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得國最正,唯漢與明

第52章 得國最正,唯漢與明

張異在這件事上,毫不猶豫站在皇帝這邊,倒是讓朱標愣了一下。

旋即,他臉色漲紅。

張異關於孔克堅的評價,比朱元璋還要低!

漢奸,這個詞聽起來挺有新意,雖然朱標沒有聽過卻也明白字面上的意思。

“弟弟何出此言?”

朱標心中微微有些怒意,但還是想要聽聽張異的看法。

爲什麼張異和朱元璋對孔克堅的評價都如此低?

“身爲至聖先師的子孫,蒙古人入侵中原,分離南北,他孔克堅但凡有一絲骨氣,都不會投靠蒙古人……”

朱標聞言,回:

“弟弟,話也不能這麼說,雖然陛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中原處於蒙古人統治下八十年,屈服在蒙古人淫威之下的人又何止孔家?若是以這個標準去衡量當時北方的漢人,是否有失偏頗?”

“別的不說,你們張家……”

朱標沉默不言,似乎並不認同張異的看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從其他人那裡學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當能獨立思索的時候,他對於如何治天下,也有他的想法。

因爲無論是誰在華夏這片土地上,想要治天下都需要士子集團!

張家跟孔家想要比影響力,那是真不配!

可是……

“我大明北伐之時,元帝想遷都,也是被這位衍聖公勸下來的,他這一副忠臣的模樣,令人作嘔!”

朱標以張異之矛,攻他之盾,本以爲張異會啞口無言,誰知張異回答:

“所以我也看不上我的祖宗們呀!我們龍虎山不就被收拾了?”

“得國最正,唯漢與明!”

且我張家乃是方外之人,不入朝堂,影響不了天下大勢,他孔家是什麼地位?道門和儒教能比?”

原來,父皇這麼了不起?

“歷史洪流,正義之師……?”

我張家雖然總領道教八十年,可張家是正一道的領袖,卻從來不是道門領袖,靈寶派服我們嗎,全真道聽我們張家話嗎?都沒有吧……

張異說到最後,情緒已經不免激動。

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文化認同同樣如此,華夏北方丟了數百年,關於漢族的民族認同早就已經分崩離析。

任何阻擋這場歷史洪流者,皆是罪人,他孔克堅算個什麼東西?別說他,就是至聖先師孔子站在我大明北伐軍之前,他也是漢奸!”

可是張異一番話,他不但求不到認同,自己也要被說服了。

他並不反對父親敲打衍聖公,只是覺得朱元璋要進行的手段,太過偏激!

朱標點頭。

真誠的力量,最是讓人無語!

人家連祖宗都不給面子,你讓朱標如何接話?

張異繼續說:

“但我們張家和孔家還不一樣,首先若論地位,雖然張家和孔家同樣被稱呼爲世家,但張家是道,孔家是儒……

當這些概念在朱標腦海中形成的時候,那個在前朝大勢已去,卻還捨不得過往榮華而左右搖擺的衍聖公似乎有那麼一點可惡了。

他從來沒有跳出王朝興替的角度,去思索這場戰爭。

歷朝歷代,哪怕是並不重視儒家的前朝,孔家作爲士子的圖騰多少都會受到優待。

就如對待衍聖公這件事上,他覺得父皇做得太過,只是因爲孝心,他並不會反駁父皇。

朱標從小就被朱元璋當成皇帝培養,時時帶在身邊,更給他安排了最好的老師去指導他。

只是剛剛擁有獨立意識的他,在朱元璋那裡得不到認可,總不免會想從別處尋來認同。

時代造英雄,既然時代選擇了朱元璋,那他就是張異心中的明主。

但如今想起來,他竟然也覺得,孔克堅有點活該。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可以道盡當今聖上的文治武功,驅逐韃虜爲武功,恢復中華爲文治!若二者皆成,陛下在歷史上的地位不會遜色於秦皇漢武!

爲什麼我對陛下的評價如此高,這並非陛下一人之功,而是時代造英雄!我漢家人從北宋亡開始,南北分裂已經數百年了……

當今聖上,就是順應時代終結這場悲劇而誕生的明主,他也許有很多缺點,但歷史功績,誰也不能否定!

在陛下的帶領之下,我大明的北伐之戰,就是承載漢家英烈夙願正義之師!

“這句話放在其他王朝興替之時,可以說對,但唯獨放在大明伐元,這句話不對!自古得國最正,唯有漢與我大明,我大明開國,最大的意義在哪你知道嗎?”

“孔家若只是被動接受蒙古人的封賞,在曲阜當他們的吉祥物,我也不至於給他扣上一個漢奸之名,畢竟異族入主朝廷,大家都是逼不得已,可孔克堅他又不是隻當吉祥物這麼簡單,他還是前朝的高官,當高官就算了,對前朝的忠誠大家心知肚明!”

