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第166章 終成定居的親事

第166章 終成定居的親事

第一百六十六章終成定居的親事

對於胡惟庸來說,這個年過得還真的是累。

府上這上門拜訪的,可謂是絡繹不絕。

但凡來了的,除了那些胡惟庸壓根不想搭理的,其他的他總得見上一面、聊上幾句吧!

然後,這一來二去的,累積到一起,那就累人了啊。

以至於到了大年初四的時候,胡惟庸啥也沒幹,就關上府門安安穩穩的在家睡了一天。

天知道,這幾天感覺到自己的勞動強度居然比面對如詩、宛如兩姐妹聯手的強度還大?

這不休息一下,他是真不行了。

不過,他也就休息了這麼一天而已。

大年初五,他就得進宮了。

這次進宮,那就不是爲了什麼公事了,而是爲了“私事”!

沒辦法,作爲胡馨月的伯父,如今自家小侄女跟朱標那小胖子的婚事既然定了。

那他自然得進宮跟朱元璋商量一二才行。

畢竟,哪怕不是皇家在普通人家裡,迎娶當家媳婦兒,那也是一等一的大事來着。

不多時,胡惟庸便在內侍的引領之下,溜溜達達的朝着幹清宮走去。

朱元璋正在那裡等着他呢。

走到幹清宮一看,得,酒菜都準備上了,老朱更是滿臉笑容。

這模樣,擺明就是吃定了他啊。

這多少讓胡大老爺有點不爽啊。

但是反過來一想的話,也證明老朱兩口子對於小侄女確實是看重呢。

君臣二人見禮完畢後,分賓主落座,朱元璋當先舉起了酒杯。

“惟庸,來,新年那天鬧哄哄的,咱們也沒能好好喝上一杯。”

“這樣,先把大年三十的那杯酒補上!”

“咱祝願你新年順遂!”

胡惟庸挑了挑眉,笑着同樣舉起了酒杯。

“既如此,那就多謝陛下的祝福了,臣也祝陛下身體安康!”

兩個相伴了半輩子的老朋友,微微一碰酒杯,同時仰頭一口喝乾了杯中酒。

半點沒有臣子那般在朱元璋面前畏畏縮縮不敢動手的模樣,胡惟庸非常自在的拿起筷子,夾起一塊油炸的酥肉塞嘴裡,含含糊糊的問道。

“馨月和太子的婚事,臣這兒沒意見了!”

“陛下,你看什麼時間合適?”

朱元璋聽胡惟庸這麼一說,頓時咧嘴一笑。

好啊!

Www◆ ttka n◆ ¢ ○

他和皇后看重的兒媳婦兒,終於還是到手了啊。

一想到自己給自家胖兒子找了個好媳婦兒,朱元璋就不禁樂得合不攏嘴。

“哈哈哈,惟庸你大可放心!”

“此事,自有欽天監他們去弄!”

“這樣,反正欽天監的監正這會兒也閒着。”

“宋利,伱去叫一聲,直接把人叫來!”

“遵命,皇爺!”

一直在一旁伺候着的宋利,聞言躬身一禮,而後飄忽着就出了殿門。

對於宋利的離開,胡惟庸也沒半點意外。

宋利可不就是給老朱跑腿打雜的嘛。

“唉,陛下,其實我是真不想馨月嫁到皇家來的!”

“結果,偏生陛下你和皇后都看好不說,我家那丫頭也不反對。”

“如若不是這樣的話,我是真不想馨月嫁給你皇家啊!” 朱元璋看着說得情真意切的胡惟庸,他忽然饒有興致的問道。

“惟庸,都到了這個份上了,今兒也沒旁人,你能不能給咱交個底!”

“你這到底是爲啥這麼避諱月丫頭嫁到咱家來?”

“你不是平常人家,你家的閨女素來聰慧,來了咱家難不成還能吃虧不成?”

胡惟庸一聽朱元璋這麼說,想着反正定都定了,那索性給朱元璋側面提個醒吧。

“其實吧,說來很可笑,主要是兩個方面吧!”

“第一,月兒那丫頭要是嫁入皇家了,臣見她就沒那麼方便了!”

朱元璋聽到這,好懸沒當場吧嘴裡的酒噴出來。

“不是!這也是理由?”

可胡惟庸卻理所當然的點了點頭。

“當然!”

“若是沒嫁入皇家,那麼不管嫁入誰家,臣若是想月兒了,那甭管是一張紙條遞過去讓月兒回趟家。”

“還是說臣自己上門,就沒有臣做不到的!”

“說句不好聽的,哪怕是那幾個國公府,若是真把月兒嫁進去了,臣若是想要看看自家侄女,臣就一定能看到!”

聽胡惟庸這麼一說,還別說,朱元璋還真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確實,這事兒像是胡惟庸能幹得出來的。

胡惟庸可能是憋在心裡憋久了,乾脆不管不顧的繼續說道。

“這其次嘛,便是這宮裡的算計,太多了!”

“眼下只是太子妃,就得面對一應側妃,那將來呢?”

“後宮各路妃嬪,可都要皇后一手去處置的!”

“固然眼下可以依靠太子、陛下、皇后,將來也可以依靠皇帝。”

“可就算到時候能解決,那……不累嗎?”

“若是不進皇家,何必受這個氣?”

“幾個姬妾而已,能管就管,不能管,就算弄死了,我胡惟庸難不成還護不住我侄女?”

