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少君

等趙立德至新平堡時,果然連大同鎮也籠罩在相當緊張的氣氛之下,官道之上傳騎往返不停,顯然是朝廷與三邊,宣大的聯絡不斷,對農民起義,不管是皇帝還是士大夫都會相當的慎重和小心。

西人有哲人曾經說過,中國沒有歷史,無非就是王朝更迭。

對中國人來說可能沒有這樣深刻的感悟,但大明近三百年,一旦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熟知歷史的人總會立刻聯想到很多不好的東西。

陳勝吳廣,黃巾軍,黃巢,劉福通……中國歷史上要舉出造反的名人,恐怕能列出一長串的名單來。

在後世,王二名聲不顯,最多是被視爲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首發第一人,所以才爲人所知。但在當時來說,一個人敢首舉義旗,嘯聚百姓攻入縣城,殺害縣令,這絕對是第一等的悍賊,是爲“賊”,對這樣的人,怎麼防患和小心都不爲過,趙立德等人進入大同鎮時,各方官吏和將士們的異常謹慎和小心,包括朝廷的謹慎和多方佈置,也就不足爲怪了。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明朝君臣擔心的一樣,王二起義之後,迅速就帶動了幾十股農民起義軍,所謂“三十六家”義軍就是在這個時期成型。

張獻忠也是在崇禎元年舉事,而李自成要等到崇禎二年時。

真正的掘墓人還在吃公家飯,一直到愚蠢而自以爲是的崇禎皇帝把李自成的飯碗砸了之後纔出現。

新平堡表面上一如其舊,甚至叫人感覺到氣氛相對寬鬆許多。

外來的馬步兵已經在堡中呆了很久,與新平堡的商家百姓都混熟了,已經不再有剛進堡時的戒懼和小心。

並且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新來的馬步軍已經開始拿和記的好處,將領們都制止不住,只能約束自己,彼此告誡,和記的好處不能拿,否則他們罪責不輕……

由於和記在堡中的存在,使得商家衆多,物價相對便宜許多,更要緊的是賴同心的舊部一直拿和記的好處,到現在也沒有徹底斷絕。

同樣的邊軍駐軍,一邊日子過的舒服,一邊卻是隻能拿軍餉,不平之氣油然而生,駐軍超過一個月時間後,那些輪值堡門和夜巡的兵士開始在和記商行領好處,用好聽的話來說就是商家自發勞軍……無非是一些吃食和散碎銀子,對和記來完全不成負擔。

打發邊軍如養狗,也怪不得九邊重鎮淪落成現在這般田地。

趙立德進堡門時毫無困難,又重複數月前的光景,守門的兵見是和記的人回來,根本不加盤問就揮手放行。

而北門附近,一隊兵丁剛剛下值,從和記商行門前每人領了兩個肉包子,吃的滿口流油。帶隊的隊官則張着一個小布口袋,一個和記的大夥計往裡頭倒散碎銀子和銅錢,正午的陽光之下,碎銀和銅錢熠熠生輝,閃閃發亮,發出嘩嘩的響聲……

趙立德只是搖頭一笑,朝廷可謂真是昏聵,指望四處調集來的外來兵馬就能忠心效力,但其糧餉不備,對軍士向來酷厲苛刻,將士鼓燥譁變已經多次發生,自嘉靖萬曆以來,軍伍兵變不可計數,這樣的軍伍豈可用來謀幹大事?榆林鎮中,三年未發餉的部隊都是不少,指望他們效忠皇明,真是與虎謀皮。

所謂忠誠,不過如此。

自萬曆到崇禎年間,特別是崇禎年間,軍隊叛變次數不可計數,抓將領,抓總兵,殺害將領乃至侮辱巡撫的記錄都有很多次,李自成就是崇禎二年往京師勤王途中,參將王國不肯發餉,導致軍伍叛亂而造反的。邊軍成了反賊的主力,真是叫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及至張瀚府邸,卻見兩小兒自外而返,十餘護衛散落四周,並不太着緊。

