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61章 楊憲再彈劾!胡惟庸獻寶!

第61章 楊憲再彈劾!胡惟庸獻寶!

第六十一章楊憲再彈劾!胡惟庸獻寶!

楊憲這幾天很忙!

那日在朝堂之上的鎩羽而歸,尤其是朱元璋視若不見的離開,不僅沒讓他覺着有問題,更讓楊憲視胡惟庸爲眼中釘。

他沒覺着胡惟庸有多了不起,更不覺着朱元璋對胡惟庸有多看重。

在他看來,自己同樣也是朱元璋親自提拔上來的丞相啊,這不比一個退位的前丞相重要?

況且,胡惟庸是出身淮西沒錯,是陛下的老臣子也沒錯。

但淮西幫如今不是還有個李善長在當宰相、頂在前面嘛。

而自己背後還站着一應江南系臣子支持呢。

陛下難道真能把這些臣子視而不見?

無非就是覺着證據不足、罪名不夠,暫時懶得處理罷了,絕對不是不看重自己!

一番腦補之下,楊憲認定了,只要把證據坐實、把事情鬧大,那麼胡惟庸就必然會倒黴。

因此,這幾日他連公差都先放到了一旁,精心的挑選了幾位今科學子,細細的聊了起來。

楊憲什麼身份?

當朝宰相!

雖然前面還有李善長這個左丞相,他其實連指揮那幾個六部部堂都有些困難。

但學子們怎會知道?

能被這等大人物找上門來,他們早樂得找不着北了。

所以,當楊憲讓他們在自己所講述的一些話上面簽字畫押的時候,他們幾乎想都沒想的就同意了。

於是,拿着幾位今科學子“口供”的楊憲,扭頭就美滋滋的衝到宮中了。

作爲宰相,楊憲要見朱元璋還是挺容易的。

在宋利通傳後,楊憲見到朱元璋的第一時間就把手裡的東西遞交了上去。

“陛下,這是臣近日收集的關於今科學子的一些意見、想法,臣覺着有必要讓陛下一觀!”

朱元璋皺着眉頭拿起宋利轉呈上來的小冊子隨手一翻,瞬間虎目一眯。

他猛的擡頭,看向了倉促間連臉上的得意勁兒都沒來得及藏起來的楊憲。

“楊憲,你弄這個,究竟是何居心?”

楊憲一聽這話,頓時就有點懵逼了。

怎麼的?

我都把證據送到你眼巴前了,陛下你難道還要死保着那胡惟庸?

“陛下,臣無非是一片公心而已!”

“科舉乃我朝一等一的要事,既是掄才大典,亦是文華盛事,如今卻被胡學士弄得民怨沸騰、士林物議紛紛。”

“臣身爲陛下欽命的右丞相,豈能坐視這等大事不管?”

“臣若是視若無睹,豈不是有負聖恩?”

楊憲這話說出來時,激動得臉都漲紅了。

顯然剛剛朱元璋那看都沒仔細看,只是看到胡惟庸的名字就下意識維護的舉動,徹底刺激到楊憲了。

不然,往日裡的他可不敢這麼跟朱元璋說話的。

不過,楊憲固然激動,可朱元璋倒也沒特別在意。

他仔細翻看了一下手裡的冊子,皺着眉頭沉思了起來。

冊子上都是學子們的呼聲,籍貫、姓名都寫得很清楚,這方面朱元璋很肯定楊憲沒這個膽子造假。

或者說,楊憲不會蠢到在這些可以輕易查證的事情上造假。

那麼,這些學子對胡惟庸如此大的怨氣,到底是因爲啥?

真就是因爲胡惟庸如他們所說的“故意刁難”?

這念頭剛冒出來,朱元璋就本能的丟到一旁了。

怎麼可能!

上次不也有學子抱怨此事?

咱不僅沒罰胡惟庸,還因此獎了他!

眼下楊憲又把這事兒翻出來講,難不成是要證明咱錯了不成?

這種事兒,咱能錯?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就在君臣二人都陷入沉默之中時,宋利忽然來報。 “皇爺,胡大人有要事求見!”

“嗯?胡惟庸?快宣!”

朱元璋一聽胡惟庸的名字,想都沒想就讓宋利把人叫進來。

對於胡惟庸,朱元璋確實挺滿意的。

畢竟,沒對比還好,一對比就能發現,一幫子淮西老兄弟裡,胡惟庸簡直清白得跟朵小百花一般。

低調、踏實得讓人髮指。

甚至有時候,沒人提起的話,朱元璋都意識不到這位前丞相還好好的活在應天城裡,只不過閉門謝客了而已。

得到通傳的胡惟庸,挑着那扁擔晃悠着兩筐土豆就進了大殿。

剛進門,他便看到了楊憲。

不過這時候的胡大老爺正是高興的時候,哪還有心思搭理楊憲啊。

朱元璋對胡惟庸這幅尊榮簡直莫名其妙,不過好奇心倒是直接冒了出來了。

胡惟庸走到朱元璋近前,放下扁擔,衝着朱元璋一拱手。

“陛下,臣來給伱獻寶了!”

“絕對是你最最喜歡的東西!”

“來,陛下,下來親眼看看!”

“獻寶?”

朱元璋一聽這話,瞬間興致便降下了不少。

他這人肅然摳門、嗜殺、好色、小毛病一堆的,但實際上他的物慾反倒是不怎麼嚴重。

不過胡惟庸的面子還是要給的,他揹着雙手走到胡惟庸近前,看着兩筐這黃澄澄的“果子”好奇的問道:

“惟庸,這是?”

胡惟庸深吸了口氣,衝着朱元璋再次一拱手。

“恭喜陛下,臣有幸於異域得此仙糧,經臣在府中試種、試吃,可以確認,此物畝產可達三十石!”

