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266:給幾兄弟封王,漢王一門四個藩王?
時間一晃,一個月的時間又過去了。
漢中到西安府的鐵路已經開工,雖然期間也發現了很多工程上的問題,但基本上也都解決了,並沒有耽擱多少進度。
按照預估,年底之前完工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另一方面,朱元璋和朱標居然親自來了漢中府。
雖然如今從漢中到西安府十分的方便,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標,也經常會來漢中,但父子倆同時過來的情況還很少見。
“爹、大哥,如果是爲了報紙的事情,你們何必親自跑一趟?”
“我抽空去一趟西安府也就是了!”
當聽到朱元璋和朱標提到想要創辦報紙的提議之後,朱櫟還是有些驚訝,就算是爲了這件事情,父子倆也沒必要同時來漢中府吧?
雖說如今朝中的事情有內閣那邊負責,就算是皇帝和太子不在一段時間,也出不了什麼亂子,但沒有特殊情況,朱元璋和朱標都會保證至少有一人坐鎮在皇宮的!
“也有一段時間沒來漢中,就當是出來走走了!”
朱元璋卻是毫不在意地擺了擺手。
實際上朝廷那邊真發生了什麼大事情,需要皇帝和太子才能決斷的,就算是直接送來漢中府,也沒有多遠,耽擱不了什麼事情。
聽到朱元璋這麼說了,朱櫟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結。
父子三人接下來就商量起了創辦報紙的計劃!
對於報紙這種紙面媒體的瞭解,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標,都不如朱櫟更加的清楚。
因爲大明的第一份報紙,原本就是朱櫟在誠武年間發行的,作用同樣也是爲了推行改革,用報紙這個媒介,來宣傳改革的的政策,讓老百姓不至於兩眼一抹黑,甚至被有心之人煽動!
開封府的案子爆發之後,這方面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朱元璋和朱標會想着創辦報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樣也在朱櫟的預料當中!
實際上在朱元璋和朱標來之前,這個問題朱櫟早就已經思考過了,而且也做了一個計劃,就等着哪天和朱元璋他們好好商量一下呢!
其實在創辦報紙這件事情上,朝廷不需要費太多的腦筋,只要變化一下現有的形式就可以了!
因爲朝廷本身就有一種類似於報紙的媒介,那就是抵報!
邸報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也就是公元前二世紀左右,比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大約要早一個世紀。
邸報自漢、唐、宋、元、明這些朝代的發展之後,名稱雖屢有改變,但發行卻一直沒有中斷過,其性質和內容也沒有多大變動。
據歷史記載,漢代的郡國和唐代的藩鎮,都曾在京師設“邸”,其作用相當於現今的駐京新聞機構,重在傳達朝政消息,凡皇帝諭旨、臣僚奏議以及有關官員任免調遷等都是邸吏們所需收集抄錄的內容。
邸報最初是由朝廷內部傳抄,後遂張貼於宮門,公諸傳抄,故又稱宮門抄、轅門抄,這實際上就是最早的一種新聞發佈方式。
也就是說,從漢朝開始,朝廷就已經有了對外發布新聞的專業媒介,那就是抵報!
只不過抵報和報紙所針對的受衆,有本質的區別。
因爲抵報相當於是爲朝廷自己服務的,更像是一種上下級和各部門之間用來溝通的一種媒介!
而報紙主要的受衆,卻是廣大的老百姓!
但實際上朝廷只要有了創辦抵報的基礎,那再創辦報紙出來,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轉變一下思維,想一下如何讓報紙能夠在民間推廣開來,讓更多老百姓聽到朝廷的聲音就行了!
而報紙的內容,還要進行細分!
想要推廣報紙,就不能只針對時政新聞,還要劃定更多的板塊,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內容上,也和原本的抵報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朱櫟這邊早就已經整理好了思路,實際上只要交給朱標,按照原本的計劃實施下去也就行了!
所以在報紙的事情上,父子三人並沒有浪費太多的時間,談了僅僅一個多時辰,基本上就全部敲定了!
