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天數

過一陣子,滿臉悲苦之色的皇后從暖閣中慢步走出。

皇后看看信王,說道:“皇上馬上要小殮,請信王來主持。”

“是,皇嫂。”

信王答應着,他精神還很激動,甚至站起身時都有些吃力,身體有些在微微顫抖。

一個太監想過來扶信王,卻被信王一拂袖擋開了去。

皇兄二十來歲就逝世,信王卻一向康健,而且信王知道自己絕不會服丹,身爲大明皇族的一份子,信王打算要活的長久一些,此時此刻,人心浮動,信王更不會給人以虛弱的感覺。否則,人心不附。

這太監也有些省悟過來,自己退向一邊,臉色有些發紅。

這麼一來信王反而鎮定下來,他走向張皇后身後,小聲道:“皇嫂,此後當一切如常!”

“不然。”張皇后不愧她的賢名,輕輕搖頭道:“信王敬我,我心中感激。不過內廷之事,以後我不會再過問了,周妃賢德,內廷當以她爲主持了。”

這也是應有之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內廷當然也得換主人。如果張皇后有子,則她可以爲皇太后,內廷仍以她爲主,可惜張皇后無子,以嫂子的身份居住在內廷,只能算半個主人,算是客居的地位了。

這種心理很微妙,饒是張皇后向來支持信王,也很喜歡信王妃,此時此刻,不免又紅了眼眶。

剛剛逝去的天子,不管對天下臣民的意義如何,對張皇后來說是丈夫,也是倚靠,就是她的天,現在,她的天離她而去了。

但天家的事不象民間百姓那樣,婦人可以什麼都不管不顧,只管攬着丈夫痛哭就行了。張皇后不必自己動手,但此時此刻信王還不是內廷之主,很多事情得張皇后親自安排方可。

“給皇上小殮,然後入棺,移至乾清宮正殿。”皇后強忍悲痛,吩咐着道:“敲景陽鍾,宣佈皇上已經離世,開宮門放勳貴戚裡和大臣進來參謁觀瞻遺容,明天一早宣羣臣再進宮,宣佈遺詔,請信王在靈柩之前即皇帝位……”

信王站在已經在臉上蒙了白布的皇兄遺體之前發呆。

在不久之前,皇兄還在和自己說話,殷殷囑託着自己,時隔不久,已經是天人兩隔了。

“皇嫂……”聽到叫自己即位的話,信王流淚道:“臣弟不敢。”

“此時不要推託了。”張皇后道:“大位不可空虛,國不可一日無主!今日信王便是儲君,明天就繼承皇帝位。皇上臨終之前不是對你說過,吾弟當爲堯舜!”

“是……”適才話說了很多,信王對天啓最後的話都沒怎麼注意聽。道不同,則不相爲謀,信王對皇兄有一些感情,但不代表他能接受天啓的治國理念。

笑話,用一個太監來治國,凌駕於滿朝文武之上,甚至連皇帝也將權力拱手交出,這算什麼?大明天下要是真的淪落至此,將來他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

此時的信王當然不敢相信,在歷史上他治國十七年,生生將一個龐大的帝國治理到崩潰,自己則逼迫妻妾自盡,然後親手斬殺女兒,披髮遮面,逃入景山上吊自殺,死後也是以發覆面,無臉見人,更不要說去見他的列祖列宗。

“吾一定會治理好大明。”信王終於動容,說道:“堯舜不敢當之,但願能爲太平天子,將來面見皇兄,可以面無愧色。”

“信王一定做的到。”張皇后妙目含淚,信王肯讀書,有想法,親近儒臣,這也是她心目中的帝王之選,相比信王,張皇后也覺得自己的丈夫治國有偏差,實在是太不象話,她苦勸過很多回皇帝都固執已見,而後妃也不能過於干涉政務。現在這樣,雖然皇后心痛於丈夫離世,但心中也不無欣慰,信王上位,終於要撥亂反正,大明天下,就要太平中興了。

