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定音一錘

南方士子不滿朝廷只在北方廣設官學,民間士子民怨沸騰,禮部衙堂門口,每日裡都有書生學子前往抗議。

這些士子們大都家園淵源,許多人家中長輩都有官身,再加上應天本就處在南邊,嚴格算來,整座應天府的人都可以算作南方人。

京城在南方,朝廷卻要在北方廣設學堂,招引平民入學。

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就連城中的百姓們的不滿都被煽動起來了,街頭巷尾對朝廷的這項決議議論紛紛。

若說先前北方士子弄出來的動靜只有五分,而今的動靜,卻是有十分了。

“朝廷此議,何其不公?緣何我南方士子便參加不得恩科。這朝廷究竟是天下人之朝廷,還是隻是他北人的朝廷?”已經有情緒激動的書生,說出了此等大逆不道之言。

同時,國子監中,一衆學子也爲此事吵得不可開交。

國子監的生源爲各州府提學舉薦,南北皆有。但因爲整體文化氛圍的關係,大體上還是以南方人居多。

此時京中大儒,以劉三吾最爲德高望重,此時的朝廷翰林官,在一定程度上是兼任着國子監教諭的。劉三吾這幾日數次來到國子監講學,兜售“國富而貧治,民愚則易治”的理論。

“商君曾言: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

“國爲善,奸必多。”

“國富而貧治,曰重富,重富者強;國貧而富治,曰重貧,重貧者弱。”

“是以廣設學堂,乃奢靡不智弱國之舉。”

“天下百工百業,恰如城磚壘砌,高低堆迭,各安其分,方爲高牆。”

“假使低處之磚皆欲堆於高處,高牆如何壘就?空中樓閣,豈能久乎?”

“是以妄使百姓皆認字讀書,便如欲建空中樓閣,必使百姓不安其分,此取禍之道也。”

“萬民安分,則天下自安。”

講臺上,劉三吾老老神在,敘述着自己的道理。講臺下,一衆國子監生之中,有許多人都在點頭。

劉三吾心中滿意,國子監生,可以說是大明讀書人之中流砥柱,只要國子監中大多數的學子心向自己,那麼基本上,也就代表天下學子和自己站在了一邊。

當然,也有學子對劉三吾所言表示了疑惑,如有些學子認爲,劉三吾所言與此前周王殿下所教授的“國富論”有所出入。國富論認爲,民富則國富,應藏富於民,而不是一昧節儉開支,弄什麼“國富而貧治”。

劉三吾則認爲藏富於民,並非指的是將國庫的錢財用於開啓民智。所謂“藏富於民”,指的是國家應致力改善民生,使得百姓“家家戶戶皆有餘糧”,百姓若豐衣足食,即便國庫了無餘財,天下也是盛世。

而開啓民智,靡費甚重,卻沒有實際上的好處。百姓們渴求家中出讀書人,把孩子送到學堂,反而會使得百姓家中勞動力減少,降低了家庭種地做工的產出。

而且即便出身平民的讀書人數量多了,可每年能中舉做官的人數卻仍然只有那些。朝廷花費錢糧興辦官學,培養出了讀書人,實際上卻只是消耗了朝廷的錢財,培養出了一羣高不成低不就的書生而已。

這些人考不上舉人進士,又讀了書,必定好高騖遠,久必生事。消耗了國庫的錢糧,抽調了百姓家中的勞動力,只爲了做這樣的一件事,自是分外不智。

劉三吾是大儒,國子監的學生們即便再有見識,至多也不過只是還沒有出茅廬的毛頭小子而已,劉三吾這般剖析,他們自是無法進一步辯駁,其結果就是認同劉三吾“國富而貧治,民愚則易治”理論的士子越來越多。

到最後,甚至有國子監生對朝廷的這項決議憂心忡忡,準備自發聚集同窗叩闕上書,警醒皇帝的。

自此,南方士子、國子監生這兩個京城最大的書生團體,俱都成爲了朱標決議的反對者——無論是反對朝廷只給北方人開恩科,不給南方人開;還是反對皇帝準備開啓民智,廣設學堂的。總之,對於這項還沒有付諸行動的新政策,“民怨”已經是徹底的沸騰了。

這些士子們的躁動,也使得許多本就反對此事的官員們感受到了“民意”的支持,他們更加積極的上書朱標,要求皇帝收回這一項“亂命”。

雪片般的奏疏遞入皇城,把負責搬運奏疏的福安等太監累的夠嗆。

“這些都是朝中諸位大人們,送上來要勸阻朕的?”

