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

灤州,三年前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就是經此城直入北京,當年九月國主福晉連同聖母太后帶着皇帝從盛京遷都入關時,鑾駕還在灤州特意多留了一日。

原因是當年太宗皇帝首次伐明時,八旗軍曾攻佔京東永平、遷安、灤州、遵化諸地,並皆令貝勒大臣率滿洲、蒙古八旗駐守。

這也是滿洲起事以來首次奪取明朝的關內土地,若不是大貝勒阿敏輕棄四城並縱兵屠城,或許早在太宗初年就能以京東四城爲基地,內外夾擊寧錦,使入關提前十數年。

兩位太后在灤州城追思丈夫生前偉業,自是唏噓感慨萬千。如今再臨故地,二位太后心中同樣也是感觸良多,只此時感慨同三年前卻有天壤之別。

三年前,是興致勃勃,君臨中國,眼前所見都是無比新鮮的氣象。

三年後,卻是倉皇出關,狼狽離京,眼前所見全是一付逃難景象。

整個八旗的撤離只能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因爲順軍方面的不斷催促,再三給出所謂最後通牒,負責撤離事項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不得不再三下令各旗加快速度,丟掉不必要的累贅,這就讓很多在滿城費盡心思打包的財貨不得不被丟棄在道路兩側,那些上了年紀的滿洲老人們心疼的直罵年輕人們都是敗家子。

最後離京的兩白旗更是倉促,事先兩白旗統計的馬車有一千多輛,但最終出城的纔不到半數,其餘近五百輛滿載物資的馬車都被丟棄在了北京外城。而出城的馬車也有很多都是被騰空了車廂用來拉人,要不然根本不可能在順軍給出的最後時辰到來前將人運走。

如此倉促,也使得兩白旗損失慘重,旗下原本應該帶走的上萬名漢奴阿哈也不得不被拋棄在北京,其餘跟着主子們回老家的漢奴阿哈也多是青壯健婦,上了年紀的和略有殘疾的,不能長途行軍的小孩子多數都被拋棄。

有些早在天命年間就成爲滿洲包衣的老漢奴也被主子無情的拋下,望着主子們遠去的身影,這些老漢奴個個是淚眼婆娑,很多想不開的甚至縱身躍入城外的護城河。

跟着主子時間久了,這些個漢奴對主子,對大清,那都是真生了感情,也是真將自個當成奴才的。

恭順王孔有德部的上萬名家眷直接沒有得到離京的通知,可這些恭順藩的家眷卻還是每家每戶收拾了包裹自動前往城門,哪怕滿洲人不要他們,他們還是想跟在隊伍後面前往遼東。

這些恭順藩的家眷知道一旦順軍入城,他們的下場就會很慘,因爲他們的藩主同她們的男人是同順軍戰鬥而死。

反觀那些懷順藩的家眷們,則家家戶戶平靜異常,甚至帶着幸災樂禍的表情看着倉皇離京的滿洲人。

不少恭順藩的人既沒法跟在滿洲人後面,又不知自己下場如何,只好將孩子託付給懷順藩的親朋好友,希望這些馬上就要成爲大順子民的老鄉能夠給她們孩子一條活路。

有同情心軟的收下了那些沒有爹的孤兒,也有的則是狠心不納。

等到最後一個滿洲人走出北京城後,城中竟響起鞭炮聲。

放炮的有城中的漢人百姓,也有懷順藩的人。

炮聲中,早就等得不耐煩的順軍第一鎮迫不及待的開進了城中,從此,北京再也沒有滿城。

因爲撤離的混亂,一些不願跟隨滿洲人出關的漢官都在趁亂逃跑,有一輛被滿洲人挾制馬車上的十幾個漢官趁看守旗兵不備,同時從車上跳下向着遠處的順軍跑去,邊跑邊喊他們是漢人什麼的。

看守八旗兵自是要追人,但追上之後卻不敢當着遠處順軍的面將人殺害,只是拿刀劍威逼這些人回去。

不想跟滿洲人回去的漢官在那哀求對面的順軍,可順軍那邊卻是半點解救他們的意思都沒有。

在一片混亂中,大清終是一點一點的遠離北京城。

因爲往山海關必經通州,所以通州也是八旗的第一站。

就在離通州還有十幾裡地時,不知哪傳出來的謠言,說是順軍會在通州背約襲殺滿洲人,結果導致大量滿洲人因爲害怕被順軍襲殺爭相逃竄,踐踏而死者多達上百人,失蹤者更達上千人。漢奴逃亡的更多,光是兩白旗就有三千多漢奴一鬨而散。

英親王阿濟格的七子墨爾遜同十二子班進泰所乘坐的馬車被逃竄的人羣撞翻,兩位小阿哥一個不幸被甩出馬車外摔斷了腿,另一個則不幸被車廂壓住活活給壓死了。

豫親王多鐸聽到兩個侄子不幸消息後,大爲震怒,急忙派兵糾壓,好一番彈壓纔將騷亂平定,並命各牛錄遣人於道邊接應,澄清謠言,方使人心逐漸安定。至於逃亡和亂跑失蹤的人,多鐸實在是沒有精力也沒有人手去尋找搜回,只能由他們去了。

鑾駕是同兩黃旗一同撤離的,並且還在兩白旗於北京城外混亂之時就抵達了通州城。

可鑾駕這裡同樣也亂。

這麼多人撤離,時間又這麼緊張,哪裡能方方面面照顧得來,想得周全。

在通州的第一個晚上,兩宮太后同皇帝別說吃飯了,連口水都喝不上。原因是通州城前不久剛遭順軍屠城,城內的水井不是被順軍用石頭磚塊填塞,就是飄浮着死人,那水哪裡能喝。

大人能忍受得住,才十歲的小皇帝哪能忍得了。

見兒子實在是渴,聖母太后急得也是沒辦法,叫內侍吳良輔趕緊想辦法。可吳良輔能有什麼辦法,硬着頭皮四處尋找,結果卻叫他找到兩棵被剝了苞谷的玉米杆。

就這麼着,滿洲國主福臨靠嚼那玉米杆子纔算稍稍止了渴。負責鑾駕護衛的統領鰲拜也帶人拿着木桶去運河挑水,下半夜的時候纔算讓兩位太后同皇帝有了一碗熱水喝。

御膳房的奴才本來給兩宮同皇帝準備了吃的,但半道卻被鑲黃旗一幫人給搶了去。剩下一鍋小米綠豆粥,還是太監楊植用身體護下來的。

一聽御膳房的膳食竟叫人搶了去,國主福晉哲哲氣得臉都變了,可城中這麼亂,怎麼查那幫膽大妄爲的傢伙們。

最後,還是先吃點東西吧。

哲哲福晉喝的那叫一個香,就像這小米粥是天上的玉液瓊漿。

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從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六十九章 陸文宗,我要娘們!第六百二十章 富察氏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六百七十章 太后,體面一些吧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二十五章 時勢如何造英雄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無策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三百零七章 衍聖公,什麼公!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三百章 好一個雄偉的少年侯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六百二十章 富察氏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蘇克薩哈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圍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爲騎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刀要見血!第四百零八章 奇襲北京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紅花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五百六十七章 順治以來第一稀罕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四百一十八章 洪承疇遇刺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四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追,自己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三百六十五章 陸四什麼意思?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三百零九章 祖先當得漢奸,我當不得?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把油菜花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