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儲君候選人

九州軍與紀州藩的戰鬥進入最後的階段,九州軍憑藉着火器和人數上的優勢,在虎伏山下擊潰了由紀州藩領頭組建的聯軍。四月三日,九州大軍佔領和歌山城,德川賴宣自殺殉國。在德川賴宣自殺前,他將自己的妻妾和子女全部殺死,他知道他們一旦落入九州軍的手裡會是生不如死的下場。

紀州藩是親藩,御三家之一,藩主德川賴宣是德川家康第十子,是近畿實力最強的藩。德川賴宣戰敗,意味着整個近畿已經無人能抵擋九州的大軍。

雖然和歌山城的抵抗非常激烈,但在九州軍進入和歌山城之後,九州軍並沒有屠城,僅僅是針對德川賴宣一家採取了必要的手段。鄭芝龍是不會留下任何一名德川家的人。

九州軍在奪取紀州藩之後,繼續揮師東進,近畿各藩藩主逃的逃,降的降。在四月中旬,九州軍便奪取了整個近畿。

在擊敗紀州藩之後,鄭芝龍和王賽兒一致同意遷都京都。五月二十八日,良仁在京都在登基。大明也派出了使者參加了此次登基儀式。在參加完登基儀式之後,興子被送往了大明。

六月六日,九州王鄭芝龍宣佈將政事處置權交還給天皇,九州王以後只負責軍事事務,在東瀛將實行完全的軍政分離。九州王此舉贏得東瀛上下讚許,同樣也獲得了朱由校的讚許。

王賽兒爲了抵抗九州王的勢力,加強與大明聯繫,她希望能與大明皇室結親。而朱由校也同意王賽兒的要求,他幾番篩選之後,將蜀王的女兒許配給了良仁,成爲了良仁的皇后。至此,東瀛皇室與大明的皇室拉開了聯姻的序幕。

被九州逼入絕境的幕府,在保科正之的主持下,第一次嘗試與九州和談。而鄭芝龍也同意了幕府的和談要求。

在良仁天皇的主持下,幕府與九州展開了和談,但是和談的雙方提出條件差距極大,導致雙方和談毫無結果。

九州一方強硬地提出三點要求:第一,德川家綱需臣屬九州王,並且要到京都覲見;第二,德川家綱的母親阿樂夫人需到京都爲人質;第三,德川家綱需離開江戶改封領地。

這三點要求太過苛刻,德川家根本是不可能接受的,而且這三點要求和當時德川家康爲了尋求與豐臣家開戰提出的要求幾乎一樣,這也被德川家認爲是對幕府的羞辱。雙方的和談破裂,幕府和九州開始積極備戰。

幕府接連丟城失地,實力已經大不如前,現在只能防禦。而九州剛剛獲得近畿,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尤其是京都騷亂,無疑大大延長了消化的時間。這使得雙方雖都在積極備戰,但卻暫時處於和平狀態。

而帝國雖然表面平靜,但內部卻是暗流涌動。朱由校已經準備從衆皇子中挑選出三人作爲儲君的人選。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臣認爲應該皇長子當仁不讓的該儲君人選。”內閣閣臣陳必謙首先站出來。陳必謙是東林黨人,他被列爲《東林點將錄》地英星天目將,東林黨人在國本之爭之時從來都是衝在最前面的。

“臣附議。”陳必謙的話音剛落,就有人站出來支持。

“臣附議。”

……

很快,朝會上超過半數的大臣都支持陳必謙的意見。

朱慈炅其母任貴妃雖被打上了閹黨的標籤,但朱慈炅爲了贏得國本之爭,無論是閹黨還是東林黨他都走得很近,他也得到朝廷不少大臣的支持。

“對於皇長子朱慈炅成爲儲君候選人選可有反對意見?”朱由校問道。

現在整個帝國都巴不得朱由校早日確定儲君,現在朱由校要挑選出三人作爲儲君備選,就算有反對的,此刻也不會出聲。

“既然無人反對,那麼皇長子朱慈炅就是三名候選人之一。”朱由校一錘定音道。

“現在還需要兩名儲君人選,衆位愛卿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朱由校又接着問道。

“二皇子文成武德,臣認爲二皇子也應該被列爲儲君的候選人之一。”洪承疇站出來道。

朱慈焾和軍方的關係的極好,在朱由校當政期間,軍方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賞到了甜頭的軍方不希望在朱由校百年之後,軍方被再次打回原形,又被文臣壓得死死的,所以軍方極力支持朱慈焾。