接下來要做的,也就是朝廷方面的實際運作!
至於可能出現的問題,那也只能等問題出現了之後,再慢慢地解決,畢竟一口吃不下一個胖子,誰也不能保證報紙創辦之初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不出現任何麻煩或者問題!
“老九,其實咱跟標兒之所以親自來漢中,也不光是爲了報紙的事情,還有一件事情,打算跟你好好商量一下!”
談完了報紙的事情之後,朱元璋這邊突然話鋒一轉地說道。
朱櫟不由得心頭一動,他剛剛就懷疑老爺子特意跑來,應該不單單只是爲了報紙,沒想到還真的另外有事情!
“您有什麼事情,直說好了,何必搞得神神秘秘的?”
朱櫟臉色多少有些古怪。
老爺子和自己說話,啥時候又開始拐彎抹角了?
“是這樣,咱跟你大哥決定了,想給烽兒他們封王!”
“封號先給了,封地暫時不定,等你以後登基了之後,再給他們安排封地!”
朱元璋就直接把他和朱標商量好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封王?”
朱櫟聞言先是一怔,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聽老爺子這口氣,那定然是封藩王,而並非是郡王了!
其實給朱匣烽他們封王的事情,老爺子很早之前就跟自己提起過,當時自己覺得時機並不成熟,也不急於一時的,所以就沒有同意!
沒想到老爺子這次又舊事重提,而且看樣子,他和朱標都已經商量好了,這次來漢中府,說是跟自己商量,更像是直接通知自己!
當然,朱櫟對此也不會有什麼不滿,畢竟老爺子和大哥是給自己的兒子封王,怎麼說對朱匣烽他們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是不是太着急了一點?”
“大明還沒有庶出皇孫直接封藩王的先例,哪怕暫時不設封地,也不合規矩啊!”
朱櫟皺起了眉頭,顯然對這樣的決定還心存顧慮。
實際上他要給兒子們封王,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不過眼下並不着急而已,畢竟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沒必要因爲這件事情再在朝廷掀起什麼波瀾!
“你小子會在意什麼規矩不規矩?”
朱元璋聞言,卻是不以爲然地笑了起來。
朱櫟頓時哭笑不得。
的確,他根本不會在意什麼規矩,他無非就是怕麻煩而已!
畢竟給兒子們封王的事情,完全是不用着急的,等自己當了皇帝之後再封,到時候更是順理成章,何必要在這個時候給自己找事情呢?
“老九,其實這件事情是咱的決定,爹也只是聽了咱的建議!”
就在這時,朱標突然開口說道。
“大哥,您這又是爲什麼?”
朱櫟聞言又是一愣。
“這都已經洪武三十年了,咱就想着應該早做準備了!” “別看還有兩三年的時間,實際上也就是一晃而過!”
朱標則是一臉鄭重地提醒道。
聞言,朱櫟頓時沉默了下來。
他明白朱標的意思了!
從洪武二十五年開始計算,朱標就算是滿打滿算能夠活八年,頂多也就是洪武三十三年就到頭了!
還剩下這兩三年的時間,朱標顯然是準備提前對外釋放信號了啊!
朱標還活着的時候,肯定不會傳出要給他漢王朱櫟封太子的消息,即便不少人心頭都有這樣的猜測,暗地裡想着漢王是否可能取太子朱標而代之,但是除了穿越過的那幾個重臣之外,其他人可不知道朱標僅剩下兩三年的壽命了啊!
所以在朱標死之前,朱元璋和朱櫟都不會有明確的表示,只能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所有人,朱櫟的與衆不同之處!
如此等到朱標真的過世之後,朱櫟到時候再登上皇太子這儲君之位,就不會顯得太過突兀了!
因爲那個時候大部分官員都會覺得,太子朱標駕薨,那皇子當中罪有資格當皇帝的那個人,肯定是他漢王朱櫟!
到時候朱櫟上位當儲君,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也附和大部分人的心理預期!
