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宋應星

對於塗文輔的處理,朱由校另有安排。塗文輔請人制造燧發槍的行爲,這一點無疑是很和朱由校心意的。

“塗文輔,你的燧發槍雖沒有完成,但是你想到去自己製造,這點甚和朕意。”朱由校高興地說道。

“臣有負陛下所託,臣死罪。”看到朱由校的表情,塗文輔知道自己不會受到皇上的責備了。

“你立刻去找畢懋康前來。朕有重任要託付你們兩人。”朱由校想到中國燧發槍製造的第一人畢懋康。

畢懋康絕對可以說是大明的武器製作專家,不但爲大明製造了第一把燧發槍,而且還製造了武剛車、神飛炮等軍械裝備。看到塗文輔製造的燧發槍,朱由校立刻就想到了畢懋康。

……

宋應星進京了。

現在宋應星才三十七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天啓初年會試再次失敗,回到江西之後他再次爲科舉做準備。但這次接到皇上召見的聖旨,宋應星明白他的機會來,“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讀書人的夢想,他立刻馬不停蹄地趕往京師。

朱由校終於見到宋應星這個中國歷史傑出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明亡之後,宋應星拒不出士,晚年在貧困中渡過,而其兄長宋應升服毒殉國。宋氏一門都是極其有氣節的,也是朱由校衷心佩服的人。

乾清宮內,朱由校和宋應星進行了第一次會談。宋應星明顯完全沒想到這次會是皇帝親自召見,作爲一個平民百姓,第一次見皇帝,此時的心情遠不能用誠惶誠恐來形容了,再加上朱由校對他的態度,讓他整個人到現在都是懵的。

“宋長庚,朕此次招你進京,是準備將新成立的制錢局交給你來負責。”朱由校說道。

“諾。”宋應星恭敬地回答道。

“此次制錢局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帝國的社稷安危,朕可是對宋愛卿寄予了厚望,不可有絲毫差池。”朱由校看着還在懵的宋應星,很嚴肅地說道。

“諾……”宋應星這個“諾”字剛出口,瞬間就明白皇上招他進京不止是簡單地主持制錢局而已,如果只是主持制錢局,這樣的事情對他來說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可聽朱由校的口氣,明顯不止於此,他想起皇上想鑄造新錢的事情,他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問道,“陛下,可是讓草民主持制錢局鑄造新錢。”

“正是,此次新錢的鑄造跟以往不同,朕不但要鑄造銅錢,而且還準備鑄造銀錢,錢幣上不再印製天啓通寶,而是正面印製圖案,背面印製一兩的字樣。”朱由校說道。

朱由校的話說得並不太清楚,宋應星也是一知半解,朱由校見狀,又說道:“宋長庚,你上前來,朕畫一個草圖給你看看,你就明白了。”

按照正常的程序應該是朱由校畫好了,然後再由太監遞給宋應星,但朱由校沒這麼多規矩,直接就讓宋應星上前來看他畫,宋應星現在也懵的,聽到皇上讓他上前,他就真的上前了。

朱由校有一手非常出色的木工,在繪畫上還能表明自己的意圖,他邊畫邊說道:“銀錢正面印製的武悼天王冉閔頭像,背面印製一兩兩個大字,而在‘一兩’兩個大字上,印製‘大明帝國制’五個小字,整個圓也都採用實心,不再採用天圓地方。明白了嗎?”

“草民明白了。”但宋應星還是有點顧慮,站得比較遠,也只是大概看清楚了。

“一兩的銀錢淨重八錢,其中含銀九成,銅一成,銀錢鑄造三個規格,包括一兩,半兩,一錢。而銅錢使用黃銅鑄造(即銅鋅合金),鑄造一元,五錢,一錢,半錢四個規格。”朱由校接着說道。

“草民明白。”宋應星點頭說道。

“你需要多久能將樣錢鑄造出來?”朱由校問道。

“十天即可。”宋應星想了想說道。

“朕給你一個月的時間,宋愛卿,你要明白以後,在帝國之內以後只會通行新錢,舊錢在三五年之後將不會再使用,朕要求新錢不但精美,而且要能大規模的製造,所以你要想到大規模製造的辦法。你可以去找湯若望等西方人諮詢鑄造的辦法,西方人鑄造的錢幣和朕剛纔說的是一樣的。”朱由校說道。

