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篇 大唐秦王陵

大唐秦王陵

茂貞居岐,以寬仁愛物,民頗安之。

——歐陽修《新五代史》 鄧明澤漫步在水泥路面上一點一點向大唐秦王陵走去,水泥路的兩邊是一排排整齊的松樹,透過斑駁的樹影他看到秦王陵漂浮在大地之上好像仙境中的宮闕,隨着腳步的逼近他看到秦王陵又變成了其他的模樣,華美的樓閣掩映着幽深的迴廊使陵墓的莊嚴渲染上了一絲迷幻的氣息,走到水泥路的盡頭便只能看到一座高大的山門,細膩的線條勾勒着幸福的底色在理想的淺夢中拼湊着山水的輪廓,不知不覺中他來到了小型廣場上,在廣場的左側佇立着一塊影壁,影壁上書寫着大唐秦王陵的簡介,在影壁的後面佇立着一塊石碑,石碑上鐫刻着李茂貞墓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在廣場的右側同樣佇立着一塊影壁,影壁上主要的內容是陝西巡撫奉大清乾隆皇帝聖旨築城修繕保護大唐秦王陵,在影壁的後面也是一塊石碑,石碑上鐫刻着大唐秦王陵以及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而在廣場的正中是大唐秦王陵的山門,在山門的下方擱置着兩隻石獅子,威嚴的神態依附着強健的四肢將永遠的安寧變成了一種信仰,在兩隻石獅子的旁邊是兩座花壇,在小巧的花壇裡生長着一棵枝繁葉茂的皁角樹,他站在山門前望着牌匾上篆刻的“大唐秦王陵”五個大字,一種歡愉的感覺衝上頭頂與遠方的綠意融爲了一起……

鄧明澤購買了門票之後走入了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隻華表,左側的華表爲出土文物右側的華表爲複製品,看完了華表他走上了神道,寬闊的神道打開了生死的大門將人的靈魂引向了另一個國度,在神道的兩側安放着15組、共34尊青石石雕,其中出土的石雕18尊複製的石雕16尊,他望着這些青石石雕好像它們突然復活了一樣,成千上百個人物和動物石雕飛上天空又降落到了地面上,他急忙跑過去加入了它們的隊伍,兩個人物石雕架着他的臂膀把他帶到了半空中,他俯瞰着陵園中的美景似乎時間與空間突然停滯了一般,喧鬧的人羣一批接着一批從他的身邊走過,他眨了眨眼睛從想象的世界裡回過神來,鳥兒的鳴叫夾雜着人影的顫動在青石石雕的間隙中飄來飄去,猶如熾熱的光焰脫離了黑暗的束縛融合進了光明的集合裡,他穿過長長的神道來到了秦王殿前,堅實的立柱支撐着寬大的屋頂把昏黃的記憶收藏進了歷史的卷軸中,在秦王殿的兩側修築着兩個闕臺,規整的闕臺猶如長城上的炮樓觀察着敵情也洞悉着人心,他思忖許久之後走進了秦王殿,在大殿的中央供奉着李茂貞及太夫人的雕像,古銅色的雕像雖然沒有寺廟中的佛像那麼高大威武,但他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輝煌的一筆,看完了整個大殿他向東側的闕臺走去,東側的闕臺正好是秦王李茂貞地宮的入口,進入墓道他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壁畫,有男女侍者、樂伎、門官、宦官還有侏儒,在壁畫與壁畫之間是一間間耳室,耳室內有胡人馬樂俑、三彩陶馬俑、侍女立俑、樂伎舞俑、馬俑和駱駝載樂俑,穿過墓道他走進了墓室,在門庭兩側的壁龕中擱置着人面獨角獸身和獅頭鎮墓獸,繼續向前走他看到了墓室的正中放置着墓誌銘,墓誌頂蓋一片空白什麼字跡也沒有留下,墓誌有銘文1116字,首行題“大唐秦王諡曰忠敬墓誌銘並序”,看完了墓室他進入了暗沉沉的甬道,在甬道里有天王俑、樂舞伎俑、樂伎跪俑、樂伎立俑、樂伎坐俑、武將俑、文相俑,十二生肖俑、仕女俑以及駱駝侍女俑,一件件逼真的陶俑填滿了生活的空白讓歷史的真相浮出了水面,離開甬道他亦步亦趨來到了後室,後室的中央安放着李茂貞唐歇山式宮殿石槨,厚重的石槨佈滿了鳥獸蟲魚將紛飛的戰火熄滅進了罪惡的深淵裡,在石槨後面的耳室裡擱置着李茂貞石雕坐像,冷峻的眼神勾勒着太平的藍圖也期盼着光明的來臨,他走到李茂貞石雕坐像的前面停下了腳步,一束幽暗的光線鑽入他的眸子使他想起了李茂貞的生平。