看着被太監們如流水般搬進謹身殿、幾乎沒個盡頭的奏疏漸漸堆成的小山,朱標似笑非笑。

“稟陛下,是,是……”福安喘着粗氣道。這幾日,這些官兒如同瘋了一般的瘋狂上疏,陛下留中不發,他們也毫不氣餒。

每日裡上疏越來越多,真真是苦了他們這些負責搬擡的太監。平日裡只需要搬個一趟,現在竟是要搬個十幾二十趟。

福安不年輕了,這幾日搬擡這些奏疏,累的腰痠背痛,在心中已不知咒罵了那些個老學究多少回了。

朱標“嗯”了一聲,坐在上首隨意拿起一本奏疏,這本奏疏,是來自於翰林院的一位翰林的。

上面引經據典,博引衆家,駁斥朱標“單在北邊開學堂”的做法。同時用“國富則貧治”的理論,申斥朱標開啓民智的主張是靡費鋪張,最後則是慣常的危言聳聽,指出皇帝若是一意孤行,日後必然國將不國……

“呵,冠冕堂皇,卻是滿紙荒唐……”朱標合上那奏疏在手中掂了掂,這篇“雄文”洋洋灑灑足足有萬餘字,拿在手中竟是有些壓手。

又看了看那些堆積如山的奏疏,朱標“呵呵”一笑,道:“既然要朕‘國富則貧治’,每日裡上這般厚重的奏疏,着實有些靡費紙墨了。”

“傳旨下去,朝廷各部每月所供筆墨紙硯,皆減少五成,以示朝廷上下節儉之意。”

大明官員上奏疏所用的筆墨紙硯,皆是在朝廷公中開支。減少他們這方面的開支用度,足以讓他們知道皇帝已經對他們上疏內容的不滿。

看過一篇長篇大論,剩下的這麼多如山的奏疏,朱標也懶得去看了。對召進殿中的內閣諸輔臣道:“這些奏疏,就勞煩諸卿好生分類了。”

“是和這一般的,便按老規矩將名字記錄下來,而後留中便好。”

“是。”一衆內閣輔臣,自是遵旨而行。此時朱標的內閣,以直臣道同、羅復仁爲首,這些人是陪着朱標許多年的親信,自是不會心向劉三吾那些翰林。

在登基後,朱標又遴選了幾名有才能的年輕人入閣,分別原海事司主事楊士奇、原稅務司尚書顏希哲。這兩人一人是周王朱肅的愛徒,另一人則是自我定位爲孤臣的人物,自然也不會和劉三吾等人沆瀣一氣。

四人在政治立場上,都是站在了朱標的一邊,認爲推動北方興建官學學堂,從而緩步開啓民智,是大明走向更加富強的必由之路。因此看到這些如山一般的反對奏疏,幾人面上都有着擔憂的神色。道同道:“陛下,而今反對一派已是成了氣候。”

“若是強推此事,只怕困難重重……是否先暫時擱置此事,更加穩妥些?”

顏希哲也道:“陛下,而今劉三吾等拉攏官員、士子,聲勢一時無兩。”

“而今士林民間之風向,盡在對方掌握。若是繼續聽之任之,於陛下之大計,實在大爲不利。”

“陛下若能允准,臣可出面爲陛下拉攏支持大政之人,與劉三吾等人分庭抗禮……待時機成熟,陛下所謀之大事自然便可水到渠成。”

“呵呵,兩位愛卿拳拳之心,朕是知道的。”朱標卻是擺了擺手,拒絕了兩人的提議。隨後目光轉冷,道:

“大興教化,培養人才,收拾人心……多好的事啊,可偏偏有人,算的卻不是這筆賬。”

“這些人說的冠冕堂皇,然而,當真是爲了我大明嗎?”

“不過是因爲事情牽涉南北,牽涉到他們這些讀書人高高在上的地位……而今大明偉業不過將將起步,四方還未徹底同化爲我華夏之土,有些人,卻已經起了門戶地域之見,沽名釣譽之心。”

“朕和父皇,都未曾玩弄過什麼帝王平衡之道,我等要的,是華夏萬衆一心,是大傢伙一起聯合起來,振興中華。而他們,卻在想方設法的分化拉攏、搞分裂,鬧黨爭。”

“且讓他們蹦躂去吧。蹦躂的夠高了,朕才能知道該把哪些阻礙我華夏進步的人挑選出來……”

內閣諸臣,早猜到朱標要他們將上書的大臣名字記下,是想着秋後算賬。然而此時,纔算得到了朱標的準信,不由得心裡一寒。

這位看上去溫文爾雅的新皇帝,竟然是想憋上一波大的!

“可……陛下,滔滔民怨,確是不可不防啊。”楊士奇憂慮道。

“劉三吾得士林之望,即便陛下降下雷霆手段,只怕,已經被其挑唆起來的士子官員,也要更加心懷怨懟。”

“開啓民智,非是一張旨意,便能做成的事。若是士林上下皆不支持此舉,恕臣直言,即便強自推動,也必是虎頭蛇尾。”

“陛下,我等還是應當想方法反制……”

“嗯。”朱標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楊卿你可有計策?”

