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訓斥

商賈重利,身爲商賈世家的沈瀅雨,很清楚這點。

在聽到朱厚照的話後,陷入了沉思中。

劉大夏等人,在一旁側耳傾聽,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爲對於買賣這塊,他們是不懂的。

不過,從朱厚照的話裡行間,聽出了朱厚照的意思,相繼陷入了思考中,在想按照朱厚照的方法,真能讓大明賺取他國的錢財嗎?

而朱厚照看見衆人思索的表情,也沒有開口去打攪他們,含笑的將目光移到了別處。

正當他觀看着滿山枯黃,罕見綠色的山景時,經過鍛造思考後的沈瀅雨,突然走到朱厚照身側,柔聲道:“太子爺,往各國售賣水泥一事,可以一試。”

“但是,如今寒災當頭,我沈家的商隊想要快速的將貨物送往各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少則一月,多則兩月纔可能將貨物送到各國去,要是遇到風雪連綿,整個商隊都可能遭到重創。”

“若是按照太子爺的計劃,想要賣出水泥所用的時間,大約需要一年,對於太子爺如今的處境而言,並無太大的幫助。”

“民女在想,是否單選一國縮短時間。”

“既能嘗試水泥是否能賣出,又能在短時間內賺取銀錢,爲太子爺解憂。”

沈瀅雨以現狀預測了整個通商環節,誠然朱厚照所言很有道理,卻不適用於此時。

在整個運送過程上,河運佔據的路程很少,大部分還是要依靠路運,才能去到大明的周邊國家。

一次性全面佈局,只會分散力量,還不如集中力量,先打開一個國家的水泥市場。

以實際情況,整和好商業模式,若是水泥真能賣出,而且可以帶來巨大的利益,再去下一個國家也不遲。

而且有了之前的經驗,再次打開他國的水泥市場也能簡單不少,縮短整體的通商時間。

當然,煤炭的售賣,也是一樣的。

只不過有一點跟水泥不同,那就是煤炭可以跟泥火爐捆綁銷售,在寒災的這段時間內,所得利益會非常的巨大。

但前提是,要收攏他國的煤炭礦,不然煤炭這一行,朱厚照很難一家獨大,因爲泥火爐是可複製的東西,而煤炭各國也不是沒有。

區別在於開採的難度,還有對煤炭的利用,絕對沒有朱厚照的花樣多,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優勢。

至於水泥,沈瀅雨知道配方的重要,只要配方在手,他國想要仿製,是絕對不可能的。

“沈姑娘說的有道理。”朱厚照回味着沈瀅雨的話,頷首道:“不過,本宮並不着急一時。”

“寒災的到來,是天災,誰也阻止不了,對於你們商賈而言是災難,對大明百姓也是災難。”

“既然無法快速通商他國,那便開啓海運吧。”

海運!!

朱厚照平淡的話語,讓沈瀅雨驚愣當場。

不僅是她,就連熊繡等人也是一驚,紛紛詫異的看着朱厚照,其中劉大夏更是捋下了好幾根花白的鬍鬚。

開啓海運,這跟開礦挖煤簡直沒法比。

大明也不是沒有先例。

在永樂三年,明成祖朱棣命太監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三十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昭彰大明國威。

每次都由蘇州瀏家港出發,一直到宣德八年,共遠航七次之多。

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鄭和在船上因病過世,使得後來無人,讓海運最終不了了之。

當然,也並非是沒了鄭和,還有多諸多的原因,造成了海運的關閉,其主要原因是有三。

一是航行目的簡單,缺乏持久內動力。

二是海洋意識淡薄,缺乏海洋空間生存意識。

三是軍事思想落後,缺乏積極進取的思想。

這事還跟劉大夏有關係,當初他就是持反對態度的,對成化帝進言道:“三寶下西洋,廢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於國家何益?”

當初的儒臣就是覺得勞民傷財,紛紛不同意,這才讓大明關閉了海運,以至於六十多年,再也沒有尋訪過沿海國家。

不爲利,只圖宣示皇權,維護皇權的任務完成後,顯現大明當時的雄風,終不能長久。

不用儒臣進言,長此以往下去,也會大量消耗大明的國力,使得海運之事無疾而終。

這時的劉大夏,見朱厚照有此想法,緊緊的皺起眉頭,毫不猶豫的上諫道:“太子爺,開啓海運之事,是否三思而後行?”

“據三寶太監七次出海,每次廢錢糧數十萬,帶回來的東西,卻對我大明不足一用。”

“假如再次開啓海運,無疑是爲如今的大明增添重擔,要想遇見龐大的寶船,也絕非易事,到頭來終會得不償失啊。”

“況且國庫已經拿不出,可開海運的銀錢,還請太子爺明鑑啊。”

劉大夏話落之後。

不等朱厚照表態,熊繡緊跟着上諫道:“太子爺,劉大人所言非虛,開啓海運的確是一件得不償失之事,沿海彈丸小國,又能有多少財富,與他們開啓海運通商,虧的終究是我大明。”

“而且……”

“夠了。”熊繡的話還未說完,朱厚照神情難看起來,側身盯着兩人氣憤斥道:“本以爲你們跟隨本宮,在西山有些時日了,這眼界也放寬了不少,不承想你們居然半點長進都沒有!”

