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王朝覆滅

362 王朝覆滅

陸皓山在感嘆張獻忠運氣不好的同時,也在感嘆自己的運氣。

孫傳庭部一滅,京畿附近就沒有可擋李自成的人,朝廷的兵力,要麼太弱、不堪重用,就是離得太遠,陸皓山知道明朝滅亡在即,本來想着把張獻忠這惹禍精幹掉,然後在李自成進攻京城時,趁機混水摸魚,畢竟京畿地區比較富裕,人才也比較多,到時搶錢搶糧搶人才,多好的事情。

沒想到張獻忠不爭氣,半路丟失那麼多糧草,以至不能及時到達自己的埋伏地點,自己的如意算盤也要落空,這樣也好,歷史又一次回到了它應有的軌跡:大明王朝先崩塌,張獻忠再在四川圖立足。

原來是成功的,現在有自己這個變數在,註定要失敗。

“大人,我們現在怎麼辦?要不要主動出擊?”李念猶豫了一下,小聲地說。

“算了,由他吧,戰場瞬訊萬變,慢一點就慢一點吧,這樣也好,我們可以安心在家裡過一個太平年,準備也可以更充分一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吧。”

李念恭恭敬敬地說:“是,大人,還是大人想得周全。”

“好,也快過年了,好好安排一下,讓四川的將士和百姓們好好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年,過了今年,估計就沒有那麼多舒心的日子了。”

沒有意外或很大的變故外,大明皇朝會在近期內煙沒在歷史的長河,王朝一倒,羣雄四起,到時的敵人,除了各路義軍、擁兵自重的將領,還要面臨滿清韃子的挑戰,到時肯定非常忙碌。

還沒等李念答應,陸皓山繼續說:“情報方面不能鬆懈。讓情報小組注意收集各路軍隊的動靜,特別是滿清韃子的動靜。”

李念應了一聲,對陸皓山行了一個禮,繼續忙去了。

看到李念走後,陸皓山苦笑着搖搖頭,正想離開,突然想起自己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還沒有去,那就是火炮部,都說槍炮槍炮,有槍自然有炮。二世爲人,陸皓山自然知道火炮的威力,於是在發展新式火槍之餘,對火炮一直也沒有放鬆,抽調不少好手去研究,看報告最近進展很順利,現在正好去看一看。

……….

歷史的年輪永遠向前,對無限的時間來說,人類實在太渺小了。無論一個人如何輝煌,但是他終歸只能歷史的長卷上留下淺薄的一筆,就是一個朝代能留下的,也是有限的篇章。時間匆匆,它不會爲任何人停留,像人類的歡笑、哭泣、愁苦、戰爭、生死病死等,只是時間路上一抹匆匆而過的風景。

陸皓山忙裡偷閒。難得陪家人一起過年,吃午夜晚、守歲,發壓歲錢。都說華夏的感情多是從酒桌上培養出來的還真沒錯,還沒過年那宴請就來了,先是接受部下的宴請,部下請完又到各地的官員、鄉紳、豪門大族等等,一直應酬到上元節過後,這才稍稍消停下來。

趙敏和林月萱爲此沒少抱怨,一來酒肉過多對身體不好,二來二女都結婚幾年了,一直沒所出,背後已經招人非議了,平日在那些有孩子的婦人前更是擡不起頭,自然想自家相公多陪自己一點,要是生下一男半女,也好向陸家的列祖列宗交代啊,爲此,陸皓山沒少安撫二女。

在歡樂過年的同時,陸皓山也一直關注大明的局勢,令陸皓山吃驚的是,自己重點關注的皇太極並沒有採取什麼行動,反而不動聲色把軍隊後撤,明顯是一副坐山觀虎鬥的樣子,精明啊。

本錢少,精打細算,把兵力用在刀刃上,難道小小的滿清能成攪屎棍,最後把強盛的大明王朝給攪沒了。

滿清沒什麼動靜,反而是有關李自成和祟禎的消息不斷傳來,看到那些從千里之外辛辛苦苦傳回的情報,令陸皓山扼腕長嘆的是,大明的氣運真的盡了:

