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行鈔的計劃

“陝西和山西兩省的移民已經開始,臺灣和瓊州兩地的發展未來可期,朕有意將兩地單列出來,設立承宣布政使司,各位愛卿意下如何?”朱由校問道。

“臣以爲兩地乃蠻荒之地,無須再設新的藩司。”王紹徽說道。

“臣以爲此舉甚好,自陛下加大開關之後,臺灣一地的發展乃是有目共睹的,去年臺灣歲入已經過萬兩,而瓊州雖然變化不大,但一旦提升爲藩司,再加上上百萬的移民,瓊州一地定不會弱於臺灣。”魏廣微支持道。

“就算完成移民,一地也不過一兩百萬人口而已,將兩地設爲藩司,實在是有些小題大做。”王紹徽反駁道。

“朕要將兩地破格提拔成藩司,一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二是出於戰事方面的考慮,臺灣和瓊州兩地,乃咽喉要道,位置極其重要,這兩地一旦失守,海外貿易必定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而且一旦他國奪得海洋,帝國危矣。帝國的未來必定屬於海洋,海上力量決定國家力量,誰能有效控制海洋,誰就能成爲世界強國!帝國註定是要世界的霸主,天下的共主。”朱由校解釋道。

朱由校慷慨激昂地說了一大通,衆位閣臣也算明白了,朱由校看來是一定要將臺灣和瓊州兩地提升爲承宣布政使司的了。

“我們還按老規矩來,投票決定,同意將臺灣和瓊州破格提升爲承宣布政使司的舉手。”朱由校見大家都不說話了,也不支持,也不反對,不知道在想什麼,他便決定用投票的方式來解決。

魏廣微依然是第一個舉手支持的,而林堯俞是第二個舉手表示支持,至於其他的三人都沒有舉手。

朱由校見狀,又說道:“那反對的舉手。”

這次就只有王紹徽一個舉手了。朱由校笑了笑,說道:“算上朕,三比一,那此事就算確定下來了,臺灣正式成爲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而瓊州府正式成爲海南承宣布政使司。”

“陛下,對於兩個新設立的藩司,巡撫和三司可有人選?”韓爌問道。

“朕以爲周朝瑞可出任海南省巡撫,顧大章可出任臺灣省巡撫。”朱由校說道。

“臣附議。”這次王紹徽搶先說道。

“臣附議。”魏廣微接着說道。

周朝瑞和顧大章都是東林黨人,朝廷中的東林黨人接連出任巡撫,使得在朝廷裡的東林黨勢力大爲削弱。王紹徽和魏廣微兩人都與東林黨不和,自然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朱由校。

對於朱由校的任命,韓爌知道反對也沒有作用,對於是否採取投票,韓爌已經不做任何希望了,朱由校已經手握三票了,他只得問道:“周朝瑞和顧大章出任巡撫之後,中書舍人和禮部郎中由誰來出任?”

“顧大韶可以出任中書舍人,朱童蒙可出任禮部郎中。”朱由校想了想說道。

顧大韶是顧大章的孿生弟弟,屬於半個東林黨人,而朱童蒙因曾得罪東林黨人,被逼加入了閹黨。朱童蒙最有名的就是那句在自家門板上的題詞:“養子強如我,要錢做什麼!養子不如我,要錢做什麼!”

對於朱由校的安排,在場的大臣都算沒有意見了。但朱由校一次要封三個皇貴妃的事情,衆人不可能馬上就忘記了,喬允升趁機再次說道:“陛下,一次封三名皇貴妃乃亙古未有之事,還望陛下三思。”

“木已成舟之事,何須再議?朕也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豈能說收回就收回,此事無須再議了。”朱由校不耐煩地說道。

“臣只望陛下以後能三思而後行。”喬允升無奈地再次說道。

“朕明白,不會再有下次了。”朱由校說道。

朱由校並不想老在這件事情糾結,他便轉移話題說道:“給事中惠世揚前段日子上奏建議再次行鈔,衆位愛卿可有何想法?”

