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葉向高辭官

“諾。”周健回答道。

“這件事情一個月之內辦好。朕要求兩個月之後,京師會是一個全新的京師。而且糞便是農家所必須使用的肥料,這些糞便是可以賣錢的,賣出的錢歸衛生局統一支配,朕要求衛生局未來在京師修建上百所公用廁所,這些廁所的修建也將會是太醫院官員京察大計的一個重要指標。”朱由校說道。

……

原本要爲難朱由校的大臣,聽到朱由校這一系列舉措之後,真的還真無法可說了。朱由校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讓各位大臣認爲朱由校真的是去體察民情了。

當然就算朱由校是去體察民情,但皇帝也決不能去勾欄這樣的場所,等朱由校全部說完之後,就有御史發難了。但朱由校對於這一切早有準備,他毫不在意在大殿上承認這次的確是做錯了,並保證下不爲例。

這樣的事情,朱由校前世做得太多,輕車熟路,反正又不會掉塊肉。他也知道,就算自己承認了錯誤,大臣們最多也就口裡譴責一下,難道會爲了這個事情讓他下罪己詔嗎?更不可能對他喊打喊殺的,何況朱由校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已經讓文官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散朝之後,葉向高主動跟朱由校申請告老還鄉。這已經是葉向高二十多次乞求離職了。朱由校知道按史書記載葉向高三年多之後就會因病離世。不過現在魏忠賢倒了,東林黨人並沒有招到史書所說的那樣的瘋狂打壓,葉向高應該會多挺過一段時間。

“既然葉閣老去意已決,朕也不好多做挽留,但在離開之前,朕想問你,葉閣老覺得誰可繼任首輔?”朱由校問道。

“韓爌。”葉向高毫不猶豫地說道。

“韓爌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朕準了,另外朕準備擢李宗延和王紹徽兩人入閣。”朱由校想了想說道。

葉向高聽到朱由校的話,立刻就明白朱由校有心制衡東林人,李宗延雖非東林人,現在是戶部尚書,葉向高對李宗延入閣的意見不大,但王紹徽現在被罷官之後,一直賦閒在家,他對於王紹徽入閣還是有話要說的,“王紹徽以布衣入閣,實在是不和祖制。”

“朕準備在兩三年之內改革內閣,以內閣統領六部,新進的閣臣以後不再擔任其他職務,入閣將會是從一品,未來政務之事會皆決於內閣,而王紹徽是此次必須要入閣的,他爲官剛直不屈,品行清廉,原本是太僕寺少卿,這次朕一定要破格利用。”朱由校說道。

王紹徽一直都是排擠攻擊東林黨的先鋒,爲了打擊東林黨,他甚至仿照《水滸傳》編寫了東林黨的《點將錄》。當然現在魏忠賢倒了,這部《點將錄》應該是不會出世了。

“聖意已決,臣無話可說。”葉向高無奈地說道。但讓葉向高跟震驚的是,朱由校說的,閣臣將是從一品,政務之事決於內閣這句話,這句話包含的意思實在是太多了。他現在還來不及細想,但回去之後肯定要仔細揣摩這句話的。

“還有朕想廢除賤籍,不知葉閣老可願幫朕?”朱由校說道。

“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廢除賤籍乃有德之事,自宣宗裁汰官妓起,皇家就有意廢除賤籍,只是當時阻力太大,無法實行,現在臣願幫陛下完成此事。”葉向高說道。

“那有勞閣老了,今天所議之事,望閣老寫成奏章。”朱由校說道。

“諾。”

朱由校點點頭說道:“下旨加封葉閣老爲太傅,賞白金百兩,彩帛四件,表裡大紅坐蟒一件,另每月給米五石,轎伕八人,派遣行人護送葉閣老返鄉。”

“臣請辭太傅一職。”葉向高拒絕道。

“葉閣老不用推脫,葉閣老爲我大明殫精竭慮,盡忠職守,朕都是知道的。”朱由校微笑着說道。

……

離開皇宮,葉向高並沒有直接回府,而是直接去了韓爌的府中。

“皇上是否已經同意閣老的請辭?”韓爌問道。

“已經同意,而且已經同意你出任首輔,但我今日來,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和閣老商議。”葉向高說道。

“不知何事還需閣老親自登門?”韓爌意識到朱由校應該是和葉向高說了什麼。

“此事非同小可,記得不可外傳。”葉向高強調道,“今日皇上說道,他準備在兩三年之內改革內閣,以內閣統領六部,新進的閣臣以後不再擔任其他職務,入閣將會是從一品,未來政務之事會皆決於內閣。”葉向高對朱由校的這段話記得清清楚楚,一個字都沒記錯。

