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吾皇萬歲

爲何百姓要這般興師動衆?

因爲他們切切實實的從這裡面,感受到了好處。

而且,伴隨着商稅擡高,商賈收入增加,反而促進了大明朝的商貿便利,導致了許多商品都實惠了下來。

這對百姓而言,是大好事啊。

百姓感恩之際,又怎能不感謝那位朱案首,以及那位爲民而死的徐老呢?

所以,各村鎮派出代表,由他們背上萬民書,徒步千里,前往應天府。

直到這一日。

徐錦衣他們回到應天府,第一時間便去了朱府。

站在朱府外,徐錦衣等監生高聲恭拜,對朱辰行禮,引得行人側目。

緊接着,城門外,又迎來了一批批的百姓。

他們手持萬民書,拿着路引,進了應天府。

浩浩蕩蕩,約有七十多名村長,鎮長。

他們被帶到了宮門前,這七十多名老百姓,高高的舉起他們懷中藏了千里的萬民書,高喊連連。

“吾皇萬歲!拜謝大明朝廷,拜謝永樂皇帝,拜謝朱案首,拜謝徐老。”

一聲聲的道謝聲中。

百姓們跪了下來。

但他們手中的萬民書,卻仍舊高高舉起。

“草民南昌豫章村趙德金,攜萬民書上京,感謝吾皇,感謝永樂皇帝啊。”

“草民杭洲白溝村李青牛,攜萬民書上京,感謝我皇,感謝朝廷啊。”

“商稅改革之策,利國利民,我們代替百姓們,前來感謝皇帝了。”

自古以來,百姓感謝皇帝,從不設防,任由百姓直達到宮門口。

所以,他們的吶喊聲,上謝皇帝,下謝朱案首,謝徐老!

他們對皇帝歌功頌德的同時,也在大力的表彰着永樂王朝!

御林軍統領眼見這一幕,笑得眉開眼笑,趕緊讓人去通知,然後又拿了一面鼓,在門口敲啊敲。

敲什麼呢?

吸引大家看過來,讓大家看到,百姓們在感謝永樂一朝啊。

此時,朝廷正在上早朝。

聽聞各地百姓,千里趕赴京城,跪在宮門外感謝朝廷,朝廷大佬們都被震動了。

楊士奇等人,匆匆趕往宮門口。

當身穿紅袍的百官們,看見百姓們果然跪在宮門口,對着這座紫禁城恭拜,大喊永樂皇帝萬歲時,忍不住心生自豪,溼了眼眶。

這一刻,所有的朝臣彷彿都感受到了,永樂一朝,真真切切的超越建文朝太多了。

楊士奇站在最前方,望着百姓們手中的萬民書,深吸了一口氣:“或許,當今皇帝,做得的確比建文帝好多了。”

楊士奇都開口了。

諸位大臣們也紛紛點頭。

許多原來心中還希望建文帝迴歸的臣子們,頓時心有所感,決定永遠忠於永樂帝了。

楊士奇率先轉身,面對皇宮跪下,高喊道:“當今永樂,遠超建文!”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楊士奇高喊道。

百姓承認這個朝廷,百官們也欣慰,與有榮焉。

楊士奇跪下後,烏泱泱的百官也轉身,對着紫禁城跪下了。

原本許多心裡不承認永樂是正統的文官,此刻也心服口服了。

這位馬上皇帝,搞得要比建文好。

緊接着,便是異口同聲的大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刻,草民和百官兩個羣體,同時恭拜這座紫禁城,恭拜永樂大帝,承認永樂大帝的合法性!

此後,永樂大帝的合法性,將會更加鞏固。

這座冰冷的紫禁城,從未像今天這般,人聲鼎沸!

史官也匆匆趕來,拿着毛筆在史書上飛快記載。

“永樂十一年深秋,百姓恭拜,百官恭拜……”

這樣的盛況,持續了許久。

……

明帝太廟。

能供奉在這裡面的,都是明朝的帝王。

此時,祠堂內,只有一副畫像。

那是朱元璋的畫像,還有他的牌位,就高高的立在那裡。

祠堂的門被推開了。

剎那間,外面的光芒直射了進來,帶來了陽光。

一同進來的,還有一位高大的漢子。

這位漢子經過十幾年的摧殘,早已兩鬢斑白,不負年少時的意氣了。

他一步步走進來。

眼神,始終落在了明太祖那副畫像上。

他一步步,腳步沉重,一步步的邁進來。

這短短的路程,這位漢子彷彿用了許久,才走到畫像面前。

深吸一口氣,他在明太祖面前,左膝跪下,再右膝跪下。

望着那副畫像上,威武莊重的朱元璋,漢子眼眶微微溼潤, 眼睛通紅。

這一眼,彷彿寫盡了半生的滄桑。

喃喃之聲響起。

“爹,我來看您了。”

