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第142章 朱元璋:咱也該抖抖大明的天威

第142章 朱元璋:咱也該抖抖大明的天威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朱元璋:咱也該抖抖大明的天威了

朱標這次來禮部,本就是爲了胡惟庸之前區別對待番邦使臣的事兒而來的。

如今既然已經搞明白了,那自然就不在這兒留着了。

而等他回到皇宮後,第一時間找到了自家老爹。

聽完朱標詳詳細細的轉述的胡惟庸的那些話,老朱的臉色格外的難看。

可這一次,他卻沒有當場發作,反倒是一屁股坐在了臺階上,摳着下巴慢慢琢磨了起來。

“標兒,你覺着,胡惟庸說得有道理?”

朱標是個知禮懂禮的,他可不敢跟他一起做臺階上。

老爹坐着,那他只有站着的份兒。

聽到自家老爹發問,他沉吟了片刻才緩緩答道。

“父皇,孩兒覺着,胡公所諫之言振聾發聵。”

“番邦異族,本就跟咱們不是一條心。”

“他們不過是一條到處找食吃的野狗罷了。”

“咱中原王朝厲害的時候,他們就上門巴結一會兒,討兩口肉吃。”

“若咱們中原王朝虛弱、氣短的時候,那他們就會暗戳戳的齜牙咧嘴衝上來,從咱身上咬下兩塊肉來。”

“說白了,還是那句老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沒錯!

這句話纔是朱標真正扭轉觀念的核心。

也正是這句話,才讓原本把周遭番邦都當小弟看的心態猛然間來了個轉變。

你拿人家當小弟,可人家拿你當冤大頭呢。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聽胡惟庸這麼一掰扯,可不就是衝着大明而來的嘛。

說白了,算計來算計去,最終吃虧的還是大明啊。

聽着朱標的回答,朱元璋的眉頭皺得愈發深了。

他不自覺的扭頭看了眼身後,那深深地宮閨,此時在朱元璋眼中沒有往日裡的富麗堂皇,卻多了幾分肅穆。

“標兒!”

“孩兒在!”

“有件事兒,爹想差了啊!”

這話一出,朱標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朱元璋這個當老爹的,最疼自家胖兒子,哪裡捨得自家胖兒子跪下。

趕忙起身把人拉了起來,還幫着拍了拍身上的灰塵,這才略帶惆悵的感嘆道。

“伱坐下,咱爺倆說說貼己話!”

“唉!”

“這事兒,其實惟庸說對了,咱有些想當然了啊!”

“你看,咱在皇明祖訓裡把那些個國家列爲了不徵之國,這固然是高看了那些番邦一眼。”

“但其實呢,咱的本意是做給他們看看,是想讓他們知道,大明不會衝着他們下手,讓他們老實一點而已。”

“可咱想岔了啊!”

“你是個孝順孩子,將來等你繼位了,那些番邦若是不老實,恐怕你頂多也就寫封旨意斥責一二了。”

“畢竟嘛,你爹都說了不徵之國了,你這孝順孩子又怎麼會違揹你爹的安排呢!”

“你都如此,更何況後世子孫?”

朱元璋說到這裡,長長的嘆了口氣。

“還是惟庸看得長遠啊!”

“別說後世子孫呢,但凡你這裡出點麻煩,結果卻因爲爹這兒弄出來的麻煩讓你沒法收尾,爹都覺着心肝兒疼。”

“只能別人打咱,咱不能打別人,這不純純二傻子嘛!”

“甚至若是碰上個不成器的,豈不是得讓人欺負上門?” 朱標聽到這兒,趕忙答道:“父皇,倒也不必如此介懷,兒孫自有兒孫福,說不定他們就能出個比兒子還爭氣的呢?”

朱元璋聞言哈哈一笑。

“不會了!”

“絕對不會有比你還爭氣的了!”

“這不是咱吹,而是後世子孫哪個能像咱這樣,辛辛苦苦、放手培養太子的?”

“沒咱這個氣魄,但凡當太子的,日子都過不安生,還說什麼爭氣呢?”

“所以啊,這事兒確實是咱做錯了,是咱給後世子孫留下了隱患。”

“咱錯了就認嘛,這又沒啥!”

“惟庸也是自家人,他要不是真看不下去了,不會跟你說這些的。”

“那老小子,內秀着呢!”

“他如今韜光養晦一門心思關着門過他的小日子,要不是事情緊急或者他真看不過眼的,他絕對不會跟你開口。”

“標兒你也莫要因爲今日之事去埋怨惟庸,他可是咱老朱家的忠臣良將!”

朱標瞭然的點了點頭。

“此事孩兒知曉!”

“胡公平日裡不過是遊戲風塵罷了,他那本事可沒丟。”

“或者說,如今沒了案牘之苦後,胡公可能看得反而愈發通透了!”

一聽這話,朱元璋噗嗤一笑。

“那老小子如今是真樂呵了。”

“反正把門一關,美人在懷,愛怎麼樂呵怎麼樂呵!”

“你看吧,標兒,咱洪武朝將來指不定就這老小子活得最舒坦!”

父子倆玩笑的說了幾句胡惟庸的八卦以後,終究還是回到了番邦的問題上。

“標兒,咱想明白了!”

“其實惟庸讓你提醒的事兒,就是要讓咱對待這番邦不能太慣着。”

“想想也是哈,咱對那些個大臣都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兒呢。”

“這番邦,憑什麼光吃甜棗兒不捱打啊!”

“你說是不?”