“你們只覺得開啓海運,會勞民傷財,但你們可知道,整個世界有多大嗎!”

“在我大明之外,有些蠻荒之地,有着無數的金山銀山,有着無數的沃土肥田,有着幾百大大小小的國家。”

“而你們可知道,其中國家都在幹嘛嗎!”

“本宮不妨告訴你們,他們都在建立屬於自己的海師,造就更大更快的寶船,去那些滿是金山銀山的地方,竊取無數的銀錢!”

“假如我大明只知偏於一隅,不懂得外出看看整個世界的變化,我們只能是一隻井底之蛙!”

說到這兒,朱厚照拔高聲音,質問起劉大夏:“劉師傅,想必你也聽說過,我大明沿海時常遭受海寇洗劫,本宮想問劉師傅,你是否覺得他們無足輕重!”

“這,太子爺,老臣……”劉大夏被朱厚照的連續呵斥以及質問,問的頭腦發懵。

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劉師傅不知如何回答,那本宮替你回答!”朱厚照見此,輕哼道:“不止你有這種想法,就是滿朝文武皆有這種想法!”

“長此以往下去,沿海諸國船堅器利,你是讓我大明將士騎着馬,還是踏着步伐去海上驅趕賊寇?!”

“我大明雖是以儒治國,但也要有尚武精神,假如我大明有一支強大的海師,禦敵以外,你覺得海域諸國的海寇,敢挑釁我大明威嚴嗎!”

“開啓海運通商各國,獲取金銀甚至是肥沃土地,以此養我大明海師,強我大明國力,開我大明眼界,我大明方能立足於世界諸國頂峰!”

第一百四十六章 男女各有各的用途第二十七章 此乃大計第七章 我兒終於有些用處了第一百零五章 棋差一招第四十八章 執拗的熊繡第三十七章 我要開設西山學堂第七十一章 成立親衛的想法第七十一章 成立親衛的想法第一百四十章 訓斥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目成仇第五十二章 地洞裡的爭執第一百一十九章 後宮不得干政第七十八章 勸解馬文升第一百六十四章 老把式第九十六章 奴家不餓第九十六章 奴家不餓第一百七十九章 又出事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有舍纔有得第一百一十七章 滿地都是雪花銀第一百三十一章 只欠東風第一百四十六章 男女各有各的用途第六十九章 父慈子孝第九十六章 奴家不餓第四章 這煤它有毒第十六章 連下三道聖旨第三十六章 錦衣衛中有問題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其師必有其徒第二章 朱家不孝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大力的請教第六十七章 原來父皇在啊第六十五章 打在舅身痛在我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五十八章 嘶,好狠啊第八十六章 美是美,卻有病第一百六十七章 儒以文亂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改變計劃第一百二十七章 多疑的興王朱祐杬第四十章 太子爺是個好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目成仇第十二章 恍然大悟的真相第九十七章 膽大的劉大夏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明三寶第一百二十六章 琉璃第六十四章 壽寧候張鶴齡第二十九章 奇異的想法第四十章 太子爺是個好人第七十三章 本宮從不說謊第五十二章 地洞裡的爭執第七十二章 施針喚醒阿骨丸第一百一十四章 張家兄弟上門第一百七十九章 又出事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生間隙的兩兄弟第一百六十二章 帝王家不似百姓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神機營顯威第三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三十八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二十五章 繁雜瑣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尋求衆人幫忙第六十四章 壽寧候張鶴齡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明三寶第二十四章 最終還是贏了第八十八章 親衛命名玄衣第一百三十七章 密道入口第九十七章 膽大的劉大夏第一百八十四章 圍殺滿官部族第七十一章 成立親衛的想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又坑我第四章 這煤它有毒第五十四章 旋轉窯第一百六十六章 鍛造署第五十六章 休怪他不義第五章 太子爺危險第六十章 朱厚照的遠謀第七十六章 畫餅入套了第三章 兵部沒少吃席第一百七十五章 要炫耀可懂第五十一章 老臣想要多借點第七十七章 真的發財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奉命勸架第六十一章 回京浪一浪第一百零三章 接連遭遇刺殺第一百七十一章 本宮就是規矩第二十五章 慘不忍睹的礦夫第一百一十二章 終成所願第四十二章 建造安全第一第十四章 食物相剋之論第一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五十六章 休怪他不義第一百一十八章 老實人張開第九十二章 紅娘上門先幹活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還是錦衣衛專業第一百二十七章 多疑的興王朱祐杬第一百章 給本宮全砍了第七十五章 忽悠張鶴齡入股煤炭第一百二十五章 繁雜瑣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路上的閒聊第一百五十五章 公主捻線第七十三章 本宮從不說謊第五十七章 挑撥離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