“陛下,臣以爲,可召周王殿下回京。”楊士奇開口道。“劉三吾爲士林之望,然則周王殿下及宋師,方爲我大明新學之泰山北斗。”

“只要周王殿下在此,那麼,士林士子自不會受劉三吾等人煽動,大政可成。”

“遠水解不了近渴,周王殿下伴駕太上皇,遠在西安,只怕等周王殿下回京,士子們已掀起動亂了。”羅復仁則是憂心忡忡的道。

“呵呵。”面對滿是憂慮的臣子們,朱標卻仍是笑得和煦,“無妨,五弟雖不在京,但朕卻仍有定音一錘。”

“只待他們發動總攻,便可……”

話還沒說完,那邊廂,纔剛離開了大殿的福安竟是急匆匆的又進來了。滿臉慌張的滑跪在朱標面前道:“陛下,陛下,不好了!”

“何事?”朱標挑了挑眉。

“宮城外……有數十名官員並數百學子,正在宮門口跪諫。”

“說是……說是要陛下收回亂國之惡政!”

福安臉色蒼白。

內閣諸人臉色一變,不由自主的看向朱標。

朱標卻是笑了,道:“這是要將朕打爲昏君了啊?”

“呵呵,朕做太子的那些年,與人爲善,卻是被人覺得好欺了。”

“陛下乃千古仁君,萬勿做此之想。”幾個內閣閣臣匆忙勸道。

“無妨。”朱標擺了擺手。“所謂仁君,也當有雷霆手段。”

“想是朕規定的時間將至,教這些人終究亂了手腳。”朱標站起身來,道:“諸位,且隨朕一起去看看好了。”

“看看他們,準備如何‘勸誡’於朕。”

說着,饒有興致的離開了御案。楊士奇等人對視一眼,跟着朱標走了出去。

清算的時候到了……現在的局勢,對於陛下可以說是壓倒性的不利。

卻不知,陛下準備用出什麼樣的手段,扭轉民意乾坤。

楊士奇心想。

第950章 見龍卸甲第363章 火力不足恐懼症第71章 綁票第400章 老朱的朝堂博弈第45章 離宮第960章 新軍制功成第1095章 南北榜案第523章 天皇之死第999章 抵達安南第944章 無人可用第264章 何謂禽獸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908章 被迫仁義第945章 戲子難尋第628章 羊圈第390章 徐達真的來了?第1122章 兵逼康居第510章 本王告訴你,我大明天下無敵第711章 雙線疑兵第63章 勸誡朱樉第233章 誠王降軍第1049章 離心離德第48章 沐英第154章 送上門的冤大頭第154章 送上門的冤大頭第549章 籌建銀行第894章 奇女子第837章 將士歸國第309章 築成京觀第763章 再會朱樉第1102章 劉三吾悟道第394章 徐達的打算第950章 見龍卸甲第57章 小公爺的敵意第1026章 大明還是不夠強盛啊第544章 請削衍聖公!第387章 納哈出的野心第1093章 科舉異動第909章 聖人馮勝第703章 山坳屠殺第22章 犁庭掃穴!第130章 找你借一樣東西第508章 倭國諸事第265章 驅民攻城第856章 以少勝多第969章 臨陣唱戲第504章 高麗大將,李成桂!第594章 天花第43章 變革之始第491章 馬皇后勸夫第143章 便由你太子殿下來罰他吧!第993章 安南有請第294章 倭國使節?第669章 商議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第305章 我就想駐個軍,你送我個宣稱?第241章 皮市街血戰第54章 武器代差第436章 首倡寶鈔者,其罪當誅!第4章 馬皇后第493章 設立武學第444章 秉持孔子遺志,拓土開疆!第141章 趕鴨子上架第874章 靄翠獻土第51章 朱標想要做肥皂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931章 貴州建制第988章 察罕的心思第1015章 範淮獻策第559章 脫火赤的敗亡第855章 口子已開第353章 乃兒不花的不詳預感第547章 繁榮昌盛!第1078章 安南收復第599章 大開殺戒第393章 徐達的動向第570章 分封徐達!第800章 真空家鄉第910章 我們成了仁義之師?第945章 戲子難尋第995章 朱標求請第461章 漢高祖 宋太祖,皆不如我藍玉!第156章 向自己傾斜的力量第794章 聲東擊西第858章 廉州榷場第289章 寺廟裡那居士就是張定邊?第729章 反攻之時第498章 倭國 高麗,兩面爲難第434章 大明的第一爐鋼鐵第279章 夜間襲城第47章 籌建水師第237章 烏合之衆第32章 中書省,危!第649章 英雄歸國第217章 見其生,則不忍見其死第850章 土司若魚第919章 渾水摸魚第265章 驅民攻城第354章 突進!大明之軍!第36章 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