朱標聽到這話忙不迭的點頭。

他性子確實比朱元璋柔和了一些,可內裡的想法卻並無二致。

這天下都是他老朱家的,那番邦小國憑啥就光有好處半點敲打不挨的?

這在自己老爹手底下當差的大臣,若是不能時不時的敲打一二都不老實,那何況那些個番邦呢。

想到這兒,他詳細的跟朱元璋探討起了閱兵的事兒來。

這事兒,可不僅僅是示威那麼簡單。

這事兒,提振士氣啊!

是夜,朱元璋就召集了徐達,湯和等將領入宮。

加上早就在一旁的的東宮太子朱標,衆人商討了整整一夜!

說白了,展示兵峰、閱兵自是應該的。

可怎麼閱兵,怎麼給諸國來個下馬威。

這裡邊的學問可就大了去了。

不過徐達、湯和等人半句怨言沒有,反倒是精神抖擻、興致勃勃的。

畢竟,過往對於番邦的優待,他們早就看不過眼了。

如今朱元璋能“痛改前非”,那他們自然高興啊。

同時他們心裡也在琢磨着。

咱大明和善了這麼多年了,也該抖抖大明爸爸的威風了。

(本章完)

第25章 朱元璋:你胡惟庸濃眉大眼的,也好這280.第280章 胡大老爺擺爛也能立功187.第187章 朱元璋:老胡是懂咱的296.第296章 誠意伯劉伯溫離世185.第185章 驀然回首敵在朝堂167.第167章 整個應天府亂成了一鍋粥186.第186章 真要回丞相位了400.第400章 老朱家的驚喜281.第281章 惟庸是老朱家福將359.第359章 胡大老爺惹出的風風雨雨203.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163.第163章 胡惟庸的叮囑262.第262章 胡大老爺坦誠身份413.第413章 教坊司蒸蒸日上的業績183.第183章 楊憲李善長爭鋒235.第235章 胡家父子的格局91.第91章 系統獎勵還怪好的嘞180.第180章 形勢莫名其妙的反轉407.第407章 錢去哪兒了?418.第418章 煩躁的帝后和奇招395.第395章 關於金瓶梅的爭論315.第315章 沒了念想的官員們242.第242章 解縉居然撿便宜了?215.第215章 賽華佗再傳神功388.第388章 宮中不一樣的風景282.第282章 令人發愁的獎賞第17章 胡老爺繼續回府擺爛183.第183章 楊憲李善長爭鋒306.第306章 李善長的羽翼被清除了393.第393章 金瓶梅的魅力148.第148章 朱元璋摳門性子發作了75.第75章 花魁如詩姑娘的規矩344.第344章 胡惟庸的新招68.第68章 朱元璋的疑心378.第378章 沈萬三撞槍口上了68.第68章 朱元璋的疑心114.第114章 死性不改的方孝儒364.第364章 臥槽,有大佬出沒!291.第291章 李善長的新套路194.第194章 先把人忽悠住111.第111章 好一個盪鞦韆166.第166章 終成定居的親事402.第402章 奇妙的緣分299.第299章 胡大老爺的任命鬧大了112.第112章 胡大老爺威名遠揚160.第160章 圖窮匕見的朱元璋第46章 憑本事嘴臭的男人144.第144章 萬國來朝的盛景324.第324章 胡大老爺活該天天樂呵311.第311章 李善長最終的結局112.第112章 胡大老爺威名遠揚170.第170章 鄉試來臨的前的各種亂象189.第189章 終於把丞相之位送出去了127.第127章 韋小寶比柳永還厲害啊!329.第329章 胡大老爺罪大惡極?166.第166章 終成定居的親事399.第399章 胡馨月有喜了376.第376章 撲朔迷離的任命407.第407章 錢去哪兒了?108.第108章 圖窮匕見的朱元璋185.第185章 驀然回首敵在朝堂425.第425章 老朱要親自出馬244.第244章 落難的解縉很適合看樂子137.第137章 朱元璋驚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424.第424章 女兒奴老父親不樂意了228.第228章 胡大老爺要視察302.第302章 教坊司初體驗293.第293章 胡大老爺有點煩253.第253章 陳近南怎會在此?291.第291章 李善長的新套路162.第162章 胡馨月真就要成太子妃了?176.第176章 考生的崩潰開始252.第252章 解縉遭遇迴旋鏢了第33章 樑甫:胡公,這還是不是你親兒子了?183.第183章 楊憲李善長爭鋒98.第98章 胡惟庸的叮囑:要低調啊!303.第303章 胡大老爺想拉人下水232.第232章 紅薯成熟了293.第293章 胡大老爺有點煩244.第244章 落難的解縉很適合看樂子70.第70章 胡仁彬:我有一個夢想223.第223章 胡馨月掌權東宮154.第154章 朱元璋替兒子着急婚事了第49章 和方孝孺 解縉相約科舉後再聚!203.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181.第181章 老胡家兩代人的傳承422.第422章 迅速敲定的婚事197.第197章 牛人寫牛書220.第220章 胡馨月要過門了345.第345章 馬皇后問策胡惟庸245.第245章 解縉已有取死之道第42章 胡惟庸:朱標這心眼子是真多啊!123.第123章 系統的新獎勵!紅薯!424.第424章 女兒奴老父親不樂意了326.第326章 萬事俱備的大明公考第26章 各方雲動!劉伯溫和李善長銳評胡丞相160.第160章 圖窮匕見的朱元璋210.第210章 巧計破解太子最後一個隱患381.第381章 沈萬三的取死之道78.第78章 胡惟庸:行走江湖名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