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

一個多月前,郭七接到了“出外差”的任務,率領一支由50人組成的精幹小隊攜帶4門火炮,30杆火銃渡江參加白頭軍。

起初,對這個“外差”郭七是拒絕的,因爲他擔心白頭軍在江南大鬧的話會死傷很多無辜百姓。

畢竟那支所謂白頭軍不過是順軍剛剛收編的海匪,這幫亡命之徒一旦得了順軍支持在江南大鬧,得手之後哪個手會軟,必然會造成江南地區的糜爛和百姓的死難。

但是面對“外差”的高額補助,以及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心態,郭七最終還是同意出這趟外差。

結果白頭軍並不像郭七以爲的那般到處殺人放火,除了對當地富戶士紳進行嚴厲鎮壓之外,對百姓秋毫無犯,買賣也公平,這讓郭七懸着的一顆心算是踏實下來。

其同管參軍一起協助顧三麻子整編人馬,並在兩次與明軍交戰中親自指揮炮擊,不斷打敗明軍的同時也幫助白頭軍不斷壯大,算是對得起他拿的那份“高薪”了。

不過之前郭七也沒有炮擊城門的經驗,因此反覆瞄準確認後才讓部下炮手固定炮位,校準炮口。

隨即開始一發試射。

火炮的引線被迅速點燃,但聽一聲巨響,一發炮彈筆直打在嘉定城門上方的城牆,不僅在城牆上打出一個凹坑,也震落不少磚石碎塊。

“不好,賊人有炮,賊人有炮!”

嘉定城中守軍不防海匪竟然有炮,一個個都叫炮聲驚的呆了。進士黃淳耀更是嚇得不住自語:“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見炮彈落點與自己測的有些距離,郭七揮手作下壓動作,一邊炮手自是明白連忙將炮口往下微調。

“放!”

又是一聲炮響,這次實心鐵彈重重砸在嘉定東門之上。

厚重的城門上方瞬間被生生砸出一個洞來,整座城門也是劇烈一震,不斷落下積灰。

守在城後的明軍同鄉兵不備一發炮彈從城門上方穿過落下,三人當場被鐵彈擊中,連叫疼的聲音都沒發出一聲便見了閻王。

“兩發炸門,兩發炸樓!”

在郭七的部署下,4門火炮同時發力。

轟隆巨響中,嘉定的東門再次被擊中,上面的城門樓子也叫炮彈砸中,磚瓦轟然而下,險些砸中下面的嘉湖參政侯峒曾。

“城門要塌了,城門要塌了!”

下方守城兵丁的驚叫聲令得城上一衆嘉定官吏和士紳手腳都在顫抖,眼看城外的海匪已經叫嚷着要來奪城,侯峒曾趕緊趴在城牆上對城下一衆官兵同鄉兵青壯聲淚俱下道:“城門快撐不住了,賊人很快就要進城,爲免全城死難,還望諸位能夠奮勇殺賊!”

言罷,更叫小吏叫嚷鼓動,說只要能殺海匪一人就給白布一匹,或發銀二錢。

然而這些官兵、鄉兵青壯哪裡還有勇氣同城外呼嘯涌來的白頭軍爲敵,根本不聽官員鼓動,發一聲喊便四下潰了。

吳淞遊擊吳志葵見狀,也是迅速腳底抹油往北門逃去,試圖趁海匪急於奪城之時趁亂逃走。

隨着白頭軍涌進城中,嘉定城大勢已去。

侯峒曾等人皆已做好滿城死難的心理準備,然那入城的白頭軍卻沒有逢人便殺,而是在城中大呼:“不殺人,不殺人!”

又或叫喚:“各家歸各家,莫出來,莫出來!”

未幾,嘉定城便被白頭軍控制。

侯峒曾一心報效明廷,不願爲海匪生擒,竟縱身躍入城中一池塘,可隨後就被趕到的白頭軍救起。同侯峒曾一起主持嘉定防務的進士黃淳耀等人也相繼被白頭軍生擒。

“賊子,速殺老夫,速殺老夫!”