現在大明大致使用的疊鑄法和翻砂法,而西方人使用的是螺旋壓制和滾軸碾壓兩種辦法來製造。

“草民明白,草民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宋應星說道。

“超擢宋應星爲制錢局局正一職,授正五品,即日上任。”朱由校吩咐道。

“臣領旨,謝陛下隆恩。”宋應星真的是破格提拔了,從一介平民直接升爲正五品,這讓宋應星從心底裡對朱由校都充滿了感激。至於其他的,宋應星完全沒想過。

……

李永貞招募的一萬五千新兵已經抵達京師郊外,而這次練兵的地點放在了郊外的皇莊。

朱由校決定在練兵正式開始之前要去了一趟新兵營。這支軍隊將是朱由校根本,也是支持他改革的基石。

槍桿子裡出政權,這句話放在那個時代都是顛簸不破的真理。

朱由校這次視察新兵營,決定讓內閣幾位大臣一起隨行。接到皇上和內閣大臣要來新兵營視察的消息,熊廷弼硬是用了半天的時間,將這一萬五千人站出了一個似模似樣的陣型。

“熊愛卿,朕這裡有個練兵的冊子,你拿過去看看,結合你的經驗,編寫一部新的練兵冊子出來,以後新兵訓練朕要求都按照統一的模式進行。”朱由校掏出他寫的冊子說道。

關於如何練兵,在這方面朱由校絕對是一個白癡,但好在朱由校在那個時空讀大學的時候,參加過半個月的軍訓,還看過不少這方面的電視,朱由校決定將這些經驗整理成冊,交給熊廷弼來執行,讓熊廷弼結合他的冊子摸索一條新的練兵模式。熊廷弼畢竟也算是帶兵多年的人,這方面經驗要比朱由校充足得多。

第四百四十六章 帝國的藍海第四百七十四章 駐紮京都第四十三章 金山第三百七十三章 販奴第兩百零一章 《專利法律》第一百章 顏思齊第五十三章 臉盲(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小小(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困難與固執第三百六十章 巨型步兵方陣第五十四章 月息兩錢第一百五十章 海外貿易帶來的後果第四百零九章 斬殺蝗神第七十九章 腹黑(求收藏)第四百三十六章 逃離江戶第四百一十四章 爭議第兩百三十二章 風陵渡之戰大勝第兩百六十五章 移民呂宋第九十二章 搶小結順便吐槽!第四百零一章 天下歸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土地徵收第四百二十五章 處置多爾袞第三百零八章 呂宋的問題第兩百一十三章 安置土司第四百三十六章 逃離江戶第一百四十章 步兵方陣對騎兵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使大明第二百一十六章 開平衛大捷第六十章 通商的前提條件(求推薦)第四百零一章 天下歸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城迎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奪取多邦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佔雅庫茨克第四十四章 矛盾第兩百三十二章 風陵渡之戰大勝第三百零七章 賞賜第一百九十二章 來自東瀛的花魁第五十八章 海權論(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人人得而誅之第四百三十九章 發行國債第一百七十九章 天生異象第一百一十章 關於立儲第四百二十一章 影響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兩百五十二章 八連第四百九十五章 禪位第三百二十二章 印花稅第三十一章 訓話第二十八章 新兵招募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國船長第三百一十六章 鎖國令第一百五十三章 整編軍隊第四百七十八章 補給船第一百三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七十六章 土地徵收第一百九十六章 張妍進宮第兩百二十七章 藩王所爲?第五百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市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談第兩百二十八章 叛亂起第兩百七十一章 遼東風雲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州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印花稅第兩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第一百四十章 步兵方陣對騎兵第兩百一十八章 血雨腥風第八十九章 財政預算第四百六十九章 興子天皇的安排第兩百五十九章 馬尼拉海戰第八十六章 人人得而誅之第四百四十二章 關西七衛第一百八十九章 買贈模式第兩百五十七章 情況突變第五十七章 起疑(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四章 阿瓦之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晉王朱求桂第十二章 一鳴驚人(求收藏)第二章 親政第四百二十三章 俄國人的侵略第四百九十三章 秋明第三十四章 大明帝國報(求收藏)第兩百四十一章 內閣波動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北伐滿清第一百二十九章 坊津決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請求去冷洲第兩百一十九章 衝突第三百九十一章 瀨戶內海海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卞玉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鶴丸城第兩百五十六章 王府拍賣第兩百五十二章 八連第四百三十二章 奪取廣島藩第九十四章 劉宗周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舉閣臣第四百四十八章 俄國人出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不了手第四百二十九章 販賣男奴第三百七十四章 再見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