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讓所有人都意識到漢王朱櫟在根本上和其他皇子藩王不同,給朱匣烽他們幾兄弟封王,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朱櫟也不好再反對了!
說到底,一切都只是爲了讓他今後順利接過朱標的位置而做必要的準備而已!
“好吧,那就按照你們的意思來!”
想了想,朱櫟點了點頭,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太過糾結。
之所以不着急給兒子們封王,完全是因爲他不想因爲一些小事情而操心分神而已,但不代表他就真的會有所顧忌!
“這就對了!”
“不過咱準備給焌兒還有燁兒的封號都給改一下!”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同時也話鋒一轉道。
“恩?改封號?”
朱櫟聞言一愣。
朱匣烽他們之前也不是藩王,更沒有封號,所以正常來說並不存在改封號這樣的說法。
這裡說的改封號,指的是原本未來歷史發展當中,幾兄弟各自的封號!
“沒錯,烽兒依舊還是風王,這個咱就不改了!”
“不過焌兒咱準備封他爲雍王,畢竟你這個漢王還在呢,今後是否改封他爲漢王,那也是你的事情了!”
“另外燁兒咱準備給他封丹王!”
朱元璋就把自己的想法給說了一下。
朱櫟聞言,頓時露出了恍然之色。
不說朱匣燁的情況特殊,如今還跟着燕南歸在山上修行呢,封丹王倒是符合他現在的身份!
單說朱匣焌,這小子原本就打算安排他繼承漢王爵位的,不過如朱元璋所言,眼下他朱櫟還是漢王呢,所以只能暫時封他爲雍王了!
“行,這件事情我沒什麼意見!”
“那爹您準備什麼時候給這三個孩子封王?”
朱櫟想了想,就直接點頭答應了下來。
“聖旨早就準備好了,給三個孩子的印璽玉蝶也都準備妥當,咱這次和伱大哥親自跑來漢中,主要也是爲了公佈這件事情,所以明日咱就打算昭告天下,你覺得如何?”
一切都談妥了,朱元璋也就沒了什麼顧慮,笑呵呵地說道。
“明天?”
“行吧,既然決定了,什麼時間也不重要了!”
朱櫟也沒想到居然這麼快,但同樣也點頭同意了下來。
隨即,朱櫟就直接把朱匣烽和朱匣焌這兩個小子給叫了過來,至於朱匣燁還在山上,實際上也沒必要讓他爲了這件事情特意下山。
“燁兒要不要接回來?”
朱標有些遲疑地詢問道。
“沒必要。燁兒纔剛適應山上的生活沒多久,這個時候讓他回到漢中府不是什麼好事情,更何況還要給他封王,會對他心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朱櫟就直接搖頭拒絕了。
朱匣燁的情況特殊,這聖旨也不需要他當面來接了,不能讓這小子被這些凡俗的事物給影響到,至少現在還不行!
聽到朱櫟這麼說,朱元璋和朱標也都露出了恍然之色,所以也沒有堅持。
很快,朱匣烽和朱匣焌就來到了父子三人跟前。
兄弟倆見到皇爺爺和大伯父,自然也十分的高興,當聽說明天就要給他們封王之後,兄弟倆頓時就激動了起來!
這就要給他們封王了?
速度也太快了一點吧?
要知道之前他們瞭解到的未來歷史,他們要封王也得等到他們的老子朱櫟當了皇帝之後呢!
眼下連朱櫟都還是個漢王,他們這些當兒子的,居然也要封王了?
要是這麼說,除了他們和朱櫟有這麼一層父子關係在,封王之後就等於是和當老子的平起平坐了!
畢竟雙方身份都是藩王,沒有誰高誰低的說法,至少表面上就是如此!
一門父子兄弟四個藩王,放在大明朝那絕對也是獨一份的存在啊!
“讓你們來,是提前跟你們打個招呼,免得你們明天出洋相!”
朱櫟這時對着朱匣烽和朱匣焌正色地告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