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

沒有入關機會總比北京城破,朝廷被人家一鍋端的要好。

寧完我深知豫親王多鐸絕不可能接受和談,只有鄭親王濟爾哈朗同饒餘郡王阿巴泰可能支持和談,因此寧完我同范文程先去見了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早在去年就對關內局勢憂心仲仲,認爲對中國的征服恐難成功,爲避免陷入關內漢人反抗的泥潭之中,大清還是攜那搶掠來的財富出關的好。

只不過多爾袞強勢,八旗兵權又被其胞兄阿濟格、胞弟多鐸所掌握,因此濟爾哈朗等人可以私底下做些小動作,比如揹着多爾袞進宮面見太后,召開議政王公大臣會議,然而卻捍動不了握有兵權的多爾袞地位,如此自是不能將其主張付諸實踐。

現在多爾袞率軍出征不僅沒能改變戰局的不利,反讓北京被順軍團團合圍,於公於私、於情於理,也都是他濟爾哈朗爲愛新覺羅家出力的時候了。

“若順軍同意和談,於我大清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損失。”

濟爾哈朗看得頗開,左右這北京城都是搶來的,讓出去也沒甚大不了。但他卻提出一個問題,就是順軍如果同意和談,多爾袞和阿濟格的大軍如何出關?

儘管對多爾袞怨意深重,濟爾哈朗也絕不可能坐視兩路大軍覆沒。

他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萬一順軍佔據北京之後,不許兩路清軍主力同朝廷一起出關,那就算北京城中的朝廷同八旗家眷能夠出關,到了也不過是人家順軍的嘴邊肉。

再說,現在關外也有順軍的兵馬肆虐,如果不能確保關外的安全,朝廷是不能輕易讓出北京的,否則就是關內關外兩個家,卻一個家都回不得了。

所以,濟爾哈朗提出兩個和談必備條件,第一就是順軍方面要確保大清在外兩路主力可以安全出關;第二就是順軍要撤回關外的兵馬。

只要順軍能答應這兩個條件,大清同大順以後仍以山海關爲界,兩國世代交好,互通有無。

寧完我、范文程對鄭親王的這兩個條件不覺有何不妥,確保英親王和攝政王大軍安全出關,也是和談的重點。

饒餘郡王阿巴泰那邊也很快得到了濟爾哈朗的告知,對是否和談,這位太宗時期的郡王名將只說了一句:“關內不可久留。”

除此並無它話。

但光有濟爾哈朗同阿巴泰這兩位支持和談,顯然還不能壓制手握北京城防大權的多鐸,於是濟爾哈朗親自到禮親王府去了一趟。

“時事已是艱難至此了嗎?”

六十四歲的禮親王代善入關之後身子骨一直就不太好,幾乎不問國事,但於此大清生死存亡之際,當年的古英巴圖魯還是強撐着病體同濟爾哈朗好生商議起來。

最後,代善只提出一個條件,就是大清不能去皇帝號,但可以承認大順爲關內的中國唯一政權,也就是說大清可以承認現在的順軍領袖陸文宗爲中國皇帝,但大順不能要求同明朝一樣對朝鮮具有宗主權。

“此事怕順軍不會答應。”

濟爾哈朗覺得老哥哥有點異想天開,眼下這局面咱大清可不如人家大順,要是和談不能達成,北京城破就是眼面前的事。

“順賊若咄咄逼人,本王便領兵同他們血戰到底便是!”

