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

清承明制,太后居慈寧宮,皇后居坤寧宮,但大清又有兩位太后,坤寧宮是皇后所居,即便當今皇帝年幼尚未娶妻,這坤寧宮按制也是要空出來的,如此一來總不能讓兩位太后都住一個宮中吧。

當初大學士剛林同已於去年病逝的鮑承先便提議國主福晉哲哲太后居慈寧宮,聖母太后則居交泰殿。

交泰殿本就是前明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中間,所以於禮法、於制度請聖母太后居於此殿都沒有問題,畢竟聖母太后並非太宗皇帝嫡福晉,而且也是國主福晉的侄女。

就這麼着,皇帝生母、貴爲聖母太后的布木布泰就一直居於交泰殿,爲了讓交泰殿更有滿洲“味道”,這位聖母太后還特意讓人在殿角落設了個暖閣,一應佈置同關外盛京的清寧宮一模一樣。

可是聖母太后絕沒想到有朝一日她會從這交泰殿中被“趕”走,當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將在京議政王公大臣大部同意兩日出京的結果遞進來後,布木布泰很是失神的在炕上枯坐了好一會,然後在貼身侍女蘇麻喇姑的陪同下去慈寧宮給姑母請安。

“早一點走也不是壞事,夜長夢多,萬一賊人改變主意,我娘兒們想走都走不成。”

國主福晉哲哲比侄女要開明一些,也更想得通。侄女來之前,她已經叫慈寧宮的太監宮人開始將宮中物件裝車了。

這些物件大多都是前明留下的,其中不乏名貴之物。

當年李自成撤離北京時因爲太過匆忙,很多宮中的寶貝都沒來得及帶走。命人放火,也只是前三殿那裡損失大一些,後三殿這邊只是燒燬了乾清宮和坤寧宮的一部分,因此紫禁城中遺留的好東西着實不少。

與城外順軍議和條款中有一條不許大清破壞北京城,當然也包括不許破壞紫禁城,因此哲哲同布木布泰可不敢令人放火,但只要是能拿走的東西,兩位太后也絕不會手軟。

這關內,總不能白來一趟吧?

負責皇宮撤退事務的是內務府,負責議和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同城外順軍還沒談定相關條款時,內務府就開始派人進宮收拾了。

其實宮中隨皇帝、太后“還京”的人員並不多,主要是那些從盛京伴駕進關的人員,包括內務府所屬各衙門的人員,另外就是少量的太監、宮人。

留用的前明宮人和太監大部分都不會帶出關,這是早就定下的。

畢竟,盛京皇宮拿北京皇城相比小得太多,宮人帶出關還能配給各旗披甲人,沒用的太監帶去幹什麼。

一衆前明留用的太監宮人們也知道大清肯定會拋棄他們,也是各尋出路,幾乎十個溜出宮的有九個都會在走之前先偷上一把。

偷盜之風愈演愈烈,已經由偷變搶,甚至還發生幾夥太監爲了爭奪一件寶物“打羣架”的場面。

管事的太監約束不住,最後還是內務府緊急調了一隊八旗兵入宮才把局面壓制住,要不然天知道這幫閹人會不會驚了聖駕,衝撞了兩宮太后。

宮中尚且如此,皇城外的滿城又亂成什麼樣,自是不必多說。

小皇帝福臨今兒可不用去進學,聽範師傅講書,他馬上就要出關回老家,再也不用做中國的皇帝。

但過年就十歲的福臨對於出關回老家並不排斥,相反還很高興,因爲那樣就不用擔心賊人的炮子會打着他了。

總管太監吳良輔忙着同內務府一塊主持離京事項,現在陪着小皇帝的太監是那個每天都給聖母太后梳頭的楊植。

見到額娘後,小福臨就噘着嘴道:“額娘,孩兒餓。”

哲哲立時大怒,喝罵楊植這個奴才連皇帝都照顧不了。

楊植趕緊辯解說宮中都在忙着收拾東西出京,御膳房那邊也是亂哄哄的,他傳膳了兩次御膳房都沒音信。

“這幫狗奴才,我大清只是出關還京,不是亡了!”

哲哲氣的便要命人將御膳房的管事太監叫來訓罵,布木布泰攔住了姑母,說這會宮中是有些亂,也怪不得那些奴才們。

“蘇麻,你去給皇帝弄些吃的來。”

布木布泰轉身吩咐,蘇麻喇姑應聲叫了個宮人同她一起去御膳房。

這邊哲哲先拿了塊點心讓福臨先墊墊肚子,繼而拉着侄女問起太廟那邊的事。

太廟那邊能有什麼事,不過是愛新覺羅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不管是世祖還是太祖、太宗的陵寢,都在關外呢。

去年打山東渡海襲擾遼東的順賊,就曾揚言要把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全刨出來燒了揚灰,不過這幫順賊也就是嘴頭咋呼,在關外燒殺搶掠快一年,也不曾把清陵給挖了。

布木布泰說太廟那邊宗人府和禮部早就去清理了,不會遺漏什麼。

“這就好,這就好...”

哲哲點了點頭,又說道:“禮親王的意思是叫阿巴泰先帶人去山海關看着,只要山海關在咱們手裡,那順軍就是反悔,咱們也能衝出關去...”

正說着,蘇麻弄了幾樣小菜熱乎乎的裝在食盒端了過來,說御膳房那邊的管事也是忙暈了,求她跟兩位太后告罪。

哲哲想說點什麼,但想了想終是沒說出口。

福臨也真是餓了,拿起筷子吃的津津有味。一碗米飯下肚後正想添飯時,宮外來報說是大學士寧完我和范文程要覲見兩位太后。

布木布泰吩咐道:“讓他們進來吧。”

寧完我、范文程這兩位漢官大學士進宮後先給兩位太后和皇帝叩了頭,哲哲命他們起身又叫宮人賜座。

許是時間緊張的原因,寧完我和范文程落座之後也沒有說其它廢話,徑直將目的同兩位太后道出。

卻是希望太后能夠下旨,命在京所有漢官都隨大清離京出關。

“說是議和,實際上在外人眼裡看來,我大清是被那順賊趕出關內,如此,二位大學士難道認爲那些漢官還願意隨咱們走?”

哲哲此話言外之意自是說眼下清廷用的漢官大半都是關內投降的明官,不比寧完我、范文程等早在關外便降了大清的漢人。

大清強勢時,這些漢官自是無比忠心,可現在這局面,那些漢官怕是早就存了降順之意,根本不會跟大清一起出關。

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五百九十三章 磨刀霍霍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過困守鳳翔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強悍的男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一百四十二章 動手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戰爆發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五百八十五章 何以解憂?唯金銀耳!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人命換勝利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滿洲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七百七十五章 那僞後不錯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價,加價,加價!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當皇帝?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第三百五十六章 豪格大軍南下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三百一十章 無百姓,無官,無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七百一十四章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轟滄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