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

“天生萬物以養人,世人猶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盡蒼生盡王臣。”

張獻忠是讀書人,正兒八經的讀書人,不僅參過軍還當過前明的官差捕快,用陸四前世的話講,那真就是部隊轉業回來當上的公安幹警。

所以,怎麼能欺八大王不讀史,不明史呢。

“先入北京爲天子”同那“入咸陽王之”有啥區別?

誰是高祖,誰是霸王?

是高祖聽霸王的,還是霸王聽高祖的?

這問題不弄明白了,聯手抗清之事就得再議。

歸根結底是還是誰是老大的問題。

陸四的回答是:“今中國大難,高祖也好,霸王也好,都當攜手共赴國難。爭那張家長,李家短的有何意義?”

馮雙禮快馬回到保寧時,張獻忠正大發雷霆。

卻是因爲他率主力北上後,四川各地明軍紛紛反撲,順慶一帶有明舉人鄒簡臣與當地土豪倡義,建“中興”赤幟於江滸,數日聚衆十餘萬,留守順慶的西軍將士人數過少不敵,致順慶十餘城被鄒簡臣部佔領。

川西松潘明副將朱化龍也趁西軍北上“斂兵自守”,割據一方,屠戮當地擁護西軍的百姓。

西京成都百里外,幾乎完全被明軍賊子所據,甚至導致西京與保寧的道路一度爲之中斷。

“老子我就是太仁慈,那些個讀書人從來沒將老子當人看,老子帶大軍去抗滿洲韃子,他們不支持老子罷了,怎的就在後面燒老子的房,毀老子的家!”

張獻忠越想越氣,自建大西國後,他不可謂不善待川中人民,連開兩屆科舉取士,設官安撫,免賦稅,賑災民。他在西京,民衆俱從,他領軍北上抗清,卻是烽煙四起,豈不叫人寒心。

丞相汪兆麟奏稱此番後方大亂,多是那些沒有被錄的讀書人在背後煽動,因此建議可使兵將那些對大西心懷敵視的讀書人都行捕殺。

“老子是他們眼中的流寇不假,可老子也是讀書人,老子尚知中國有難,不能叫國家淪於異族之手,殺了老婆孩子同那滿洲人拼命去!他們倒好,只想着老子不錄他們,不給他們官做,便想着壞老子的事,到處說老子的壞話,編排老子的黑料,搞得老子我就是個殺人如麻的土匪似的!...這算哪門子道理?書讀到狗肚子裡咧?是咧是咧,老子真敗了,他們也照樣做官,從前蒙古人來的時候不也如此麼。”

“該殺,該殺!”

張獻忠猛的將頭上的皇冠摘下摔在地上,神經質似的跳起將那皇冠踩了個粉碎。

一腳又一腳。

委屈、憋屈、不解、痛恨、憎惡...

旁邊的李定國、前軍都督王定國、左軍都督馬元利等人被皇帝這個舉動看愣,一個個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上去勸。

直到最後一顆珠子被踩得粉碎,張獻忠才止住了滔天怒氣,一腳將散碎的皇冠踢出老遠,朝丞相汪兆麟道:“你帶一支兵回西京,把那幫沒有家國大義的讀書崽子都給我宰了!”

說完,將旁邊侍衛的大檐布帽奪過來戴在頭上,正了一正後,對一衆臣子笑道:“他孃的,老子還是戴這個舒服!”

瞧着馮雙禮從漢中回來,知是來稟大會的事,便要馮雙禮上前細說。

“稟萬歲!”

馮雙禮將隨平東王赴會過程一一道來,待說到那繼承李自成的順軍新闖王如何答萬歲所問時,張獻忠突然擡手打斷馮雙禮,身子略略往前傾了傾,問道:“等一下,你剛纔說啥?”

馮雙禮忙又重複了遍。

張獻忠有些激動的道:“那小子真個說了張家長,李家短?”

“是,萬歲,陸闖王說國難當頭,爭那張家長,李家短沒有意義...”

不待馮雙禮說完,張獻忠已經“哈哈”大笑起來,很是高興的道:“算他姓陸的小子有眼力,知道我家長,他家短,嗯,此是我老張勝他李瞎子的讖言也!成咧成咧,都說我張家長了,就不與他一晚輩計較,出川抗清要緊。”

西軍文武聞聽此言,又都是齊怔:這就定了?

父皇這是腦子糊塗了?

李定國欲言又止。

許是看出衆人困惑,張獻忠挼了挼長鬚,對義子李定國道:“老二,你真當你老子我糊塗了,要同他順軍爭個高低,非逼着他順軍聽老子指揮不成?不是,不是咧!老子是他明朝眼中的流賊不假,可老子這輩子做過哪樁糊塗事?老子真要糊塗,能把他朱家的祖墳給刨了?能帶着你們走到今天?能有這大西國?老子做事從來不糊塗,老子比你們任何人腦子都清醒着咧。”

張獻忠隨手搬過椅子坐下,環顧一衆文武,正色道:“沒有他順軍,咱大西也要抗清,這是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事!爲啥?因爲我張獻忠是漢人的皇帝,因爲我大西是漢人的王朝,因爲你們是漢人的軍隊!”

“崇禎在時抗清,李瞎子在時也抗清,輪到我張獻忠了,卻跟個龜孫縮着,嘿,我姓張的是不如他姓朱的,還是不如他姓李的!你老子我這輩子就沒服過人,別說他姓朱的姓李的,還是狗孃養的滿洲韃子,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你老子我都不服!”

........

馮雙禮帶來了順軍監國闖王關於聯手抗清的三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西軍將士經商洛出河南下湖廣,會戰荊襄阿濟格部清軍主力。若張獻忠選擇這個方案,則河南順軍將士將協同西軍作戰,甚至可以統一由張獻忠指揮。

第二個方案,順軍東征北京,獨力封堵河南,西軍則負責掃平西北綠營。待北京同西北平定之後,兩家再合力圍剿阿濟格。

第三個方案,西軍選精銳兵馬同順軍一起東征,順軍自潼關東進,西軍自山西東進,兩家合攻北京。

孫可望傾向第三個方案,因爲這個方案可以直接攻打北京,以現“入北京爲天子”,從而使大西佔據法理上風。

李定國傾向第一個方案,順西合軍三十萬衆南下荊襄,清軍必然難敵,屆時可順江東下一舉滅明。

“去爭那個虛名做甚咧?北京就是叫他順軍得了去,他姓陸的小子還能騎到老子頭上不成!”

張獻忠選擇第二個方案,因爲這個方案對大西最有利。

西北之地能出精兵,這年頭兵馬才最實在。

甭管姓陸的小子打下北京有多威風,只要西北之地的精兵在張獻忠手裡,姓陸的小子就別想跟李瞎子一樣欺負他。

.......

作者注:民間俗話張家長,李家短源於張獻忠同李自成爭鋒。

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六百零一章 清天當滅,白旗當反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六百二十三章 我就是正統!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七百七十五章 那僞後不錯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七百五十八章 統統滅殺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一章 大明要亡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夠,砍你腦袋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二百五十八章 人仰馬翻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賣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幫爛魚蝦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四百一十八章 洪承疇遇刺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賣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二百九十二章 逍遙自在的大柱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