侯峒曾不願受辱,疾聲大呼,其子侯玄演、侯玄潔二人也對擒他們的白頭軍破口大罵,父子三人皆存死志。

不想,那趕來的白頭軍首領顧三麻子卻沒有怒而殺人,反命人取來乾衣服給侯峒曾換下,爾後再叫人直接將其架起擡到嘉定縣衙。

之後一衆白頭軍納頭便拜,口呼:“請老參政率領我等共抗暴明!”

“賊子安敢壞我名聲!”

侯峒曾面如死灰,跺腳直跳,哪裡願意同這幫海匪合流,可是那幫海匪卻將他的怒罵視若不見,雙手給他一綁,嘴中棉花一塞,便就在那嘉定縣衙中以其名義向松江、蘇州等地廣發檄文,要江南各府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南都,是謂“保一方水土,活一方百姓”。

兩天後,崑山縣被奴軍齊三部圍城,城中紳民原在知縣楊永言帶領下誓死堅守,可在鄉的翰林院編修朱天麟卻突然發難帶人捆綁楊永言,又殺縣丞閻茂才開門迎那奴軍入城。

齊三攻佔崑山縣城後,又強綁大儒顧炎武、歸莊等人充入軍中,再以這些大儒名義傳檄東南,聲稱即日起各地當廢奴,還僕從於自由,如此江南奴變才能快速平息,否則精華之地必毀於旦夕。

松江府城也在幾天後橫生陡變。

蘇淞總兵黃蜚原爲東江鎮總兵黃龍外甥,年少時便隨舅舅在遼東對抗清軍。後黃龍與後金軍在旅順激戰中犧牲,黃蜚便以外甥承襲舅舅,從守備升到都督同知,再至援剿東北水師總兵、提督關遼通津淮海江鎮水師便宜行事。

清軍攻破北京後,黃蜚領殘兵以海船南下,被弘光朝任爲吳淞總兵。早在白頭軍自崇明內犯時,黃蜚便領兵拒敵,奈何不敵無奈逃往浙江。後兵部遣人問罪,黃蜚迫於壓力不得不率部回到松江。

然而這位黃總兵不思殺賊報效朝廷,反在嘉定、崑山相繼被奴軍賊兵佔領後,竟帶部下在松江城中發難,軟禁了松江知府徐汧、吏部考功司主事夏允彝等人。

松江府城的淪陷使得松江府屬各縣士紳頓時惶恐,逃的逃,跑的跑,很快上海、華亭二縣便被義師佔領。

蘇州那邊,太湖魚民赤腳張三聚衆造反後曾經圍攻過蘇州城,然而卻被城中的明朝副總兵魯之遜帶人擊敗。

兵敗之後的張三帶殘部逃入太湖,又轉而在無錫、金壇等地活動,皆連擊敗多股明軍,更是與其他奴軍共同進逼南都,於方山一帶大敗明朝應天巡撫王永祚指揮的鄉兵,聲勢一時高漲,以致南京那邊嚇得閉門封城。

不過張三等人也沒有真的去攻南京城,而是返回太湖休整數日後大張旗鼓再攻蘇州城。

這一次張三的太湖水軍展現了比起事之初更強的戰鬥力,以四百披甲兵猛衝明副總兵魯之遜的兵馬,爾後多方合力將魯之遜殘部圍困於泖湖。

張三採納其部參軍蔣國柱的計重,用小船截斷泖湖出口,之後乘風縱火,明軍水師船隻高大,運轉不靈,被烈火一一焚燬。魯之遜同從嘉定逃出竄至其部的吳淞遊擊吳志葵都被活捉。

不久後,蘇州城內的蘇鬆巡撫祁彪佳便接到以魯之遜名義發出的檄文,稱明朝無道,於江南地區強徵暴斂,所得財富一不思北伐驅逐韃虜,恢復故都;二不用於整兵備戰,卻大筆大筆的撥於那韃子阿濟格同漢奸吳三桂,以江南人民血汗養此二奸。如此朝廷可謂昏庸無道,故天下有志之士當羣起而攻,革新社稷。