朱標:……

衍聖公,是至聖先師的子孫,是讀書人心目中的圖騰。

朱標茫然搖頭,張異說:

張異在別人眼中,一直是個熊孩子,也有他自私自利的一面,可是如今見他激動,慷慨陳詞,朱標也被震撼了。

身爲後世之人,沒有人比他更明白這場戰爭的意義。

張異猜出朱標未說的話,道:“大哥一定在想,各爲其主對嗎?”

沒有大明續上漢家傳承,也許後世就沒有漢族這個概念了。

這數百年中,異族一茬一茬地在北方肆虐,漢人在異族的統治下已經逐漸忘卻了先祖的傳承,北方的漢家兒郎,許多人已視南人爲異族,尤其是蒙古人統治的八十年裡,

人分四等,漢人就分了兩等,北人不把南人當成同族,同室操戈……

他生命的意義,就是從父親手中接過這個徐徐向上的帝國,然後好好的傳承下去。

可是朱標還是堅持:

朱標還沒開口,張異繼續說。

張異爲他打開了思路,他的熱血,也跟着沸騰起來。

不能比!

儒家從董仲舒罷黜百家之後,就是華夏當之無愧的正統。

“我承認這代衍聖公有那麼一點,但陛下的處理方式還是過於偏激,畢竟,他是至聖先師,天下士子也會有怨言……”

“切!”

張異很不禮貌打斷了朱標的話:

“大哥你讀書讀傻了,我敢說朝中那些士子心裡也是站在皇上這一邊的!”

“啊!”

朱標傻眼了!

(本章完)

第19章 仙人洞府,無字天書第84章 故人西辭黃鶴樓,十萬水軍下揚州第20章 你敢詛咒朕斷子絕孫?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張正常的祈求第88章 三位皇子,知情識趣的徐妙雲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張正常的祈求第33章 你是道士還是和尚?活着我是認真的第36章 解夢,甩鍋甩回自家人頭上第21章 玩不起就滾蛋,朱標的未婚妻第3章 面見皇帝,天子朱元璋第74章 科學的種子,十萬個爲什麼第49章 老張嚇死了,天大的機緣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31章 老朱的小本本,初見常茂第9章 朕能當好一個皇帝嗎?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17章 趁皇帝沒反應過來,先撈一筆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較勁第52章 得國最正,唯漢與明第7章 當着皇帝罵皇帝,張異坑爹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殺人第51章 衍聖公,漢奸也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張正常的祈求第10章 爹,我不當天師了第74章 科學的種子,十萬個爲什麼第78章 帝王心術,政令難行第41章 父子之間最好的狀態第34章 師弟的神通第51章 衍聖公,漢奸也第81章 我臉皮厚,我不尷尬第27章 試藥,孔家和張家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53章 讀書人的屁股,教權與政權第60章 借君王之勢,修百世功德第61章 勾欄聽曲,你才七歲呀第20章 你敢詛咒朕斷子絕孫?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27章 試藥,孔家和張家第10章 爹,我不當天師了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66章 孔家的選擇第86章 小小的插手,蝴蝶效應第76章 安有道士凌駕於衍聖公之上第10章 爹,我不當天師了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22章 常森夭折,預言成真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4章 圖窮匕見,皇帝好狠呀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欄聽曲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33章 你是道士還是和尚?活着我是認真的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39章 幫他出氣,再見張異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64章 衍聖公的打算第74章 科學的種子,十萬個爲什麼第79章 終究是皇帝想得深遠第32章 小暖男,水裡有蟲第43章 餓狗看糧倉,憑什麼當忠犬?第81章 我臉皮厚,我不尷尬第11章 皇帝留張異,這孩子交給我吧第80章 爹你傻呀,皇帝在算計你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64章 衍聖公的打算第8章 史詩級坑爹,手把手教皇帝對付張家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84章 故人西辭黃鶴樓,十萬水軍下揚州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65章 熊孩子也會傳染,人情冷暖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48章 張家的乖和孔家的壞第73章 想見朱元璋,不你不想第39章 幫他出氣,再見張異第69章 不知天命,釜底抽薪第25章 終於肯泄露天機了,誰敢幽禁我兒子?第62章 彌合南北,千秋之功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62章 彌合南北,千秋之功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第65章 熊孩子也會傳染,人情冷暖第20章 你敢詛咒朕斷子絕孫?第76章 安有道士凌駕於衍聖公之上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48章 張家的乖和孔家的壞第49章 老張嚇死了,天大的機緣第53章 讀書人的屁股,教權與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