李自成攻克陝西三邊後,把原來向供朝廷提供兵員和武裝的重要地區變成自己的後勤基地,實力大增的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國號在順,改元永昌,對手下將士大加封賞,然後乘連勝之威,開始渡河東征,李自成和劉宗敏率領一路,佔領平陽後攻佔太原、寧武、大同、陽和、宣化等地,另一路由手下大將劉芳亮率領,渡過黃河後進山西,沿黃河北岸進軍,先佔河南的懷慶府,然後東下收河南衛輝、彰德二府,然後經邯鄲、邢臺、灑間攻取保定,最後的戰略是會師北京。

面對大順軍的咄咄逼人,祟禎和一衆大臣驚慌了,這時的大明已經到了無兵、無餉、無將的尷尬局面,根本沒有可擋李自成的力量,唯一的辦法是把遼東戰線最後一批精兵強將調回勤王,守衛京師,但是又怕違反祖訓,要擔失土的責任,思來想去,崇禎決定御駕親征。

皇上要御駕親征,大學士們心領神會,從首輔陳演起一個個挨次報名代替,崇禎都沒同意,直到李建泰時才鬆口,說實話,李建泰爲人貪生怕死,又沒有領兵經驗,選中他因爲他是山西的大富翁,在沒錢沒兵時看中他,主要看中他的身家,李建泰倒也識趣,在朝堂上慷慨地說用私財餉軍,不用官帑,崇禎高興之下封他爲督師,賜尚方寶劍以代出出征。

可惜這個被崇禎寄以厚望的馬督師行軍到邯鄲時,一聽到劉芳亮來了,還沒碰面就怕了,率軍北逃,沿路還洗劫百姓,最後還向劉芳亮投降,可以說成了一出可笑的鬧劇,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在調吳三桂進京勤王再三猶豫,擔心失土,又拿不出錢餉勞軍,幾經折騰錯過了最好時機。

最後一點漏屋偏逢連夜雨,經營幾百年的京城城高牆厚,易守難攻,是大明最堅固的一座城池,當時後金鐵騎幾次兵臨城下都只能望城興嘆,本來還能倚城固守,沒想到京城突然傳起瘟疫,老百姓叫它“疙瘩病”,起初患者突然發起高燒,有的胡言亂語、行爲失控,或者從睡夢中驚醒;然後在腹股溝、腋窩、雙腿出現腫脹,一些人長期昏迷或精神錯亂。他們的結局多數都是死亡,更爲可怕的是,有時候人們正在街上或家中交談着,一個人突然就開始搖晃,猛然倒在地上死去,京師軍民大批死去,以至後面根本沒力對抗來勢洶洶的李自成。

陸皓山收到這些情報,神色有些複雜,然後嘆息道:“大明要亡了,李先生,都是該死的張獻忠,早不來晚不來,這一趟我們就趕不上了。”

作爲記憶中最後一個漢人王朝,陸皓山對它還是很懷念的,他曾經富饒強盛,威震四方,養活了高達一萬萬人口,那“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遺訓更是感動了後世無數的人。

李念點點頭說:“這樣也好,這樣我們不僅不用揹負弒君的罪名,到時也可以師出有名,而朱至澎那頭大肥豬,也可以派上用場了,還是大人高見,一直留着他。”

割據四川后,陸皓山把蜀王軟禁,罰沒財產田地,圈養起來,並沒有殺死他,一來是沒和大明朝撕破臉色,二來也是保留一張底牌,現在終於派上用場了。

別管那麼多親疏,是王子鳳孫就有利用價值。

當等待成爲一種習慣,陸皓山並沒有採取什麼,只是不斷收集有關京師的情報,不僅陸皓山沒有行動,像滿清地皇太極、在萬縣停留的張獻忠、擁兵自生的左良玉、掃地王、一丈青等人,也沒有行動,所有人都在等,等李自成攻破京師,等大明王朝滅亡的那一刻到來,那時纔是真正的混戰。