代善卻是強硬,堅持在不去帝號的基礎上進行和談,至於朝鮮藩屬權這一塊,倒是可以談。

這也是代善的一個小聰明,也是漢人常說的漫天要價,坐地還錢。

倘一開始便將己方底線托出,順軍方面肯定要求更多。

同時代善提出和談一事暫時不要公開,更不能讓十五弟多鐸知道,參與其中的人員也是越少越好。至少,在順軍方面明確答覆前,這件事知曉的人僅爲議政王公大臣人員。

這也是理所當然之事,濟爾哈朗知多鐸脾氣,也知沒能成功之前就泄露和談風聲,絕不是智者所爲。

關於出城和談人選,濟爾哈朗提了兩人,一滿一漢。

滿即戶部滿尚書英俄爾岱,此人當年一直負責同朝鮮的談判事項,於交涉極有經驗,朝鮮人稱他爲“龍骨大”。

漢官自是提出和談建議的禮部漢尚書馮銓。

當天夜裡,從鄭親王口中得知要和談的英俄爾岱在再三思量之下同意出城談判,而一直等着的馮銓更是早早就在東便門侯着。

東便門的守軍是濟爾哈朗的鑲藍旗,城上滿洲將校自是早得了旗主通傳,於夜色之中悄悄將英俄爾岱同馮銓吊出城。

出城之後的兩位大清和談使者摸黑往前走了不到一里地,就被埋伏於此的順軍士卒擒獲,表明身份和來意後,英俄爾岱同馮銓被帶到了鎮帥左潘安面前。

“你們是要投降嗎?”

正啃着羊腿骨的左大柱子好奇的看着滿洲服飾的英俄爾岱,天地良心,這可是他左大柱子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東奴,且還是東奴的大官,在此之前,他只看過東奴的人頭,一個活的東奴都不曾見過。

因此,真是稀罕。

英俄爾岱見面前的順軍將領一點也不禮貌的打量他,跟看猴子似的,心中着實怒火中燒,但肩負重要使命,又哪裡發作得了。

馮銓趕緊將大清願與大順和談的來意道出,因英俄爾岱在旁邊,他不敢直接說他馮大學士年初就同大順相關人員接觸過。

“噢?你們的意思是把北京還給咱們,你們收拾東西回關外?”左大柱子來了精神,這事好滴很吶,這韃子很識相嘛。

高興的左大柱子趁夜把兩個大清使者帶到了少都督陸廣遠那裡,在聽了英俄爾岱提出的和談條件後,陸廣遠並沒有立即給出答覆,只說此事須上報,最遲三天可給城中答覆。

之所以是三天,是因爲從北京八百里加急往保定傳訊一來一回得三天,二來是因爲陸廣遠需要三天時間完成對合圍北京的各部兵馬的總調度。

現在北京城下雲集了近十萬順軍,除陸廣遠從山東帶來的原淮軍主力第一、第二及炮鎮外,還有高傑的第六鎮,反正的耿仲明部,另外就是從關外廣寧殺了個回馬槍的表兄弟李延宗部。

人馬過萬,無邊無際,無論是兵馬調派還是糧草調度,都極爲考驗陸廣遠的統帥才能。

對於城中滿洲人突然提出的和談,陸廣遠是很感興趣的,因爲真要強攻北京城,於順軍的損失的確會很大。

困獸猶鬥,兔子急了咬人的道理,陸廣遠還是清楚的。

但是不是同滿洲人和談的決定權不在他,而在他的叔叔陸文宗。

叔叔說可以談,陸廣遠就同滿洲人談;叔叔說不談,哪怕死上幾萬人,廣遠也一定把北京城的滿洲人給屠光。

當夜,就有大膽、馬術極好的三撥快馬陸續往保定而去,走的是天津方向。

接到侄兒八百里加急送來的和談消息後,正準備從保定前往北邊安肅縣的陸四有些驚訝,因爲北京城中的反應同他認知的清初八旗勇士有不小的區別。

“回去對我那侄兒說,原則上可以同意清廷的和談條件,同時應儘可能的爭取對我軍有利的條件,確保北京不毀於戰火...至於怎麼談,由我那侄兒自己定奪,不須再問。”

說完,陸四翻身上馬,回頭看了眼保定城,雙腿輕勒,戰馬緩緩向前的同時,亦有另一句話交待下來:“不過絕不能讓他們出山海關。”

言罷,馬鞭輕抽,戰馬立時向着北方疾馳而去。

前方,一隊隊軍士正在晨風中開進。

順字大旗於朝陽之中獵獵作響。

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三百零七章 衍聖公,什麼公!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圍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品好,放手用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聽誰的!第三十二章 桃花塢 劉家莊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三百章 好一個雄偉的少年侯第三十四章 咱們要比官兵更狠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二百八十三章 造反的樂趣?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四百一十八章 洪承疇遇刺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棟、李定國山西會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什麼不抵抗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順王,奉順王!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爲將,不可爲帥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價第二百四十章 大軍出征 萬石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