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

“高帥,耿帥,今天可是中秋節,老朽特意從大順齋買來一盒月餅,二位大帥和各位將軍嚐嚐,嚐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已獲新生的前清山東巡撫方大猷不知從哪弄來一盒月餅,自家實是捨不得吃,聽說高帥和耿帥正在盧溝橋上賞月,便急忙提着月餅趕了過來。

盧溝賞月是燕京八景之一,於此橋上可欣賞一天三月的妙景,故每至中秋佳節,北京城中的達官貴人都會來此橋賞月。

不過現在於盧溝橋上賞月的可不是京中的貴人,而是風塵僕僕,誓破北京盡誅滿韃的大順官兵。

高傑部是昨天從昌平趕到北京城下的,他們的到來讓擔心孤軍作戰的耿部士氣大振,也讓城中的清軍更加不敢出城。

高、耿雙方合兵之後,步騎三萬餘人(高部裹挾大量京畿百姓並義民),火炮400餘門,火銃5200餘杆,於右安門外駐下大營,聲勢之大令得北京城中的滿洲權貴驚恐萬分,都道攝政王多爾袞大軍已在保定覆沒,順賊主力已傾至京師。

有宮人私下泄露,說是聖母太后聞賊兵大兵壓境,抱着小皇帝痛哭,說什麼額娘不該帶你至此,若老天有眼,當不使愛新覺羅一族亡於此間云云。

這等宮人私下所言真假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卻是真的,就是宮中不少太監、宮人同前年大順軍打進城時一樣,開始偷拿宮中寶物。有三名太監爭搶過程中被發現,被國主福晉命人杖斃。

宮中大亂,宮外更是大亂,人心惶惶。

右安門外的炮聲如同催命符般讓城中的滿洲權貴人人喪膽,皆嘆報應,不少王公貝勒甚至開始全府打包財物,準備趁順軍未合圍北京之前趕緊出關回老家。

關鍵時候,還是豫親王多鐸挺身而出,派兵彈壓,制止騷亂,如此才讓城中稍稍安定。

而在此之前,城中清軍尚有一絲殲滅耿仲明的機會,因爲耿部抵達盧溝橋時,與之接應的高傑部騎兵尚在昌平。

耿部漢軍雖攜帶大量火炮,但兵員卻是不多,又在良鄉留了2000人據守,故而挺進至北京城下的耿部連同披甲和收容的逃人不過五千餘人。

而城中卻有多爾袞留下由多鐸統帥的8000滿八旗兵,因此若清軍選擇耿部立足未穩,孤軍無援時全力出城,冒死一擊,以傷亡換取耿仲明部的崩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如此不僅能讓從昌平趕來的高傑部失去攻城良機,也能憑藉繳獲的大量火炮充實北京城防,絕對能重創正從通州方向向北京進軍的大順東路軍,縱不能解圍,也可暫保北京無虞。

然而,由於京中謠傳多爾袞戰敗,城外順軍有十數萬之衆,所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等不敢讓多鐸率部出城,這就使得自昌平趕到的高傑部得以成功同耿仲明會師,不僅令耿部可以無後顧之憂炮轟北京城,也使城中的清軍失去挽回局面的機會。

白天,耿仲明部往右安門打了兩個時辰的炮,轟塌了一段城牆。高傑部將李成棟麾下的悍將杜永和組織死士奪城,然而卻被城中的清軍擊退。

李成棟不甘,欲親自帶兵攻城,高傑也有此意,然而方大猷卻勸說不必急於一時,稱大順東路軍數萬將士已在少都督陸廣遠統帥下抵達通州,最遲明天就能抵達北京,屆時兩處大軍同時攻城,勝算更大。

高傑遂暫停攻城,與耿仲明部聯營一處,叫那裹挾來的民夫於營外開挖壕溝,多立豎柵,密佈陷坑,柵後再置耿部火炮,銃兵,騎兵分列各處隨時待命,不給城中清軍襲營機會。

一切忙妥後,天色已黑,見城中清軍並無出城跡象,耿仲明遂邀請高傑往盧溝賞月。

畢竟,八月十五,乃漢人傳統佳節。

高傑出身前明軍隊,耿仲明是反正的清軍,兩人出身倒是相似,眼下又同爲大順攻取北京,因此相談甚歡。

因李自成已死,淮軍大都督陸文宗以女婿身份承繼大順監國闖王,故而高傑對於改號爲順並不排斥。

當初他與諸將只投淮軍,不投順軍不過是因爲害怕李自成與他算那奪妻之恨。

現如今李自成已死,大順的家當姓了陸,而陸文宗對他高傑又無比器重,且夫人邢氏連同全軍將士家眷都在揚州,高傑又哪裡敢生二心。

“月餅?”

看到方大猷拎來的食盒,高傑嘿了一聲,打開從中拿了一塊月餅咬了一口,是五仁餡的,用豬油製作,皮薄輕脆,甚是好吃。

“虎子,這月餅確是好吃,你們都過來嚐嚐。”

高傑示意部將李成棟、杜永和、尚可義還有外甥李本深等人都拿一塊月餅,說起來他們也是有很多年沒有吃過月餅了。往常中秋節,不是忙着躲避官兵搜捕,就是人不卸甲的追殺流賊,哪有什麼月餅吃。

“大順齋?”

耿仲明對月餅不感興趣,倒是對這家店名來了興趣。

耿仲明的部將左營總兵徐得功笑道:“大順將士吃大順齋的月餅,好兆頭。”

“是好兆頭啊,不過要說應景,莫不如那吃月餅殺韃子來得更好了。”

方大猷前明進士出身,飽讀詩書經典,自是知道民間流傳的八月十五吃月餅殺韃子的典故,當下於衆人說了。

此民間傳說來源於元末紅巾軍,說是義軍在八月十五這日這天遭到蒙古軍隊的圍攻,爲了激勵將士奮勇殺韃,統帥便命人制作月餅分發,此後成爲習俗,流傳至今。

“既然吃月餅就要殺韃子,那咱可得多吃一些,明日叫那韃子曉得咱漢人的厲害!”

盒中的月餅不多,可李成棟還是多拿了一塊,因爲在這軍中還有一位比他性命還重要的女人。

次日,李成棟帶所部數百披甲騎兵至北京城下,不斷兜馬在各城門往城中放響箭。

響箭放完,數百騎兵必齊聲朝城中喝喊:“城中軍民人等聽清!我大順天兵再臨北京,兵將如雲,大炮千尊,滿洲異族已是絕途,凡我漢人,無論官兵士民都當奮勇殺韃,凡持辮子首級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大軍入城,不傷百姓,平買平賣,四民安生。待我大順監國闖王駕到,必於紫禁城中武英殿登基爲帝,屆時與大順同心者皆可安,不同心者屍首必分離!”

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八百零六章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西一體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七十八章 亂世唯殺人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七百零二章 生擒張獻忠,封親王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五百九十三章 磨刀霍霍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八百零六章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六百二十章 富察氏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二百四十九章 常寧郡主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過困守鳳翔城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宮中進春風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墳 不共戴天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六百四十八章 紅顏,多薄命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予我侯 明當予我公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一百三十章 殺出個黎明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一百二十章 紅豆殺黃豆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東征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們冤啊!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