趙立德趕緊下馬,牽馬侍立左右。

他自是認得,這是長公子張彬和嫡公子少君張楨。

自湯餅會後,張楨嫡子身份確立,和記內部已經以少君相稱。

兩個孩童一個五歲,一個四歲,都是調皮的時候,張瀚也還沒有給兩個小孩開蒙,只是每常閒暇時都會親自教導兩個兒子,老三尚年幼,剛剛學步,不會說話,牙牙學語都辦不到,也就淡不上教育了。

“屬下趙立德見過少君,見過大公子。”

趙立德恭謹而立,神色儼然,這是應有的禮節。和記之內,已經早就視張瀚爲主上,對這兩個孩童也以君上視之。

張瀚只要稱王或稱帝,兩個公子定然就是親王或封公,如當年大明太祖爲吳王和稱帝時的故事。

所以要持臣上見主上之禮,和記廢跪禮久矣,見人動輒下跪反而彆扭,所以趙立德也只是長揖而拜,而並非行大拜之禮……

趙彬點了點頭,說道:“趙大人不必多禮,我兄弟二人去堡外踏青遊玩,無甚要緊大事。”

趙立德微微一笑,心道:“這大公子口齒清楚,這般年齡也難得了,虧不少人說大人對孩子過於溺愛,其實我看管教的還好……”

張彬落落大方,言語得當,令得趙立德也是心生好感。

張楨卻道:“趙大人看樣子風塵僕僕,辛苦了啊。”

趙立德一徵,仔仔細細的看了趙楨半響,方叉手道:“不辛苦,公事都是總要有人做的。”

張楨笑道:“果然和父親一樣的說法,總是要有人做事的,我兄弟二人無事,趙大人請隨意吧。”

趙立德默然不語,卻退向一邊,不敢在兩個公子之前進府。

張彬和張楨顯然也是習慣了,兄弟二人又向趙立德點點頭,在侍從人員的護衛下自己一蹦一跳的上了臺階,沒有走二門和儀門,從夾巷中穿過去,顯是往後院去了。

“了不起。”趙立德看到了迎出來的蔣義,由衷說道:“兩位公子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可敬可嘆,張大人真是令人由衷欽佩。”

“這叫能者無所不能啊。”蔣義也是笑,接着小聲道:“老趙,一路上烽火大起,你搗的鬼吧?”

“你怎不去問大人?”趙立德斜目以視,當然不可能真的回答蔣義的問題。

相比楊秋的鬼祟和小心翼翼,趙立德可是要光風霽月的多,最少行止大方,言談得體。當然還是有掩不住的陰寒氣息,這也沒有辦法,長久潛藏和訓練情報人員,做了太多見不得光的事情,氣質改變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因其性格中潛藏着豪邁之氣,近似軍人,否則當年也不會那麼大膽子,敢做出改變自己一生的選擇,並沒有多少猶豫和遲疑。

因爲氣質類似軍人,蔣義等人對這個高級情報官員也沒有多少牴觸和排擠,算是情報司難得的和侍衛司關係好的官員之一。

蔣義也只是笑笑,並沒有再追問。

好奇心可以有,適當的閒話也能說,真的打聽太多,並不是好事,這一點分寸他還是有的。

不過不論如何,蔣義也是用敬佩的眼光看着這個情報官員。

出門不到十天,整個陝北已經大亂,王二雖然只領幾千人,並且只打下一座縣城,可是造出的聲勢卻相當驚人……大明自唐賽兒之後,農民起義只有正德年間的劉六劉七叛亂,而劉六劉七兄弟也不算是農民起義,他們原本就是響馬,只是後來把聲勢鬧大了,因而史書留名……就算唐賽兒,也是教徒起義,非農民起義,雖然其當時是永樂年間,大工浩繁,國力透支,成祖皇帝好大喜功,浪費頗多,洪武年間休養生息的國力被揮霍一空,導致民間極爲困苦,若不是仁宣年間戛然而止,恐怕大明會直接從開國初的強盛轉爲衰敗……所以成祖皇帝其實在軍政大略和治政理國上都屬平常,算是二世祖紈絝子弟中的才志之士,有膽略,有雄心,但不代表有超強的能力,比起他的侄兒他是強不少,但比起乃父洪武皇帝,實在是相差的很遠。