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人,唐末至五代時期藩鎮、軍閥,官至鳳翔、隴右節度使,封岐王。李茂貞初入鎮州博野軍,以軍功升任隊長,之後所屬軍隊擊敗了黃巢的部將尚讓,李茂貞以軍功遷神策軍指揮使,光啓二年,李茂貞以護唐僖宗之功拜武定節度使,並改名李茂貞。光啓三年,唐僖宗由鳳翔返回長安,遭遇藩鎮李昌符攔截,唐僖宗命李茂貞追擊,李茂貞不負唐僖宗之託將李昌符擊敗斬殺,李茂貞晉升爲鳳翔、隴右節度使,大順元年封隴西郡王。之後南征北戰開拓了大片的疆域,並開始對嗣位的唐昭宗的朝政指手畫腳,景福年間朝廷與李茂貞發生多次衝突,朝廷先後數次出兵討伐,但結果連連戰敗,李茂貞不僅未獲罪反被晉封爲岐王,唐朝滅亡後,李茂貞未向後樑稱臣,繼續沿用唐哀帝的年號,並準備聯合王建、李克用出兵討伐朱溫,但因各懷心事而不了了之。後唐建立後,李茂貞心懷不安,上表給唐莊宗李存勖向後唐稱臣,李存勖因念其爲舊朝老臣,不加怪罪,改封其爲秦王,改封后不久,李茂貞便於後唐同光二年病死,時年六十九歲。

鄧明澤參觀完了秦王李茂貞的地宮後又折返了回去,他進入西側的闕臺來到了賢德太夫人的地宮,順着墓道他不緊不慢地向裡邊走去,他看到墓道東側的壁畫是禮佛奏樂圖,西側的壁畫是禮佛誦經圖,墓道前方牆壁的兩側描繪着青龍雲驥圖和白虎捲風圖,,而後牆壁上部描繪的是駕鶴雲遊圖,下部描繪的是犢車出行圖和擔子出行圖,繼續朝前走他看到了一座無與倫比的地下飛檐古建端樓,端樓上方東西兩側各有磚雕開門迎客圖和閉門送客圖,頂部有兩幅大型磚雕——駕鶴西歸圖,端樓後方的北側是庭院,庭院兩側鑲嵌着一塊塊生趣盎然的磚雕,分別是八人擡轎圖、二人擡轎圖、漢人牽馬圖和胡人牽駝圖,他沿着蓮花地磚向前走進入了墓室,在墓室的中前庭放置着太夫人的墓誌銘,志蓋陰刻着“晉故秦國賢德太夫人墓誌銘”十二個篆字,墓誌上有銘文1648字,介紹了太夫人的家族、她的子女以及她的生平,而在墓誌前方擱置着一塊“千年石函”,離開墓室他穿行在了黑漆漆的甬道中,藉着微弱的光亮他看到甬道的壁畫是18幅散樂圖,這些散樂圖有輕盈的舞者還有演奏樂器的漢人和胡人,在壁畫的旁邊是一塊塊寫滿滄桑的磚雕,馬俑和胡人馬俑相互點綴將灰暗的色彩帶進了無限的繽紛中,在磚雕的四周是一間又一間的耳室,耳室裡堆放着各種各樣的陶器,沿着甬道一直朝前走便到達了後室,在後室的中央放置着太夫人劉氏的石槨,精美的紋飾連接着幸福的絲線在黎明時分感覺到了夕陽的沉落在黃昏時分感覺到了雲霞的燃起,他望着太夫人劉氏的石槨想起了劉氏的生平。

劉氏,秦王李茂貞的皇后,唐乾符四年劉氏出生,後嫁給李茂貞爲妻,她爲李茂貞生有三子三女,唐朝滅亡後她被李茂貞冊封爲皇后,後晉天福八年十月初八,劉氏在鳳翔府病逝,享年六十七歲。