……

小殮就是拿九套亡人所者的服飾先後換上,然後還有淨面淨身等儀式,雖然只是小殮,耗時也是很久。

到下午時,包括各家勳貴在內的文武百官分別從左右掖門入宮抵乾清宮,信王並未受拜,而是避在偏殿之中。

這時宮中已經嚎啕聲大作,來拜謁遺容的勳貴和文武百官俱是在痛哭,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人們都得做出萬分悲痛的樣子,必須得嚎啕大哭,這個時候當然也不會有御史彈劾君前失儀,今上已經成先帝,大明在十年之內失去了三個帝王,真是流年不利,當然人們要知道十幾年後就亡國的話,應該感慨這是天數!

不管是萬曆多活十來年,或是天啓多活十來年,大明都可能不會亡國。

人們常議論,如果是朱元璋或某個傑出的帝王代替崇禎,大明會不會能挽回亡國的命運。其實不需要,就天啓再多活十幾年就可以了。

等小殮結束,將天啓屍身移在乾清宮正殿,接下來還有相當多的繁瑣的喪儀禮節等着,勳貴羣臣次漸退出,宮中也逐漸恢復安靜。

信王也從正殿退出,在乾清宮後的一座配殿的正殿端坐。

這時太監和宮人往來不停,所有人都將平時的吉服換下,改爲穿着喪服。

至傍晚時,有太監帶人送來膳食,信王不置可否,令人擺放在眼前,但從頭到尾並沒有動一筷子,一直到溫熱的御膳變冷,信王也是一口未動。

信王不僅不吃飯,也不飲水。

至晚間,張皇后派人來詢問原因,信王靜靜的道:“皇兄驟然崩逝,心中太過哀傷,食不下咽,有勞皇嫂惦記,並無其它原故。”

後來張皇后大約知道了信王的心思,並沒有再派人來問飲食之事,卻是派了一隊太監站在配殿院落之前,持銅拂塵護衛。

天黑後,四周逐次點亮燈籠,起更前後有人要熄燈,信王則令繼續張燈,不必熄滅。

這一天一夜,不僅宮中的人忙碌不休,外廷也是一樣,遺詔將在明天頒佈,到時候信王府的人就能入宮來,並且以天子近侍的身份護衛在信王身邊。

信王靜靜的坐着,等候天明。

可想而知外間會十分忙碌,最忙的肯定是內閣和禮部的官員,官員們也要按制守喪,更換喪服,禁飲酒宴樂,民間也是一樣在一個月內禁婚喪嫁娶……皇帝之崩爲山陵崩,理應有這樣的待遇。

信王目光炯炯,橫劍於膝前,兩眼直視殿下,殿中一片空曠,只有信王一襲白衣,端坐不動……

少年親王在明亮的燭火下端坐着,白皙的臉龐毫無表情,但兩眼始終炯炯有神,端坐一夜,直到東方既白。

“我大明又有主矣。”幾個老太監熱淚盈眶,相比天啓皇帝,眼前的少年信王似乎真的更成熟穩重,看起來又象是聖君再現的樣子。

歷經晚年不良於行,足疾嚴重的萬曆皇帝,好色無度,死於女色過度的泰昌,還有被文官譏爲小蜜蜂的隆慶皇帝,還有木匠皇帝,稟賦很弱,身體一向不好的天啓皇帝,再看眼前端坐不動,神色儼然,眼中滿是堅毅之色的少年信王,不少年過七十的老太監由衷感慨,這是世宗嘉靖皇帝的樣子,這才叫帝王之風。