“既然陛下要選三名候選人,臣也認爲二皇子應該被列爲儲君候選人之一。”孫傳庭也站出來支持道。

相對於朱慈炅,支持朱慈焾的人大多都是武將,文臣支持朱慈焾的數量遠遠不如朱慈炅多,但在少量文臣中卻有內閣首輔孫傳庭這樣重量級的人物。

“對於二皇子朱慈焾成爲儲君候選人可有反對意見?”朱由校又問道。

“臣反對。陛下,儲君候選人制度有違祖制和禮制,臣認爲應該直接冊立皇長子爲太子。”陳必謙突然發難道。

“陳愛卿,你當朕的話是放屁嗎?朕剛說設立三名儲君候選人之時無人反對,現在突然發難,你到底什麼意思?”朱由校冷聲道。

“陛下剛頒佈儲君候選人制度便立刻執行,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還望陛下恕罪!但國本豈是兒戲,陛下肆意更改祖制和禮制,勢必會引起天下大亂。”陳必謙反駁道。

“兒戲?!”朱由校冷笑道,“朕不認爲是兒戲,朕之所以設立三名儲君候選人,是想擇其中善者爲太子。在朕的心中立賢才是重要的,其餘的都是狗屁。”

“陛下……”陳必謙還想說什麼,但卻被朱由校給打斷了,“二皇子朱慈焾將成爲第二名儲君人選。”

“陛下不可……”陳必謙大喊道。

“陳必謙公然咆哮朝堂,來人,將其架出去。”朱由校氣憤地說。

聽到朱由校的旨意,朝堂上的大漢將軍毫不猶豫地將陳必謙給架了出去。

但就算如此,陳必謙口裡還在不依不饒地大聲喊道:“陛下不可,陛下此舉勢必會導致帝國大亂……”

第四百九十八章 朱慈炅南下第兩百一十七章 殿試第三百一十五章 得償所願第一百二十六章 金山的事情第四百零八章 鬼火第一百九十九章 生離死別第兩百五十七章 情況突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澳洲第八十六章 人人得而誅之第三十七章 新幣第八十九章 財政預算第兩百五十章 圖謀馬尼拉第二十一章 小目標一億兩(求評論)第六章 規矩第五十六章 火上澆油第兩百零一章 《專利法律》第四百四十四章 花樓第四百九十六章 朱慈炅南下的計劃第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第兩百二十九章 赤兒山之戰第三百零一章 威廉?哈維第四百九十二章 哥薩克騎兵第九章 上朝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州王第兩百二十七章 藩王所爲?第一百六十四章 分歧第三百七十章 經濟危機對大明的影響第三百五十五章 節約悖論第二十二章 犯倔第兩百七十九章 血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間第四百四十章 追馬城遇險第一百二十六章 金山的事情第三百五十五章 節約悖論第四百零七章 斬蝗神第兩百五十二章 八連第一百八十二章 輿論交鋒第三百七十三章 販奴第四百四十章 追馬城遇險第四百五十三章 十六天魔舞第三百七十二章 董小宛第四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三章 阿芙蓉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佔雅庫茨克第三百七十七章 火棉第五十四章 月息兩錢第四百二十章 東渡美洲的計劃第兩百一十一章 第一次北伐第一百五十三章 整編軍隊第九十二章 搶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次生擒皇太極第三百八十一章 連鎖的青樓第三百零九章 真正的原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啓槍第四百二十章 東渡美洲的計劃第一百一十四章 鳳求凰第五十八章 海權論(求收藏)第三百一十章 曲中第兩百八十六章 釋放皇太極第四百八十八章 仁慈和殺戮第三百五十二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百三十八章 國債第兩百六十三章 呂宋承宣布政使司第四百六十章 王賽兒的大明之行第兩百七十八章 強渡遼河第兩百六十五章 移民呂宋第兩百六十八章 東廠的目標第四百二十四章 遇刺第三百三十八章 衍聖公第一百六十六章 寧錦大捷(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三章 勃泥第三百三十七章 罷市第一百九十三章 欽褒天學第四百二十五章 處置多爾袞第五十三章 臉盲(求收藏)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條件(求推薦)第兩百五十三章 天啓獎第一百七十章 歷史的諷刺第三百四十四章 阿瓦之戰第一章 穿越第三百四十二章 奪取馬來城第七十五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九章 買贈模式第三百章 西方局勢第兩百八十五章 城破第四百九十一章 偷襲別列佐沃第三百五十八章 絕境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市第一百六十二章 影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蠶吃人第十四章 操勞過度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談第三百九十五章 挺進庫倫第八章 殺人遊戲(求收藏,求推薦)第兩百八十二章 搶人頭第兩百九十二章 公司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州王第四百一十二章 奪取多邦小結順便吐槽!第二十二章 犯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