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朱元璋動了殺心

此時的李善長,還真有股子百官之首的風範。

站在殿中侃侃而談的他,那叫一個氣度啊!

“陛下,這禁海一事,不僅事關我朝海防邊境安寧,還涉及到衙門的設立、人員的調動、錢糧的支出。”

“更何況,我朝之所以禁海,主要還是爲了防範海上的賊寇對沿海的侵襲。”

“如今,我朝既無強大的水軍,沿海也無太多駐軍,陛下一朝開海,豈不是小兒持金過鬧市?”

“屆時若是引得一衆海上賊寇大舉來襲,豈不是害了我大明沿海一衆百姓?!”

“因此,還望陛下三思!”

李善長這話還真不是故意槓,反倒是顯得格外有道理。

щшш☢т tκa n☢¢ O

而李善長這話一出,一應李善長一系的鐵桿官員也是紛紛站了出來,好不猶豫的支持、附和李善長。

一時間,整個朝堂都顯得有些羣情洶涌了。

可朱元璋卻如同沒看到一般,就那麼一言不發,看着一樣人等前赴後繼的站出來。

甚至等人說得差不多了,他還“好心”的問上一句,

“可還有誰於此事有什麼要說的?”

看着朱元璋似乎沒有發火的意思,還真有不少人站了出來,大聲的訴說着對於李善長的支持。

畢竟,李相發話了,陛下也沒發對,這時候不站出來,難不成還想跟李相對着幹?

一時間,幾乎朝堂之上站着的官員當中,有一半都站出來附和起來。

面對這種情況,朱元璋臉上不顯,似乎若有所思的跟平常一樣的就那麼靜靜看着。

可實際上,他此時的內心,卻早已爆發熊熊怒火。

不可原諒啊!

只是他老朱家的一介“長工”而已,哪怕是丞相,那也頂多就是長工頭子而已。

可如今長工頭子站出來反對自己,先不管這長工頭子說得對不對。

光是這想都不想站出來附和的長工居然就佔了自己朝堂的一半?

也就是說,這一半人實際上就是跟着李善長這個長工頭子走的?

那……這天下、這朝堂,到底是他朱元璋說了算,還是他李善長說了算?

這家當、這天下,到底是姓朱還是姓李呢?

朱元璋很早以前就想廢除丞相這個職位了。

可他從未像現在這樣的急切!

實在是,這威勢太過嚇人了!

上一個這麼幹的,叫胡惟庸。

可胡惟庸也做不到今天這個地步啊。

而且,胡惟庸這人吧,聰明得要死。

他一般拉幫結派的時候,都是跟其他臣子在某些朝政上有分歧的時候。

所以,以前的胡惟庸在朱元璋心中其實並不是那麼惹眼的。

頂多也就是想把他弄下去的那種。

可如今的李善長就不一樣了啊。

無論是這個人,還是這個人所處的職位,都讓朱元璋有一種感覺。

那就是,這人在不斷的威脅着自己的皇權!

朱元璋這人素來是多疑的,不僅多疑,還擅長聯想。

尤其是身爲一個老父親,他總覺着自己作爲老朱家開創這番基業的老祖宗,要爲後輩子孫多做點什麼。這不,他思來想去,結合自身多年的執政經驗,敏銳的意識到。

丞相,固然是君王治國的幫手!

但與此同時,就好比現在一般,他同樣也是皇權最大的威脅。

君不見,霍光是如何的把持朝政?

君不見,曹丞相是如何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以說,丞相由於其職位的特殊性和職權的重要性,天然就站在了皇權的對立面。

丞相但凡是個有抱負、有理想的,或者反過來是個有私心的。

只要他有慾望,有想要達成的目標,那麼皇帝就是他的對手。

因爲二者的位置實在是太過微妙了。

拋開其他的事情不談,那麼實際上的情況就是在整個朝堂或者說政治體系上來說,皇帝和丞相都有驅使所有官員的資格。

那麼,一旦丞相想要做點什麼,可偏生皇帝不樂意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剛剛朱元璋所見到的這種情況。

縱使再狠的君王,面對這羣潮洶涌的朝臣,難不成把他們都殺了?

哪怕殺性如朱元璋這麼重的人,他都做不到把朝堂之上一半的朝臣一次性屠戮一空!

因爲那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整個國家的運轉都陷入停滯。

可偏偏把整個國家當做自家產業的皇帝,怎麼捨得自家的買賣就此落魄?

但丞相就不一樣了啊。

有這麼多支持者,還有自己家族作爲後盾,那若是換個皇帝的話,說不定不僅沒壞處還能撈到不少好處呢。

說白了,皇帝在刨除了軍權意外的執政權,實際上跟相權重迭了。

甚至狠一點的丞相,連軍權都會想辦法染指。

那麼,若是到了那種程度,這名義上的皇帝是誰,還重要嗎?

朱元璋正事看明白了這點,這纔打算徹底消滅丞相一職。

因爲在他看來,自己固然能扛住、壓制一個又一個的丞相。

可標兒呢,標兒的後代呢?

他們怎麼又怎麼跟那一個個從萬千書生當中殺出來,而後在官場傾軋當中錘鍊出來的老狐狸相比?

就算到時候能贏,怕是也少不了各種爭鬥,那豈不是還耽誤了大明的發展?

與其到時候各種麻煩,還不如把丞相之職給取消了。

朱元璋的理論簡單而又粗暴。

既然相權會跟皇權相沖突,那把相權全收到皇帝手裡,就沒事兒了啊。

也正因爲有這個想法,朱元璋纔會格外的看李善長不順眼。

好死不死的,今天李善長還作死了一把。

這算是徹底讓朱元璋下定決心了!