自正德之後,真正的農民起義只有王二這一股,且嘯聚之後就能破縣城,顯然實力不弱。宣大和三邊兩大總督都在調集兵馬,只等朝令一至就會動兵……其中三邊總督楊鶴肯定是最爲急切的一個,三邊總督以前爲三邊總制,首任是閣臣楊一清,當時楊一清以內閣大臣出任地方,爲時人詬病,但也反應出三邊總制的重要之處,當時套部寇邊甚急,宣大甘肅和陝西都在其兵鋒之內,特別是甘肅等處多次被套部攻入內部,甘州肅州都曾經被套部兵臨城下。嘉靖年間對收復河套並無能力,但歷任總制都以收復河套爲念,到如今套部早就煙消雲散,原本是可以放鬆的時候,但北方又出現了和記,甘肅的實力完全不足抵禦強敵,內部又出現農民起義,楊鶴肯定已經是焦頭爛額,應該屬於最頭疼的一個了。

新平堡內現在緊張的氣氛已經不再是針對和記,有了王二起義之事,人們明白朝廷的目光應該投入在這突然爆發的農民起義之事上,不太可能在這個時候又挑起對和記的戰爭,如果內外烽火俱起,大明能應對乎?

一場潛在的危機就此化解,最少又能拖延一陣時間,儘管趙立德不是很明白張瀚的用意,但最少他明白張瀚又成功了……內外兼施,對內,使盧象升等人深明其控制力很弱,一旦爆起,會有不測之禍。王汝槐這樣從京中過來的操切之輩,自此也應偃旗息鼓,就算尚有餘勇,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在外,則一場數千上萬人規模的起義,勢必會使榆林甘肅大同陝西山西各鎮緊張,特別是如果事態發展的更加厲害時,恐怕大明的這幾個軍鎮會自顧不暇。

第七百五十八章 排隊第五百五十四章 復仇第一千三十二 河魚第一百五十章 挑細作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滿意第六百五十五章 步戰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六百七十七章 船場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檄文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對陣第八百三十六章 禮炮第九百五十章 廢都第一百七十三章 瘋狂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寶島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九百三十二章 銀至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九百三十章 信義第七百一十二章 所見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九百七十七章 再賀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月下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變色第五百五十八章 潰散第九百二十七章 提銀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強大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誅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動搖第一千零一章 探索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報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帝星第七百七十八章 斫首第五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亡心(昨天章節錯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漢商第一千四十章 天時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妄人第九百零一章 橫隊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線第四百八十七章 六字第五百六十章 出列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高舉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一百二十二章 比試第一千五十章 新城第一千三百八十九 傳檄第七百三十四章 怪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理由第四百六十九章 隔絕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密信第九百一十六章 經驗第七百一十九 威力第一百八十章 仰攻第六百一十章 田間(修正)第四百九十六章 手銃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黑潮第八百零七章 驛站第七百零九章 離開(修正)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夜商第一千五十九章 複雜第五百零四章 重將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偷眼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動員第九百四十四章 條件第三百七十三章 長槍第五百五十六章 遇伏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局面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南都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下注第一千三十章 木頭第七百三十四章 怪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局面第一千九十七章 走路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一千零七章 密談第三章 三個掌櫃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南方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斷流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第四十章 馬車第一千一十七章 毒酒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線第一千五十五章 迎接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一千章 小心第七百零七章 荒蕪第六十二章 遇襲第一千七十三章 門路第一百零七章 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