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

大順江北省,通州。

順軍在江北駐防兩個主力軍,一是駐淮揚的第八軍,一個就是駐通泰的第六軍。

第八軍提督蔣魁是大順監國陸四的同鄉近鄰,與陸四堂兄陸文亮等人於河工起事後一直督領老營,負責後方安定。

蔣魁雖戰功不顯,不及同期參於起事的夏大軍、徐和尚等人,但勝在忠誠可靠,爲人踏實。

淮揚是陸四老家,“龍興之地”,絕不能有失,故而在多方面綜合考慮後,陸四命蔣魁爲第八軍提督,其兄陸文亮爲江北巡撫,再輔以通泰的第六軍(原程沈集團),如此以兩個軍的實力,別說南都那個傀儡皇帝,便是近在咫尺的明軍淮西集團也不敢來犯。

更何況明軍淮西集團的兩大領袖之一監軍太監盧九德,早已在降順的太監高歧鳳穿針引線下向大順陸監國表達了“葉落歸根”的強烈念頭。

而淮西明軍集團的兩大悍將黃得功、朱紀便奉命於盧九德,按明朝監軍太監的制度,只要盧九德不想帶兵回家鄉揚州,黃得功和朱紀縱是有心攻打淮揚,他們也無法調動得了軍隊。

歷史上黃得功能躍居爲藩鎮,便同盧九德被從鳳陽調至南都提督京營有關。

由於陸四和淮軍集團的橫空出世,“四鎮”的苗頭早被掐死,一鎮高傑成了大順的遼東總督;

一鎮劉澤清墓前情緒穩定;

一鎮劉良佐被淮軍在徐州的蕭縣重創,如今只能帶着殘兵在鳳陽總督馬士英手下混口飯吃。

黃得功則依舊是總兵,對於一手提拔他的盧九德也是感恩戴德的很。

駐軍就在寶應西邊的另一個明軍總兵徐大綏,更是早在淮軍初創北上解淮安之圍時,收取陸四贈送的二十萬兩白銀巨資,雙方形成了事實上的合作伙伴關係。

此後雙方雖一個是賊寇,一個是官兵,但兵賊兩相安,地方和諧,百姓相通,商販往來,倒是這亂世難得的太平景。

更加難得的是,徐大綏甚至將侄女徐有鳳嫁給了駐在寶應的原淮軍標統李大祥。

此舉,無疑讓徐總兵倍受江北方面親近,逢年過節,揚州方面都會有專人送上節禮。

再加上淮西明軍被左夢庚部牽制,結果便是明軍都知淮揚富庶,然而對於身邊的這塊肥肉,一個個也只能是幹看流口水。

陸文亮爲江北巡撫後,其本身治政能力欠佳,勝在爲人忠厚。

江北省的四個知府揚州鄭元勳、淮安鄭標、徐州武愫、通州魯吉英也都是這個時代的務實人才。

因此在四位知府的治理之下,江北省可謂是蒸蒸日上,不僅漕運恢復,鹽業也全部恢復,治下人口財富都爲大順第一,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齊誇大順政策好。

蔣魁的第八軍主要是“防西”,也就是淮西明軍集團。程霖的第六軍則是“防南”,也就是嚴盯對面的江南明軍。

北方未平定之前,順軍主力肯定不會南征,不過賣油郎出身的程霖同副手沈瞎子卻是小動作不斷,尤其是江南奴變後,二人對於南征的意願就更得更加殷切,屢次上書行營要求南征,然卻被監國陸四屢屢壓制。

無奈,二將只能採取曲線辦法,即通過派遣小分隊渡江參加江南奴軍義師,並且爲這些反抗明朝的武裝力量提供軍援,以求能通過這個方式間接達到他們控制江南的目的,至少也要在江南控制一定數量的兵馬,好爲大軍渡江掃清障礙。

臨近年關,第六軍提督行轅駐地來了幾位神秘客人。

幾人名聲在江南可謂是無人不曉,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大儒顧炎武同歸莊。

顧、歸二人實際是被強迫到江北來的,原因是不久前奴軍齊三部攻打崑山縣城時,城中的在鄉翰林編修朱天麟突然發難帶人捆綁知縣楊永言,殺死縣丞閻茂才開門放奴軍入城。

崑山縣城被奴軍攻佔後,朱天麟讓奴軍首領齊三派人將崑山有名的大儒顧炎武同歸莊給綁了,還以二人名義發佈公揭,聲稱即日起各地當廢奴,還僕從自由,如此江南奴變才能平息,精華之地也才能得以保全。

