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

周鐘的發言令大順皇帝陸四遐想連篇,依周鐘的意思,大順要將前明殘餘勢力徹底清除乾淨,不給他們留下活動餘動,然後再考慮大順新朝新策問題。否則,前朝餘孽於大順繼續盤根錯節,勢必會對大順造成危害。

這番道理也可以用“打掃屋子再請客”這句話歸納。

陸四欣以爲然,對周鍾這個畏罪潛逃的明朝庶吉士也是刮目相看。

真是叛出階級的英雄啊。

細論起來,你周鍾也屬於前朝餘孽噢。

不過,陸四喜歡給人發揮的機會,不喜一棍將人打死,所以心下便對這個周鍾大有印象,尋思回宮之後要題在屏風中,等南征之後着此人於江南進行吏治及經濟整頓。

這種人,雖有投機性質,但也屬於有本事的,用得好了,便是大順的尖刀,能真正爲君上解憂的。

朝那周鍾輕許點頭後,陸四忽的話鋒一轉對那大金主孔尚德微一搖頭,爾後道:“你們孔家不好。”

“啊?陛下!”

孔尚德一個激靈,雙腿爲之發軟。

陸四一手扶着雕欄玉砌,一手輕挼鬍鬚,語氣加重:“不是聖人不好,是衍聖公不好!”

“這...”

孔尚德更是發怔,不知皇帝此言何意。

倒是邊上的刑部尚書陳不平心中冷哼一聲,不動聲色看着那孔家代家主。

當日陳不平在濟寧主持淮軍後勤事項時,可是親自拍板對孔林進行挖掘性保護的,大量從孔林以及衍聖公府、孔家若干家業中查抄的古董字畫、珍玩寶物也多是經陳不平之手往江南販運。

由於大量古玩突然面世並且一下涌進江南市場,造成市場供大於求,導致原本可以賣幾萬兩一幅的書畫只能賣出幾千兩,貶值的厲害。甚至有兩幅名畫得搭一付八大家字貼發賣的。

但架不住量大,前後至今,僅地下挖掘性保護所得給淮軍及大順政權輸入的白銀就高達數百萬兩,很大程度上支撐了大順統一北方之戰。並且這個古玩行業也爲大順對江南的滲透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所以,現爲刑部尚書的陳不平最喜之事就是辦案、抄家、挖掘。

對於辦案所得各式古玩,陳不平也歸檔劃類。年代久遠具有極其珍貴意義的單獨保存,其它都由秘密渠道往江南發售,以換取大順急缺的金銀。

根據陸四的指示,陳尚書前幾日上書請求於京中建一展館,使天下人不管富貴貧賤都能一睹先人遺產,而不使這天下人共有之寶藏淪於私人玩物,帶到地下不見天日。

遼東總督高傑聽聞京師要建展館,上書請爲遼東提供獨館,概因高總督自遼東滿洲數陵繳獲甚大。

對皇帝陛下心意最瞭解不過的也是陳不平這位刑部尚書,故而對孔家將來也是心中有數,就看這孔尚德知趣不知趣了。

若是不知趣,北孔全族拔起於大順也不是什麼難事,至於聖人之後,衢州的南孔更名符其實一些。

眼看閱兵式在即,陸四也無意與孔尚德歪歪繞繞,直言道:“你既然來了,朕就不妨與你們掏心窩子說幾句...這個衍聖公你們孔家還是讓出來吧。”

“啊?!”

這回不止孔尚德大驚失色,就是前明定遠侯鄧文明、都督袁佑等人也都是聞言震驚。

要知道衍聖公可是孔子嫡長子孫世襲封號,始於北宋年間,歷經宋、金、遠、明四朝,不論哪朝哪代,這衍聖公都是由孔家人擔任,怎的到了這大順朝,卻要孔家讓出來呢?

不姓孔的人當了衍聖公,這衍聖公還是衍聖公麼?還是班列文官之首的超品麼?那孔家的種種特權還有沒有了?

