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務實爲民陸闖王

陸四手中拿的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中的陰陽醫術卷四。

不過並非《永樂大典》原稿,而是前明嘉靖年間大學士高拱、瞿景淳、張居正等人重修的版本,一直藏於皇史宬中,此處也是前明的皇家檔案館。

不管是當年李自成入京還是滿洲入京,皇史宬建築包括內中的藏書、檔案都沒有被破壞,然而卻被人盜走不少,陸四已命順天府尹方大猷組織專人清查此事,務必儘可能將被人盜走的檔案藏書追回。

之所以閱看陰陽醫術卷,主要是陸四決定於六政府之外要設一個類似後世衛生部門的機構,並計劃在北京、揚州、濟南、西安等地陸續建立中央政府直屬醫藥部門,以便垂直領導。

各府州縣也要陸續招募醫藥人材設立官營醫院或醫所,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所招募的醫學人材都給予相應品級和官職,使之成爲大順政府的“公務員”,換言之就是陸四準備從大順中央不多的財政中擠出銀子來收編大量民間郎中,從而能爲北方重建提供堅實的醫藥基礎。

前明醫務方面也有中央和地方專職機構,中央這一塊便是太醫院,有太醫監、太醫少監等職。

地方這一塊,府州縣也都設有專門的醫學正科,典科,訓科等官,負責轄區的醫藥衛生。

官府機構又都設有惠民藥局、養濟院和安樂堂等機構,職責大體便是藥店、養老院、火化場。

然而明朝雖有專門對應的醫學機構,但從中央到地方管理卻極不完善,很多地方或者無有醫學正科官設,或者就是有官無醫,有醫無藥。

而那中央太醫院又主要是爲宮中及達官貴人看病,除了看病做的最多的就是蒐集各種藥方,本質上還是以看病爲主,無法起到一箇中央性質統籌醫藥發展,促進國家整體醫學進步的職能作用。

也正是因爲官方醫學機構的“癱瘓”,導致前明百姓看病多往民間醫館,也就是當地郎中,接生則是請產婆或有經驗的婦人。

如此,由於郎中傳統觀念及整個行業的侷促性,更使得醫學技術在小圈子中傳承,如此無大瘟還罷,一旦有了大瘟,中國脆弱的醫藥行業根本難以應對。

崇禎年間大瘟疫死了幾百萬人,就是最好的證明。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

但只要抓住三樣東西,這治天下也容易。

即糧、藥、學。

糧爲民生之基,藥爲民生之輔,學爲民生之智。

身體,精神,腦袋。

弄好這三樣,大順的根基便徹底牢了。

如此,陸四自是重視。

他這個闖王在具體“戰術”上或許是門外漢,往往當甩手掌櫃,但在戰略上卻從來都是無比重視,親自予以制定督辦的。

當前實際情況,陸四擬定大順醫學研究及保障方向主要是瘟疫和婦產,中央政府所撥錢款中的六成將集中於這兩個方向。

雖然北方流行的大瘟疫已經得到有效遏制,但局部地區尚在流行,很有可能會死灰復燃,捲土重來。

眼下各地實控區報上來的人口數據只有一千兩百萬人左右,真要再來一次崇禎十五年那樣的大瘟疫,十戶九死,“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那大順這個新朝恐怕同樣也會變得很短命。

陸四前兩天在訪民間宿老時,聽那些老人說起三年多前那場大瘟疫時,也是當場色變,深覺瘟疫可怕比之天災人禍更甚,所以回來之後便讓人去取相關醫書來看,同時醞釀成立大順醫學部門之事。

此事之重要性,比之再建十萬軍隊,比之大軍南征都要急迫。

有個寫出《瘟疫論》,並親身經歷崇禎十五年大瘟疫的醫師吳有性入了陸四視線,此人是高一功舉薦的。

據說這個吳有性當年還曾在孫傳庭軍中做過醫官,後來孫傳庭兵敗吳便到了北京參與救治瘟疫感染者,提出一套祛邪達原理論,對治療瘟疫很有成效。

大順軍破北京後,順軍這邊也聽說過吳有性的事蹟,因此牛金星下令將此人編在軍中。後來吳有性逃出順軍欲往吳縣老家,半道卻碰上大順山東方面軍北伐,結果成了淮軍第二鎮的一名醫官。

高一功聽說闖王對瘟疫比較關心,當即就提了這個吳有性。

陸四也立時想起這麼個人,於是傳諭尋找,結果發現這人就在淮軍第二鎮,立時便命送到北京來。

原先前明太醫院的醫官有部分回了老家,有部分留在衙門待新朝任命,這當中絕大多數又成了滿洲人的醫官,陸四已命各部將抓到的醫官包括滿洲人從關外帶來的統統送進京。

又命宮內廳提督高歧鳳將皇城萬壽宮、惜薪司、果園廠、鴿子房等前明內廷機構清理出來,親書“醫濟世人”四字命制匾額懸掛,又與顧君恩商議將此醫藥機構定名爲“中央醫藥局”,爲正三品衙門。

各地也將陸續成立醫藥分局、分所,省爲正四品、府爲正五品,州爲正六品,縣爲正七品。

定編品級比之前明要高出許多,並且由中央政府撥款,使得各地醫藥機構不再有名無實,真正發揮醫濟世人的作用。

醫藥局(所)之外,又有中央醫院、省府州縣各級醫院,此外再設醫務處(中央及地方醫務人事),醫藥處(藥村採購生產)、醫經處(藥書統編)、醫學處(教育、培訓)等四分處。

同樣也是唯纔是舉,只要有真才實能皆可爲醫官。

這也是陸四對顧君恩強調的實務官。

中國人自古對做官皆嚮往,因此只要大順給出真實官職,陸四相信民間那些醫師肯定會趨之如騖。

吳有性因擅長瘟疫防治,陸四擬暫委他爲醫經處,由其出面負責中央級別的瘟疫防治,提出可行方案後予地方開始實施,確保大順建國之後一旦發生瘟疫,就要在最短時間進行撲滅、救治,隔離。

如果說重視瘟疫防治是不死人,那麼重視婦產就是多生人。

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六百四十六章 闖王似好婦人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無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三百八十五章 雨襲孔有德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滿洲大兵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殺人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一百四十二章 動手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對老夫做什麼?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爲大明齊王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變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七百二十六章 親王者,兵強馬壯者當之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一百二十章 紅豆殺黃豆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順王,奉順王!第二十五章 時勢如何造英雄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六百八十一章 監國乃繼統,非繼嗣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六百四十六章 闖王似好婦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順王,奉順王!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一百八十章 成真龍的機率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五百五十八章 闖王與你們同在!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走就打你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五百七十五章 晚降者皆戮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有人,不可輕侮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鎮北將軍許定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