顧炎武、歸莊在江南文壇名氣實在太大,雖那廢奴公揭並非二人所寫,但傳播出去後還是讓江南士林爲之震動。

隨後蘇鬆巡撫祁彪佳同奴軍和談,認同顧、歸二位大儒所發公揭,並以個人名義發佈支持廢奴的公揭。

此後不管是民間還是士林都就是否廢奴展開了大討論,令得東南文壇大宗師錢謙益痛心疾首道:“奴變再不能平息,江南必乾坤顛倒。”

南都那邊聽聞顧炎武、歸莊等大儒支持奴軍,朝廷大員蘇鬆巡撫祁彪佳也向奴軍納款,影響當真正是不亞於一場地震。

爲了儘快平息江南奴亂,在首輔大學士王鐸的再三請求下,弘光帝這才同意冊封京營統制孫武進爲伯爵,可這位常自比武安君的孫統制對於伯爵的封賞一點也瞧不上,認爲自己不比阿濟格那個滿韃子,吳三桂那個大漢奸,左夢庚那個敗家子差,所以這幫人能封王,他孫二爺憑什麼不能封王!

要說你潞天子能皇袍加身,背後出力最大的不是他孫二爺又是誰!

總之一句話,不給老子封王,老子就不給你出力。

是謂:“江南之事,非王者不可平。”

孫武進不肯帶兵平亂,可把王鐸急壞了,好言相勸說是即便要封王,也須有些戰功纔好。

“阿韃子有啥戰功,吳漢奸有啥戰功,左家子有啥戰功?”

孫武進不屑一顧,對隨他一起南來的親信鄭大發道:“這鳥天子怕是有了不臣之心,須得看緊些,莫讓他胡來。”

但事後仔細想想,王鐸說的未必沒有道理,自古賞罰分明,有過要罰,有功當然要賞。

所以,自家要是能立下大大的戰功,豈不是就能讓那個有二心的鳥天子乖乖就範,好生把王爵封下來。

孫武進爲何執意要弘光給他封王,卻不是圖眼前利益,而是爲長遠着想。

雖說他是臨危受命前來江南,也深得監國信任,然而自來南都後他與監國便天各一方,所謂距離拉遠關係,便時常擔心監國對他不再寵信。

而且那幫隨監國北伐的老夥計們一個個都是手握重兵,戰功赫赫,聽說連徐和尚都當了提督,手下好幾萬人,這可把孫武進愁壞了。

監國乃真龍天子,孫武進是深心不疑的,因此大順將來一定會滅亡南都這個小明朝。

那時,也是他孫二爺重回大順懷抱,重回監國身邊之時。

然而,同那幫子一直隨監國征戰的文武相比,他孫二爺還能如從前那般在監國身邊佔據份量足足的一席麼。

故而,孫二爺要爲自己弄個明朝的親王噹噹。

那樣,重回大順後,他孫武進才能以來歸親王的身份於大順有一份大大的榮華富貴。

這麼想着,在句容寶華山率領三萬京營將士,同四百賊寇對峙長達半個月的孫二爺終是奮發圖強,決意爲朝廷蕩平賊寇。

爲了讓南京城中都知道自家這個京營統制不是貪生怕死,也並非庸碌無能,只知爭權奪利,納財好色之徒,孫武進搞出了好大一番動作,命人用馬車將南京城中有頭有臉的人物“請”來上百車,其中不乏勳戚。

聽聞孫武進終是要平亂,弘光也很高興,命司禮太監韓贊周代表自己前往軍中觀戰。

當真是浩浩蕩蕩,戰事未起,寶華山方圓百里便已被驚動,鳥獸走狗一概不存。

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六百七十章 太后,體面一些吧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爲大明齊王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咧,殺咧,殺咧!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國大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對老夫做什麼?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滿洲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銀子好說話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濟格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四百二十三章 強悍的男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一百四十二章 動手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三百章 好一個雄偉的少年侯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二百九十二章 逍遙自在的大柱子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陸四什麼意思?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四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濟格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揚州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價,加價,加價!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夠,砍你腦袋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二百零八章黃闖子的兵不好打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七百七十五章 那僞後不錯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四百二十四章 日本,挺有錢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二百零三章誰讓我姓陸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五百二十章 攝政王親征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好太后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