以及諸多草原榷場在內的諸多城池。

雖說諸多還未內附的草原部族畏懼於漢人兵鋒,大都不敢主動襲擊漢人行商,有些部族甚至與漢人有所合作,會幫助着華夏勢力穩固草原形勢……但只要是城牆之外,實際上還是諸多草原部族的天下。華夏民族想要真正統治草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若是大明帝京地處於此,朝廷必定便要在此處佈置重兵看守國門。對於北方草原部族的威懾力也將加強。

那麼,背靠大明的魏公徐家,自然能夠更加大刀闊斧的開拓草原領地。危急時刻,甚至能夠得到大明邊軍的出兵襄助,也說不定。

大明想要遷都,投入必定巨大。徐家在草原上的生意已是賺的不少,此時自然不吝幫助。

“唔……這城池,確實應該修修了。”老朱沉吟道。順天城城池還是昔日北元鼎定天下時所築,說高大倒也高大,但是在如今火藥火器漸漸普及的大明眼中,已經算不上如何堅固了。

老朱的心中,是想將這順天府修築城一座真正的萬世堅城,首先這古老的四四方方的城牆就不堪用,他想要採用新式的棱堡設計……另外昔日元人的皇城也需要整修一番,資財耗用必定巨大無比。

而且,順天府雖說是北地大城,卻也缺乏各種便利,沒有一國之都所該有的繁榮氣象……若按照昔年老朱的做法,該是又要遷江南富戶,以實順天了。

但現在的老朱,經過了穿越者朱肅的洗禮,他自己亦曾研究過經濟學……已是知道了遷移富戶以實城池,其實弊大於利。

他想了想,轉頭看向朱肅,問道:“老五,關於咱要營建順天之事,你可有什麼主意?”

朱肅想了一想,道:“父皇,若是要錢,咱們大明如今的國庫,該足以敷用。”

“且我大明寶鈔如今已經通行天下,即便是將國庫遷來順天,也無太多路途損耗之虞。故而,倒是無須岳父支應。”

“唯一可慮的是,如今的順天,更多是作爲軍城大鎮使用,尚無一國之都所該有的氣象。一言以蔽之,不夠方便……”

“依兒臣之見,只要能將順天打造爲天下樞紐,則自然便有了皇朝氣象。”

“北元之時大都全賴運河維繫。我大明北伐之時,雖也曾疏通運河,但運河到了冬季,河水結冰,水位下降,就沒法通航了。孩兒以爲,應該安排一個海港,能夠走海路運送物資,以勾連南北。”

“同時,東瀛的商船、以及鳳鳴洲的船隊,亦可以從海港到達順天。海貿既已通達,順天城經濟自興了。”

老朱點頭,“還有什麼能做的?”

“遼東的木材,礦產,數量衆多,亦可以送來順天交易。南方的絲綢茶葉,也要放在順天交割……這樣一來,南北物資匯聚,光是收到的稅金,就相當可觀。再有,大興土木,需要大量人力。可僱傭三韓之地的高麗人,瀛洲諸島的東瀛人,入京務工,搭配北疆戰俘等,用以建設順天府城。”

“等新城建畢,便將這些人編入農莊,前去開墾遼東……遼東邊地,多有富饒之土。只因素來苦寒,又戰亂頻仍,是以人丁不旺。”

“建完城,正好將周圍邊地也開墾一番,四周繁盛,順天自也繁榮。”

“異日農事興盛,商賈雲集,自然便有了國都氣象了。”

“善!”老朱讚許道。“既如此,便將此事發往京中,讓標兒和大臣們好生議論細節。”

“待朝廷北遷,可改‘順天府’爲‘北京城’,爲我大明萬世昌盛之基!”

第1058章 胡季犛的豪賭第1040章 驅狗咬狗第298章 天下還有這樣的賤皮子?第749章 帖木兒之死(中)第701章 朱棣動向第614章 興建聚居地第448章 戶部安敢如此欺朕!第149章 財源廣進第875章 水東宋氏第196章 老朱的苦心第772章 敗絮其中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984章 大營攻防戰第8章 爲何不再問問肅兒?第146章 朱標的蛻變第655章 出海大勢第38章 沒想到濃眉大眼的標兒,竟然第589章 孔府密談第81章 開宗立派第118章 黑衣僧第647章 也速迭兒的結局第989章 大火第731章 最終決戰第576章 李善長的降維打擊第241章 皮市街血戰第630章 以彼之道第781章 順藤摸瓜第753章 朱棣取妾第543章 高麗,貳臣賊子!第312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91章 擎天玉柱於少保第730章 五勝五敗第1007章 範淮是誰第781章 順藤摸瓜第643章 招降馬哈木第657章 人人有書讀第216章 我是吳王第705章 兄弟匯合第961章 第一口錦盒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22章 犁庭掃穴!第771章 愚昧後人第572章 蠶食草原第564章 破金帳,擒元主!第521章 皇居炎上!第490章 老農民朱元璋第717章 燕王死戰第582章 成親之日第664章 敲詐西夷第917章 不知者無畏第412章 殿下要如何改造天下文人?第662章 西夷野心第593章 伏闕上書第137章 殿中遭劾第771章 愚昧後人第874章 靄翠獻土第453章 告密第421章 左司郎中呂本第177章 情詞第1098章 定音一錘第666章 解縉劃策第683章 高山族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623章 化夷爲夏第291章 我張定邊願北上抗元!第616章 誠惶誠恐的土著第997章 算計使節第417章 原初之儒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685章 船炮揚威第426章 熱氣球升空!第544章 請削衍聖公!第698章 種姓之辯第841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470章 百姓出題,考較學識第619章 以神制神第894章 奇女子第390章 徐達真的來了?第365章 鞏昌候的覺悟第472章 拉攏鐵鐘第158章 四大案,誅連者甚重啊!第285章 戰後諸事第896章 說服水東第1090章 實業興邦第445章 殿下可知未來諸事否?第776章 談判第907章 朱標之志第459章 勳貴膺服第775章 劍拔弩張第527章 兩日破三城!第957章 人心不足第69章 騙子來意第812章 天子所怒第426章 熱氣球升空!第35章 槓第102章 酒會論道第97章 論如何東吞倭國第447章 劉伯溫刀捅李善長第703章 山坳屠殺第21章 汝等,可知道建州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