“有此仙糧在手,我大明上下將再無餓死之人!”

“多少?”

朱元璋一對虎目此時瞪得溜圓,一把抓住了胡惟庸,滿臉寫滿了不敢置信。

胡惟庸面對着朱元璋那驚訝、不敢相信的眼神,坦然的點了點頭。

“您沒聽錯,陛下,臣這種子經過臣的試種,每畝可產出三十石糧食。”

“此物不耗地力、不挑土地、種植容易、產量巨大,最重要的是亦菜亦糧,絕對當得起仙糧一詞!”

“臣之前就在府中試種過了,也正因爲試種過,確認了此物的真假,臣纔敢進獻給陛下!”

說到這兒,胡惟庸得意的一笑。

“陛下,怎麼樣,臣這寶獻得可得聖心啊?”

朱元璋怔怔地看了看胡惟庸,又低頭看了看那兩筐真就半點不起眼的土豆,再又擡頭看了看胡惟庸。

若不是胡惟庸的話剛剛真真的傳到了他的耳朵裡,同時胡惟庸說得也是信誓旦旦的,他絕對會以爲胡惟庸在誆騙他。

那麼……此事是真的?

咱…真的要得到一種仙糧了?

(本章完)

第47章 胡惟庸:看我來裝個大的!149.第149章 吝嗇的大明!諸國驚呆了!216.第216章 畫風詭異的大明262.第262章 胡大老爺坦誠身份73.第73章 想見見世面的方孝儒360.第360章 胡大老爺重出江湖437.第437章 胡少爺陪媳婦兒回孃家193.第193章 胡大老爺也幹活了?74.第74章 哥,別摸了,喝口酒吧123.第123章 系統的新獎勵!紅薯!246.第246章 就你特麼叫解縉啊225.第225章 令人驚訝的胡府373.第373章 錦衣衛指揮使的野望210.第210章 巧計破解太子最後一個隱患第25章 朱元璋:你胡惟庸濃眉大眼的,也好這272.第272章 文武百官懵逼了!老朱人呢?第18章 縣試開始了,考生們懵逼了!424.第424章 女兒奴老父親不樂意了128.第128章 方孝孺和解縉躍躍欲試61.第61章 楊憲再彈劾!胡惟庸獻寶!254.第254章 殿試開始,衆人迷茫第27章 縣試放榜!衆生相!223.第223章 胡馨月掌權東宮291.第291章 李善長的新套路299.第299章 胡大老爺的任命鬧大了238.第238章 解縉的神奇理論第42章 胡惟庸:朱標這心眼子是真多啊!320.第320章 方孝儒改主意了!183.第183章 楊憲李善長爭鋒234.第234章 胡大少爺要官兒412.第412章 帝王欲拜師414.第414章 被忽略的胡家大少337.第337章 奇葩的考生389.第389章 朱元璋的偏心167.第167章 整個應天府亂成了一鍋粥353.第353章 胡惟庸的新差事262.第262章 胡大老爺坦誠身份63.第63章 自作自受的楊憲104.第104章 胡惟庸的懲罰79.第79章 茶藝驚人小娘皮402.第402章 奇妙的緣分296.第296章 誠意伯劉伯溫離世143.第143章 被胡惟庸唬住了,使臣們嚇傻了245.第245章 解縉已有取死之道94.第94章 朱棣:這姑娘好生特別447.第447章 胡惟庸:這一幕很尷尬185.第185章 驀然回首敵在朝堂225.第225章 令人驚訝的胡府379.第379章 吃了閉門羹的沈萬三147.第147章 諸國使臣嚇瘋了!宴會上的表態175.第175章 鄉試終於開始了320.第320章 方孝儒改主意了!268.第268章 胡大老爺的新玩具340.第340章 到底誰是傻子448.第448章 被嚇了一跳的胡大老爺64.第64章 胡惟庸乃老朱家肱股141.第141章 胡大老爺以理服人110.第110章 胡惟庸和如詩的新方式,盪鞦韆81.第81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226.第226章 朱標饞哭了339.第339章 忽如其來的系統提示313.第313章 還是你們會玩啊345.第345章 馬皇后問策胡惟庸第47章 胡惟庸:看我來裝個大的!109.第109章 胡惟庸突如其來的拒絕第45章 棲霞寺求籤294.第294章 工部扛不住壓力了203.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第42章 胡惟庸:朱標這心眼子是真多啊!354.第354章 大本堂的初見323.第323章 大明版的考公?432.第432章 婚後的禮物和安排136.第136章 胡大老爺的格局299.第299章 胡大老爺的任命鬧大了89.第89章 道衍都懵逼了!有你這麼玩的嗎?168.第168章 即將到來的鄉試151.第151章 爭寵帶來的好處208.第208章 胡仁彬種地有成163.第163章 胡惟庸的叮囑275.第275章 誠惶誠恐的工部363.第363章 難得的反派劇情268.第268章 胡大老爺的新玩具第7章 胡惟庸:接着奏樂,接着舞!第26章 各方雲動!劉伯溫和李善長銳評胡丞相302.第302章 教坊司初體驗335.第335章 湊熱鬧的朱元璋401.第401章 熟悉的節奏260.第260章 對解縉的順手安排312.第312章 一代權相的落幕119.第119章 院試的考題,朱元璋聽了都說好205.第205章 再來幾個美女就好了122.第122章 院試張榜衆生相!方孝孺落榜了227.第227章 朱元璋:這兒子怕是不能要了104.第104章 胡惟庸的懲罰88.第88章 胡惟庸:禿驢,你要害我!304.第304章 方孝孺攀附權貴?305.第305章 李善長要栽了?120.第120章 胡惟庸:這世道看不懂了194.第194章 先把人忽悠住348.第348章 大明內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