得,聽胡惟庸這麼一說,朱元璋終於明白了。

顯然,胡惟庸之前那麼牴觸他那侄女兒嫁到皇家的就是這個了。

什麼權勢、名聲、好處,在胡惟庸看來,都不重要。

或者說,這些東西,都沒有胡馨月自己過得好重要。

有一說一,這種最爲純粹的孺慕之情,委實讓人羨慕啊。

以至於哪怕胡惟庸實際上是在掀皇家的老底,指責宮中算計太多,朱元璋也不在乎了。

畢竟,真相究竟如何,其實大家心裡都有個數不是?

一時間,二人都沉默了下來。

恰在此時,急匆匆趕來的欽天監監正到了。

當他聽着朱元璋的吩咐,拿着胡惟庸自懷中掏出來的八字,顫顫巍巍的開始掐算之際。

天知道他的內心是何等的緊張!

媽耶,這可是東宮太子的婚事啊。

但凡他敢炸刺說一聲不好的,他估計自己活着走出宮門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半點不敢怠慢的他,推算出今年五月初七,是個黃道吉日!

聽着欽天監監正一大通神神叨叨的話語之後,老朱表示很滿意!

就此,立馬下旨,封胡馨月爲太子妃,於五月初七迎娶進東宮。

這一封聖旨一下,那引發的震動可就不僅是一星半點了啊。

可以說,這一封聖旨,改變了整個大明朝堂的政治生態啊!

(本章完)

218.第218章 系統又來獎勵了91.第91章 系統獎勵還怪好的嘞282.第282章 令人發愁的獎賞349.第349章 朱元璋:舒服了第6章 胡惟庸:終於不用當丞相了!424.第424章 女兒奴老父親不樂意了273.第273章 染上牌癮的朱元璋上頭了204.第204章 老朱被胡大老爺整破防了260.第260章 對解縉的順手安排375.第375章 胡大老爺的高風亮節121.第121章 院試結果出爐324.第324章 胡大老爺活該天天樂呵133.第133章 醉風樓老鴇哭了!第32章 胡惟庸:累了,直接斬立決吧!第35章 胡惟庸:教訓混賬兒子也有獎勵?404.第404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144.第144章 萬國來朝的盛景393.第393章 金瓶梅的魅力第28章 胡惟庸,你壞事做盡!第43章 胡大老爺又準備忽悠人了206.第206章 這大明沒了胡大老爺得散106.第106章 胡馨月被退婚還有內情?152.第152章 老朱家的大消息226.第226章 朱標饞哭了296.第296章 誠意伯劉伯溫離世95.第95章 朱老四又有幺蛾子了79.第79章 茶藝驚人小娘皮254.第254章 殿試開始,衆人迷茫125.第125章 胡惟庸:居然跟老子一個德行302.第302章 教坊司初體驗394.第394章 金瓶梅引發的狂潮70.第70章 胡仁彬:我有一個夢想375.第375章 胡大老爺的高風亮節375.第375章 胡大老爺的高風亮節92.第92章 朱元璋分封敲打衆皇子285.第285章 胡仁彬再回應天府379.第379章 吃了閉門羹的沈萬三191.第191章 胡大老爺又要裝逼了226.第226章 朱標饞哭了263.第263章 皇權相權的衝突280.第280章 胡大老爺擺爛也能立功280.第280章 胡大老爺擺爛也能立功第41章 滿城風雨,再回禮部112.第112章 胡大老爺威名遠揚161.第161章 親事終於被老朱折騰成了104.第104章 胡惟庸的懲罰419.第419章 跳腳的胡大老爺徹底破防了371.第371章 博學的胡大老爺282.第282章 令人發愁的獎賞第45章 棲霞寺求籤376.第376章 撲朔迷離的任命388.第388章 宮中不一樣的風景291.第291章 李善長的新套路第58章 早朝上的彈劾鬧劇321.第321章 胡大老爺是個正經人110.第110章 胡惟庸和如詩的新方式,盪鞦韆第13章 你來我往忙爭利388.第388章 宮中不一樣的風景292.第292章 始終在錦衣衛監視範圍內的人161.第161章 親事終於被老朱折騰成了174.第174章 胡大老爺忽悠朱元璋367.第367章 胡大老爺再開課堂318.第318章 不要臉更不要工作的胡某人328.第328章 胡大老爺的新套路199.第199章 送上門的兩本名著335.第335章 湊熱鬧的朱元璋99.第99章 馬皇后的關注294.第294章 工部扛不住壓力了304.第304章 方孝孺攀附權貴?246.第246章 就你特麼叫解縉啊232.第232章 紅薯成熟了278.第278章 胡大老爺閃耀工部177.第177章 鄉試考場上的各種怪象242.第242章 解縉居然撿便宜了?197.第197章 牛人寫牛書341.第341章 原來又是胡惟庸的鍋283.第283章 朱元璋人麻了!317.第317章 胡大老爺痛心疾首155.第155章 嫉妒的呂氏,太子妃的位置只有205.第205章 再來幾個美女就好了113.第113章 院試前最後的瘋狂387.第387章 熱身八段錦和長跑240.第240章 考官和考生的較量開始了111.第111章 好一個盪鞦韆第18章 縣試開始了,考生們懵逼了!161.第161章 親事終於被老朱折騰成了207.第207章 一對雙胞胎到手207.第207章 一對雙胞胎到手221.第221章 胡馨月和朱標大婚第37章 朱元璋的敲打!李善長慌了!第28章 胡惟庸,你壞事做盡!285.第285章 胡仁彬再回應天府174.第174章 胡大老爺忽悠朱元璋88.第88章 胡惟庸:禿驢,你要害我!335.第335章 湊熱鬧的朱元璋第45章 棲霞寺求籤315.第315章 沒了念想的官員們221.第221章 胡馨月和朱標大婚59.第59章 胡惟庸:坐等楊憲被噶190.第190章 胡大老爺又來獎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