崇禎亂了,先是派太監監視各鎮,爲了挽回民心,再三下罪己詔,妄想收拾人心,眼看實在不行了,什麼也不顧了,下令放棄寧遠,命薊遼總督王永吉、寧遠總兵吳三桂、薊鎮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回京勤王,可是除了唐通和吳三桂領命,其他人用各種理由推諉,可是就有人肯率部勤王,崇禎又走了一步昏棋,派太監去監軍,硬生生把唐通氣跑,以至大難臨頭堂堂一國之君,手下竟沒有可用之兵。

沒辦法,吳三桂離得太遠,因爲調得太晚,直到城破還在路上呢。

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叫不作死就不會死。

作爲臣子,看到國君陷於危難之中,多少有點傍惶和猶豫,生怕揹負罵名什麼的,只有陸皓山沒有心理負擔,一直很淡定:早就反了,哪裡還管他死活。

陸皓山懷念的是富饒強盛、威震四方的大明朝,而不是這個腐朽、落後的大明朝。

陽春三月,陽光明媚,春曖花開,難得沒有什俗務煩身,陸皓山也玩了一把浪漫,攜着趙敏和林月萱,左攬一個,右抱一個,三人在後院一起蕩起鞦韆來,二女玩得很盡興,滿院都能聽到宛如黃鶯出谷般的、銀鈴般的笑聲。

那如花燦爛的笑容,讓後院裡的鮮花都要失色了,就在陸大官人心猿意馬,正想抱上二個大美女來個白日宣yin?時,李念繃緊着臉,沒有通報就急匆匆地走進來,一看到陸皓山就徑直說:

“東翁,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煤山自縊,大明,亡矣。”

ps:??這種書不好寫,今天炮兵拼了,早上5:30就起來寫了,多支持啊

341 秘密相見131 各取所需106 二張茶引264 雪夜襲殺257 奉命出征392 滿清遷都第62章 美人趙敏177 風雨欲來121 遇見同行第83章 王道梟道第85章 天價軍費235 杯酒釋權371 鄉紳組團304 白銀黃金462 兩軍對壘196 一鳴驚人444 敲擊敲擊333 巴州諜影189 先立一功451 新的危機207 殺一儆百293 主動請戰113 巡視軍營115 路遇設卡139 普布贈馬第25章 又起壞水第56章 顛倒黑白第34章 官吏鬥法(一)243 校場訓話236 籌備賀禮225 校場比武115 路遇設卡第90章 校場比武(三)217 程儀情義134 氣質蛻變225 校場比武第43章 政局動盪111 一個請求253 師徒相見466 番兵出擊426 深入虎穴182 攻陷石泉第81章 能者多勞213 舉薦賢良139 普布贈馬第12章 縣尊升堂130 借刀殺人第79章 危機來臨436 上策失敗274 強行借貸455 兵不厭詐第82章 集 訓鄉勇第60章 賣力表演385 白日宣in第94章 討價還價275 異鄉過年第63章 有獎問答416 敲詐勒索311 不如歸去第89章 校場比武(二)260 衆矢之的427 功成身退247 慈不掌兵343 圍攻成都268 入土爲安461 以退爲進280 賊勢己成123 人爲財死261 分道揚鑣第47章 曹虎求情296 集思廣益449 瞭望新塔278 有事商量第95章 一絲醋意264 雪夜襲殺258 紈絝子弟251 躺着中槍250 籌備作坊323 人心不古478 驚現聖旨第21章 拋棄下限232 僉事週中365 望江血戰429 烈士陵園290 嫁禍於人134 氣質蛻變293 主動請戰476 漢中勢破第93章 茶馬互市第11章 走馬上任第33章 勝券在握240 涼亭煮酒161 新任師爺465 深夜突圍第62章 美人趙敏281 陝路相逢上317 孫熊成長229 霸王上弓第64章 三道難題第55章 君子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