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

武功以東六十里興平縣境,渭水至此將陝西分爲東西二部,渭水以西多黃土丘陵溝壑,渭水以東則爲關中平原,又有秦嶺橫亙,縣境大小山峰林立,更有西漢武帝茂陵遠依九駿山,南面遙屏終南山,使得興平自漢唐以來便爲長安達官貴人遊玩踏青勝地。

只今日興平,自前明崇禎以來,連年兵災,百姓多避兵災藏於山林之中,縣境荒田若干,雜草叢生,破敗異常。

馬嵬驛,大西御營駐地。

相傳馬嵬本爲東晉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築城而命名地名,後來此地一直是長安往隴西、劍南的第一驛站。

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後,唐玄宗逃至馬嵬驛,隨行將士突發兵變處死宰相楊國忠,並強迫貴妃楊玉環自盡,史稱“馬嵬驛兵變”。

西軍半日便破武功城後,爲了發泄被堵數日怒氣,張獻忠命人將據城頑抗的何柴山亂刀分屍,又盡屠城中抗西軍民兩萬餘人,僅百多孩童得以生還歸入西軍孩兒營。

武功城既破,張獻忠自是再也無心同西安方面搞什麼議和的鬼把戲,命皇城都指揮使竇名望、中軍都督王尚禮統領步軍大隊,義子劉文秀、張化龍、後軍都督王自奇、左軍都督馬元利連同趕來的左丞相汪兆齡、吏部尚書胡默、禮部尚書吳繼善、降將黨孟安等文武百餘人隨他親征西安城。

三萬餘西軍精銳騎兵自武功東進疾馳數十里,由文武簇擁於其中的張獻忠意氣風發,大有當年李自成大敗孫傳庭奪取西安的豪邁景象。

行經尚存村莊時,內中村民皆拜於道路兩側,口呼“大西皇帝萬歲”,不敢擡首視目。

張獻忠一時高興,命人取糧分發這些村民,按人頭一人得三斤,喜得那些百姓連連磕頭,都說大西皇帝仁義。

大軍行至馬嵬驛時,左丞相汪兆齡說此地就是當年楊貴妃身死之地。

張獻忠於馬上環顧四周,但見遠處古柏參天,泉水嘩嘩,山川極爲秀麗,不禁感慨此地風光當秦地第一。

“萬歲有所不知,不遠處的黃山宮相傳是道教始祖老子傳經佈道之處...”

左丞相汪兆齡雖是湖北人,但於陝西地理倒也熟知。

“李唐好像說老子是他們的先祖,今日朕也來了長安,便去瞧瞧他老子的道場是什麼個模樣。”

張獻忠得意之極,竟下令於馬嵬驛歇馬紮營,明日再往西安。

撫南將軍劉文秀急忙勸說大軍離西軍已不到百里,此時當快馬加鞭直抵城下,不可於途中耽擱。

汪兆齡笑道:“撫南將軍多慮了,長安城中兵不過兩千,守城者孟喬芳、張國柱皆是降將,有何可慮的?說不定這會二人聞武功已失,我大軍西來,早已嚇得棄城而逃了。”

“無妨,誤不了事。”

張獻忠也認爲西安城可唾手而得,加之將士疾行數十里人馬也有所困頓,不妨在這馬嵬驛歇上半日,養足精神明日好以最佳狀態入那西安城,好讓那城中百姓好生看看大西將士的風采。

見父皇也這樣說,劉文秀尋思西安城肯定已成驚弓之鳥,且順軍援軍不可能這麼快趕到,爲免掃父皇的興便沒有再勸。

當下,御營傳令紮營,諸將各自忙碌。

在汪兆齡的陪同下,張獻忠一行徑直去了離馬嵬驛不遠的老子道場黃山宮,隨行的還有大西的兩位天學國師利類思同安文思。

不過兩位耶穌會來中國的教士對大西皇帝遊道教道場卻是極不舒服,並都有些失落,因爲看起來他們這兩年多時間似乎並沒有讓大西皇帝對天主教產生太多興趣。

只再不舒服,再失望,二位天學國士也得耐着性子陪同皇帝陛下游玩,並不時給出一些違心的讚賞。

遊了有大半時辰,張獻忠便沒了繼續遊玩興致,正準備吩咐回營,卻有探馬數騎自山腳而來,匆匆來報說前方十幾裡外的渭水發現有順軍騎兵數十人正往御營所在奔來。

順軍來了麼?

利類思同安文思都是吃驚,彼此對視一眼,二位天學國師可是聽說這中國有“大賊”兩股,一號順,一號西的。而那順賊從前無論是聲勢還是實力,都是超過大西的。

汪兆齡也是一驚,正待詢問探馬那股順軍騎兵底細時,耳畔卻傳來張獻忠的怒罵聲:“你們探的什麼東西?那西安城內都叫朕嚇破膽了,哪裡敢派兵來窺伺朕的軍機?你們幾個混賬東西八成是將土匪當成順軍報於朕知!”

言罷,竟叫將那爲首的報訊士兵斬殺,隨同的後軍都督王自奇嚇了一跳趕緊上前勸阻,說這人是跟隨皇帝多年的勇士,可能只是一時失察這纔來誤報,絕非有意爲之,還請萬歲饒他性命。

“還愣着幹什麼,再去探!究竟是順軍還是土匪,給朕瞧仔細了!”

張獻忠搖了搖頭,示意衆人隨同下山,還未到大營所在,探馬又來報,說的確有一股順軍騎兵出現在渭水北岸山坡上,這次人數更多,怕有幾百騎。

王自奇嘀咕:“是不是順軍主力趕來了?”

“從北京到西安,兩千多裡地,他順軍是插上翅膀飛過來的不成!就算趕得再快,這會也當在河南境內。去,再探!”

張獻忠依舊沒有將此事當一回事,甚至認爲有可能是西安的孟喬芳和張國柱在故布疑兵,而讓他這個大西皇帝疑神疑鬼,從而停止向西安進軍。

便同那個諸葛亮的勞什子空城計差不多。

王自奇卻覺事情有些不對勁,就偷偷派親兵也去探查清楚。

回營之後,張獻忠眉頭微皺,命人將路上抓獲的一個從西安逃出來的順軍官吏連同夫人帶來,他親自提審這夫婦二人西安城中的虛實。

如此,又用了小半個時辰。

被抓的那順軍官吏夫妻二人還是很肯定的說西安城中並無大軍,總督府內外都是慌作一團什麼的。

張獻忠這才徹底放下心來,正要命人傳膳,結果又有探馬來報,說在渭水北岸的幾百騎兵不是土匪散兵,而是打着“闖”字旗的順軍精銳騎兵。

“媽拉個巴子的,活見鬼了!”

張獻忠氣急之下一腳將案桌踹翻,直接衝出大帳翻身上馬,他竟是要親自去看個明白。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一千零一章 明室優待法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四百二十四章 日本,挺有錢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六十一章 不好,我全要!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沒事,我再問問潞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樣?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四百七十五章 滿洲大敗,指日可待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殺王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七百五十八章 統統滅殺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好太后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將淮賊碎屍萬段(謝盟主樊霸)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變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們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