鄧明澤離開秦王殿繼續向後面走去,不一會兒他來到了劉氏墓穴的頂端,劉氏墓穴的頂端被設計成了一幅地面天象圖,在天象圖裡分佈着北斗七星,這幅地面天象圖象徵着日月星辰在宇宙間的運行與變化,小小的構思凝聚了人類的智慧讓自然的規律定格在了方寸之間,他觀望許久之後接着走上了彎彎曲曲的小徑,在小徑的兩旁栽種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櫻花樹和海棠樹,濃郁的花香吸引來了蜂蝶將自然與人文黏結成了一首詩一幅畫,小徑的盡頭是李茂貞生平史展廳,展廳裡放置的出土文物不僅有兵器、陶器以及各種字畫,還有陶俑、磚雕以及大型編鐘,走出李茂貞生平史展廳他來到了石展臺,在石展臺上擱置着大大小小的殘缺文物,有立馬和控馬官石雕底座、武將、文相、勳臣石像殘塊和石雕構件,還有石刻碑座、華表殘塊、石雕天王座和石經幢,繼續向後走他來到了陵墓區,在墓園的最高處是秦王李茂貞和太夫人的墓冢,墓冢被一層又一層蒼翠的柏樹包裹在了中央,而在柏樹林的旁邊放置着拴馬樁和石獅子,一高一矮的佈局縮短了喧囂的距離讓安寧的氣息瀰漫到了光明的角角落落,他望着秦王李茂貞和太夫人的墓冢想起了不遠處的福安園公墓,這片公墓的墓名由著名作家陳忠實題寫,墓地坐北朝南,東西走向,地勢平緩,呈新月聚寶之勢,三面環山環水,藏風聚氣,南臨滔滔渭水,映太白秦嶺之祥瑞,北倚吳山、千嶺兩脈,託古代帝王安寢地之福氣,東擁蟠龍山龍軀,挽金陵河之漣漪,西傍紫草塬攜長壽溝之綠水仙境,聞長壽寶觀之晚鐘。墓地建有浩氣恢弘的文化廣場、莊嚴靜穆的石階神道、惟妙惟肖的九朝文武、高大宏偉的龍鳳牌樓、清澈見底的福安湖水、古色古香的鐘樓鼓樓,雄偉壯觀的福安大殿、高聳入雲的福安寶塔、端莊大氣的九龍壁雕、氣勢磅礴的文化牆以及大大小小的祭壇。與福安公墓相比,大唐秦王陵似乎被淹沒進了歲月的泥沙中,沒有鮮活的氣息沒有瑰麗的造型只有死灰般沉寂的落寞感,然而它不是沉睡了幾千年的標本而是活的化石,在黝黑的地底下孕育出了亙古不變的靈魂,一幅幅精美的壁畫、一件件古樸的陶器、一塊塊厚重的磚雕無不見證着智慧的力量,福安園有它的端莊大氣有它的富麗堂皇有它的絢麗奪目,而它沒有的是歷史的底蘊與風雨的洗禮,只有一層層輕浮的油彩飄在上面感覺不到內在的美感。

鄧明澤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向山門外走去,輕輕的腳步聲應和着殿宇的寂靜在和諧的天平上找到了新的平衡,無情的光影奪走了大唐秦王陵的高大與壯美,但永遠也奪不走埋藏在心靈深處的信仰,無數的中華兒女秉承着光明的精神穿過了苦難的泥潭也穿過了迷茫的溝壑,他們相信在希望的感召下一切的傷疤終會被幸福變成最美的勳章……

(完) 完稿於:2020.5

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十七篇 炎帝影視基地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四十三篇 銀洞峽第三十三篇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公園第八篇   民俗博物館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四十一篇 蜂泉山第五篇 代家灣生態公園第三十五篇   王家崖水庫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十六篇 金臺森林公園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四十一篇 蜂泉山第十四篇 炎帝園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三篇  炎帝陵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五十二篇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第八篇   民俗博物館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三十一篇 六川河生態風景區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六篇 金臺觀第五十二篇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八篇   民俗博物館第十九篇 渭河上的橋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三篇  炎帝陵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六篇 金臺觀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三十五篇   王家崖水庫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七篇 陳倉老街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十六篇 金臺森林公園第四十七篇 九龍山景區第八篇   民俗博物館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十六篇 金臺森林公園第五十一篇 太白山湯峪溫泉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三篇  炎帝陵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二篇 中華石鼓園第十六篇 金臺森林公園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七篇 陳倉老街第二十五篇 大唐秦王陵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十七篇 炎帝影視基地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四十三篇 銀洞峽第三十五篇   王家崖水庫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四十五篇 關山草原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三十三篇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公園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十四篇 炎帝園第三十五篇   王家崖水庫第六篇 金臺觀第八篇   民俗博物館第五十四篇 先秦陵園博物館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三十一篇 六川河生態風景區第七篇 陳倉老街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五篇 代家灣生態公園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二十八篇   二十九廟會第二十五篇 大唐秦王陵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七篇 陳倉老街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四十七篇 九龍山景區第二十三篇 西陽洞第五篇 代家灣生態公園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五十六篇 五丈原諸葛亮廟第三十八篇 吳山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