天明之後,周後等人在宮門開啓之時第一時間入宮,信王府的太監也進來了好幾十人,都在信王身邊圍繞伺候,將信王嚴密保護起來。

周後只帶着幾塊燒餅和一壺清水入宮,信王這時也顧不得什麼了,先痛飲一番,清水都打溼了他胸口的衣袍,相當顯目。

然後就吃燒餅,餓了大半天加一夜,信王已經是飢腸轆轆。

在信王吃喝的時候,勳貴和大臣們再次入宮,過不多時,就有人請信王到乾清宮正殿。

吃飽喝足的信王端正儀態,以最莊重的神情隨諸多太監抵乾清宮。

首輔顧秉謙站在靈柩之前,宣讀遺詔。

信王聽到以皇五弟繼承大統的話,伏地大哭起來。

羣臣由是勸進,信王三次推讓,羣臣堅請,於是信王在靈前即皇帝位,從這一刻起,正式成爲大明的皇帝。

內閣擬定的新年號爲崇禎,但現在還不能改元,按慣例得把這一年過完,也就是天啓七年過完,到了明年一月的時候,正式改元爲崇禎。

崇禎,也就是崇尚貞德,追慕美好的德性。

可能是大臣們經過光宗的好色,天啓的荒唐,希望新的帝王是一位內聖外王的聖君?

哪怕是閹黨,只要是文官,最少在這些事情上都是儘量的拔高自己。

信王對自己的新年號相當滿意,他並無不滿,至此新主確定,宮中內外將以信王,也就是崇禎皇帝爲主了。

……

眼前盡是鐵與火肆虐過後的痕跡,大片的無頭屍體被積雪掩蓋,但還是有相當多的屍身暴露在曠野和村落之中,幾乎是隨處可見。

從十一月準備,十二月動員,天啓七年的末尾出兵,到崇禎元年時,一萬四千人左右的女真主力,配合一萬多剃頭投降的朝鮮人渡過鴨綠江,三萬餘人先拔除朝鮮的六哨邊境防兵,將其輕鬆斬殺乾淨,然後三萬多兵在四更前後渡江,並且在天明之後就攻陷了朝鮮的義州城,殺府尹李莞,判官崔夢亮被砍頭,全城居民被屠殺一空,無有人一倖存。

此後八旗兵分路進兵,此次出征是阿敏爲主帥,貝勒濟爾哈郎,阿濟格,嶽託,杜度,碩託還有多爾袞都奉命率自己旗下的精銳兵馬隨行。

由於朝鮮地狹民窮,多爲山地從林,百姓窮苦,所以後金兵出動的主力並不爲多,只有一萬四千人左右,其中還有數千旗丁,戰兵只有六七千人。

就是這樣的軍力配置,朝鮮人也根本擋不住,後金兵攻克義州後開始分兵,阿敏率主力繼續向南,一路兵馬沿宣川浦口開始往鐵山進發。

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五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掌旗第九百六十六章 保費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七百三十二章 宣言第八百二十章 剃鬚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強大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退殿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羣英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軍情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善後第七百三十四章 怪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後退第五百一十六章 司禮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遠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死鬥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強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火第七百三十二章 宣言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鼓聲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誠意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梟雄第五百三十二章 糧儲第八百九十六章 收縮第六百九十一章 改變第九百二十九章 捐贈第六百九十五 肅清第一百七十章 南北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虎賁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效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復行行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雲錦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疾衝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酷烈第六百一十五章 執念第三百六十八章 向東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六百六十四章 剃頭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纏鬥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一擲第四百八十九章 時機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六百一十二章 測算第八百九十七章 暴怒第三百七十一章 瘋狂第三百九十章 談判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明天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牧羣第一百八十章 仰攻第六百六十三章 拉攏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峰迴第四百七十三章 人情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牧羣第八百三十九章 圖紙第八百四十四 三汗第六百九十章 洗白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膏藥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山坡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三百一十三章 五月第九百九十八章 對飲第六百一十章 田間(修正)第五百一十九章 星散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同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偶遇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雲錦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放行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掌旗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移動第五百三十七章 皇帝第二十八章 出門押貨第一千三十一 關卡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京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獻策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士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耗費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老狗第三百三十四章 楊漣第四百九十四章 順風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