蒼老的聲音,響在這太廟中,帶來陣陣的迴音。

朱棣喃喃着,伸出袖子,抹了抹眼中的淚水。

“爹,我十一年沒來看過您了。”

“不是兒不孝,是兒不敢來。”

“兒怕做噩夢,兒怕您在夢中把我給砍了。”

說着說着,又掉淚了。

蒼老的眼中,淚水怎麼都止不住。

他盯着畫像中的朱元璋,喃喃道:“爹,您是不是給我託夢了。”

“這十一年來,我總能夢到您親手拿刀砍我,哪怕我在草原上殺敵,半夜也被嚇得滿頭大汗。”

“一直以來,我沒臉來見您,可今天,兒來了。”

頓了頓,朱棣眼眶通紅,繼續喃喃道:

“當年,您把我趕出南京,讓我戍守北平,兒沒想到還有回南京的一天。”

“兒今天來,是想告訴爹,百姓承認永樂了。”

“十一年來,我飲馬翰海,南征北戰,爲國出力,片刻都不敢休息,爲的就是要讓天下百姓叫一聲好。”

“我開創了永樂盛世,著書永樂大典,遷都北平,開鑿運河,我比建文強,我讓大明強盛了,我創造了有唐之後,第一次萬國來朝……”

“所以,爹,您能原諒我造反嗎?”

太廟內,便只剩下了朱棣的喃喃聲。

沒人打擾他。

望着畫像和牌位,朱棣重重的磕頭,眼眶溼潤。

連續磕了三個響頭,朱棣蒼老的聲音再響起:“爹,我這一輩子不會再休息,我會畢生爲大明做貢獻。”

“我這一生,會死在爲大明開疆拓土的路上。”

(這段寫哭了自己。)

第350章 追回她第547章 報仇第554章 漢王敗第224章 請君入甕第448章 進宮被拒第158章 萬里煙雲照的後代第455章 塵埃落定第471章 失名義的回覆第69章 拜解縉爲師第290章 申斥漢王第273章 退出長城,保爾全屍第143章 與戶部拉關係第281章 代價第357章 賢妃的暗箱操作第100章 太孫的怒火第325章 宮變第418章 兵部尚書投效第398章 射箭第471章 失名義的回覆第600章 希望第432章 應天風雲第545章 被埋伏第82章 天降鉅富了第68章 後悔第142章 解縉悔恨第97章 朱棣的煩惱第359章 朝堂大震動第205章 救徐錦衣第259章 被嚇壞的趙王第316章 淮王,你禮貌嗎第224章 請君入甕第169章 家無餘財,這豈是盛世?第177章 朱氏人前顯聖法第631章 紅衣大炮對準李朝宮門第125章 長公主的心疼第53章 漢王的手段第466章 海禁稅收第95章 一夜暴富第136章 太孫私軍,誓死效忠第120章 逼宮太子爺第224章 請君入甕第73章 老爺子高光時刻第299章 豎子,爾敢第652章 皇爺,國庫空虛啊第287章 我不是宰相第189章 太子妃來了第536章 陷阱第417章 改良火銃第475章 心寒第376章 朝廷出兵第575章 見面第278章 爺爺送你回家第203章 我們等着你第443章 禍及家人第145章 宰附屬國,反向朝貢第386章 平南的守城能力第387章 攻克兗州第44章 永樂盛世第283章 太子倒下第464章 心願解開第390章 被漢王活捉第297章 挖出幕後之人第128章 收小弟第411章 與皇室對抗第353章 追至蘇州第227章 三天後的期待第646章 太孫回來第311章 缺糧第264章 部署第154章 大明啊大明,你好恐怖第491章 漢王總攻第239章 睜開你的狗眼第495章 徐州,我要了第161章 知行合一第593章 衝殺第301章 老子要造反!第145章 宰附屬國,反向朝貢第460章 皇后孫若微?第636章 百姓起義第148章 怒懟朱棣第86章 新收了兩個狗腿子第353章 追至蘇州第371章 被烹第115章 丘鬆搗亂第595章 出發第479章 走第608章 君主親自爲大明擂鼓第25章 強取豪奪的戶部第39章 朱辰的怒火第509章 抓人第一章 老爺子的震驚第242章 大明將士,榮耀加身第652章 皇爺,國庫空虛啊第74章 爺倆的真情流露第100章 太孫的怒火第22章 永樂大帝的心結。第375章 揮師北上第389章 追殺第343章 世事難料第259章 被嚇壞的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