“皇上的意思是……?”韓爌對朱由校的這段話也很震驚。

“我也是不太明白皇上的意思,但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皇上要將對內閣放權,未來政務之事只需內閣決定即可。”葉向高輕聲說道。

“難道皇上準備裁汰司禮監?”韓爌驚訝地說道。現在內閣的權力已經跟以前宰相差不多了,但卻一直受制於司禮監,如果真的裁汰司禮監,這對內閣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聖意難測,以後的內閣事情可全依仗韓閣老你了。”葉向高也只是想將這句話帶給韓爌,至於其中的意思就全靠韓爌自己理解了,他畢竟馬上就要離開廟堂了,他沒有野心成爲第二個顧憲成。

韓爌完全陷入了沉思之中,就連葉向高離開他都不知道。

而朱由校和葉向高談事的時候,王禮乾就在邊上侍候,剛開始內心還有些波瀾,但很快他就平靜下來了,自從朱由校裁撤閹人開始,他就預感到會有這麼一天,魏逆的案子沒有牽連到他,他對朱由校已經感恩戴德了。現在朱由校在針對內宮實行的仁政,也說明朱由校是個念舊的人,他相信朱由校一定會妥善安排內宮的這些老臣。

……

當然知道這個信息的人屈指可數,反而引起更大波動的是,朝廷最近下的幾道旨意。

第三十七章 新幣第四百二十一章 影響第四百三十一章 奪取長州藩第一百七十九章 天生異象第三十八章 火耗歸公第五十六章 火上澆油第一百八十六章 帝國銀行一案第二十四章 主動出擊(求推薦)第三百一十五章 得償所願第三百二十一章 第六條新政第三百零六章 演戲第兩百八十二章 搶人頭第六十二章 連衣裙第四百三十四章 修陵第六十八章 帝國銀行第三十九章 設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販賣男奴第一百零九章 英雄不死,其志永存!第三百三十五章 閣臣候選第九十二章 搶第三百七十三章 販奴第一百一十一章 相親第四百九十一章 偷襲別列佐沃第三十二章 心理學第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票選閣臣第四百七十章 儲君候選人第一百章 顏思齊第九十一章 試金石第三百三十五章 閣臣候選第三百八十六章 點石成金第四百二十五章 處置多爾袞第兩百零七章 演習第兩百六十七章 帝國女子學校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易所第五百章 最後一戰第四百零四章 北伐四國的計劃第三百零九章 真正的原因第九十八章 木邦大捷第三百六十七章 盒子會第四百一十五章 罪無可赦,情有可原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香君第兩百六十六章 彩票開獎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市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經略日本的計劃(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七章 偷襲碩壘第六十一章 通商協議第三百九十一章 瀨戶內海海戰第十三章 競爭上崗第兩百四十八章 女子學校第四百四十章 追馬城遇險第三百四十二章 奪取馬來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正品與贗品第八十二章 國子監第兩百一十七章 殿試第兩百五十一章 南洋之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滿清重騎兵第三百七十章 經濟危機對大明的影響第兩百六十五章 移民呂宋第一百九十四章 張國紀的考慮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寶鈔第四百二十一章 影響第四百一十八章 第九條新政第兩百五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五十四章 瘋狂的王賽兒第三百七十一章 《決絕詞》第十章 狡辯第三百六十八章 卞玉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蠶吃人第四百零二章 吃蝗蟲第四百三十二章 奪取廣島藩第一百二十五章 十八歲出嫁第四百二十三章 俄國人的侵略第兩百三十四章 公益第六十六章 宮中藏銀第十二章 一鳴驚人(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拒收銀元(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零二章 吃蝗蟲第兩百九十章 吉林烏拉第三百四十五章 緬中承宣布政使司第一百零五章 抽籤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儒報》第三百九十章 生產天啓槍的機器第兩百六十九章 遼東用兵之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破盛京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啓曆法第三百三十七章 罷市第四百零二章 吃蝗蟲第三百四十七章 徐娘半老第一百零二章 收養的兒童第兩百一十八章 血雨腥風第四百一十章 出兵安南第七十一章 審訊第兩百四十五章 發現細胞第兩百零三章 巡視遼東第三百四十四章 阿瓦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伽利略第一百六十一章 藍海戰略第三百零二章 復社大會第兩百八十八章 巡幸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