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

姜驤反正,陝西總督孟喬芳、山西巡撫吳惟華居功至偉。

早在知道西安被順軍重新佔領光復之後,尚在西北同白廣恩、唐通等前明降軍一起替清廷鎮壓當地反清勢力的姜驤就覺滿洲大勢已去,怕是難以再坐中國天下。

未過多久,姜驤便接到反正歸順的陝西總督孟喬芳密信,信中孟勸姜驤立即易幟反正,誅殺清官清將,重爲中國之人。

孟更稱姜驤若此時易幟反正,於北地局勢將起至關重用,大順將來必以侯爵相酬。

孟喬芳所言也是事實,當時順軍剛剛恢復西安及左近地區,對山西及延綏、西北諸地尚無力染指,因此姜驤若率部反正或助大順平定西北,或揮師殺入山西,兵鋒直指北京,必然能替大順軍牽制北方清軍,從而立下大功。

然而姜驤這邊既覺得滿洲人恐怕兔子尾巴長不了,不大願意繼續替滿洲人效命,然而對於重新歸順一事又猶豫不決,遲遲拿不定主意。

原因就是他當初背叛過李自成,並且造成大順軍在山西佈防的全面崩潰,迫使李自成不得不放棄山西退入陝西,後果相當嚴重。

如今順軍重新得勢,雖然李自成死了,但李自成麾下的將領們還在,因此姜驤擔心他要是再次歸順的話,大順方面就算眼下爲了大局着想對他安撫,將來也一定會把過去的舊賬拿出來跟他算,到時候他姜驤可就是上天無門,下地無路了。

所以儘管孟喬芳多次書信於其言明大順監國新闖王寬宏待人,只要姜驤再次來歸定相誠相待,絕不追究從前,可姜驤卻是始終不信。

直到大西軍出川迅速席捲西北,清廷於甘肅、青海的統治一夜之間被摧毀,白廣恩和唐通這兩位“難友”逃的逃,降的降,姜驤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妙,嚇的趕緊帶兵撤回大同。

剛到大同,就收到陝西順軍大舉東征的消息。

下面的將領都說清朝這回是肯定玩蛋了,他們得趕緊有所動作,別讓順軍把他們當漢奸給滅了。

於是,姜驤乘清廷委任的宣大總督耿焞出城驗草的機會,突然關閉城門,然後下令“易冠服”,自稱大將軍,公開反清。

耿焞逃往陽和,家屬被姜瓖處死。

清廷委任的山西巡撫吳惟華得知姜驤在大同作亂後,倒是想派兵去鎮壓,可他手裡綠營不過幾千,皆是收編的散兵遊勇,哪裡是姜驤手下那兩萬多建制前明軍的對手。

因此只能一邊趕緊於太原附近佈防,一邊向北京告急。

沒等北京那邊有什麼旨意到太原,山西境內也是處處皆反,到處都是舉兵抗清的漢族官紳,大同附近十幾個城池也均響應姜驤。

形勢最危急的時候,吳惟華這個山西巡撫都不敢出太原城一步。雪上加霜的是順軍延安總兵李元胤率部渡過黃河殺奔太原,爲了保住自家性命,吳惟華也只有選擇公開反清了。

不過他沒和姜驤聯繫,而是直接同正向太原進攻的順軍李元胤部聯繫,表示可以太原全城歸順。

很快,吳惟華以太原反正的行爲得到了大順方面的高度肯定,監國行營又頒諭令至太原,叫吳惟華仍爲山西巡撫,協助延安總兵李元胤穩定地方,搜剿土匪。

接下來的山西大概有個把月時間的“平靜”,山西境內的官紳不約而同的都停下了手頭的事,目光都聚焦在了幾百裡外的北京城。

九月,順軍攻佔北京,滿洲滅亡的消息正式傳入山西。

巡撫吳惟華三天時間接到上百封地方士紳願意歸附的書信,前來太原城內商洽歸順的地方官員代表更是絡驛不絕。

吳惟華的腰桿,一下又直了。

這回,輪到他來考慮如何解決佔據山西北部大同的姜驤問題了。

姜驤這邊在大同宣佈易冠服反清後,不知出於什麼目的,竟然擁立了一個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代藩棗強王后裔),說什麼“以續先帝之祀”,並且要治下府州縣重新用明朝的年號。因不知南都那邊現在是什麼天子,所以繼續用了崇禎,是謂崇禎二十年。

待北京被順軍光復的消息傳到大同,姜驤一下慌了,那個朱鼎珊也嚇的躲在家裡再也不願拋頭露面。

生怕順軍會調集兵馬攻打大同的姜驤一方面給一直想招降他的孟喬芳寫信,希望對方能夠替自己向大順這邊爭取一二,另一方面則是派人給太原的吳惟華送禮示好。

結果禮物吳惟華收了,卻當着姜驤使者面痛陳姜驤擅擁明宗室爲“大不合理”,並言如今大順再次中興,留給姜驤的時間不多了。

姜驤害怕吳惟華這個先一步降順的巡撫在大順那邊說自己壞話,引來攻進北京的大順軍入大同境內,便又寫信給吳惟華。

信中請這位巡撫中丞原諒他姜驤不學無術之罪,並試探說若他重新歸順,不求領兵,但請大順能解他兵柄,另選賢能以鎮大同,從此他姜驤回老家休息田間,有生之日皆歌詠太平之年。

吳惟華比姜驤還猴精,一看就知姜驤現在虛的很,便回信先嚇唬了姜驤一通,再說只要姜驤意識到錯識,明瞭天下大勢,則率部來歸可繼續爲大同總兵。

與此同時,陝西總督孟喬芳的書信也至大同,信中孟警告姜驤“洗心易慮,倘仍前不悛,越分干預,國有定法,毋自取戾”。

意思是如今局勢比先前還要明朗,你姜驤難道以爲自己這點兵馬可以據大同自保嗎?

若是再不易幟,恐兵災復起,屆時你姜驤又能跑到哪去,難不成還要出口外做那胡人不成。

進駐太原的延安總兵李元胤也趁機提兵至與大同接壤的代州,造成接應順軍主力入大同的假象。

幾方共同努力下,姜驤終於不再遲疑,宣佈易幟重新歸順,並派人專門攜降表進京。

“大同既歸,則山西全省光復,如此河東防線便可建立,再使一二主力軍進入山西,當能短期震懾那位八大王。”

考慮姜驤剛降,心中怕對從前舊事還很害怕,此時要是調其出大同恐會造成大同歸降之事反覆,陸四便命姜驤仍爲大同總兵,但卻讓姜驤將長子姜之升送來北京。

爲人質的意思再是明顯不過。

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七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銀子好說話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國大兵第四百二十四章 日本,挺有錢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六百零九章 大順忠貞營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爲將,不可爲帥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七百五十八章 統統滅殺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二百三十六章 蘇進忠 王進功 李得功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六百五十八章 婦女之友陸闖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動手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七十五章 拖家帶口造什麼反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若能孕,兩國可交好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三百九十六章 問太后一聲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殺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六十四章 若尊強者,便爲強者第六百六十五章 貝勒就值十兩銀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敢殺我這盟主!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