江陰方面,原江陰典史閻應元突然襲殺奴軍首領徐有量,奪其兵權後派人往城中勸降陳明遇、馮厚墩。陳、馮二公不肯出降,守備顧元泌卻被削鼻班重金收買,連夜率部出城。

沒了顧元泌部助守,陳明遇、馮厚墩獨臂難支,加上閻應元再三保證不犯江陰百姓,迫不得已只好開城投降。

隨後,閻應元自封江南提督,號召左近共抗南都。

另有義師吳勝兆領兵攻入吳江縣,殺明知縣朱廷佐,樹旗響應願奉閻應元爲首。

閻應元據江陰之後,遣兵攻常熟,該縣知縣陳日升嚇的魂不附體,向蘇鬆巡撫祁彪佳求救,祁彪佳遣兵800往援,半道卻被吳勝兆部截住,雙方在常熟境內的南湖蕩、沙家浜一帶交戰。

蘇鬆巡撫祁彪佳所遣800兵原是北方淪陷後逃至江南的潰兵,這些士兵不習水戰,吳勝兆利用此點,事先派部下操舟好手混於民間。

待明軍搶掠百姓船隻載兵追擊之時,吳部下操舟好手即扮成水手爲之操舟,行至湖中,卻是紛紛跳入水中,取出工具把船隻鑿沉,致使明軍淹死兩百多人,帶兵守備彭某也被擊斃。

吳勝兆獲勝之後,又同奴軍李國翰部、義師郎廷佐部會合,糾集上萬人攻打蘇州。

取得泖湖之捷的赤腳張三也從太湖向蘇州進攻,松江一帶也有多支奴軍義師前來助戰。

多股義軍會師蘇州,人馬多達五六萬人。

蘇州城中人心惶惶,副總兵魯之遜被捉,守備彭某被殺,城中守軍不足千人,南都援軍遲遲不至,爲保全城中商民百姓,蘇鬆巡撫祁彪佳不得不派人出城與義軍協商,終以蘇州不奉南都之命,併爲多路奴軍提供錢糧爲條件換得諸軍不攻城。

蘇州、松江二府的徹底“淪陷”,使得江南奴變形成新的高潮。

各路奴軍從起事之初的流竄鄉野,破壞襲擊明軍衛所轉而營建城鎮,發動百姓,事實上形成根據之地,已經對南京明朝統治形成足以顛覆的威脅。

當蘇州被奴軍所圍消息傳到南京時,實在是坐不住的弘光皇帝終是拉下臉來親自拜訪養病的孫武進,好話說盡,以武安伯爵位換取孫統制帶病領軍出征。

可孫伯爺領大軍出城三日,卻纔走到淳化鎮,這可把南京城中急壞了。不得已,在首輔王鐸的勸說下,弘光帝再晉孫武進爲武安侯。

敕書一到,孫武進精神一振,一日便行三十里,但之後卻以遇賊爲名又停留不進。

而此時,蘇鬆巡撫祁彪佳已同各路奴軍和談,並以個人名義發表支持廢奴的公揭。

這可是自奴變以來第一個轉而支持廢奴,並向賊寇公開納降的督撫大員。

性質十分惡劣,隨後顧炎武、歸莊等江南有名大儒的公揭也不斷傳到南京,造成朝野譁然一片。

老家常熟被奴軍所佔的文壇大宗師錢謙益痛心疾首,稱“朝廷再不能平亂,則乾坤必然顛倒”。

一道晉武安侯爲武安公的敕書快馬出了南京城。

不想,領着大軍在句容正與幾百“強敵”對峙的武安侯卻看也不看國公的丹書鐵券,帶着一衆部將就去遊玩律宗第一名山寶華山去了。

臨行前給那來宣旨的內侍摞下一句話——“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

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六百七十章 太后,體面一些吧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個就是你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七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三十二章 桃花塢 劉家莊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予我侯 明當予我公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轟滄州城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七百四十四章 定北撫南俱歸順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請典史出山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熱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斂財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對老夫做什麼?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三百零七章 衍聖公,什麼公!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六百二十三章 我就是正統!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九百九十八章 好漢阿濟格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辮子兵不可敵的神話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七百一十四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督還等什麼!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二百八十三章 造反的樂趣?第六百零一章 清天當滅,白旗當反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一千零一章 明室優待法案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