雖然李善長是開國功臣,也是跟隨他多年的老臣,但是爲了皇權,朱元璋仍舊決定痛下殺手!

當然,朱元璋清楚,李善長暫時來說沒有什麼罪名,自己也不好處死他。

不過,不要緊!

有的事情,稍稍等一等就會不一樣的!

當即,朱元璋看似接受了李善長的勸誡,收回了廢除禁海的政令,甚至還在誇獎李善長老成持重。

可朝堂之上,劉伯溫在聽到朱元璋收回政令後卻覺着頭皮發麻。

他扭頭看向李善長,默默的爲這個老對手哀悼了一聲!

第35章 胡惟庸:教訓混賬兒子也有獎勵?173.第173章 禮部的官員們忍不了了286.第286章 前倨後恭的戶部341.第341章 原來又是胡惟庸的鍋192.第192章 胡大老爺給自己找長工了148.第148章 朱元璋摳門性子發作了312.第312章 一代權相的落幕226.第226章 朱標饞哭了137.第137章 朱元璋驚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59.第59章 胡惟庸:坐等楊憲被噶255.第255章 考題一出,衆人發麻197.第197章 牛人寫牛書272.第272章 文武百官懵逼了!老朱人呢?335.第335章 湊熱鬧的朱元璋111.第111章 好一個盪鞦韆第33章 樑甫:胡公,這還是不是你親兒子了?第25章 朱元璋:你胡惟庸濃眉大眼的,也好這409.第409章 剛建國就走向了亡國之路319.第319章 胡大老爺主考的威名258.第258章 真要打架爭狀元了啊110.第110章 胡惟庸和如詩的新方式,盪鞦韆161.第161章 親事終於被老朱折騰成了252.第252章 解縉遭遇迴旋鏢了185.第185章 驀然回首敵在朝堂120.第120章 胡惟庸:這世道看不懂了324.第324章 胡大老爺活該天天樂呵388.第388章 宮中不一樣的風景277.第277章 工部救災應急會議218.第218章 系統又來獎勵了197.第197章 牛人寫牛書233.第233章 太子和太子妃的興奮69.第69章 胡惟庸主動冒頭打臉314.第314章 大明再無丞相一職152.第152章 老朱家的大消息384.第384章 對於老朱家的些許安排106.第106章 胡馨月被退婚還有內情?95.第95章 朱老四又有幺蛾子了345.第345章 馬皇后問策胡惟庸63.第63章 自作自受的楊憲242.第242章 解縉居然撿便宜了?第18章 縣試開始了,考生們懵逼了!328.第328章 胡大老爺的新套路365.第365章 慫得很快的朱昱第35章 胡惟庸:教訓混賬兒子也有獎勵?297.第297章 讓胡大老爺自己選個職位79.第79章 茶藝驚人小娘皮175.第175章 鄉試終於開始了160.第160章 圖窮匕見的朱元璋第26章 各方雲動!劉伯溫和李善長銳評胡丞相373.第373章 錦衣衛指揮使的野望第57章 楊憲要搞事了!218.第218章 系統又來獎勵了227.第227章 朱元璋:這兒子怕是不能要了359.第359章 胡大老爺惹出的風風雨雨319.第319章 胡大老爺主考的威名263.第263章 皇權相權的衝突326.第326章 萬事俱備的大明公考198.第198章 這破事兒不想幹了172.第172章 胡大老爺再出抽象考題241.第241章 考題下來考生傻了206.第206章 這大明沒了胡大老爺得散322.第322章 朱元璋:獨斷專行的感覺美滋滋79.第79章 茶藝驚人小娘皮第51章 胡惟庸:看來這拯救大明學子思想的重304.第304章 方孝孺攀附權貴?62.第62章 朱元璋激動了!你說的是真的嗎?224.第224章 胡馨月回門趾高氣昂236.第236章 胡大老爺的浪蕩生活開始了202.第202章 即將跑路的胡大老爺第8章 朱元璋:這個胡惟庸,咱看不懂了82.第82章 臥槽!花魁被人拐跑了!95.第95章 朱老四又有幺蛾子了413.第413章 教坊司蒸蒸日上的業績191.第191章 胡大老爺又要裝逼了136.第136章 胡大老爺的格局第44章 終於把朱標忽悠瘸了!395.第395章 關於金瓶梅的爭論263.第263章 皇權相權的衝突274.第274章 老朱覺着胡大老爺太閒了170.第170章 鄉試來臨的前的各種亂象366.第366章 香滿天的賠禮315.第315章 沒了念想的官員們126.第126章 醉風樓上新茶了311.第311章 李善長最終的結局266.第266章 即將踏入陷阱的李善長150.第150章 胡惟庸:又可以摸魚了119.第119章 院試的考題,朱元璋聽了都說好第34章 朱元璋都給整不會了309.第309章 胡維庸置身事外看熱鬧171.第171章 解大紳青樓寂寞難耐第13章 你來我往忙爭利306.第306章 李善長的羽翼被清除了65.第65章 馬皇后登場364.第364章 臥槽,有大佬出沒!394.第394章 金瓶梅引發的狂潮115.第115章 不正經的考題299.第299章 胡大老爺的任命鬧大了204.第204章 老朱被胡大老爺整破防了145.第145章 使臣覲見的新花樣第38章 大明也要有自己的退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