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

居庸關,京北長城第一重鎮,天下九塞之一,現關城爲前明中山王徐達督建而成,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

崇禎九年,清軍經延慶攻破居庸關,殺入昌平,焚燬明熹宗德陵。

崇禎十七年,居庸關守將唐通向李自成大順軍投降。

明亡之後,因關內、關外都爲大清所有,不管是東邊的山海關還是西邊的居庸關都失去了軍事上的戰略意義,因而同山海關一樣居庸關也被清廷廢棄,只派了50名駐防八旗兵於此關緝匪防盜。

六天前,居庸關被淮軍將領、鎮帥高傑的外甥李本深領120名勇士破關。

這個李本深雖然年輕,但驍勇善戰,強悍不下高傑部下另三個猛將李成棟、胡茂楨、楊清泉。

高傑早年間曾想替外甥討個媳婦,這個李本深竟然對舅舅說:“女人只會影響孩兒拔刀的速度!”

李本深破居庸關後,將關上被俘的三十多名八旗披甲人盡皆斬首。

高傑率所部主力於傍晚抵達居庸關,當夜休整之後,次日高傑即命李成棟率2000人出八達嶺破襲懷來。李成棟揮師急進,沿途根本沒有抵抗,一度打到距保安州城不到20裡處,裹挾百姓多達數千人。

高部另一將領楊清泉則帶千餘人沿長城向南掃蕩,連繼攻破白羊口、沿河口等地,殺清駐防八旗披甲人40,漢軍90人,披甲阿哈120餘。

一時之間,長城內外,風聲鶴唳,清廷任命的地方官員不是投降就是棄官。

部分地區的民間抗清力量也爭相攻擊清官,更有不願降清的士紳散佈鼓動百姓抗清的歌謠,謂之逐滿歌。

有抗清力量同地方士紳試圖聯絡高傑部共同抗清,然而自出魯地北上以來,高傑部實際就是一支專門以破壞、殺戮爲生的強盜集團,他們在淮軍都督陸四的指示下大肆破壞北直地區民生,以走制敵,不僅讓北直近畿地區破敗異常,更讓清廷於北直地區的統治陷於崩塌境地。

某種程度上,高傑部就是當年崇禎朝的清軍,這一“強盜”身份加上高部本就是農民軍,也就是所謂流寇出身,自是不想同那些抗清力量及士紳合作,因爲這會導致他們的“破壞力”降低。

而破壞,是軍令。

反觀清軍因爲入關佔領北京並遷都於此的原因,倒是一反從前的強盜形象,改而搖身一變成爲這北直地區的“政府軍”,爲了維持清廷於北直的統治,清軍不可能再像從前一樣殺人搶劫破壞,因此在“以走制敵”的高傑部面前,清軍始終是被牽着鼻子走,完全失去戰爭的主動權。

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清軍就要因爲佔領區內的人煙稀少陷入缺糧、甚至斷糧的危機。

事實上,這種危機已經出現,並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清廷的用兵策略。

多爾袞率軍南下親征,求速戰速決就是缺糧危機的體現。

倘若糧食足夠,多爾袞根本不必如此冒險。

他們現在,做不到“以本傷人”。

而對高傑部而言,只要他們還能找到活人,就能找到糧食,根本不怕缺糧。

當然,這背後是無數北直百姓的血淚。

高傑於開平分兵的決定是正確的,的確迫使追擊的清軍主力分兵,但是追擊高傑部的清軍卻是由滿洲正黃旗三等公圖賴所領的6000滿八旗。

滿洲兵的戰鬥力極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個圖賴也是清軍將領中有名的悍將,其威名與譚泰、葉臣、鰲拜並稱。

圖賴是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第七子,前年隨多爾袞入關時先是在一片石督擺牙喇兵大戰唐通,唐通不敵敗走。其後圖賴領軍又急攻李自成,順軍就此大敗。進北京後,圖賴又率軍追擊西撤的大順軍,在慶都大敗順軍,斬殺順軍大將谷英,搶奪順軍繳自北京的上千兩銀車,獲銀近千萬兩,敘功超授三等功。

此人也是同索尼、鞏阿岱等一起背叛鰲拜向多爾袞表示臣服的兩黃旗重臣。

高傑原本是準備在居庸關觀望一兩天的,卻沒想圖賴來得這麼快,他不敢在居庸關停留,遂帶兵向懷來方向奔去,欲同李成棟合兵再作計較。然而讓高傑意外的是,他剛和李成棟部合兵,後方探馬卻來報一直追着他們的清軍突然掉頭回去了。

“韃子出事了!”

高傑敏銳察覺北京那邊一定出了什麼事,否則清軍不可能捨他回返。

外甥李本深認爲清軍突然回返北京只能是兩個原因,一是往東攻打遵化的李延宗部同關外的第七鎮取得聯繫,雙方合兵之後的聲勢迫使清軍要從關內抽兵出關;另一個就是南邊的大都督率主力打上來了。

“管他是什麼原因,咱們也給韃子來個回馬槍!”

李成棟建議清軍回返北京,他們也回去,不但要回去,還要擺出攻打北京城的架勢!

但以京西第六鎮只有不到六千人的戰鬥實力想拿下北京無疑是癡人說夢,所以李成棟的意思是通過打北京的假象迫使回撤的清軍再掉頭回來。

“不管是都督來了還是小爺那邊鬧大了,咱們都不能讓韃子趕過去!咱們得引着他們兩邊跑,叫他們東也去不得,西也去不得,兩邊跑,活活累死他們!”

“大虎叔說的對!”

李本深贊同李成棟的意見,好像一根繩子兩端各站着一家人,中間吊着代表韃子的鈴鐺,這邊繩子用力鈴鐺就往這邊跑,那邊繩子用力鈴鐺就往那邊跑,兩邊如果足夠默契,中間這顆鈴鐺就永遠受制於兩邊。

“幹他孃的!”

高傑馬鞭半空虛抽,當即傳令全軍馬上掉頭重回居庸關,另外派快馬往南尋找楊清泉部,讓他們回到昌平一帶活動,並打探清軍突然回撤的原因。

“高帥,我先帶人過去!”

李成棟也是個急性子,卻沒有馬上翻身上馬帶人出發,而是將一直隨自己南征北戰的愛妾抱上戰馬,之後再翻身上了座騎。

這愛妾可不是女子裝束,而是同男人一樣一身戎裝,身上並沒有武器,但靴子裡卻藏了一把李成棟送給她的匕首。

“弟兄們,跟我走!”

李成棟馬鞭一抽,拉着愛妾的座騎當先奔去。

第六百四十六章 闖王似好婦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九百三十四章 南征風雲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陸四有帝王之相?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六百八十三章 臨清要來陸親公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遼王、秦王(大明三傑)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董、呂、陸北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動不動是王八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好太后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六百五十一章 阿濟格之兵,我大明之精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六百零九章 大順忠貞營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六十六章 淮軍,平亂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第六十一章 不好,我全要!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敢殺我這盟主!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刀要見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追,自己人!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六百八十一章 監國乃繼統,非繼嗣第二百七十八章 騙吃騙喝的高傑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清沒有懼敵的親王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清沒有懼敵的親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圍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順完了,大清也完了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清沒有懼敵的親王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爺真天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闖王與你們同在!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尷尬了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