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馬世龍一起出徵孟密土司,被馬世龍的野蠻打法給震驚了。
“將軍神武!有此神器,攻滅東籲指日可待!”孟密土司嚥了一口口水說道。
“呵呵,這原本是要用到孟密城的,可惜你等先降。”馬世龍不客氣地說道。
“天兵神威,我等一直心繫天朝,只是迫於東籲的兵威,纔不得不暫降於東籲。我等日夜期盼天兵的到來,其心天地可鑑。”孟密土司馬上說道。
“陛下,想邀請孟密的大小土司進京覲見,你等可願意?”馬世龍問道。
“得見天顏是我等的榮幸,是幾輩子修來福氣,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怎麼會不願意呢?只是不知安排在何時?我等好早做準備。”孟密土司高興地說道。對於能覲見大明天子這樣的事情,他們還是很高興的,只是他們沒想到是他們去了之後,全部被朱由校留在了京師,就再也沒有能夠回到故地了。
“等孫提督那邊安排好之後,你等和孟養的大小土司一起進京。”馬世龍說道。
“是,我等立刻派人回去準備。”孟密土司說道。
……
馬世龍攻破寶井之後,將寶井所有的男丁全部都抓起來修棱堡和挖礦,而女子全部被送到了隴川。只是寶井是礦區,男子多,而女子少。有了大量勞動力的補給,棱堡的修建速度明顯加快。
天啓六年(1626)六月初五日丑時,靈丘、渾源州等地地震。靈丘連震一月有餘,震搖數十次,全城盡塌,官民廬舍無一存者,壓死居民五千二百餘人,往來商賈不計其數,枯井中涌水皆黑。這次地震根據後世推測應該是七級地震,地震一共波及四省六十餘府州縣,死傷無數,損失難以估量。
對於救災的事情,朱由校從來都是放在首位,在明末救災真的直接關係到江山社稷的安穩。救災的事情都是內閣直接負責的,而朱由校從旁協助,這次朱由校不但令吳有性率領太醫院幾百人趕赴災區,而且還令京師都督府協助參與救災。調動軍隊參與救災,無形中加快了救災的速度,同時也能震懾在災後出現的一些違法亂紀現象。
相比大地震而言,朱由校的第一條新政推行更是讓整個帝國關注。現在不但《大明帝國報》和《大明儒報》在刊登和議論這一條新政,而且民間其他的報紙也在議論這條新政。
《大明帝國報》和《大明儒報》第一次在新政一事展開了交鋒,只是這次交鋒並不在新政上,而是在帝國銀行上。
《大明儒報》一直極力反對朱由校經營帝國銀行,只是在這次在新政推出之後,反對的聲音更加強烈。從古至今,朱由校是第一個擺在檯面從事商業的皇帝,而以前大多都是偷偷進行的。
《帝國報》可是有背景的報紙,只要誰敢發文反對皇帝經營帝國銀行。錦衣衛或者東廠馬上就會提供一份資料給《帝國報》,資料上就會有此人家族中誰誰在經商,而且此人通過家人經商獲得了多大的利益的資料。在明朝,官員表面雖不經商,但暗地裡卻在扶持家人或者下人去經商,這個事情幾乎一查一個準。
通過使用這個陰險的辦法,《帝國報》硬是強壓了《儒報》一頭,幾個回合下來就沒人敢給《儒報》寫文章反對朱由校經營帝國銀行。楊漣領導下的督察院按照《帝國報》提供的資料幾乎也是一查一個準。而且上了報紙的人,他的事情蓋都蓋不住。
同時《帝國報》還詳細地列舉了一份朱由校從內帑撥錢賑災,給官員發放俸祿,組建新軍,出征各地所費錢鈔的數據。用數據說話,比任何話語都有說服力,這個舉動使得朱由校在民間的形象瞬間高大起來,也使得朱由校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民心。
但這條新政卻是的確確地直接損害了帝國大多數官吏和商人的既得利益。各地官員不敢明裡抵抗新政,但暗地裡耍手段人卻是不少。山東有些縣城甚至出現了流民砸搶帝國銀行一事。山東是距離京師近,是最早實施新政的地方,也是最早暴露問題的地方。
而山西、河北和陝西三省由於官吏被清洗了一遍,是新政推行最好的地方,幾乎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尤其是山西和河北兩省,可以說從內閣頒行新政起,就一直大力協助新政的推廣。
黃尊素親眼看到了山西取的成就之後,他完全贊同楊漣的觀點,而且在河北藩王的影響也非常小,這就讓河北幾乎實施了與山西同樣的政策,甚至連商稅都提高到了十五稅一,礦稅也學着山西一地在執行。
“楊愛卿,對於山東一地打砸搶帝國銀行一事你怎麼看?”朱由校問楊漣道。
“表面看起來是流民作亂,可背地裡應該有當地衙門的支持。”楊漣回答道。
“袁可立還能用否?”朱由校冷聲道。
“袁撫臺爲四朝元老,爲官不阿權貴,敢於爲民請命,力保山東不失,其功之大,足以媲美孫閣老。此事絕對與袁撫臺無關。”楊漣回答道。
“着山東巡撫袁可立協助督察院徹查山東砸搶帝國銀行一事,同時錦衣衛協助處理。”朱由校下令道。
“諾。”
“如果需要殺一批人才能將新政推行下去,朕不介意就從山東開始殺起。”朱由校冷聲說道。
“陛下,山東之事,臣一定會給陛下一個滿意的結果。”楊漣趕忙說道。楊漣知道朱由校說要殺人,那是真的會殺人的,朱由校在山西一地殺的官員就比他在河北加山西兩省殺的官員還要多。
“朕知道你怎麼想的?朕也不想殺人,朕也不是天生就喜歡殺人,這都是逼出來的。如果爲了帝國的江山社稷,需要屠得百萬人,那朕真不介意來做個屠夫。”朱由校說道。
“臣明白,如果真需要殺人,那就讓臣來做這把刀吧,陛下將會是一代聖君,必定是會名流千古的。”楊漣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