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海外貿易帶來的後果

對於熊廷弼這樣的安排,這絕對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在這個處理過程中,整個邊軍沒有出現一起動亂的事件。對於整個邊軍來說,無論是誰都得到好處。

此時陳四率領兩萬大軍進駐河北,對河北的軍戶、馬戶以及軍隊進行整編。這次的整編得到黃尊素和駱思恭的大力支持。

駱思恭親自負責對河北軍隊軍官的廉政考覈,上次在大同,駱思恭已經在朱由校面前失分了,這次駱思恭必須全力以赴爭取陛下的信任。

“黃撫臺,本官以爲要按陛下在大同的方法,先將各地千戶長及以上的官員全部招到邯鄲來,逐一審查,以防止出現意外。”駱思恭建議道。雖然朱由校沒有拿武官像文官這樣開刀,可是讓這些武官放棄權力,駱思恭也怕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變故。

在明朝是沒有河北承宣布政使司的,這是朱由校按照後世的規劃重新設立的,這個時候也還只有石家莊村,朱由校只好將河北省的首府設置在了邯鄲。

“河北藩司剛剛設立不久,對地方的管轄尚有欠缺,本官以爲駱指揮使此法可行。河北一地乃京畿重地,不可有絲毫動亂,陳提督,不知兩萬龍騰軍可否控制住局面?”黃尊素贊同道。

“整個河北省,就宣府鎮有上十萬重兵,龍騰軍只需控制宣府重鎮,便可控制大局。而兩萬龍騰軍足以控制住宣府鎮南下的要道,就算整個宣府鎮造反,末將也有信心控制全局。”陳四說道。

朱由校來了明朝之後,他習慣用一些後世的詞語,這讓周圍的人也受到了影響。例如在明朝,省這個字是很少用的,明取代元,沿用了元制,卻取消“行省”這個稱呼,現在都叫“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但朱由校卻是習慣稱“省”,這就逐漸讓很多人也開始跟着稱“省”了。

“還有在將各地的千戶及以上的官員招到邯鄲來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按照熊都督在山西的做法,同時給各地衛所頒發公文,穩定軍心,防止有些人藉機蠱惑士兵鬧事。”黃尊素說道。

“本官會調動河北所有的錦衣衛去配合撫臺去做這件事情的。”駱思恭說道。

“本官會立刻草擬公文,爭取明日之內即將公文準備好。”黃尊素說道。

……

十月,朱由校在返回京師的途中,收到了柳河之敗的消息。朱由校一心想避免柳河之敗,結果還是發生了。一路上,言官紛紛上奏彈劾馬世龍。馬世龍被逼得也不得不稱病希望離任。而且此事也成了言官攻擊孫承宗的一個藉口。

朱由校知道馬世龍還是有才的,他在崇禎年間重挫蒙古人,從而威震西北,使得蒙古人不敢踏入西北邊陲半步。

朱由校想了想說道:“傳旨,令馬世龍進入乞活軍擔任總兵一職。”

“諾。”

朱由校剛處理完馬世龍的事情,就接到了來自宮裡的喜報,範慧妃給朱由校生了一個兒子。聽到這個消息,朱由校算又驚又喜,喜的是他有了兒子,現在可是一子一女,而驚的是,範慧妃果然生的是個兒子,也就是後面被追封爲悼懷太子朱慈焴。

朱由校總認爲他已經在改變歷史了,可歷史又始終好像在重複着發生的事情,就像是他想改變柳河之戰的結果,可柳河之敗還是發生了。

難道歷史真的有自我修復的功能?朱由校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個的疑問。

……

原本只是被少數人壟斷的海外貿易,由於張國紀的到來,這種壟斷正在被打破。從天津一直到廣州,大小船廠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大明在民間力量的推動下,終於迎來了造船高峰,大明的航海事業正在進入黃金時期。

袁德育,大明的一個小絲綢商人,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已經算是小有積蓄了。前段時間,他的朋友潘樹金有意擴大他的小船廠,特意跑來找他借錢。現在已經過了幾天了,袁德育還在猶豫是否借錢的事情,今天潘樹金又過來商量借錢的事情。