惠世揚,東林黨人,現在是大理寺少卿。此人毫無民族氣節可言,漢奸的代表人物,李自成進京之時,便向李自成投降,滿清入關之時,又向滿清投降。提起惠世揚這個名字,朱由校心裡就很不舒服。如果不是朱由校想發行紙幣,這個人的名字他都不想提。

“陛下,臣以爲行鈔之事還需慎重。”韓爌建議道。

“韓愛卿言之有理,朕以爲此事可先在山西試行,行鈔之事暫時由天家負責,山西一地鈔銀並舉,繳稅只需繳鈔即可,日常凡不願意使用新寶鈔者,俱可至帝國銀行換取等值的銅錢或者銀錢,印鈔一事可以交給制錢局負責,而發行一事交由帝國銀行負責。”朱由校說道。

明清兩代都曾經試圖用紙幣代替金銀銅錢的流通,但是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的無外乎兩個:第一個就是發行的紙幣無本位金、不兌現,而國家又缺乏統計的手段,市場上到底需要多少貨幣全靠感覺;第二個就是濫發紙幣,國家缺錢就印錢,使得流通中的貨幣量大大高於商品的價值量,造成了紙幣貶值,失去信用。

朱由校吸取以前的教訓,從一開始就要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短期之內他是想確立銀本位的制度,待貨幣發行成熟之後,逐步轉換成金本位的制度。實行本位金的制度,有一個明顯好處就是那怕現在無法統計具體的經濟數據,國家可以根據白銀總量來發行貨幣,以保證貨幣不會濫發。

“陛下,以前發行的寶鈔該如何處理?”魏廣微問道。

“以前的寶鈔都已經成廢紙了,只能作廢,以後行鈔的只是帝國新發行的寶鈔。”朱由校鄙視地說道。如果把以前變成了廢紙的寶鈔又拿來用,那這個紙幣發行就不用弄了。

“臣明白了。”魏廣微遺憾地說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迎戰第兩百一十四章 聯盟第一百六十二章 影子第兩百六十二章 向西班牙宣戰第二十八章 新兵招募第三百八十一章 連鎖的青樓第四百一十八章 第九條新政第兩百二十五章 情況不明第六十九章 拒收銀元(求收藏,求推薦)第兩百七十九章 血戰第三百零九章 真正的原因第四百九十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代新紙幣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易所第一百三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四百一十二章 奪取多邦第兩百九十八章 進入鄂爾多斯第四百三十六章 逃離江戶第四百六十四章 請求去冷洲第三十六章 高產農作物第三百零一章 威廉?哈維第六十八章 帝國銀行第三百一十章 曲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拍賣進入白熱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杯酒釋兵權第四百零二章 吃蝗蟲第二章 親政第三百零九章 真正的原因第兩百八十四章 炸城牆第兩百二十七章 藩王所爲?第八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代新紙幣第三百五十一章 第七條新政第兩百八十六章 釋放皇太極第三百三十八章 衍聖公第三百五十七章 滿清重騎兵第五十三章 臉盲(求收藏)第四百章 施粥第兩百五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北伐滿清第一百四十章 步兵方陣對騎兵第九十九章 賣報第一百四十一章 抓捕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兵繳械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代新紙幣第四百八十九章第四十七章 辣椒第五章 絕對權力第兩百五十六章 王府拍賣第三百五十七章 滿清重騎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仁慈和殺戮第十二章 一鳴驚人(求收藏)第九十六章 木邦決戰第三十五章 湯若望(求推薦)第四百四十二章 關西七衛第三十五章 湯若望(求推薦)第一百二十一章 懷寧公主第二十八章 新兵招募第兩百一十九章 衝突第兩百七十九章 血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偷襲碩壘第三百三十五章 閣臣候選第兩百三十九章 帝國公益金第一百五十六章 水泥招商會第四百七十四章 駐紮京都第兩百五十六章 王府拍賣第七十四章 新幣流通(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九章 尋找金礦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啓曆法第九十一章 試金石第兩百四十九章 冷洲總督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使大明第兩百八十章 搶灘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緬中承宣布政使司第七十五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二章 關西七衛第一百零六章 班師(求收藏)第兩百一十二章 興和所之戰第六章 規矩第十八章 裙褲(求推薦)第四百三十七章 月山富田城第兩百八十章 搶灘戰第兩百三十四章 公益第四百九十六章 朱慈炅南下的計劃第四十五章 下黑手第兩百七十五章 捷報第四百七十九章 女兵師第四百零八章 鬼火第三百零四章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第三百六十五章 士兵移民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未來寫下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藍海戰略第六十八章 帝國銀行第兩百二十八章 叛亂起第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票選閣臣第四百三十一章 奪取長州藩第三百零四章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第一百六十一章 藍海戰略第兩百七十六章 範慧妃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