“我看你們孔家就不要再爭這個衍聖公了,朕以爲凡聖賢子弟都可爲衍聖公,都可祭祀大成先師。何以把個衍聖公定成你孔家一家了?”

陸四語氣帶有詢問,實際卻是不容置疑,就是你孔家沒有選擇餘地。

之所以保留衍聖公,也是出於時代特色考慮,否則按陸四心意直接廢了便是。

當然,他也允許重修衍聖公府,但新衍聖公府不在曲阜,就在北京城。並且新衍聖公府的規模不是僅次於皇宮的最大府第,而是類似文廟一樣的建築。至於曲阜哪裡,除了是孔聖故鄉外,於政府層面不再具有任何象徵性意義。

衍聖公的“改土歸流”是勢在必行的,新一任衍聖公陸四早就定了現在的吏部侍郎文彥傑擔任。

任期爲五年一任。

後面則統由禮部侍郎兼任,專事祭祀大成先師,從前衍聖公府各種特權當然是一律沒收,賜田祭田全部分配百姓。

換言之,孔家自此後完全喪失任何政治特權,所有族人都必須自食其力。

“陛下,使不得啊!...”

孔尚德險些要吐血,族人湊了十萬兩白銀供他進京,爲的是請大順冊封新任衍聖公,最好是能冊封他,爾後如歷代一樣繼續享受朝廷給予的特權尊貴,不想這位大順新皇帝卻將他孔家直接一棍子按到底,連祖傳的衍聖公名號都要交出,簡直是欺人太甚,也不可理喻,無法無天的很。

其餘各家代表也是面面相窺,孔家的衍聖公有沒有,他們不在意。但是大順皇帝對孔家的態度讓他們意識到,往後在大順新朝可能要夾着尾巴做人。

“陛下,吉時快到了。”

侍衛統領陳威力過來提醒皇帝要開始閱兵。

陸四點了點頭,看向那臉色極度難看的孔尚德,說道:“朕這人向喜平等公正,不喜強人所難,故你們孔家若覺得朕不應該剝奪歷朝給你們的特權,可以離開大順。所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你們去嘛。”

孔尚德剛要開口,擡頭卻見大順皇帝雙眼竟有寒意,駭得他一句也不敢說。

陸四不再理會孔尚德,上到城樓舉目眺望下面廣場,遠處大順將士正在列隊,讓人豪氣大發。

從刑部尚書陳不平那裡得知陛下對孔尚德所言後,左輔顧君恩坐不住了,趕緊過來提醒皇帝道:“陛下,孔家萬一南遷,怕是影響不好。”

“所謂千年世家,朕想讓它存在,它便能存在。朕不想讓它存在,不過南朝四百八十寺而矣。”

陸四輕笑一聲,右手揮起,頓時幾十支菸火彈騰空而起,廣場下方鼓聲雷動,號角聲聲。

閱兵儀式後,陸四於順天門頒大順定國功勳冊,計封親王二人、郡王四人,國公六人、侯三十二、伯四十七,共計九十一人。

九十一人名單是陸四親自擬定的,此名單相較朱元璋建立明朝所封一百五十名功勳少了近一半,但全部是在世者。對淮軍及順軍戰死有功之臣的追封,政務院同禮政府會另行擬定報批。

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沒事,我再問問潞王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一百二十章 紅豆殺黃豆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有人,不可輕侮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爲將,不可爲帥第六百八十三章 臨清要來陸親公第三百章 好一個雄偉的少年侯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刀要見血!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爺英明第二百零六章 淮陰侯陸文宗(爲盟主加更)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六百四十章 大順招撫南方諸省總督大學士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三百零七章 衍聖公,什麼公!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六百八十一章 監國乃繼統,非繼嗣第六十六章 淮軍,平亂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賣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順王,奉順王!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予我侯 明當予我公第二百三十六章 蘇進忠 王進功 李得功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沒事,我再問問潞王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人仰馬翻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七百四十九章 監國御令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