“德育,你放心,只要我的作坊交付了這批船隻,我就立刻能把錢還給你,每月三分五的息錢,一分都不會少你的。”潘樹金懇求地說道。

海外貿易成井噴式的發展,一個直接的後果的就是民間資本開始出現了短缺,無論要擴大船廠還是從事海外貿易都急需要新的資金加入。

“樹金,我全部的家當也才八百兩銀子,要是全借給你了,我的生意可就沒辦法維持了。”袁德育說道。

“德育不是我說,現在生絲,絲綢,棉布等等有什麼東西是沒在漲價的?你現在有錢也不一定能收購到絲綢,現在這些大商人都在市場上搶購這些商品,就連最次的絲綢都有人要,你能搶得過他們?要不這樣,還一種辦法,你把八百兩全部投入到我的船廠來,我給你船廠兩成的份子,怎麼樣?”潘樹金說道。

海外貿易井噴式發展的第二個直接後果就是通貨膨脹,現在整個大明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光生絲足足了漲了一成半還多。

“樹金,你讓我再考慮考慮,畢竟這隔行如隔山,我從來都沒做過你這行,你讓我一下把家當都投進去,我還真有點怕。”袁德育說道。

“那你要儘快給我答覆。你要知道現在一天一個行情,不說別的,就是人工,現在稍微熟練一點的造船工人已經到了三兩一月,這個價格還要漲,現在有錢還不一定能招到這種熟練工人。”潘樹金說道。

用工荒,這是第三個直接的後果。商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大明出現了用工荒。

其實用工荒這個問題,在明朝中後期就已經出現。明朝萬曆年間,湖廣佈政使就曾奏報說:現在大批農民跑到城市去打工,農村的地都沒人種,導致當地土地荒蕪,農民交農業稅,大多數都靠在城市打工的收入。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希望朝廷能管管。奏摺送上去,就被萬曆留中不發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人內閣小結順便吐槽!第九十二章 搶第三百二十一章 第六條新政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談第八十三章 輿論引導(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七出第一百五十八章 修建馳道的計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間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儒報》第八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一十一章 顧媚第一百九十章 孤兒院第一百七十章 歷史的諷刺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啓槍第三百零一章 威廉?哈維第七十九章 腹黑(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使大明第兩百七十七章 內蒙古承宣布政使司第四百八十八章 仁慈和殺戮第四百四十四章 花樓第兩百五十五章 慈善晚會第八十章 王賽兒第四百一十五章 罪無可赦,情有可原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佔雅庫茨克第兩百五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零七章 逃跑第八十一章 孫元化第一百五十一章 蠶吃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布拉茨克第一百一十二章 水泥廣告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十娘第四百一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兩百四十二章 切磋姿勢第四百三十五章 皇子歷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林丹汗來襲第三百五十三章 阿芙蓉第四百章 施粥第三百四十六章 東籲亡第一百零三章 宮女第四百六十三章 《經濟學》的反響第七十六章 李成妃懷孕第四十三章 金山第五十八章 海權論(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巡第一百八十五章 伽利略第兩百七十五章 捷報第四百三十三章 布拉茨克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市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上海盜第四百零六章 四國的戰報第三章 張嫣第四百三十八章 國債第四百二十六章 統一西藏第四百四十九章 尋找金礦第三百六十章 巨型步兵方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成衣店第四百五十三章 十六天魔舞第三十一章 訓話第兩百一十三章 安置土司第兩百八十九章 松江府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不了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島原起義第兩百三十一章 劫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晉王朱求桂第一百一十九章 正品與贗品第五章 絕對權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阿芙蓉第四百四十章 追馬城遇險第一百七十四章 鶴丸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十稅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三百九十章 生產天啓槍的機器第一百九十三章 欽褒天學第兩百一十五章 開平衛決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喀爾喀蒙古第八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八十三章 輿論引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人內閣第三百八十七章 暴跌第兩百二十八章 叛亂起第三百九十五章 挺進庫倫第三百九十章 生產天啓槍的機器第三百八十二章 攻克島原第三十三章 思想文化教育第三百一十七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賞賜第兩百四十六章 觀察細胞第二十一章 小目標一億兩(求評論)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國船長第兩百九十四章 皇家海運公司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南征第八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兩百九十五章 菸葉專賣第兩百三十四章 公益第三百一十六章 鎖國令第三百四十四章 阿瓦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影子第一百零四章 海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